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注模机的方法

文档序号:9304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控制注模机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控制注模机使其注射装置上的注射喷咀与铸模装置上的开口处准确平滑地接触,从而将原料树脂注入而制出成型的产品。
在设计注模机的时候,特别是考虑各工作阶段的自动操作或控制的时候,应当重视改进产品质量,节约能量和提高生产率,这些都应落实到对原料树脂准确测量的过程中。关于改进产品质量方面,因为质量主要地受注射速度、压力、树脂温度、注入量等类的影响,这就需要高精度地测出注入树脂准确量。关于节能方面,采取将送到注模机加热筒中的颗粒状的原料树脂在筒里进行加热并受到一个螺旋的剪切和揉搓,从而获得均匀而熔融的树脂,而且在测量树脂过程中 有效地控制螺旋的相应旋转速度(下称转数)、螺旋的背压、树脂种类型式和树脂的熔融温度而使耗能量降低。进一步,对成型产品的生产率则通过减小测量过程所需的时间间隔予以提高。
对于一般的注模机来讲,原料树脂通过一个料斗而馈到一个加热筒中,然后用一个旋转的螺旋推动筒中的树脂前进。在这段运行中,树脂受到加热器的加热,例如可在加热筒外周上设置加热线圈来加热,并在这里受旅转的螺旋的剪切和揉搓,当树脂被送到加热筒前端部所形成的空间时,通过加热筒前端上的喷咀射进模具中,而螺旋则因射到模具中的树脂的压力而缓缓后退,由此而阻止了熔融的树脂外流。与此同时,一个与螺旋工作相接的驱动机对螺旋加上一个背压力,由此阻止了空气通过喷咀和料斗而导入到加热筒中,并能精确地测量树脂量。因此,该螺旋是在压力差的作用下缓缓后退的,该压力差是树脂压力和驱动机所施加的背压形成的。螺旋的转数和背压根据所用的树脂的种类和温度凭经验予整定,为确定注入的树脂量,对螺旋在筒内的位置整定采用检测装置例如设在驱动机械中的极限转换器,以及推动螺旋转动的装置和对螺旋施加背压的装置进行。
由于上述常规型式的注模机的构造,检测螺旋的位置采用极限转换器因此利用螺旋转数和所加的背压之间的相对关系而间接地控制了螺旋位置。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即,因此螺旋转动的停止是发生在极限转换器操作之后,所以螺旋实际上停止的位置会超过所期望的停止位置。为了排除这一先有技术中的缺陷,当螺旋接近于极限转换器的操作点时即逐渐减慢其转速,或将极限转换器的操作点考虑到螺旋的超量退回而整定到理论上的操作点之前,除此以外别无良策。由于上述的缘故,实际上在树脂测量行程期间为确定螺旋的位置必须反复地试探和修正。再者,根据外部因素来确定整定极限转换器的操作点是很困难的,所指的外部因素为例如所用的树脂的种类、模具的形状、温度的改变、树脂的水份、以及从料斗送到加热筒中的树脂量的变化,这些都造成难于取得准确的注射树脂量,而且对整定极限转换器的准确操作点也一样是困难的。所以这就不可能均匀地将树脂注射到模具中,也就不可能避免成型产品的质量降低。在常规技术中甚至于强行对螺旋的转数作不必要的降低,甚至在正常运行中将螺旋停止在准确的位置,这样地在短时间内测量树脂量,因此,需要提高效能和改进产品的生产率。
除了上述问题以外,在需要将喷咀部分接触到模具的开口处时,在先有技术中,该喷咀部分,也即加热筒是在速度控制下向模具移动,然后在喷咀部分接近到达模具时转换成压力控制,但是很难判断在哪一位置和在什么时候速度控制应当转换成压力控制,而且甚至在转换的时候,最不利的注射速度或压力变成间断地变换。在先有技术中,对模具的夹紧操作和树脂的注射操作也都被发现有类似上面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便是消除在先有技术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缺陷,以及提供一种控制注模机的方法,其中,注射装置中加热筒的喷嘴部分能够准确而迅速地与铸模装置的模具接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注模机的方法,其中,在喷嘴的加压和接触、模具的夹紧、注射树脂等类的注模工作过程中,速度控制和压力控制能够平滑地进行转换。
