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96430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次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顶出机构,特指一种通过多个顶出机构共同作用,替代扣机进行二次顶出的二次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很多的产品均需要用到二次顶出或多次顶出才可以出模,例如瓶盖等一些注塑产品便需要进行二次顶出方能出模,一般都通过扣机来实现二次顶出的动作,当使用扣机进行二次顶出时,这类模具的体积都非常庞大,占地面积大,不易于模具的摆放,并且主要是靠扣机内的小方销受力,承受载荷比较小,经常会断裂,另外,其结构复杂,成本高,易损,实用性差,不便于使用。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顶出机构,特指一种通过多个顶出机构共同作用,替代扣机进行二次顶出的二次顶出机构。
[0004]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二次顶出机构,包括模具本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模具本体上的驱动装置及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设置于模具本体内,所述顶出机构进一步包括第一顶出机构及第二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设置有限位拉杆,所述限位拉杆其中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顶出机构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二顶出机构上,所述限位拉杆套设有回位弹簧,所述弹簧其中一端抵于第一顶出机构,另一端抵于第二顶出机构,所述第一顶出机构设置有驱动装置。
[0005]其中,所述驱动装置为油缸,所述油缸上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设置有卡槽。
[0006]其次,所述第一顶出机构包括第一顶针板、第一顶针底板及第一回位针,所述第一回位针其中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顶针板上,另一端可上下滑动地穿设于模具本体上,所述第一顶针底板上设置有卡块,通过卡块与所述连接块上的卡槽固定卡接。
[0007]另外,所述第二顶出机构包括第二顶针板、第二顶针底板及第二回位针,所述第二回位针其中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二顶针板上,另一端可上下滑动地穿过第一顶针机构设置于模具本体上,所述第二顶针底板设置于第二顶针板底侧,所述第二顶针板及第二顶针底板均设置有同轴的安装孔,所述限位拉杆穿设于安装孔固定第二顶针板及第二顶针底板。
[0008]再则,所述限位拉杆其中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顶针底板,另一端穿过第二顶针板及第二顶针底板,并卡接于第二顶针底板上,所述限位拉杆设置有若干个调整垫圈,所述限位拉杆套设有回位弹簧,所述弹簧其中一端抵于第一顶针板,另一端抵于调整垫圈。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为: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由多个顶出机构共同作用替代扣机实现二次顶出的二次顶出机构,主要通过在顶出机构中设置弹簧于限位拉杆,实现第一次顶出时,各组顶出机构同时进行顶出,并设置有回位针,使模具在合模时,回位针分别将各个顶出机构压回原位,实现双保险。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剖视图。
[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回位针位置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标注说明:
[0014]1-模具本体;2_驱动装置;3-顶出机构;4_第一顶出机构;5_第二顶出机构;
6-限位拉杆;7-弹簧;8_连接块;9-卡槽;10_第一顶针板;11_第一顶针底板;12_第一回位针;13_卡块;14-第二顶针板;15-第二顶针底板;16-第二回位针;17_安装孔;18-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3所示,一种二次顶出机构,包括模具本体1、固定设置在所述模具本体I上的驱动装置2及顶出机构3,所述顶出机构3设置于模具本体I内,所述顶出机构3进一步包括第一顶出机构4及第二顶出机构5,所述顶出机构3设置有限位拉杆6,所述限位拉杆6其中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顶出机构4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二顶出机构5上,所述限位拉杆6套设有回位弹簧7,所述弹簧7其中一端抵于第一顶出机构4,另一端抵于第二顶出机构5,所述第一顶出机构4设置有驱动装置2。
[0017]其中,所述驱动装置2为油缸,所述油缸上设置有连接块8,所述连接块8设置有卡槽9。
[0018]其次,所述第一顶出机构4包括第一顶针板10、第一顶针底板11及第一回位针12,所述第一回位针12其中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顶针板10上,另一端可上下滑动地穿设于模具本体I上,所述第一顶针底板11上设置有卡块13,通过卡块13与所述连接块8上的卡槽9固定卡接。
[0019]另外,所述第二顶出机构5包括第二顶针板14、第二顶针底板15及第二回位针16,所述第二回位针16其中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二顶针板14上,另一端可上下滑动地穿过第一顶针机构设置于模具本体I上,所述第二顶针底板15设置于第二顶针板14底侧,所述第二顶针板14及第二顶针底板15均设置有同轴的安装孔17,所述限位拉杆6穿设于安装孔17固定第二顶针板14及第二顶针底板15。
