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余热锅炉高压过热蒸汽温度自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493066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余热锅炉高压过热蒸汽温度自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改进的余热锅炉高压过热蒸汽温度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高温对流过热器的蒸汽入口处设置闭环式过热蒸汽温度自动控制结构,该自动控制结构包括一级控制单元、二级控制单元TR、降温水阀和蒸汽温度检测单元ZT,蒸汽温度检测单元ZT设置在高温对流过热器的蒸汽出口处,蒸汽温度检测单元ZT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二级控制单元TR的反馈信号输入端,一级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二级控制单元TR的输入端,二级控制单元TR的输出端连接降温水阀的控制输入端。本实用新型由一级控制单元、二级控制单元TR、降温水阀和蒸汽温度检测单元ZT构成具有设定温度和调节温度的闭环式过热蒸汽温度自动控制结构,通减少了喷水减温调节阀的动作次数,延长降温水阀阀门的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一种改进的余热锅炉高压过热蒸汽温度自动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余热锅炉高压过热蒸汽温度自动控制装置,属于发电工业及附属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大型锅炉采用两级以上喷水减温器,第一级布置在屏式过热器入口之前对蒸汽温度进行粗调,第二级喷水减温器布置在高温对流过热器入口前或中间,对蒸汽温度进行细调。因为过热汽温的变化有一定的时滞性和惯性,采用上述控制方式存在着以下二方面的问题:(I)高压过热蒸汽喷水减温阀动作频繁,阀门损坏几率增加;(2)高压过热蒸汽温度波动较大,高压过热蒸汽品质受到影响。因此,为克服现有技术导致的缺点和不足,以及考虑到电厂实际生产的要求,有必要提出一种改进的余热锅炉高压过热蒸汽温度自动控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的一种改进的余热锅炉高压过热蒸汽温度自动控制装置,从而减少了喷水减温调节阀的动作次数并保证高压过热蒸汽温度控制品质。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改进的余热锅炉高压过热蒸汽温度自动控制装置,包括余热锅炉的高温对流过热器,其结构特点在于:在高温对流过热器的蒸汽入口处设置闭环式过热蒸汽温度自动控制结构,该闭环式过热蒸汽温度自动控制结构包括一级控制单元、二级控制单元TR、降温水阀和蒸汽温度检测单元ZT,蒸汽温度检测单元ZT设置在高温对流过热器的蒸汽出口处,蒸汽温度检测单元ZT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二级控制单元TR的反馈信号输入端,一级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二级控制单元TR的输入端,二级控制单元TR的输出端连接降温水阀的控制输入端;一级控制单元设有温度控制参数输入端TT,在二级控制单元TR设有温度控制参数输入端TT ;由一级控制单元、二级控制单元TR、降温水阀和蒸汽温度检测单元ZT构成具有设定温度和调节温度的闭环式过热蒸汽温度自动控制结构。
[0006]一级控制单元根据设定的温度控制参数计算出设定温度值并输送到二级控制单元TR,二级控制单元TR将设定温度值与高温对流过热器的蒸汽喷水减温比较后形成温差控制信号,温差控制信号输送到降温水阀的控制输入端,通过控制降温水阀的阀口开度控制喷水量,达到自动控制温的目的。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进一步地,在一级控制单元中设有自动闭锁输入端SG,通过一级控制单元的自动闭锁输入端SG输入闭锁信号控制降温水阀关闭。
[0009]进一步地,一级控制单元输入的温度控制参数HL为488。
[0010]进一步地,二级控制单元的输入的温度控制参数LL为高高温对流过热器蒸汽喷水减温后温度。
[0011]进一步地,一级控制单元由单片机芯片及外围的电阻、电容、晶振连接而成,具有若干个I/O端口 ;或者一级控制单元由输入电路、比例放大电路和积分控制电路连接而成。
[0012]进一步地,二级控制单元TR由单片机芯片及外围的电阻、电容、晶振连接而成,具有若干个I/O端口 ;或者二级控制单元TR由输入电路、比例放大电路和积分控制电路连接而成。
[0013]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0014]1、本实用新型由一级控制单元根据设定的温度控制参数计算出设定温度值并输送到二级控制单元TR,二级控制单元TR将设定温度值与高温对流过热器的蒸汽喷水减温比较后形成温差控制信号,温差控制信号输送到降温水阀的控制输入端,通过控制降温水阀的阀口开度控制喷水量,实现对余热锅炉高压过热蒸汽喷水减温调节阀自动控制,能高效跟踪余热锅炉高压过热器出口主汽温度,通过控制器微调喷水减温调节阀就能满足余热锅炉高压过热蒸汽温度控制要求,减少了喷水减温调节阀的动作次数,保证高压过热蒸汽温度控制品质。
