聚氨酯垫圈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56285发布日期:2023-12-30 05:12阅读:13来源:国知局
聚氨酯垫圈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聚氨酯垫圈注塑,特别是涉及一种聚氨酯垫圈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1、垫圈指垫在被连接件与螺母之间的零件,一般为扁平形的金属垫环,也有聚氨酯垫圈,用来保护被连接件的表面不受螺母擦伤,分散螺母对被连接件的压力,橡胶/聚氨酯垫圈样式多样,多数是用橡胶制作而成,它种类繁多,涉及包括材料、功能、形状等各个角度,发展前景广,橡胶垫圈可以使用在连接件之间,起到一定的密封性和缓冲性,同时橡胶材质具有较好的抗老化,耐磨擦的特性,使得在更多的领域中被广泛地使用。如在机械传动系统中,两个相对旋转的浮动金属零部件之间,由于浮动零件沿着旋转轴轴向的移动,使两个零件端面之间会产生一定的碰撞及相对摩擦。但是金属材料的高模量和低的抗延展性,相对旋转金属零件之间的直接碰撞会导致金属的变形,产生较大的磨损,甚至会出现金属零件之间的相互咬合,从而影响整个设备的运转,因此需要在两个金属零件之间放置推力垫圈,用以承受轴向撞击,传递轴向力,并起到承磨的作用,减少传动零部件的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维护周期。橡胶/聚氨酯垫圈一般采用模具注塑成型,现有技术的橡胶/聚氨酯垫圈成型模具结构复杂,如cn114871388a公开一种环形垫圈模具装置,其结构过于复杂,因此,提供一种新型的结构简单的橡胶/聚氨酯垫圈注塑模具,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聚氨酯垫圈注塑模具。

2、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聚氨酯垫圈注塑模具,包括主模块以及与所述主模块配合的副模块,所述主模块的内部形成有与用于与模具内芯组件配合形成与聚氨酯垫圈相适应的型腔的凹槽,所述副模块面对所述凹槽的内侧表面为平面结构,所述凹槽中布置有模具内芯组件,所述模具内芯组件布置于所述凹槽中且被所述副模块压紧后,在所述主模块及副模块之间的空间中形成所述的型腔。

4、其中,所述模具内芯组件包括一个主件及四个副件,四个所述副件可拆卸地均匀布置在所述主件的副件安装槽中且均匀向外凸出,形成四个对应形成产品上的缺口的凸部。

5、其中,每个所述副件通过螺栓连接与所述主件形成可拆卸式连接。

6、其中,所述主模块的内侧表面的凹槽在近其外周面的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副件的配合结构。

7、其中,所述配合结构为与所述副件的外表面相配合的配合面。

8、其中,所述主模块及副模块整体为圆形状结构。

9、其中,所述主模块上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由所述主模块的外侧表面通向外部

10、其中,所述主模块的外周面上形成流道口。

11、其中,除所述流道口外,所述主模块与所述副模块配合接后,在模具的外周面上形成密封结构并通过配合的止口结构配合连接。

12、其中,所述主模块及副模块的外侧表面安装有拉手且在底部连接固定支撑角钢。

13、本实用新型的聚氨酯垫圈注塑模具,通过包括圆型状的主模块以及与所述主模块配合的圆型状的副模块,所述主模块的内部形成有与用于与模具内芯组件配合形成与聚氨酯垫圈相适应的型腔的凹槽,所述副模块面对所述凹槽的内侧表面为平面结构,所述凹槽中布置有模具内芯组件,所述模具内芯组件布置于所述凹槽中且被所述副模块压紧后,在所述主模块及副模块之间的空间中形成所述的型腔,可以实现对聚氨酯垫圈注塑成型,且模具相对简单,方便操作使用。



技术特征:

1.聚氨酯垫圈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模块以及与所述主模块配合的副模块,所述主模块的内部形成有与用于与模具内芯组件配合形成与聚氨酯垫圈相适应的型腔的凹槽,所述副模块面对所述凹槽的内侧表面为平面结构,所述凹槽中布置有模具内芯组件,所述模具内芯组件布置于所述凹槽中且被所述副模块压紧后,在所述主模块及副模块之间的空间中形成所述的型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氨酯垫圈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内芯组件包括一个主件及四个副件,四个所述副件可拆卸地均匀布置在所述主件的副件安装槽中且均匀向外凸出,形成四个对应形成产品上的缺口的凸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聚氨酯垫圈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副件通过螺栓连接与所述主件形成可拆卸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聚氨酯垫圈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模块的内侧表面的凹槽在近其外周面的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副件的配合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聚氨酯垫圈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结构为与所述副件的外表面相配合的配合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氨酯垫圈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模块及副模块整体为圆形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氨酯垫圈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模块上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由所述主模块的外侧表面通向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氨酯垫圈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模块的外周面上形成流道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聚氨酯垫圈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除所述流道口外,所述主模块与所述副模块配合接后,在模具的外周面上形成密封结构并通过配合的止口结构配合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氨酯垫圈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模块及副模块的外侧表面安装有拉手且在底部连接固定支撑角钢。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聚氨酯垫圈注塑模具,包括主模块以及与所述主模块配合的副模块,所述主模块的内部形成有与用于与模具内芯组件配合形成与聚氨酯垫圈相适应的型腔的凹槽,所述副模块面对所述凹槽的内侧表面为平面结构,所述凹槽中布置有模具内芯组件,所述模具内芯组件布置于所述凹槽中且被所述副模块压紧后,在所述主模块及副模块之间的空间中形成所述的型腔。本技术的聚氨酯垫圈注塑模具,可以实现对聚氨酯垫圈注塑成型,且模具相对简单,方便操作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田莉,陆春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库毕斯橡胶制品(天津)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