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发生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493129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蒸汽发生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属于热交换装置【技术领域】,其包括有多层油放热层、多层水吸热层、进油口、出油口、进水口、出水口,水吸热层与油放热层之间由内向外依次交替嵌套形成多层嵌套状换热结构,相邻的水吸热层与油放热层之间均设有空隙,相邻两层油放热层之间相互连通,相邻两层水吸热层之间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利用多层嵌套状换热结构对水和高温油进行换热,有效增加了油和水在换热结构中的停留时间,和有效增加了换热面积,使得油和水之间能够有效热交换,热交换效果好,换热效率高,产生蒸汽的速度快,并且结构简单,体积小,可以利用导热油锅炉的回油热量来生产蒸汽,无污染,节能环保。
【专利说明】蒸汽发生器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
[0003]【背景技术】:
[0004]蒸汽发生器是利用燃料或其他能源的热能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的机械设备。换热式蒸汽发生器是利用其内部的换热结构,分别通入高温油和冷水,使高温油与冷水换热,将水加热成为蒸汽。目前的换热式蒸汽发生器的换热结构不尽合理,水粗放式从换热结构中流过,高温油经过简单的曲折管道与水换热,其热交换效果差,换热效率低。
[0005]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热交换效果好、换热效率高的蒸汽发生器。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蒸汽发生器,它包括有多层密闭的油放热层、多层密闭的水吸热层、进油口、出油口、进水口、出水口,水吸热层与油放热层之间由内向外依次交替嵌套形成多层嵌套状换热结构,相邻的水吸热层与油放热层之间均设有空隙,相邻两层油放热层之间相互连通,相邻两层水吸热层之间相互连通,进油口与最内层的油放热层连通,出油口与最外层的油放热层连通,进水口与最内层的水吸热层连通,出水口与最外层的水吸热层连通。
[0009]所述油放热层和水吸热层均为相应的套管结构。
[0010]相邻的水吸热层与油放热层之间均通过支架固定连接。
[0011]所述多层嵌套状换热结构的底部固定有连接座。
[0012]所述油放热层为21层,水吸热层为21层。
[0013]所述油放热层和水吸热层优选均为4层。
[0014]所述多层嵌套状换热结构的最内层为水吸热层,进油口通过进油管与最内层的油放热层连通,进油管迂回曲折设置在最内层的水吸热层中。
[0015]最内层的水吸热层中设有雾化装置,雾化装置包括有喷水管,喷水管的后端与进水口连通,喷水管的周向外表面上通过螺旋分布方式均匀分布有多个朝外喷水的雾化喷嘴,喷水管的前端设有至少一个朝前方喷水的雾化喷嘴,每个雾化喷嘴分别与喷水管连通。
[0016]所述喷水管的前端设有多个雾化喷嘴,多个雾化喷嘴沿周向均匀分布在喷水管的前端。
[0017]所述雾化喷嘴为倒圆锥状结构。
[0018]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多层密闭的油放热层、多层密闭的水吸热层、进油口、出油口、进水口、出水口,水吸热层与油放热层之间由内向外依次交替嵌套形成多层嵌套状换热结构,相邻的水吸热层与油放热层之间均设有空隙,相邻两层油放热层之间相互连通,相邻两层水吸热层之间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利用水吸热层与油放热层之间依次交替嵌套的多层嵌套状换热结构对水和高温油进行换热,有效增加了油和水在换热结构中的停留时间,和有效增加了换热面积,使得油和水之间能够有效热交换,热交换效果好,换热效率高,产生蒸汽的速度快,并且结构简单,体积小,可以利用导热油锅炉的回油热量来生产蒸汽,无污染,节能环保。
[0019]【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广2所示,蒸汽发生器,它包括有多层密闭的油放热层2、多层密闭的水吸热层3、进油口 4、出油口 5、进水口 6、出水口 7,水吸热层3与油放热层2之间由内向外依次交替嵌套形成多层嵌套状换热结构,即水吸热
层3与油放热层2之间以水吸热层3、油放热层2、水吸热层3、油放热层2......的顺序由内 向外、且由小到大依次交替嵌套形成多层嵌套状换热结构,相邻的水吸热层3与油放热层2之间均设有空隙,相邻两层油放热层2之间通过连通油管21连通,多层水吸热层3之间依次首尾相互连通,进油口 4与最内层的油放热层2连通,出油口 5与最外层的油放热层2连通,进水口 6与最内层的水吸热层3连通,出水口 7与最外层的水吸热层3连通。
[0024]本实用新型利用水吸热层3与油放热层2之间依次交替嵌套的多层嵌套状换热结构对水和高温油进行换热,有效增加了油和水在换热结构中的停留时间,和有效延长了换热路径和增加了换热面积,使得油和水之间能够有效热交换,热交换效果好,换热效率闻,产生蒸汽的速度快,并且结构简单,体积小,安全可靠,可以利用导热油锅炉的回油热量来生产蒸汽,无污染,节能环保。
