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省煤器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08570发布日期:2022-08-03 11:42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锅炉省煤器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的锅炉温度控制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省煤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锅炉出口烟气温度可调空间较小,无法根据生产工艺需求较大范围,来改变锅炉本体出口烟气温度。同时,热能利用率也无法提高,造成能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炉省煤器控制系统,其目的是满足生产工艺对锅炉出口烟气温度控制的要求。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本实用新型的锅炉省煤器控制系统,包括闪蒸器;所述的锅炉省煤器分别设置在窑尾余热锅炉和窑头余热锅炉中;所述的闪蒸器的热水出口分别窑尾余热锅炉和窑头余热锅炉的省煤器进口连接;所述的窑尾余热锅炉的省煤器出口与闪蒸器连接;所述的窑头余热锅炉的省煤器出口分别与闪蒸器的进口、窑尾余热锅炉的省煤器进口连接。
6.在所述的闪蒸器的热水出口与窑尾余热锅炉的省煤器进口连接的管路上,设置窑尾电动调节阀;在所述的窑头余热锅炉的省煤器出口与窑尾余热锅炉的省煤器进口连接的管路上,设置窑头电动调节阀。
7.在所述的闪蒸器的热水出口与窑尾余热锅炉和窑头余热锅炉的省煤器进口连接的总管路上,设置锅炉给水泵。
8.所述的闪蒸器上设置凝结水进口和闪蒸器蒸汽出口。
9.或者,将所述的闪蒸器替换为除氧器;所述的闪蒸器蒸汽出口替换为除氧器排汽口。
10.为了实现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同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以上所述的锅炉省煤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技术方案是:
11.当窑头电动调节阀开启、窑尾电动调节阀关闭时,锅炉给水泵经过窑头余热锅炉的省煤器加热后,进入窑尾余热锅炉的省煤器;此时,窑尾余热锅炉省煤器的进口给水温度较高,可实现窑尾余热锅炉出口的烟气温度较高;
12.当窑头电动调节阀关闭、窑尾电动调节阀开启时,锅炉给水泵提供的锅炉给水,不经过窑头余热锅炉,直接进入窑尾余热锅炉的省煤器,由于窑尾余热锅炉给水温度低,可使得窑尾余热锅炉烟气出口的烟气温度较低。
13.通过调节窑头电动调节阀和窑尾电动调节阀不同开度的组合,实现窑尾余热锅炉的烟气出口温度在较大温度范围内的某一点温度下的稳定运行。
14.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生产工艺要求,通过该系统,可实现锅炉出口烟气温度在两个不同温度值下(或中间某个温度下)自由切换,在不改变锅炉出口蒸汽压力
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设计省煤器面积,锅炉出口烟气温度的差调节范围可达50℃及以上,满足生产工艺对锅炉出口烟气温度要求,尽可能提高系统热利用率。
附图说明
15.附图所示内容及图中的标记简要说明如下: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标记为:
18.1、锅炉给水泵,2、窑尾余热锅炉,3、窑头余热锅炉,4、闪蒸器,5、窑头电动调节阀,6、窑尾电动调节阀,7、凝结水进口,8、闪蒸器蒸汽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20.如图1所表达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为一种锅炉省煤器控制系统,包括闪蒸器4;所述的锅炉省煤器分别设置在窑尾余热锅炉2和窑头余热锅炉3中。
2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陷,实现满足生产工艺对锅炉出口烟气温度控制的要求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2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锅炉省煤器控制系统,所述的闪蒸器4的热水出口分别窑尾余热锅炉2和窑头余热锅炉3的省煤器进口连接;所述的窑尾余热锅炉2的省煤器出口与闪蒸器4连接;所述的窑头余热锅炉3的省煤器出口分别与闪蒸器4的进口、窑尾余热锅炉2的省煤器进口连接。
23.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锅炉本体不同出口烟气温度进行切换,适应生产工艺要求,提高系统热利用率。
24.在所述的闪蒸器4的出口与窑尾余热锅炉2的省煤器进口连接的管路上,设置窑尾电动调节阀6;在所述的窑头余热锅炉3的省煤器出口与窑尾余热锅炉2的省煤器进口连接的管路上,设置窑头电动调节阀5。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操作原理是:通过调整电动调节阀5及电动调节阀6的开关,实现窑尾余热锅炉2的省煤器入口给水温度不同,从而实现窑尾余热锅炉2的出口烟气温度的不同。
26.在所述的闪蒸器4的热水热水出口与窑尾余热锅炉2和窑头余热锅炉3的省煤器进口连接的总管路上,设置锅炉给水泵1。
27.该锅炉给水泵1为闪蒸器4产生的高温热水提供循环动力,向分别窑尾余热锅炉2和窑头余热锅炉3提供高温热水。