根据本发明,从总的方面来说,提供的一种控制注模机的方法中包括有一个注射装置和一个铸模装置,其中熔融的树脂是从注射装置上加热筒的前端装设的喷嘴部分射入到铸模装置的模具中的模腔中,此一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有以下几个步骤,即,在喷咀加压和接触过程中,模具夹紧过程、注射过程以及诸如此类的过程中,是在速度控制下将注模机的可动侧驱向于其固定侧,由此而与注模机的固定侧接合;然后测量可动侧作用到固定侧的压力;将所测的压力与予定值比较;以及在检测出测量压力达到了予定的压力值时,速度控制转换成压力控制。
还有,本发明特有的方法是,提供了一种控制注模机的方法,在喷咀的加压和接触过程中有以下几步,其特征为,用将喷咀部分在速度控制条件下向模具移动;测量喷咀部分接合到模具上的压力;当检出了所测量的压力达到予整定值时,速度控制转换成压力控制;以及将喷咀部分以予整定的压力值与模具接触。
图1是一台一般注模机的纵断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注模机的纵断面和系统图;
图3是一个实施例的方框图,说明本发明注模机的控制系统。
图4是的曲线说明与图3相关的注模机的螺旋转数和背压间的特征;
图5为用于实现本发明方法的一台注模机的部分纵断面图;
图6的曲线图说明图3中位置控制元件所产生的作用之例;
图7说明该位置控制元件工作的流程图;
图8,图9和11的曲线图说明图3中速度控制元件所产生的作用之例;
图10和12是说明该速度控制元件工作的流程图;
图13的曲线图说明图3中背压控制元件所产生的作用之例;
图14为背压控制元件工作的流程图;
图15的曲线说明图3中转速控制元件产生的作用之例;
图16为转速控制元件工作的流程图;
图17说明注模机速度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18A和18B的曲线说明当速度控制转换到压力控制时在某时间上的间断特征。
图19A、19B和图20A、20B的曲线说明当速度控制转换到压力控制时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取得在某时间上的连续特征;以及图21为按本发明所构成的控制电路的一个实例。
为了能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确切性质,首先对常规型式注模机的总的方面及其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结合图1加以说明。
图1为一般型注模机的纵断面示意图,其中,原料树脂4通过料斗3馈送到加热筒2,然后再前行,也即如图1所示在加热筒中受螺旋1的推进向左侧前行。树脂4在加热筒中受到加热器的加热,加热器可为绕在加热筒2的外周上的加热线圈(图中未示出),树脂在筒中经剪切和揉搓而受到增塑。由此取得的熔融树脂6被存储在加热筒2的前端部所形成的空间中,然后通过加热筒2的一个喷咀部分5而注入到模具30的模腔中。在这一运行中,因为喷咀5的前端对着模具30的开口加压,一挨该模腔中注满熔融的树脂6,则螺旋1即因树脂6的反压而向后(即y方向)移动,为了阻止熔融树脂6流出来,阻止空气从喷咀5和料斗3进到筒2中,以及为了在测量树脂过程中获得精确测量的缘故,采用了驱动机械7运行时连接到螺旋1上以便给它加上背压力。这样一来螺旋1就能因为有了由螺旋旋转给予树脂的压力与由驱动机7所施加的背压之间形成的压差而缓慢地向y方向后移。对于上述类型的注模机,起决定树脂注入量的螺旋的位置是由一个检测装置来整定的,例如利用装在驱动机7上的极限转换器来实现,这要根据所采用的树脂种类、温度及诸如此类特征而定。
但是,在装有极限转换器以为测量行程检测和确定螺旋位置的系统或机械中将牵涉到种种问题,例如前述的需精确地检出螺旋在树脂测量过程中的位置,因此需提出一种改进的机械或装置和方法以便清除上述那些问题。
