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14078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模具面板、分流板腔板、模具A板;模具面板上设置有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内设置有阀针驱动装置,阀针驱动装置下端设置有一阀针驱动轴;分流板腔板上固定设置有分流板,分流板的上端设置有阀针套;模具A板内设置有热咀,热咀的上端固定设置在分流板的下端上;热咀内设置有上端固定设置在阀针驱动轴的下端上的阀针;阀针驱动装置内部设置有电磁换向阀。所述热流道系统,将电磁换向阀设置在阀针驱动装置内部,同时将阀针驱动装置设置为独立结构,从而简化了模具的加工,减少了换向阀的损坏,还能够有效防止电磁线圈高温烧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专利说明】
一种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流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背景技术】
[0002]热流道(hot runner)是在注塑模具中使用的,将融化的塑料注入到模具的空腔中的加热组件组合。目前,热流道系统尤其是多腔针阀系统在塑胶模具上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针阀系统均在模具面板上加工出气缸位,并通过深孔钻加工出多条用于驱动气缸活塞动作的气道,为保证多个气缸动作不被其余气缸干涉,有时还会在加工好的气道孔上再次通过堵塞的方式对气道进行封堵密封,这种加工方式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加工工艺的改善,加工成本居高不下。另外,现有的针阀系统均将换向阀置于模板边缘,在运输及上下模等过程中很容易碰撞造成换向阀的损坏。[0003 ]因此,现有针阀式热流道系统还有待改进和发展。【实用新型内容】
[000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热流道系统,模具加工复杂,成本高,及换向阀易损坏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种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模具面板、分流板腔板、模具A板;所述模具面板上设置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设置有阀针驱动装置,所述阀针驱动装置下端设置有一阀针驱动轴;所述分流板腔板上固定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的上端设置有阀针套;所述模具A板内设置有热咀,所述热咀的上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分流板的下端上;所述热咀内设置有依次穿过所述阀针套、所述分流板、所述热咀,并且上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阀针驱动轴的下端上的阀针;所述阀针驱动装置内部设置有电磁换向阀。
[0007]所述的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所述阀针驱动装置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包括:气缸底盖,设置在所述气缸底盖上的气缸缸体,及设置在所述气缸缸体内的活塞;所述阀针驱动轴穿过所述气缸底盖与所述活塞连接;
[0008]所述电磁换向阀包括:电磁阀阀芯,及设置在所述电磁阀阀芯一端的电磁线圈;所述电磁阀阀芯设置在所述气缸缸体上。
[0009]所述的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所述气缸缸体上设置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电磁阀阀芯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0010]所述气缸缸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及多个排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口用于向所述气缸内通入气体驱动所述活塞向下运动;所述第二进气口用于向所述气缸内通入气体驱动所述活塞向上运动;所述排气孔用于排出所述气缸内的气体。
[0011]所述的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所述第一容纳腔为设置在所述模具面板上的凹槽,所述阀针驱动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模具面板的所述凹槽底部上。
[0012]所述的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所述热流道系统包括多个气缸固定螺钉,所述气缸通过多个所述气缸固定螺钉固定设置在所述模具面板的所述凹槽底部上。
[0013]所述的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所述第一容纳腔为贯穿所述模具面板的贯穿通道,所述阀针驱动装置穿过所述贯穿通道固定设置在所述分流板上。
[0014]所述的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所述热流道系统包括气缸固定板,所述气缸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分流板的上端,所述阀针驱动装置通过所述气缸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分流板上。
[0015]所述的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所述热流道系统包括隔热板,所述隔热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气缸固定板和所述阀针驱动装置之间。
[0016]所述的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所述电磁换向阀上设置有手动开关;所述电磁线圈上设置有电源连接线,所述电源连接线与所述电磁线圈为一体连接或者通过接头连接。
[0017]所述的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所述活塞与所述阀针驱动轴为一体结构或组合结构;所述气缸外形为圆形或方形;所述气缸缸体与所述气缸底盖为一体结构或组合结构。
