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煤气及饱和蒸汽综合利用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20279发布日期:2023-06-21 13:30阅读:41来源:国知局
锅炉煤气及饱和蒸汽综合利用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锅炉设备能源回收利用及煤气发电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锅炉煤气及饱和蒸汽综合利用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1、空气预热器,简称空预器,是一种能够提高锅炉的热交换性能的设备,主要作用是利用锅炉烟道中排出的高温烟气和空预器中的蓄热元件发生热交换,并对需要通入锅炉内的空气进行提前预热,使得空气被加热后再进入锅炉内,降低锅炉内的热损失。

2、现有技术中,有一种钢厂富余高炉煤气及富余饱和蒸汽综合利用发电系统,包括煤气锅炉燃烧利用系统、废饱和蒸汽余热利用系统、汽轮机发电系统以及辅助系统。空气预热器以换热的方式利用炉膛燃烧的烟气余热将常温空气加热,然后通过热空气管道与煤气在喷嘴处混合一起进炉膛燃烧,燃烧后高温烟气依次通过高低温过热器、高低温省煤器、空气预热器后由引风机输送到烟囱中,其中燃气锅炉采用单压热力系统;经过燃气锅炉过热的蒸汽(自产 + 外供)由主蒸汽管道送至汽轮机的主汽门,蒸汽推动汽轮机做功并带动发电机发电后,乏汽经过凝汽器冷凝成水。其比较全面综合利用了二次能源并且提高了锅炉性能,增加了锅炉蒸汽量的产出。

3、但是,其高低温过热器、高低温省煤器、空气预热器都是各自单独设计制作的,而且,对于不同锅炉设备而言,其所需高低温过热器、高低温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的尺寸也会有所不同,基于此,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模组化产品,其能依需组合而成不同尺寸的装置,以达到有利于批量化生产、降低生产设计难度及生产成本之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锅炉煤气及饱和蒸汽综合利用发电系统,其模组化设计,便于依需组合不同尺寸的常温水预热装置、空气预热装置,同时,结构简单,易于装配。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3、一种锅炉煤气及饱和蒸汽综合利用发电系统,包括有锅炉、锅炉汽包、蒸汽发生器水冷壁、汽轮机、发电机、凝汽器、冷却塔、给水泵、常温水预热装置、鼓风机、空气预热装置、引风机以及烟囱;

4、所述锅炉的侧旁设置有烟气箱,所述烟气箱的内部具有上下贯通的烟气腔,所述烟气箱的顶部设置有高温烟气转送管,所述高温烟气转送管连通于烟气腔与锅炉的高温烟气出口;所述常温水预热装置、空气预热装置两者上下叠设式安装于烟气箱内;

5、所述常温水预热装置、空气预热装置均包括有若干换热模组,每个换热模组包括有横向左右延伸的换热管和套设于换热管外部且沿左右方向间距布置的换热片,相邻换热片之间保留有烟气流通间隙;所述常温水预热装置、空气预热装置各自的若干换热模组沿前后相邻并排拼接成层状再沿上下层叠成堆叠状,相邻换热模组的换热管的端部通过弯管连接,使得常温水预热装置、空气预热装置各自相应形成水流通道、气流通道;

6、所述常温水预热装置、空气预热装置两者的顶部、底部的左、右端均设置有连接垫块,所述连接垫块直接或者通过安装板连接于烟气箱的箱壁上。

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烟气箱的箱壁包括有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及后侧壁,所述左、右端的连接垫块直接或者通过安装板连接于烟气箱的相应左侧壁、右侧壁上。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板设置有六个,上、中、下每层各两个,其分别设置于常温水预热装置的顶部左右端的连接垫块上方、常温水预热装置的底部左右端的连接垫块下方、空气预热装置的底部左右端的连接垫块的下方;所述空气预热装置的顶部左右端的连接垫块分别连接于中层左右端的安装板的底部;

9、左端的三个安装板连接于烟气箱的左侧壁上,右端的三个安装板连接于烟气箱的右侧壁上。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烟气箱的底部设置有底壁,所述底壁连接于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及后侧壁的底端,所述底壁下方设置有支撑底架。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空气预热装置的底部的安装板被支撑于底壁上。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换热模组上对应其换热管的左、右端均设置有端板,相邻换热模组之间通过端板拼接定位。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端板呈方形,其外端面在四角部位各设置有一连接螺孔,相邻端板之间通过连接片的两端螺丝连接于相邻的连接螺孔,所述连接片的两端均设置有与连接螺孔对应尺寸的通孔,螺丝在连接片的外侧穿过通孔并螺纹连接于连接螺孔内。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引风机连接于烟囱与烟气箱的下端之间,所述引风机与烟气箱的下端之间还设置有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为重力除尘装置,其包括有除尘腔、沿气流方向间距错位设置的挡流板以及位于除尘腔底部的集尘腔。

