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循环再利用蒸汽发生装置及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16701发布日期:2023-11-17 13:06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余热循环再利用蒸汽发生装置及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蒸汽发生装置用余热再利用,特别是一种余热循环再利用装置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1、蒸汽发生器也叫蒸汽热源机(俗称锅炉)是利用燃料或其他能源的热能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的机械设备,锅的原义是指在火上加热的盛水容器,炉是指燃烧燃料的场所,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

2、现有的蒸汽发生装置在使用时,无法对多余的蒸汽重新利用,且也无法利用余热对水箱内的水进行预热,从而大大增加了蒸汽发生装置的工作时长,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鉴于现有的一种余热循环再利用蒸汽发生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3、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提供一种余热循环再利用蒸汽发生装置,其能够解决:余热循环利用,节省能耗。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余热循环再利用蒸汽发生装置,包括,循环单元,其包括排烟组件、引流组件和回流组件、流转组件;所述排烟组件分别与所述引流组件、回流组件相连,所述引流组件、回流组件的另一侧分别与所述流转组件相连。

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余热循环再利用蒸汽发生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排烟组件包括锅炉和连接于所述锅炉一端的高温烟道。

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余热循环再利用蒸汽发生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引流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高温烟道远离所述锅炉一端的引流管、安装于所述引流管上的第一密封阀、设置于所述引流管一侧的抽风机,所述抽风机远离所述引流管的一侧连接有排风管。

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余热循环再利用蒸汽发生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回流组件包括,同样连接于所述高温烟道远离所述锅炉一端的回流管、安装于所述回流管上的第二密封阀、设置于所述回流管一侧的引风机,所述引风机远离所述回流管的一侧连接有回风管。

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余热循环再利用蒸汽发生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流转组件包括,分别与所述引流组件和回流组件相连接的储水箱、设置于所述储水箱中间的换热管、连接于所述换热管出口端的循环管、安装于所述换热管下端的安装架、安装于所述储水箱两侧内壁上的定位座、开设于所述定位座中间的定位槽和贯穿于所述定位座一侧的锁紧螺栓。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余热循环再利用蒸汽发生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排风管与所述换热管的入口端相连接,所述循环管与所述回风管相连接。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打开引流管和回流管,使高热烟气可以通过引流管导入排风管内部,这时高热烟气烟气将进入换热管内部,换热管呈蛇形弯曲结构,可以增大整体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从而可以对储水箱内部的水进行换热,将水升温,且换热后的烟气也可以降温后再从高温烟道排出,从而不仅可以尽量避免过热的烟气排出造成热污染。

11、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提供一种余热循环再利用蒸汽发生系统,其能够解决:缩短蒸汽发生器产生蒸汽的时间,提高效率,且可以利用高热蒸汽对储水箱内的水进行升温加热,使蒸汽的余热可以进行再次利用。

1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余热循环再利用蒸汽发生系统,包括循环单元,还包括发生单元,其包括,蒸汽组件、分离组件和分流组件包括,所述分离组件具有三个连接端,其一端连接所述蒸汽组件,另一端连接所述分离组件,最后一端连接于所述排烟组件;所述蒸汽组件包括与储水箱一端连接的输水管、连接于所述输水管另一端的蒸汽发生器、设置于所述蒸汽发生器上方的排气管和设置于所述输水管外表面的水泵。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余热循环再利用蒸汽发生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分离组件包括与所述储水箱上端相连接的汽水分离器、安装于所述汽水分离器上端一侧的进气管、设置于所述汽水分离器疏水端中间的疏水阀、设置于所述进气管外表面的连接法兰和与所述进气管远离所述汽水分离器的一端相连接的分流管;

14、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分流管通过所述连接法兰相连接。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余热循环再利用蒸汽发生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分流组件包括,三通阀、蝶阀、单向阀、止回阀和输气管所述三通阀通过所述排气管与所述蒸汽发生器相连、通过所述分流管与所述汽水分离器相连,所述单向阀设置于所述排气管靠近所述三通阀的一端,所述止回阀设置于所述分流管靠近三通阀的一端,所述输气管连接于所述三通阀的最后一端,所述蝶阀设置于所述输气管靠近三通阀的一端。