图2为一台注模机的系统方框图,其中与图1中相同的标号代表相同的元件。在图2中有一个电动机21通过一个驱动轴与设于加热筒2中的螺旋1工作相接,电动机被置放在驱动台24上,驱动台连接到园螺母23上,该螺母则与一个园螺旋22相啮合。园螺旋22通过一个驱动轴与电动机20工作相接。控制单元10通过敏感器26和25分别与电动机20和21工作相接。反应螺旋1的位置的指令信号Si输入到控制单元10并在其中工作;反应螺旋1的工作背压信号Pi传送到电动机20,以使螺旋1移位;反应螺旋1的工作转速信号Ri也传送到电动机21,以使螺旋1旋转。
当电动机21响应信号Ri起动时,螺旋1旋转,原料树脂4通过料斗3被装入到加热筒2。然后,树脂受到螺旋前行作用的剪切、揉搓而增塑,及至此增塑或熔融的树脂6充满加热筒2之后,螺旋1便因存储的熔融树脂的压力而朝N方向移退。在这一段工作期间,给螺旋1加上背压以便精确地测量树脂量而不致将空气引到加热筒2中。在台24上的电动机21朝N方向后退的力与园螺旋22啮合的园螺母23上产生的与上述力相关的朝N方向的背压力相互作用而产生一个扭力矩,园螺母23上所产生的力是与其相接的电动机20响应控制单元10传来的信号Pi而起动所产生的。连接在电动机21上的敏感器25检测出螺旋1的转数n并发送一个螺旋转数反馈信号Rf到控制单元10,以及接在电动机20上的敏感器26检测出代表螺旋1位置的园螺旋23的位置并发出一个代表背压P的螺母位置反馈信号Sf到控制单元10。
图3为实施本发明结构的控制单元10的方框图。参照图3,信号Se代表从指令发生装置70产生的位置指令信号Si与螺旋位置反馈信号Sf之间的偏差,它被输入到位置控制元件11A构成操作元件11的指令值,和为补偿闭环控制特性而工作的信号So被输入到速度控制元件11B也构成操作元件11的指令值。为控制螺旋1所需的背压指令信号Hi和转速指令信号Ki从速度控制元件11B发出。背压指令信号Hi输入到背压控制元件12之后,从这里产生一个为补偿闭环控制特性的信号Ho被送到功率放大器13中。功率经放大器13放大后向电动机20输出一个螺旋背压信号Pi以驱动该电动机。与此同时转速指令信号Ki被送到减法器14,减法器14将此信号与转速反馈信号Rf比较后产生的有关偏斜信号Ke送到转速控制元件15。工作于为补偿闭环控制特性的输出KO被送到功率放大器16以便放大功率,然后由此将螺旋旋转信号Ri传送到电动机21。
图4的曲线用来阐明具有上述结构的注模机的运行情况,图中第一象限横坐标指示螺旋1的转速n,其纵坐标指示螺旋1的背压P,以及特性曲线V0到V4代表螺旋1的移动速度(V0为低速;V4为高速)。
现将与模具或模机30有关的树脂测量过程的工作参照图2说明于后。
因为被测的熔融树脂6的量是根据螺旋1停下来的位置确定的,所以输入到控制单元10上的位置指令Si即代表了树脂6的量。当螺旋1移动到位置敏感器26产生与位置指令Si相应的螺旋位置反馈信号Sf时,测量行程完毕。完成测量行程的过程将结合图3描述如下。当偏斜信号Se输入到位置控制元件11A时,偏斜信号Se受到操作以致闭环特性补偿到予定的频率特性,并由此产生信号SO,然后该SO被送到速度控制元件11B。速度控制元件11B产生背压指令Hi和转数指令Ki复合地控制螺旋使其速度降到零值,并完成测量行程。下面再结合图4曲线加以解释。在树脂测量开始阶段,指令Hi和Ki指示背压p4和转数n4使螺旋1尽量取得较高转速以促进测量效率。换言之,螺旋1的速度V4,如图2所示是由朝N方向移动的力和朝M方向背压力两者之差值所决定的,速度V4此时处于相对高速。图4中虚线L1表示转速n与背压p之间的结合关系,两者在进行测量过程中都是变化的,而且L1线的斜率可任意选择和整定。树脂测量过程以螺旋1的转数为n4的结合点开始,以后即相应地变为n3,p3;n2,p2;n1,p1;并最后达于nS,PS,此时螺旋1的速度变为V0,此后螺旋1停止并借此完成树脂测量行程。即转数nS和背压PS基本上在螺旋速度趋近V0时变为0值,而且在测量行程完成时螺旋1按照位置指令Si所予定的正确位置缓缓停下而不会越过该正确位置。因此准确测出树脂量,并且此时背压P能被选定到准备下次测量行程所期望的数值。此外,利用在测量过程中将转数n整定在较高数值,则在树脂与螺旋之间的摩擦热增大,从而减少了需从加热筒供给的热能。
