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出导管冷却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828653发布日期:2024-04-30 17:38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挤出导管冷却槽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塑料导管挤出工艺生产,特别涉及一种挤出导管冷却槽。


背景技术:

1、制造塑料导管需要将塑料原料粒子送入挤出机,塑料粒子在挤出机中被逐步加热熔化,同时安装在挤出机中的螺杆不停旋转将熔化的原料挤入到机头部的导管模具中,通过模具高温熔料被挤塑成导管状。从模具中挤出的高温、管状熔料需立即进入冷却水槽,管状熔料被降温到20℃左右、冷却定型成固定状态的塑料导管。

2、冷却水槽中的冷却水的温度通常在几摄氏度到十几摄氏度之间,被挤出的导管高温熔料的温度通常在150℃~200℃之间,导管被挤出的速度通常在数米/分钟~百米/分钟。在高速生产情况下,管状熔料要从100多℃降至20多℃就必须增大冷却水槽的长度,使得熔料在冷却水槽中降温时间更长,从而达到导管要求的冷却定型效果。

3、一般情况下冷却用水槽宽度约数十厘米,高度不足2米,为满足生产速度要求,冷却水槽的长度一般都在10米以上(具体结构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由于冷却槽过长,部分冷却槽长度以断裂线的形式体现)。

4、冷却水槽的结构为细长状,空间利用率很低。

5、在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行业,生产车间必须保持恒温、恒湿、无尘、无菌的环境,这种情况下,导管挤出车间长度必须满足挤出设备长度要求的冷却水槽又不宜与其它生产车间混用,因此导致车间建造困难、利用率低、运行成本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披露了一种挤出导管冷却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施的:

2、一种挤出导管冷却槽,包括导管模具、下入槽导向轮、下冷却槽、下冷却槽导向轮、上导向轮、总入水口、下出槽导向轮、下槽出水口、贮水箱、循环水泵、冷水机、牵引机、上入槽导向轮、上冷却槽、上出槽导向轮和上槽出水口;

3、所述上冷却槽设置于所述下冷却槽上方,所述上入槽导向轮和所述上出槽导向轮设置于所述上冷却槽左右两端,所述上入槽导向轮设置于所述上导向轮上方,所述上槽出水口设置于所述上冷却槽底部,所述总入水口设置于所述上冷却槽上方。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由挤出机模具挤出的管状熔料首先由下冷却槽入口处进入下冷却槽,在下入槽导向轮和下冷却槽导向轮的引导下于下冷却槽中经过第一道冷却;导管通过下冷却槽的上导向轮引导向上移动,通过上入槽导向轮进入上冷却槽冷经过第二道冷却;导管依次经由上出槽导向轮和下入槽导向轮的引导,再次进入下冷却槽进行第三道冷却。经三次冷却后,导管在下冷却槽的出口处由出下出槽导向轮引导离开下冷却槽进入牵引机。

5、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下冷却槽结构,需冷却的导管依次经过下冷却槽、上冷却槽、下冷却槽共计三次冷却过程,极大地缩短了冷却槽的整体长度(缩短约2/3),并且与原冷却槽相比,冷却定型效果相同。

6、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冷却槽的结构及改变需要冷却的导管进入、离开冷却槽的方向和顺序,在保证生产速率、导管冷却定型效果的前提下,可将原来所需冷却槽的长度缩短约2/3,降低了冷却槽的占地面积,克服了因塑料导管挤出设备窄长造成的车间布局设计困难、空间利用率低,能耗大的缺点。



技术特征:

1.一种挤出导管冷却槽,包括导管模具、下入槽导向轮、下冷却槽、下冷却槽导向轮、上导向轮、总入水口、下出槽导向轮、下槽出水口、贮水箱、循环水泵、冷水机和牵引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入槽导向轮、上冷却槽、上出槽导向轮和上槽出水口;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塑料导管挤出工艺生产技术领域的种挤出导管冷却槽,包括导管模具、下入槽导向轮、下冷却槽、下冷却槽导向轮、上导向轮、总入水口、下出槽导向轮、下槽出水口、贮水箱、循环水泵、冷水机、牵引机、上入槽导向轮、上冷却槽、上出槽导向轮和上槽出水口。本技术通过改变冷却槽的结构及改变需要冷却的导管进入、离开冷却槽的方向和顺序,在保证生产速率、导管冷却定型效果的前提下,将原冷却槽的长度缩短约2/3,降低了冷却槽的占地面积,克服了因塑料导管挤出设备窄长造成的车间布局设计困难、空间利用率低,能耗大的缺点。

技术研发人员:贺保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百洛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08
技术公布日:2024/4/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