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斜顶的脱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45946发布日期:2024-03-28 18:29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次斜顶的脱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注塑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二次斜顶的脱模结构。


背景技术:

1、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注塑时,将上模具和下模具合拢,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形成模腔;塑料在注塑机的加热料筒中受热熔融,然后在注塑机螺杆或活塞的推动下,经喷嘴和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腔中,最后在模腔中硬化定型。产品定型后,将上模具和下模具分开,并通过顶出机构将套设于模具上的产品顶出即可。

2、常规产品进行脱模时,都是采用直向顶出的方式,参照图1和图2,一些产品上由于设置有倒扣和斜面,使得直向顶出过程中顶出机构和产品之间会发生干涉,因而无法顺利完成脱模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顺利完成设置有倒扣和斜面的产品的脱模过程,本申请提供一种二次斜顶的脱模结构。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二次斜顶的脱模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二次斜顶的脱模结构,包括模仁、斜顶和滑块,所述模仁的第一成型面上具有容纳槽,所述斜顶和滑块均位于容纳槽中,且均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第一成型面;所述滑块位于斜顶的一侧,且与所述斜顶滑动连接,所述滑块远离斜顶的一侧具有第二成型面,所述第二成型面与第一成型面呈第一锐角,所述斜顶远离第二成型面的一侧具有第三成型面,所述第三成型面上具有凹槽和凸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滑块被配置为在斜顶相对模仁顶起时,相对所述斜顶向靠近第一成型面的方向滑动,使所述第二成型面与工件分离。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顶和滑块的顶壁形状与工件的形状相适配,脱模时,斜顶向上顶起,推动滑块沿着斜顶的顶壁向下滑动,使得工件内部产生避让空间,斜顶能够相对于工件朝远离倒扣的方向移动,使得斜顶上的凹槽脱离和倒扣的接触,便于将工件向上取出。

5、可选的,所述滑块靠近斜顶的一侧具有第一线性导向结构,所述第一线性导向结构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成型面呈第二锐角,所述第二锐角大于第一锐角,所述斜顶靠近滑块的一侧具有第二线性导向结构,所述第二线性导向结构与第一线性导向结构相适配,所述第一线性导向结构和第二线性导向结构中的一个为导向滑轨,另一个为导向滑槽。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锐角大于第一锐角,使得滑块呈上窄下宽的结构,因而滑块沿着斜顶的表面向下滑动后,滑块的第二成型面和工件的斜面内壁之间产生间隙,故这一间隙为斜顶相对于工件的滑动提供了避让空间,使得第三成型面能够顺利朝远离倒扣的一侧滑动,完成脱模过程。

7、可选的,所述滑块还与模仁滑动连接,且所述滑块相对模仁的运动方向与第一成型面所呈的夹角小于所述斜顶相对模仁顶起时的运动方向与第一成型面所呈的夹角。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模仁对滑块进行限制,使得工件被向上顶起时,滑块并不随着工件向上移动,而是沿着模仁进行滑动,故滑块相对于斜顶向下滑动,使得滑块逐渐脱离工件,产生避让空间。

9、可选的,所述滑块还具有第四成型面,所述第四成型面位于第二成型面远离第一成型面的边缘处,用于与所述第三成型面远离第一成型面的边缘衔接,所述第四成型面靠近第二成型面的边缘到第一成型面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四成型面靠近第三成型面的边缘到第一成型面的距离;所述斜顶相对模仁顶起时的运动方向具有平行于第一成型面的分量,所述分量由第三成型面指向第二成型面。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四成型面的设置为斜顶朝远离倒扣一侧的滑动提供了空间,避免斜顶相对于工件滑动时和工件的内壁发生干涉。

11、可选的,所述模仁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斜顶滑动的驱动机构。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机构可驱动斜顶斜向上滑动,将工件向上顶起。

13、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基座、连接板、连接块和动力组件,所述模仁设置于基座上,所述连接板沿基座的高度方向滑动设置于基座上,所述连接块设置于连接板上,所述斜顶沿基座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连接块上,所述动力组件设置于基座的一侧,所述动力组件用于驱动连接板滑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组件带动连接板上移,连接板带动连接块上移,在模仁对斜顶的限制下,斜顶斜向上移动;斜顶和连接块之间的滑动连接有助于增强斜顶向上顶起时的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连接板靠近模仁的一侧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从模仁的第一成型面中穿出。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向上移动时,带动推杆向上移动,推杆也能将工件向上顶起,由于推杆设置有多个,且分布于工件的周侧,故推杆的设置可起到辅助作用,有助于增强工件上移过程的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斜顶远离滑块的一端球铰接有滚珠。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珠的设置可减小斜顶沿着连接块滑动时的摩擦,降低被卡住的可能,有助于脱模过程的顺利进行。

19、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基座、连接板、主动齿条、传动齿轮、从动齿条和动力组件,所述模仁设置于基座上,所述连接板沿基座的高度方向滑动设置于基座上,所述主动齿条设置于连接板上,所述主动齿条沿基座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传动齿轮转动设置于基座上,所述从动齿条沿斜顶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基座上,所述从动齿条和斜顶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条和从动齿条分别与传动齿轮相啮合,所述动力组件设置于基座的一侧,所述动力组件用于驱动连接板滑动。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组件带动连接板上移时,连接板带动主动齿条向上移动,主动齿条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带动从动齿条移动,使得斜顶斜向上移动,从而将工件顶起,传动过程中斜顶受到的阻力较小,因而有助于脱模过程的顺利进行。