图5表示以上述控制原理为基础来控制的注模机的详细构造。
参照图5,电动机20和21系装在一台注模机上的箱体40上,齿轮41和42安装在电动机20的转轴20A上,而齿轮43和44则装在电动机21的转轴21A上,齿轮41到44通过相关的转轴20A和20A上附着的离合器来传送驱动力。箱体40支撑着能转动的传动轴47A和48A,它们藉机械离合器47和48来传输驱动力,齿轮49和50以及齿轮51和52分别装在传动轴47A和48A上。齿轮49和50与装在驱动轴30A上的齿轮61、62和63凭藉附在轴30A端部的机械离合器60进行啮合或分离,该30A则能够转地被箱体40支撑住其一端,并借此传输驱动力到一台模机上(即图5中的模具30)以推动模夹具39。驱动轴30A的另端则能转地被模具30的一个箱体35支撑着。在座于箱体35上的驱动轴30A上装有一个齿轮36,它与齿轮37啮合用于将驱动力传到驱动轴38以使模夹具39在轴38A和38B上滑动。在筒体40内装有一个驱动轴1A,其一端与装在注模机加热筒内的螺旋1相接。驱动轴1A上并装有齿轮53,在齿轮53的内面通过一个轴承而与驱动轴54相接。根据上述构造,注模机即能完成各项工作,例如将模夹具39前移则可使两个半模夹紧;增加夹具压力;将熔融的树脂注入到模具30中,处理和冷却树脂成增塑树脂;将加热筒2的喷咀部分5后撤;降低模夹具的压力;将模夹具后移以打开半模,以及从模腔中推出铸成的产品。重复进行树脂的注入和模塑的操作即能连续地取得模塑产品。
图5所示为注模机准备投入注模工作前的条件,当需夹住半模和增加压力时,电动机20起动将驱动力通过转轴20A、齿轮41、齿轮51、轴48A、齿轮52、齿轮50和62顺序传到驱动轴30A,驱动轴30A的旋转通过齿轮36和37而传送到驱动轴38使其旋转,且借此使模夹具39向前移动,也即面对图5向右移动。当夹具39停到予定的停止位置且夹紧力达到予定值时,机械离合器64被转换到使通过齿轮62传送到齿轮36的动力切除,同时离合器45和47转换成只转动轴47A,并由此而驱动箱体40前行,即在图5中向左走,致使加热筒2上的喷咀5朝向或触及模具30的开口处。喷咀5或说是箱体40可以借电动机的反向驱动而撤回。
当需向模具中注入熔融的树脂时,电动机20和21起动,使齿轮41和42旋转,分别通过离合器45和46的转换(图中未表示)带动齿轮62和63旋转,它们的旋转借助离合器60的作用而传动齿轮55。电动机20和21的旋转通过齿轮55而传到驱动轴54和1A从而造成螺旋1向前移动,这样一来在加热筒2中的熔融树脂便通过喷咀5而注入到模具30中,当需实现测量树脂时,只起动电动机21,21的转动通过齿轮43,另一齿轮(未示出)、齿轮52、轴48A齿轮51、49、61和53而传动到螺旋1。在电动机21运行的同时,电动机20也起动,所以电动机20的转动通过齿轮42,另一齿轮(未示出)、齿轮62、离合器60、齿轮55、轴54和1A也传动到螺旋1,由此给螺旋1加上了背压,进行测量树脂量。
将电动机20按与上述模夹具运行相反的方向起动,于是模夹具39即被撤回,从而使模具装置30的两半模打开。
图3中控制单元10的详细构造和运行将结合图6到图16描述于后。
如图6所示的信号So是由位置控制元件11A产生的,GP1、GP2和GP3指示位置控制环的增益,及位置控制元件11A按照图7的流程工作。信号SO输入到速度控制元件11B然后按图8所示关系被转换成转数指令信号Ki;和按图9所示的关系转换成与背压指令信号Hi;在这种情况下,速度控制元件11B是按照图10的流程工作的。图11说明在转数指令信号Ki和背压指令信号Hi之间的另外一种关系,并且速度控制元件11B是按图12所示工作的。图13的曲线说明信号Ho的作用的一例,它是由背压控制元件12所产生的并按图14所示的流程工作,在图13和14中,GB指示背压控制增益,HOMaX和HOMin分别代表背压的最大和最小值。再者,转速控制元件15反应示于图15,且其工作是按照图16的流程进行的。在图15和图16中,A,B,C和D都是参数,其中参数D给定为D={A(B+C)}/(A+C),C1和C2为变数,KOMax和KOMin为相应于最大和最小转数的指令信号。