[00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模具面板、分流板腔板、模具A板;模具面板上设置有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内设置有阀针驱动装置,阀针驱动装置下端设置有一阀针驱动轴;分流板腔板上固定设置有分流板,分流板的上端设置有阀针套;模具A板内设置有热咀,热咀的上端固定设置在分流板的下端上;热咀内设置有依次穿过阀针套、分流板、热咀,并且上端固定设置在阀针驱动轴的下端上的阀针;阀针驱动装置内部设置有电磁换向阀。所述热流道系统,将电磁换向阀设置在阀针驱动装置内部,同时将阀针驱动装置设置为独立结构, 从而简化了模具的加工,减少了换向阀的损坏,还能够有效防止电磁线圈高温烧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实施例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省去其中一个阀针驱动装置)。
[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阀针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磁换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实用新型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实施例二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7]本实用新型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的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热流道系统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模具面板1、分流板腔板2、模具A板3;模具面板1上设置有第一容纳腔(未标出),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设置有阀针驱动装置5,阀针驱动装置5下端设置有一阀针驱动轴51;分流板腔板2上固定设置有分流板21,分流板21的上端设置有阀针套61;模具A板3内设置有热咀31,热咀31的上端固定设置在分流板21的下端上;热咀31内设置有阀针62,阀针62依次穿过阀针套61、分流板21、热咀31,并且阀针62的上端固定设置在阀针驱动轴51的下端上;阀针驱动装置5内部设置有电磁换向阀7。[〇〇28]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容纳腔为设置在模具面板3上的凹槽4a,阀针驱动装置5固定设置在模具面板3的凹槽4a底部上。[〇〇29]进一步的,如图3、图4所示,阀针驱动装置5包括气缸8;气缸8包括:气缸底盖81,设置在气缸底盖81上的气缸缸体82,及设置在气缸缸体82内的活塞84;阀针驱动轴51穿过气缸底盖81固定设置在活塞84上。
[0030] 进一步的,如图4、图5所示,电磁换向阀7包括:电磁阀阀芯71,及设置在电磁阀阀芯71—端的电磁线圈72;电磁阀阀芯71设置在气缸缸体82上。具体的,气缸缸体82上设置有第二容纳腔85,电磁阀阀芯71设置在第二容纳腔85内。[〇〇31]进一步的,如图2、图4所示,气缸缸体82上设置有连通第二容纳腔85的第一进气口 86、第二进气口 87、及多个排气孔88;第一进气口 86用于向气缸8内通入气体驱动活塞84向下运动,从而带动阀针62向下运动;第二进气口 87用于向气缸8内通入气体驱动活塞84向上运动,从而带动阀针62向上运动;排气孔88用于排出气缸8内的气体。[〇〇32]进一步的,如图2、图3所示,气缸8通过4个气缸固定螺钉89固定设置在模具面板1 的凹槽4a底部上。[〇〇33]优选的,如图5所示,电磁换向阀7上设置有手动开关73,以达到当电磁换向阀7断电时起到应急开关作用的目的。
[0034]进一步的,如图2、图5所示,电磁线圈72上设置有电源连接线74,电源连接线74(或信号连接线)与电磁线圈72为一体连接(整体连接)或者通过接头连接,优选的,设置为接头式连接,以方便安装更换。[〇〇35]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活塞84与阀针驱动轴51为一体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活塞84与阀针驱动轴51也可以为组合结构(分体式结构)。
[0036]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气缸8的外形为方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气缸8的外形也可以为圆形。[〇〇37]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气缸缸体82与气缸底盖81为组合结构(分体式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气缸缸体82与气缸底盖81也可以为一体结构。
[0038]进一步的,请参照图6、图7所示,图6是本实用新型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实施例二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一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其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纳腔为贯穿模具面板1的贯穿通道4b(命名以区别实施例一的凹槽4a),阀针驱动装置5穿过贯穿通道4b固定设置在分流板21上。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热流道系统还包括气缸固定板 91和隔热板92,气缸固定板91固定设置在分流板21的上端,阀针驱动装置5通过气缸固定板 91固定设置在分流板21上,隔热板92固定设置在气缸固定板91和阀针驱动装置5之间,起到高温保护作用。