21、可选的,所述基座的一侧设置有机架,所述基座滑动设置于机架上,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动力伸缩件和推动块,所述动力伸缩件的活动端的伸缩方向与基座的高度方向平行,所述基座和动力伸缩件的活动端相连,所述推动块位于连接板远离模仁的一侧,所述连接板远离模仁的一侧能够与推动块抵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伸缩件带动基座移动至机架的底部后,推动块可将连接板向上顶起,从而使斜顶斜向上移动,故工件成型后,注塑设备下方的模仁和上模仁分开的过程中可自动实现工件的脱模,因而更加方便。

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斜顶相对于模仁斜向上顶起时,滑块相对于斜顶斜向下滑动,使得滑块的第二成型面和工件的斜面内壁之间产生空隙,使得斜顶能够相对于工件朝远离倒扣的一侧移动,使得斜顶上的凹槽脱离和倒扣的接触,接着将工件向上取出即可,顺利完成脱模过程。

25、2.产品注塑成型后,推动块的设置使得下方的模仁脱离上模仁的过程中,工件的脱模过程可自行完成,因而更加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二次斜顶的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仁(4)、斜顶(5)和滑块(6),所述模仁(4)的第一成型面(41)上具有容纳槽(411),所述斜顶(5)和滑块(6)均位于容纳槽(411)中,且均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第一成型面(41);所述滑块(6)位于斜顶(5)的一侧,且与所述斜顶(5)滑动连接,所述滑块(6)远离斜顶(5)的一侧具有第二成型面(61),所述第二成型面(61)与第一成型面(41)呈第一锐角,所述斜顶(5)远离第二成型面(61)的一侧具有第三成型面(51),所述第三成型面(51)上具有凹槽(511)和凸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滑块(6)被配置为在斜顶(5)相对模仁(4)顶起时,相对所述斜顶(5)向靠近第一成型面(41)的方向滑动,使所述第二成型面(61)与工件(1)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斜顶的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6)靠近斜顶(5)的一侧具有第一线性导向结构,所述第一线性导向结构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成型面(41)呈第二锐角,所述第二锐角大于第一锐角,所述斜顶(5)靠近滑块(6)的一侧具有第二线性导向结构,所述第二线性导向结构与第一线性导向结构相适配,所述第一线性导向结构和第二线性导向结构中的一个为导向滑轨(52),另一个为导向滑槽(6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斜顶的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6)还与模仁(4)滑动连接,且所述滑块(6)相对模仁(4)的运动方向与第一成型面(41)所呈的夹角小于所述斜顶(5)相对模仁(4)顶起时的运动方向与第一成型面(41)所呈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斜顶的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6)还具有第四成型面(63),所述第四成型面(63)位于第二成型面(61)远离第一成型面(41)的边缘处,用于与所述第三成型面(51)远离第一成型面(41)的边缘衔接,所述第四成型面(63)靠近第二成型面(61)的边缘到第一成型面(41)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四成型面(63)靠近第三成型面(51)的边缘到第一成型面(41)的距离;所述斜顶(5)相对模仁(4)顶起时的运动方向具有平行于第一成型面(41)的分量,所述分量由第三成型面(51)指向第二成型面(6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二次斜顶的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仁(4)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斜顶(5)滑动的驱动机构(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二次斜顶的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7)包括基座(3)、连接板(71)、连接块(72)和动力组件(73),所述模仁(4)设置于基座(3)上,所述连接板(71)沿基座(3)的高度方向滑动设置于基座(3)上,所述连接块(72)设置于连接板(71)上,所述斜顶(5)沿基座(3)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连接块(72)上,所述动力组件(73)设置于基座(3)的一侧,所述动力组件(73)用于驱动连接板(71)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二次斜顶的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71)靠近模仁(4)的一侧设置有推杆(8),所述推杆(8)远离连接板(71)的一端从模仁(4)的第一成型面(41)中穿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二次斜顶的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5)远离滑块(6)的一端球铰接有滚珠(5311)。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二次斜顶的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7)包括基座(3)、连接板(71)、主动齿条(74)、传动齿轮(75)、从动齿条(76)和动力组件(73),所述模仁(4)设置于基座(3)上,所述连接板(71)沿基座(3)的高度方向滑动设置于基座(3)上,所述主动齿条(74)设置于连接板(71)上,所述主动齿条(74)沿基座(3)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传动齿轮(75)转动设置于基座(3)上,所述从动齿条(76)沿斜顶(5)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基座(3)上,所述从动齿条(76)和斜顶(5)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条(74)和从动齿条(76)分别与传动齿轮(75)相啮合,所述动力组件(73)设置于基座(3)的一侧,所述动力组件(73)用于驱动连接板(71)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9所述的一种二次斜顶的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的一侧设置有机架(21),所述基座(3)滑动设置于机架(21)上,所述动力组件(73)包括设置于机架(21)上的动力伸缩件和推动块(732),所述动力伸缩件的活动端的伸缩方向与基座(3)的高度方向平行,所述基座(3)和动力伸缩件的活动端相连,所述推动块(732)位于连接板(71)远离模仁(4)的一侧,所述连接板(71)远离模仁(4)的一侧能够与推动块(732)抵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二次斜顶的脱模结构,其包括模仁、斜顶和滑块,所述模仁的第一成型面上具有容纳槽,所述斜顶和滑块均位于容纳槽中,且均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第一成型面;所述滑块位于斜顶的一侧,且与所述斜顶滑动连接,所述滑块远离斜顶的一侧具有第二成型面,所述第二成型面与第一成型面呈第一锐角,所述斜顶远离第二成型面的一侧具有第三成型面,所述第三成型面上具有凹槽和凸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滑块被配置为在斜顶相对模仁顶起时,相对所述斜顶向靠近第一成型面的方向滑动,使所述第二成型面与工件分离。本申请可顺利完成产品的脱模过程。

技术研发人员:戴旭光,姜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奔旭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4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