由于这些工作而必须在模夹具响应速度控制运行之后在电动机20的驱动下使喷咀前移,以及必须在喷咀触及模具的开口处后以予定的压力将喷咀压到模具的开口处。因此,在这项工作中,问题归之于如何将驱动电动机20的方法从与速度指令Vi(见图17)相关的速度控制系统转换到压力控制系统。在图17的速度控制系统中,速度偏移Ve在环路80(CS)中转换成转矩指令Ti,利用此转矩指令Ti通过功率放大器81来控制电动机20。当电动机20是按照下述电动机控制系统来控制时,即按照如图18A和18B所示的在时间t0到t1瞬时指定速度V1,而在时间t1瞬时后指定压力为P2,则明显见到在控制方式被转换的点上,速度V和压力P二者在t1瞬间都变为断续,以致各种运行例如注射操作等就不能平滑地实现。
为了消除先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或缺点,根据本发明,喷咀5是在速度控制下前行移动,以及通过检测喷咀移动的距离X变为恒定并且喷咀的速度V变为0值时喷咀5与模具30相触。而且在检测到喷咀5与模具30相触后实际压力P达到规定的压力Pi值时速度控制才能换成压力控制。
图19A和19B的曲线说明移动距离X和速度V分别与时间的关系,是为了解释喷咀5与模具30相碰的条件。参照图19A和19B,在时间t2以前,喷咀5以指定的恒速Vi移动,而其移动的距离X则为直线上升;当喷咀5与模具30的开口处相触时,移动速度V变为0,而移动距离X不再增加并在t2时间以后保持固定距离X0。因此在喷咀5与模具相碰的瞬间t2处,能靠检测移动距离X和速度V变为0的情况而查到。
在喷咀5与模具相触以后,注射压力P由于移动速度V的递减而逐增,当压力P达到如图20A和20B所示的规定压力Pi(即瞬时t3处)时,速度控制方式转换成压力控制方式。根据前述情况,喷咀的运动能由在时间t2之前的速度指令Vi进行恒定速度控制,待时间从t2经过短时过渡到t3的期间中压力P趋至规定的压力Pi时,喷咀5与模具30相触。当压力达到规定的压力Pi(时间t3处),速度控制就平滑地转换成压力控制。理所当然,喷咀5与模具30将以不会给模具30招致损伤的合适速度相触。
图21为按本发明的方法实施的装置的方框图。参照该图,喷咀5与模具30的相触系由一个碰触检测回路70来检测,该回路产生一个碰触信号CL,该信号反应于测到的电动机20的驱动电流和从位置敏感器26来的脉冲数,CL被送到转矩检测回路71,从环系统80来的转矩T到这里与从整定回路72来的规定压力Pi进行比较,然后回路71根据比较的结果输出一个转换信号SW。在环系统80和功率放大器81之间设有一个转换回路73,该回路响应转换信号SW而将转矩T(触头a)转换到压力Pi(触头b)。
按照上述结构,碰触检测回路时时检测喷咀5与模具30的碰触和当碰触被检测到的时候就将碰触信号CL输送到转矩检测回路71,在71中,该实际转矩T(压力P)与整定回路72整定的规定压力Pi作比较。在这一比较中,当规定的压力Pi低于碰触前的压力P时,此时规定速度Vi置0进行碰触控制,而当转矩T变得等于整定的压力Pi时,输出转换信号SW将转换电路73中的触头a转换成触头b,由此而实现按规定压力Pi进行压力控制。
尽管前述皆为喷咀在压力作用下进行的压触过程的控制方法,但也可看出,在模夹具、注射等类的操作中速度控制能够平滑地转换成压力控制,也基本上和上述喷咀接触操作所涉及的情况相同。因此,本发明归纳如下在控制一台注模机的方法中,设置了一个可动侧和固定侧,可动侧在可控速度下移动,然后测量由此而发生的与固定侧的压力,当测出的压力变得等于予整定的压力时,速度控制就能转换成压力控制。
在一台实际的注模机运行中,如前所述,在喷咀接触过程中,喷咀就构成了注模机的可动侧,而模具则构成其固定侧;在模具夹紧过程中,可动侧即是可动的半模,而固定侧即固定不动的半模;而在注模操作或树脂测量过程中,螺旋器构成可动侧,而模具,即模铸设备构成固定侧。在这些处理过程中,压力测量是靠检测可动侧与固定侧的触碰实现的。