28.所述的闪蒸器4上设置凝结水进口7和闪蒸器蒸汽出口8。
29.凝结水进口7和闪蒸器蒸汽出口8实现了系统供水及蒸汽的循环。
3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
31.是将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闪蒸器4替换为除氧器;所述的闪蒸器蒸汽出口8替换为除氧器排汽口。
32.根据生产工艺要求,通过操作该控制系统,可实现锅炉出口烟气温度在两个不同温度值下自由切换,在不改变锅炉出口蒸汽压力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设计省煤器面积,锅炉出口烟气调节温度差调节范围可达50℃及以上,满足生产工艺对锅炉出口烟气温度要求,尽可能提高系统热利用率。
33.为了实现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同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以上所述的锅炉省煤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具体的技术方案是:
34.当窑头电动调节阀5开启、窑尾电动调节阀6关闭时,锅炉给水泵1经过窑头余热锅炉3的省煤器加热后,进入窑尾余热锅炉2的省煤器;此时,窑尾余热锅炉2省煤器的进口给水温度较高,可实现窑尾余热锅炉2出口的烟气温度较高;
35.当窑头电动调节阀5关闭、窑尾电动调节阀6开启时,锅炉给水泵1提供的锅炉给水,不经过窑头余热锅炉3,直接进入窑尾余热锅炉2的省煤器,由于窑尾余热锅炉2给水温度低,可使得窑尾余热锅炉2烟气出口的烟气温度较低。
36.通过调节窑头电动调节阀5和窑尾电动调节阀6不同开度的组合,实现窑尾余热锅炉2的烟气出口温度在较大温度范围内的某一点温度下的稳定运行。
37.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锅炉省煤器控制系统,包括闪蒸器(4);所述的锅炉省煤器分别设置在窑尾余热锅炉(2)和窑头余热锅炉(3)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闪蒸器(4)的热水出口分别窑尾余热锅炉(2)和窑头余热锅炉(3)的省煤器进口连接;所述的窑尾余热锅炉(2)的省煤器出口与闪蒸器(4)连接;所述的窑头余热锅炉(3)的省煤器出口分别与闪蒸器(4)的进口、窑尾余热锅炉(2)的省煤器进口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省煤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闪蒸器(4)的热水出口与窑尾余热锅炉(2)的省煤器进口连接的管路上,设置窑尾电动调节阀(6);在所述的窑头余热锅炉(3)的省煤器出口与窑尾余热锅炉(2)的省煤器进口连接的管路上,设置窑头电动调节阀(5)。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省煤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闪蒸器(4)的热水出口与窑尾余热锅炉(2)和窑头余热锅炉(3)的省煤器进口连接的总管路上,设置锅炉给水泵(1)。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省煤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闪蒸器(4)上设置凝结水进口(7)和闪蒸器蒸汽出口(8)。5.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炉省煤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闪蒸器(4)替换为除氧器。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炉省煤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闪蒸器(4)替换为除氧器;所述的闪蒸器蒸汽出口(8)替换为除氧器排汽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炉省煤器控制系统,包括闪蒸器;锅炉省煤器分别设置在窑尾余热锅炉和窑头余热锅炉中;闪蒸器的出口分别窑尾余热锅炉和窑头余热锅炉的省煤器进口连接;窑尾余热锅炉的省煤器出口与闪蒸器连接;窑头余热锅炉的省煤器出口分别与闪蒸器的进口、窑尾余热锅炉的省煤器进口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生产工艺要求,通过该系统,可实现锅炉出口烟气温度在两个不同温度值下自由切换,在不改变锅炉出口蒸汽压力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设计省煤器面积,锅炉出口烟气调节温度差可达50℃及以上,满足生产工艺对锅炉出口烟气温度要求,尽可能提高系统热利用率。尽可能提高系统热利用率。尽可能提高系统热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仲崇仁 考传利 李娜 周静 胡鹏 王晓兵 周锴 彭文轶 柯振华 伍宗奎 王来勇 曾成 张树文 李宏宇 梁书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海螺川崎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14
技术公布日:2022/8/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