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烟囱具有侧面进气口和顶部排气口,所述烟囱设置有斜向上延伸的斜板,所述斜板所在位置高于侧面进气口所在位置,进入侧面进气口的烟气碰到斜板的底面,少量粉尘掉落于烟囱内底部。

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将常温水预热装置、空气预热装置均包括有若干换热模组,每个换热模组包括有横向左右延伸的换热管和套设于换热管外部且沿左右方向间距布置的换热片,相邻换热片之间保留有烟气流通间隙;所述常温水预热装置、空气预热装置各自的若干换热模组沿前后相邻并排拼接成层状再沿上下层叠成堆叠状,相邻换热模组的换热管的端部通过弯管连接,使得常温水预热装置、空气预热装置各自相应形成水流通道、气流通道;所述常温水预热装置、空气预热装置两者的顶部、底部的左、右端均设置有连接垫块,所述连接垫块直接或者通过安装板连接于烟气箱的箱壁上。如此,其模组化设计,便于依需组合不同尺寸的常温水预热装置、空气预热装置,同时,结构简单,易于装配,达到有利于批量化生产、降低生产设计难度及生产成本之。

17、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锅炉煤气及饱和蒸汽综合利用发电系统,包括有锅炉、锅炉汽包、蒸汽发生器水冷壁、汽轮机、发电机、凝汽器、冷却塔、给水泵、常温水预热装置、鼓风机、空气预热装置、引风机以及烟囱;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煤气及饱和蒸汽综合利用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箱的箱壁包括有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及后侧壁,所述左、右端的连接垫块直接或者通过安装板连接于烟气箱的相应左侧壁、右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炉煤气及饱和蒸汽综合利用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设置有六个,上、中、下每层各两个,其分别设置于常温水预热装置的顶部左右端的连接垫块上方、常温水预热装置的底部左右端的连接垫块下方、空气预热装置的底部左右端的连接垫块的下方;所述空气预热装置的顶部左右端的连接垫块分别连接于中层左右端的安装板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炉煤气及饱和蒸汽综合利用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箱的底部设置有底壁,所述底壁连接于左侧壁、右侧壁、前侧壁及后侧壁的底端,所述底壁下方设置有支撑底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炉煤气及饱和蒸汽综合利用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预热装置的底部的安装板被支撑于底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煤气及饱和蒸汽综合利用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模组上对应其换热管的左、右端均设置有端板,相邻换热模组之间通过端板拼接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炉煤气及饱和蒸汽综合利用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呈方形,其外端面在四角部位各设置有一连接螺孔,相邻端板之间通过连接片的两端螺丝连接于相邻的连接螺孔,所述连接片的两端均设置有与连接螺孔对应尺寸的通孔,螺丝在连接片的外侧穿过通孔并螺纹连接于连接螺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煤气及饱和蒸汽综合利用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机连接于烟囱与烟气箱的下端之间,所述引风机与烟气箱的下端之间还设置有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为重力除尘装置,其包括有除尘腔、沿气流方向间距错位设置的挡流板以及位于除尘腔底部的集尘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煤气及饱和蒸汽综合利用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囱具有侧面进气口和顶部排气口,所述烟囱设置有斜向上延伸的斜板,所述斜板所在位置高于侧面进气口所在位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锅炉煤气及饱和蒸汽综合利用发电系统,包括有锅炉、锅炉汽包、蒸汽发生器水冷壁、汽轮机、发电机、凝汽器、冷却塔、给水泵、常温水预热装置、鼓风机、空气预热装置、引风机以及烟囱;锅炉的侧旁设置有烟气箱,烟气箱的顶部设置有高温烟气转送管,高温烟气转送管连通于烟气腔与锅炉的高温烟气出口;常温水预热装置、空气预热装置两者上下叠设式安装于烟气箱内且均包括有若干换热模组,常温水预热装置、空气预热装置两者的顶部、底部的左、右端均设置有连接垫块,连接垫块直接或者通过安装板连接于烟气箱的箱壁上。其模组化设计,便于依需组合不同尺寸的常温水预热装置、空气预热装置,同时,结构简单,易于装配。

技术研发人员:胡世强,王俊峰,王宏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开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