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站锅炉包墙过热器鳍片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79701发布日期:2022-02-12 12:12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站锅炉包墙过热器鳍片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受热面膨胀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电站锅炉包墙过热器鳍片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电站锅炉包墙过热器下集箱采用整体环形集箱布置的情况比较普遍,根据调查,有多家电厂有同样的结构出现了多频次的爆管,根据锅炉厂的反馈,这种集箱结构以及管排鳍片距离集箱近,管子与集箱光管长度短,受到鳍片对管排变形的束缚,膨胀应力不容易分散,另外加上机组的运行情况以及金属材料的老化,材料的强度逐步降低,集箱管座作为最为该位置最薄弱的环节,发生爆管泄漏的情况越来越多。个别电厂采取现场对鳍片进行切割以释放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应力,但现场切割后容易在切割末端产生裂纹,裂纹在运行中有可能扩展至过热器管子,造成管子泄漏。所以有必要针对该位置鳍片进行设计、改造,将部分鳍片改为搭接形式,使得鳍片与管子既有刚性连接的鳍片,又有可以自由膨胀的搭接鳍片,同时可以起到密封作用,锅炉在运行过程中,能有效的降低管座部位的应力集中情况,从而减少包墙过热器的泄漏次数,进而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电站锅炉包墙过热器鳍片连接结构,使得锅炉在运行过程中,鳍片搭接部位的管子可进行一定的膨胀,有效的降低管座部位的应力集中情况,从而减少包墙过热器管泄漏的次数,进而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站锅炉包墙过热器鳍片连接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数个连接单元,所述数个连接单元首尾依次连接;
5.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带有台阶的鳍片一、带有台阶的鳍片二、无台阶的鳍片、过热器管一和过热器管二,所述过热器管一的外壁一侧连接带有台阶的鳍片一,所述过热器管一的外壁另一侧通过无台阶的鳍片与过热器管二的外壁一侧连接,所述过热器管二的外壁另一侧连接带有台阶的鳍片二,所述带有台阶的鳍片一与带有台阶的鳍片二的结构相匹配,相邻两个连接单元之间通过带有台阶的鳍片一和带有台阶的鳍片二以搭接的形式连接,且带有台阶的鳍片一与带有台阶的鳍片二之间保留一定的膨胀间隙。
6.进一步的,所述带有台阶的鳍片一与过热器管一、以及带有台阶的鳍片二与过热器管二采用自动焊进行双面满焊。
7.进一步的,所述无台阶的鳍片与过热器管一以及过热器管二采用自动焊进行双面满焊。
8.进一步的,所述带有台阶的鳍片一、带有台阶的鳍片二、无台阶的鳍片、过热器管一和过热器管二均采用同种材料制作。
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目前受热面管采用整块扁钢
鳍片进行刚性焊接,膨胀余量很小,且导致管子无法进行自由膨胀,应力无法自然释放,会在薄弱部位或者应力集中部位产生缺陷,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四管泄漏。本实用新型对该部位鳍片进行了设计、改造,能很大程度缓解膨胀受阻的情况,有效降低了管座部位的应力集中,从而减少了包墙管泄漏的次数,进而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图1中a-a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2.图中:带有台阶的鳍片一1、带有台阶的鳍片二2、无台阶的鳍片3、过热器管一4、过热器管二5。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14.实施例。
15.参见图1至图2,本实施例中,一种电站锅炉包墙过热器鳍片连接结构,包括数个连接单元,数个连接单元首尾依次连接。
16.连接单元包括带有台阶的鳍片一1、带有台阶的鳍片二2、无台阶的鳍片3、过热器管一4和过热器管二5,过热器管一4的外壁一侧连接带有台阶的鳍片一1,过热器管一4的外壁另一侧通过无台阶的鳍片3与过热器管二5的外壁一侧连接,过热器管二5的外壁另一侧连接带有台阶的鳍片二2,带有台阶的鳍片一1与带有台阶的鳍片二2的结构相匹配,相邻两个连接单元之间通过带有台阶的鳍片一1和带有台阶的鳍片二2以搭接的形式连接,且带有台阶的鳍片一1与带有台阶的鳍片二2之间保留一定的膨胀间隙。
17.具体的,带有台阶的鳍片一1与过热器管一4、以及带有台阶的鳍片二2与过热器管二5采用自动焊进行双面满焊。无台阶的鳍片3与过热器管一4以及过热器管二5采用自动焊进行双面满焊。带有台阶的鳍片一1、带有台阶的鳍片二2、无台阶的鳍片3、过热器管一4和过热器管二5均采用同种材料制作。
18.具体的,带有台阶的鳍片一1和带有台阶的鳍片二2中台阶较厚部位长度为40毫米、较薄部位长度为30毫米,台阶较厚部位的厚度为8毫米、较薄部位厚度为3.5毫米。过热器管一4和过热器管二5中管径范围为38~60mm。
19.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20.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站锅炉包墙过热器鳍片连接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数个连接单元,所述数个连接单元首尾依次连接;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带有台阶的鳍片一(1)、带有台阶的鳍片二(2)、无台阶的鳍片(3)、过热器管一(4)和过热器管二(5),所述过热器管一(4)的外壁一侧连接带有台阶的鳍片一(1),所述过热器管一(4)的外壁另一侧通过无台阶的鳍片(3)与过热器管二(5)的外壁一侧连接,所述过热器管二(5)的外壁另一侧连接带有台阶的鳍片二(2),所述带有台阶的鳍片一(1)与带有台阶的鳍片二(2)的结构相匹配,相邻两个连接单元之间通过带有台阶的鳍片一(1)和带有台阶的鳍片二(2)以搭接的形式连接,且带有台阶的鳍片一(1)与带有台阶的鳍片二(2)之间具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站锅炉包墙过热器鳍片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带有台阶的鳍片一(1)与过热器管一(4)、以及带有台阶的鳍片二(2)与过热器管二(5)为双面满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站锅炉包墙过热器鳍片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无台阶的鳍片(3)与过热器管一(4)以及过热器管二(5)为双面满焊。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站锅炉包墙过热器鳍片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带有台阶的鳍片一(1)、带有台阶的鳍片二(2)、无台阶的鳍片(3)、过热器管一(4)和过热器管二(5)为同种材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站锅炉包墙过热器鳍片连接结构,属于锅炉受热面膨胀技术领域,包括数个连接单元,数个连接单元首尾依次连接;连接单元包括带有台阶的鳍片一、带有台阶的鳍片二、无台阶的鳍片、过热器管一和过热器管二,过热器管一的外壁一侧连接带有台阶的鳍片一,过热器管一的外壁另一侧通过无台阶的鳍片与过热器管二的外壁一侧连接,过热器管二的外壁另一侧连接带有台阶的鳍片二,带有台阶的鳍片一与带有台阶的鳍片二的结构相匹配,相邻两个连接单元之间通过带有台阶的鳍片一和带有台阶的鳍片二以搭接的形式连接,且保留一定的膨胀间隙。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降低管座部位的应力集中情况,从而减少包墙管泄漏的次数,进而确保锅炉安全运行。进而确保锅炉安全运行。进而确保锅炉安全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刚 马振华 谢道棣 王义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25
技术公布日:2022/2/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