[0039]进一步的,请一并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将电磁阀阀芯71内置在气缸8上,同时外接一个电磁线圈72,气体通过设置在气道放置槽100内的主气道200进入主进气口 300与第二容纳腔85及电磁阀阀芯71连通,通过电磁线圈72的通电与断电使电磁阀阀芯71动作而改变气体流向,从而使气缸8的活塞84来回动作。当接通气体时电磁阀阀芯71与第一进气口 86正常连通,此时带动气缸8的活塞84动作使浇口 400处于封针状态,当电磁线圈72连通电源时,通过气流将电磁阀阀芯71推动,便会使电磁阀阀芯71与第二进气口 87连通,带动活塞84动作使浇口 400处于开启状态,由于活塞84动作会将气缸8内另一边的气体排出,此时另一边的气体通过排气孔88排出,同时也将电磁线圈72周围的高温空气通过快速气流更换排出,进而达到了对电磁线圈72进冷却的效果,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因长期的高温使用而导致电磁线圈72烧毁损坏的现象发生。
[0040]本实用新型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将电磁换向阀内置在气缸上, 同时将气缸结构设计成独立结构,简化了模具加工,减少了模具在运输、上下模等过程中碰撞造成换向阀损坏等问题的发生,减少了模具加工费用及配件损坏导致的生产停产,同时换向时气体通过排气孔从气道排出能够对电磁线圈进行冷却,从而防止了因长期高温使用导致的电磁线圈损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为模具厂商带来了更多的利润空间和竞争力。 [〇〇41]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模具面板、分流板腔板、模具A板;模具面板上设置有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内设置有阀针驱动装置,阀针驱动装置下端设置有一阀针驱动轴;分流板腔板上固定设置有分流板,分流板的上端设置有阀针套;模具A板内设置有热咀,热咀的上端固定设置在分流板的下端上;热咀内设置有依次穿过阀针套、分流板、热咀,并且上端固定设置在阀针驱动轴的下端上的阀针;阀针驱动装置内部设置有电磁换向阀。所述热流道系统,将电磁换向阀设置在阀针驱动装置内部,同时将阀针驱动装置设置为独立结构,从而简化了模具的加工,减少了换向阀的损坏,还能够有效防止电磁线圈高温烧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〇〇42]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 的模具面板、分流板腔板、模具A板;所述模具面板上设置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设置有阀针驱动装置,所述阀针驱动装置下端设置有一阀针驱动轴;所述分流板腔板上固 定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的上端设置有阀针套;所述模具A板内设置有热咀,所述热咀 的上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分流板的下端上;所述热咀内设置有依次穿过所述阀针套、所述分 流板、所述热咀,并且上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阀针驱动轴的下端上的阀针;所述阀针驱动装置 内部设置有电磁换向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 针驱动装置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包括:气缸底盖,设置在所述气缸底盖上的气缸缸体,及设 置在所述气缸缸体内的活塞;所述阀针驱动轴穿过所述气缸底盖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包括:电磁阀阀芯,及设置在所述电磁阀阀芯一端的电磁线圈;所述电 磁阀阀芯设置在所述气缸缸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 缸缸体上设置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电磁阀阀芯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气缸缸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及多个排气 孔;所述第一进气口用于向所述气缸内通入气体驱动所述活塞向下运动;所述第二进气口 用于向所述气缸内通入气体驱动所述活塞向上运动;所述排气孔用于排出所述气缸内的气 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容纳腔为设置在所述模具面板上的凹槽,所述阀针驱动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模具面板的 所述凹槽底部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 流道系统包括多个气缸固定螺钉,所述气缸通过多个所述气缸固定螺钉固定设置在所述模 具面板的所述凹槽底部上。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容纳腔为贯穿所述模具面板的贯穿通道,所述阀针驱动装置穿过所述贯穿通道固定设置 在所述分流板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 流道系统包括气缸固定板,所述气缸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分流板的上端,所述阀针驱动 装置通过所述气缸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分流板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 流道系统包括隔热板,所述隔热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气缸固定板和所述阀针驱动装置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 磁换向阀上设置有手动开关;所述电磁线圈上设置有电源连接线,所述电源连接线与所述 电磁线圈为一体连接或者通过接头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针驱动装置内置换向阀的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活塞与所述阀针驱动轴为一体结构或组合结构;所述气缸外形为圆形或方形;所述气缸缸 体与所述气缸底盖为一体结构或组合结构。
【文档编号】B29C45/27GK205601093SQ201620411987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5月9日
【发明人】李象烈
【申请人】先锐模具配件(东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