[0020]再则,所述限位拉杆6其中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顶针底板11,另一端穿过第二顶针板14及第二顶针底板15,并卡接于第二顶针底板15上,所述限位拉杆6设置有若干个调整垫圈18,所述限位拉杆6套设有回位弹簧7,所述弹簧7其中一端抵于第一顶针板10,另一端抵于调整垫圈18。
[0021]当模具开模时,设置在模具本体I上的驱动装置2启动,为顶出机构3提供动力进行顶出动作,驱动装置2启动后,使设置在启动装置上的连接块8向出模方向移动,由于连接块8设置有凹槽,并且第一顶针底板11上设置有卡块13,该卡块13卡接在凹槽上,使第一顶针底板11随着连接块8移动方向偏移,同时,设置在第一顶针底板11上方的第一顶针板10及设置在第一顶针板10上的第一回位针12 —起随着第一顶针底板11 一起向顶出方向移动;
[0022]当第一顶出机构4发生移动时,第一顶针底板11上固定连接的限位拉杆6同时将第二顶出机构5拉动,使第一顶出机构4与第二顶出机构5同步进行同向移动,当第一顶出机构4发生移动时,限位拉杆6拉动固定设置于其上的第二顶针底板15,使第二顶针底板
15将第二顶针板14及设置于第二顶针板14上的第二回位针16—起向顶出方向移动,在第二顶针板14向出模方向移动时,通过调整垫圈18,一并将回位弹簧7进行挤压,此时,第一顶出机构4及第二顶出机构5同时进行了顶出机构3,实现扣机一样功能的二次顶出操作,使产品倒扣脱出。此时,第一顶出机构4由于驱动装置2的行程到位,停止不动,再通过顶棍顶第二顶出机构5的第二顶针底板15,使其上的顶出机构3顶出产品。;
[0023]当模具合模时,驱动装置2带动连接块8后退,使连接块8拉动第一顶针底板11进行后退,且模具本体I对第一回位针12及第二回位针16同时挤压,使第一回位针12对第一顶针底板11、第二回位针16对第二顶针底板15均向出模方向的反向进行后退,同时在弹簧7的驱动下,第二顶针板14也在弹力作用下进行后退回位,使第二顶针机构进行复位动作,完成合模操作。
[002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方案的启迪下,可以做出一些变形与修改,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二次顶出机构,包括模具本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模具本体上的驱动装置及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设置于模具本体内,所述顶出机构进一步包括第一顶出机构及第二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设置有限位拉杆,所述限位拉杆其中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顶出机构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二顶出机构上,所述限位拉杆套设有回位弹簧,所述弹簧其中一端抵于第一顶出机构,另一端抵于第二顶出机构,所述第一顶出机构设置有驱动 目.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油缸,所述油缸上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设置有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出机构包括第一顶针板、第一顶针底板及第一回位针,所述第一回位针其中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顶针板上,另一端可上下滑动地穿设于模具本体上,所述第一顶针底板上设置有卡块,通过卡块与所述连接块上的卡槽固定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出机构包括第二顶针板、第二顶针底板及第二回位针,所述第二回位针其中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二顶针板上,另一端可上下滑动地穿过第一顶针机构设置于模具本体上,所述第二顶针底板设置于第二顶针板底侧,所述第二顶针板及第二顶针底板均设置有同轴的安装孔,所述限位拉杆穿设于安装孔固定第二顶针板及第二顶针底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拉杆其中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顶针底板,另一端穿过第二顶针板及第二顶针底板,并卡接于第二顶针底板上,所述限位拉杆设置有若干个调整垫圈,所述限位拉杆套设有回位弹簧,所述弹簧其中一端抵于第一顶针板,另一端抵于调整垫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顶出机构,特指一种由多个顶出机构共同进行二次顶出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模具本体、驱动装置及顶出机构,顶出机构设置于模具本体内,顶出机构进一步包括第一顶出机构及第二顶出机构,顶出机构设置有限位拉杆,限位拉杆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顶出机构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二顶出机构上,限位拉杆套设有弹簧,第一顶出机构设置有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由多个顶出机构共同作用替代扣机实现二次顶出的二次顶出机构,主要通过在顶出机构中设置弹簧于限位拉杆,实现第一次顶出时,各组顶出机构同时进行顶出,并设置有回位针,使模具在合模时,回位针分别将各个顶出机构压回原位,实现双保险。
【IPC分类】B29C45-40
【公开号】CN204505725
【申请号】CN201420862470
【发明人】吴世扬, 韦敬通
【申请人】东莞汇美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