[0025]油放热层2和水吸热层3均为相应的套管结构,套管结构的两端封闭,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相邻的水吸热层3与油放热层2之间均通过支架8固定连接,结构稳固。多层嵌套状换热结构的底部固定有连接座9,便于安装。
[0026]油放热层2为2~8层,水吸热层3为2~8层,可以是油放热层2与水吸热层3层数相同或相差I层,在本实施方式中,油放热层2和水吸热层3均为4层。多层嵌套状换热结构的最内层为水吸热层3,进油口 4通过进油管22与最内层的油放热层2连通,进油管22迂回曲折设置在最内层的水吸热层3中,通过迂回曲折的进油管22能够提高热交换效果。
[0027]最内层的水吸热层3中设有雾化装置1,雾化装置I包括有喷水管11,喷水管11的后端与进水口 6连通,喷水管11的周向外表面上通过螺旋分布方式均匀分布有多个朝外喷水的雾化喷嘴12,喷水管11的前端设有至少一个朝前方喷水的雾化喷嘴12,每个雾化喷嘴12分别与喷水管11连通。
[0028]雾化喷嘴12为倒圆锥状结构,使得水雾以一定的角度范围喷射出,增大喷射范围。雾化喷嘴12喷射的角度范围为80-85度,雾化效果好。喷水管11的周向外表面上分布有8~35个雾化喷嘴12,喷射均匀。喷水管11的前端设有多个雾化喷嘴12,多个雾化喷嘴12沿周向均匀分布在喷水管11的前端,在本实施方式中,喷水管11的前端设有两个雾化喷嘴12,两个雾化喷嘴12相互错开。
[0029]喷水管11的后端设有接头13,方便与进水口 6连接。喷水管11靠近后端的位置设有过滤器14,能够过滤掉杂质。
[0030]本实用新型雾化装置I的雾化喷嘴12沿喷水管11的周向外表面上螺旋分布,使得雾化喷嘴12相互错开,雾化喷嘴12之间喷出的水雾不会互相干扰,防止形成水滴,使得水雾的吸热速度和汽化速度快,并且喷水管11的周向外表面和前端各个方位都均匀分布有雾化喷嘴12,能够向360度全方位均匀喷射水雾,喷射的范围大,喷射全面,水雾能够快速布满整个空间。
[0031]当然,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 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
1.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多层密闭的油放热层(2)、多层密闭的水吸热层(3)、进油口(4)、出油口(5)、进水口(6)、出水口(7),水吸热层(3)与油放热层(2)之间由内向外依次交替嵌套形成多层嵌套状换热结构,相邻的水吸热层(3)与油放热层(2)之间均设有空隙,相邻两层油放热层(2)之间相互连通,相邻两层水吸热层(3)之间相互连通,进油口(4)与最内层的油放热层(2)连通,出油口(5)与最外层的油放热层(2)连通,进水口(6)与最内层的水吸热层(3)连通,出水口(7)与最外层的水吸热层(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放热层(2)和水吸热层(3)均为相应的套管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水吸热层(3)与油放热层(2)之间均通过支架(8)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嵌套状换热结构的底部固定有连接座(9)。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放热层(2)为21层,水吸热层(3)为21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放热层(2)和水吸热层(3)均为4层。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嵌套状换热结构的最内层为水吸热层(3),进油口(4)通过进油管(22)与最内层的油放热层(2)连通,进油管(22)迂回曲折设置在最内层的水吸热层(3 )中。
8.根据权利要求f7任意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最内层的水吸热层(3)中设有雾化装置(I),雾化装置(I)包括有喷水管(11),喷水管(11)的后端与进水口( 6 )连通,喷水管(11)的周向外表面上通过螺旋分布方式均匀分布有多个朝外喷水的雾化喷嘴(12),喷水管(11)的前端设有至少一个朝前方喷水的雾化喷嘴(12),每个雾化喷嘴(12)分别与喷水管(11)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管(11)的前端设有多个雾化喷嘴(12),多个雾化喷嘴(12)沿周向均匀分布在喷水管(11)的前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嘴(12)为倒圆锥状结构。
【文档编号】F22B1/16GK203375419SQ201320392704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3日
【发明者】雷军 申请人:深圳市圳能热源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