[0015]2、本实用新型由一级控制单元、二级控制单元TR、降温水阀和蒸汽温度检测单元ZT构成具有设定温度和调节温度的闭环式过热蒸汽温度自动控制结构,通过控制器微调喷水减温调节阀就能满足余热锅炉高压过热蒸汽温度控制要求,减少了喷水减温调节阀的动作次数,延长降温水阀阀门的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8]具体实施例1:
[0019]参照图1,本实施例1包括余热锅炉的高温对流过热器,在高温对流过热器的蒸汽入口处设置闭环式过热蒸汽温度自动控制结构,该闭环式过热蒸汽温度自动控制结构包括一级控制单元、二级控制单元TR、降温水阀和蒸汽温度检测单元ΖΤ,蒸汽温度检测单元ZT设置在高温对流过热器的蒸汽出口处,蒸汽温度检测单元ZT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二级控制单元TR的反馈信号输入端,一级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二级控制单元TR的输入端,二级控制单元TR的输出端连接降温水阀的控制输入端;一级控制单元设有温度控制参数输入端ΤΤ,在二级控制单元TR设有温度控制参数输入端TT ;由一级控制单元、二级控制单元TR、降温水阀和蒸汽温度检测单元ZT构成具有设定温度和调节温度的闭环式过热蒸汽温度自动控制结构。
[0020]本实施例中:
[0021]在一级控制单元中设有自动闭锁输入端SG,通过一级控制单元的自动闭锁输入端SG输入闭锁信号控制降温水阀关闭。一级控制单元输入的温度控制参数HL为488。二级控制单元的输入的温度控制参数LL为高高温对流过热器蒸汽喷水减温后温度。
[0022]一级控制单元由单片机芯片及外围的电阻、电容、晶振连接而成,具有若干个I/O端口,内置功能控制软件;二级控制单元TR由单片机芯片及外围的电阻、电容、晶振连接而成,具有若干个I/O端口,内置功能控制软件。
[0023]一级控制单元和二级控制单元TR涉及的单片机芯片为常规的单机芯片,其电路构成及内置的功能控制软件为常规的单芯机电路及常规的检测、运算、输入/输出及控制功能的单机控制软件。
[0024]具体实施例2:
[0025]本具体实施例2的特点是:一级控制单元由输入电路、比例放大电路和积分控制电路连接而成。二级控制单元TR由输入电路、比例放大电路和积分控制电路连接而成。一级控制单元和二级控制单元TR涉及的输入电路、比例放大电路和积分控制电路可以采用常规技术的输入电路、比例放大电路和积分控制电路。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进的余热锅炉高压过热蒸汽温度自动控制装置,包括余热锅炉的高温对流过热器,其特征在于:在高温对流过热器的蒸汽入口处设置闭环式过热蒸汽温度自动控制结构,该闭环式过热蒸汽温度自动控制结构包括一级控制单元、二级控制单元TR、降温水阀和蒸汽温度检测单元ZT,蒸汽温度检测单元ZT设置在高温对流过热器的蒸汽出口处,蒸汽温度检测单元ZT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二级控制单元TR的反馈信号输入端,一级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二级控制单元TR的输入端,二级控制单元TR的输出端连接降温水阀的控制输入端;一级控制单元设有温度控制参数输入端TT,在二级控制单元TR设有温度控制参数输入端TT ;由一级控制单元、二级控制单元TR、降温水阀和蒸汽温度检测单元ZT构成具有设定温度和调节温度的闭环式过热蒸汽温度自动控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余热锅炉高压过热蒸汽温度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级控制单元中设有自动闭锁输入端SG,通过一级控制单元的自动闭锁输入端SG输入闭锁信号控制降温水阀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余热锅炉高压过热蒸汽温度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级控制单元输入的温度控制参数HL为488。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余热锅炉高压过热蒸汽温度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二级控制单元的输入的温度控制参数LL为高高温对流过热器蒸汽喷水减温后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余热锅炉高压过热蒸汽温度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级控制单元由单片机芯片及外围的电阻、电容、晶振连接而成,具有若干个I/O端口 ;或者一级控制单元由输入电路、比例放大电路和积分控制电路连接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余热锅炉高压过热蒸汽温度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二级控制单元TR由单片机芯片及外围的电阻、电容、晶振连接而成,具有若干个I/O端口 ;或者二级控制单元TR由输入电路、比例放大电路和积分控制电路连接而成。
【文档编号】F22G5/12GK203395912SQ201320166109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5日
【发明者】毛丹, 吴志忠 申请人:深圳市广前电力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