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蒸汽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5803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业蒸汽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锅炉,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厂矿企业的工业蒸汽锅炉。
背景技术
锅炉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厂、工业领域,现有的蒸汽锅炉,其蒸发部采用上下连通两个气筒,蒸发过程是先将与下部气筒连通的预热受热管内液体送进底部气筒,再通过两侧连通受热管送进上部气筒蒸发。这种锅炉排气损失大;且体积大,容量小,散热损失大;热量的有效利用低;且不能将燃料完全燃烧,对原材料造成极大的损失。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蒸汽锅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容量大,散热损失小,热蒸发快的工业蒸汽锅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工业蒸汽锅炉,它主要由外壳、内有汽仓、与气仓连通的受热排管、与受热排管连通的高压水泵组成,其中汽仓是一个圆柱型结构,上下两端为半球体,汽仓从下至上设置有数层叉排带孔蒸发管充满汽仓内圆柱体空间,汽仓外两侧从下至上排列有与蒸汽管连通的叉排受热排管充满汽仓外围空间。
相邻上下两层的受热排管交叉错位排列。
汽仓下的火道是从一侧受热排管通到另一侧受热排管。
第一排受热排管离汽仓底部3-5厘米。
受热排管直径≤5厘米。
受热排管及带孔蒸发管之间横向距离至少5厘米,纵向距离至少3厘米。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体积小,自身散热少,容量大,受热面积大,汽仓内每排带孔蒸汽都可吸收下面的蒸汽温度,使管内蒸发液体再次升温加速蒸发,大大的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
2、汽仓式锅炉结构合理,工艺简单,体积小,便于厂家生产和工人操作。
3、液体表面积增大,增效节能显著。
4、本实用新型使得燃料得到充分燃烧,节约了原材料的使用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由图1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外壳6、内有汽仓1、与气仓1连通的受热排管3、与受热排管2连通的高压水泵5组成,其中汽仓是一个圆柱型结构,上下两端为半球体,汽仓从下至上设置有数层叉排带孔蒸发管2充满汽仓内圆柱体空间,汽仓外两侧从下至上叉排有与蒸发管2连通的受热排管3充满汽仓外围空间。
为了减少火源热量的损失,热汽仓下的火道是从一侧受热排管通到另一侧受热排管。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排受热排管离汽仓底部至少3-5厘米;受热排管及带孔蒸发管直径小于等于5厘米;受热排管之间横向距离至少5厘米,纵向距离至少3厘米以便热量传递快速。
本实用新型必须保持所有汽仓内带孔蒸发管水位平衡,排除废气须经预热系统后,温度不能超过80℃。
权利要求1.一种工业蒸汽锅炉,它主要由外壳(6)、内有汽仓(1)、与气仓(1)连通的受热排管(3)、与受热排管(2)连通的高压水泵(5)组成,其特征在于汽仓(1)是一个圆柱型结构,上下两端为半球体,汽仓从下至上设置有数层叉排带孔蒸发管(2)充满汽仓内圆柱体空间,汽仓外两侧从下至上叉排有与蒸发管(2)连通的受热排管(3)充满汽仓外围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汽仓下的火道是从一侧受热排管(3)通到另一侧受热排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第一排受热排管(3)离汽仓底部3-5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业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受热排管(3)及带孔蒸发管(2)直径≤5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任一工业蒸汽锅炉,其特征在于受热排管(3)及带孔蒸发管(2)之间横向距离至少5厘米、纵向距离至少3厘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业蒸汽锅炉,它主要由外壳、内有汽仓、与汽仓连通的受热排管、与受热排管连通的高压水泵组成,其中,汽仓是一个圆柱型结构,上下两端为半球体,汽仓从下至上设置有数层叉排带孔蒸发管充满汽仓内圆柱体空间,汽仓外两侧从下至上叉排有与蒸汽管连通的受热排管充满汽仓外围空间。这种锅炉自身散热少,容量大,受热面积大,汽仓横排管吸收蒸汽温度高于液体温度的热量,使管内蒸发液体再次升温加速蒸发,大大地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液体表面积增大,增效节能显著;使得燃料得到充分燃烧,节约了原材料的使用量;且结构合理,工艺简单,体积小,便于厂家生产和工人操作。
文档编号F22B17/00GK2869586SQ20052012834
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30日
发明者李三斌 申请人:李三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