1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余热循环再利用蒸汽发生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输气管还包括,增压泵、气压表和调节阀,所述增压泵位于所述输气管远离三通阀的一端,所述气压表位于所述增压泵远离所述蝶阀的一侧,所述调节阀位于所述输气管靠近所述气压表的一侧。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当锅炉在使用时,产生的高热烟气将通过高温烟道排出,工作人员可以提前向储水箱内部注满水,而储水箱内的水将利用水泵抽取,通过输水管输送到蒸汽发生器内部产生蒸汽,同时使加热后的水输送到蒸汽发生器内部后,可以缩短蒸汽发生器产生蒸汽的时间,提高效率。而当蒸汽进入分流管内部后,蒸汽将进入汽水分离器内部进行汽水分离,接着可以打开疏水阀,不仅使分离后的水可以重新回流到储水箱内部,且可以利用高热蒸汽对储水箱内的水进行升温加热,使蒸汽的余热可以进行再次利用。



技术特征:

1.一种余热循环再利用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循环再利用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组件(101)包括锅炉(101a)和连接于所述锅炉(101a)一端的高温烟道(101b)。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循环再利用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转组件(104)包括分别与所述引流组件(102)和回流组件(103)相连接的储水箱(104a)、设置于所述储水箱(104a)中间的换热管(104b)、连接于所述换热管(104b)出口端的循环管(104c)。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余热循环再利用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转组件(104)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换热管(104b)下端的安装架(104d)、安装于所述储水箱(104a)两侧内壁上的定位座(104d-1)、开设于所述定位座(104d-1)中间的定位槽(104d-2)和贯穿于所述定位座(104d-1)一侧的锁紧螺栓(104d-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余热循环再利用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组件(102)包括连接于所述高温烟道(101b)远离所述锅炉(101a)一端的引流管(102a)、安装于所述引流管(102a)上的第一密封阀(102b)、设置于所述引流管(102a)一侧的抽风机(102c),所述抽风机(102c)远离所述引流管(102a)的一侧连接有排风管(102d);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余热循环再利用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组件(103)包括同样连接于所述高温烟道(101b)远离所述锅炉(101a)一端的回流管(103a)、安装于所述回流管(103a)上的第二密封阀(103b)、设置于所述回流管(103a)一侧的引风机(103c),所述引风机(103c)远离所述回流管(103a)的一侧连接有回风管(103d);

7.一种余热循环再利用蒸汽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3-6任一所述余热循环再利用蒸汽发生装置,以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余热循环再利用蒸汽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组件(202)包括与所述储水箱(104a)上端相连接的汽水分离器(202a)、安装于所述汽水分离器(202a)上端一侧的进气管(202b)、设置于所述汽水分离器(202a)疏水端中间的疏水阀(202c)、设置于所述进气管(202b)外表面的连接法兰(202d)和与所述进气管(202b)远离所述汽水分离器(202a)的一端相连接的分流管(202e);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余热循环再利用蒸汽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组件(203)包括三通阀(203b)、蝶阀(203a-1)、单向阀(201b-1)、止回阀(202e-1)和输气管(203a);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余热循环再利用蒸汽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203a)还包括增压泵(203a-2)、气压表(203a-3)和调节阀(203a-4);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余热循环再利用蒸汽发生装置及其系统,包括循环单元,其包括排烟组件、引流组件、回流组件和流转组件;还包括发生单元,其包括:蒸汽组件、分离组件和分流组件;储水箱内的水通过输水管输送到蒸汽发生器内部产生蒸汽,可以打开引流管和回流管,使高热烟气可以通过引流管导入排风管内部,这时高热烟气烟气将进入换热管内部,换热管呈蛇形弯曲结构,增大整体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从而可以对储水箱内部的水进行换热,将水升温,且换热后的烟气也可以降温后再从高温烟道排出,从而不仅可以尽量避免过热的烟气排出造成热污染,同时使加热后的水输送到蒸汽发生器内部后,可以缩短蒸汽发生器产生蒸汽的时间,提高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军,杨智,何垚年,王宝生,朱富强,于腾洋,万德波,刘一龙,洪泽浩,郭园源,崔永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能北京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2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