如前所述,螺旋1的转数n藉连接到电动机21上的敏感器25检测,但转数n的检测也可通过检测各齿轮或电动机的电流来实现。还有,螺旋的位置可以检测驱动台24和螺母23的位置确定,而且螺旋是与园螺旋和园螺母一起移动或靠电动机的驱动在导向元件上移动,该电动机可采用交流或直流交替应用的电动机。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对注模机喷咀的速度控制,仅用检测喷咀与模具碰触的情况或其它方法即能平滑地转换到压力控制,故比较容易用较低的投资来实现注模机的控制。此外,因为实现从速度控制转换成压力控制的操作,可以在检测出实际压力达到整定压力的时候进行,而不必对喷咀部分进行检测,所以就有条件采用结构上比较简单的控制装置来实现平滑的转换操作。
权利要求
1.一种控制一台注模机的方法包括有一个注射装置和一个模铸装置,其中,熔融树脂是从注射装置的加热筒上的喷嘴而注射到由模铸装置的两个半模所限定的模腔中;实现对喷嘴加压和碰触的方法;夹紧模具的方法和注射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注模机的一个可动侧在速度控制下朝固定侧移动,由此而与固定侧接合;测量该可动侧作用在固定侧的压力;在检测出上述实测的压力达到予整定的压力情况下,速度控制转换成压力控制。
2.按照权利要求
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速度控制转换成压力控制的时间能被有选择地改变。
3.按照权利要求
1的方法,其中对作用在固定侧上所述的压力的测量是靠检测该可动侧与固定侧碰触的情况实现的。
4.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可动侧是该注射装置的加热筒上的喷嘴部分,以及固定侧是在对喷嘴加压和碰触过程中的模铸设备上的模具。
5.按照权利要求
4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所述的喷嘴部分在速度控制下朝所述的模具移动。测量该喷嘴部分与该模具接合的压力;当测出的上述压力达到予整定的压力时,对该喷嘴部分的速度控制转换为压力控制;以及将所述的喷嘴部分在上述整定的压力条件下接触到模具上。
6.按照权利要求
5的方法,其中测量作用在该模具上的上述压力是靠检测喷嘴部分与该模具的碰触情况实现的。
7.按照权利要求
4的方法,其中从速度控制转换成压力控制的上述转换操作包括的步骤有检测该喷嘴部分与该模具的碰触;产生一个反应该碰触的信号;比较由所述喷嘴部分以规定压力向前运动而在注模机中产生的转矩;以及根据上述比较结果产生的由速度控制转换成压力控制的转换信号。
8.按照权利要求
7中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转矩和规定压力响应所述的转换信号而互相转换,而将转换的结果加到注模机的驱动源上。
9.按照权利要求
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可动侧是在模具夹紧过程中铸模装置中模具的一个可动半模,而所述的固定侧则是其中的一个固定半模。
10.按照权利要求
9的方法,其中作用在该固定半模上的压力的测量是靠检测该可动半模与该固定半模碰触情况来实现。
11.按照权利要求
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可动侧是注射装置的一个注射螺旋, 所述的固定侧是在注射过程中的铸模设备。
专利摘要
关于注模机的一种控制方法,在对注模机操作过程中的诸如喷嘴压触、模具夹紧、注射树脂等过程,设有一个可动侧(例如喷嘴部分或注射装置的螺旋或铸模设备的可动模具),在速度控制条件下它被移动到与一个固定侧(例如构成的一个模具或铸模机或固定模具)接触。当可动侧趋达固定侧时,测出作用在固定侧的压力,当测出的压力达到预整定值时,速度控制转换成压力控制,由此而使可动侧准确平滑地接触到固定侧。
文档编号B29C45/76GK85105533SQ85105533
公开日1987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1985年7月19日
发明者佐佐木能成, 小田悦司, 栗田直树, 永田博澄, 前原弘之 申请人:东芝机械株式会社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