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6903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除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垢器。
在化工、轻工业的生产流程中,使用的水一般要经软化处理,工矿企业的锅炉用水也要软化处理,否则,会在锅炉和管道内壁上结垢,轻者会降低管道、锅炉等设施的功能,重者会出现严重事故。水软化的传统办法是化学方法,这种方法成本太高。目前国内外已逐步推行的磁力除垢达到水的软化,即在水管道外装上若干个磁力除垢器,使水被磁化,同时达到水的软化。在现有的除垢器与管道接能部分是V形面与圆柱相切,属于两条线接触,这种方式大大增大了整个磁路的磁阻,且渗透到管道内的磙有限,除垢的能力不足,不能使磁体的磁性能得到充分发挥;现在有些除垢器对此有所改进,采用活动型导磁块,一个导磁块由若干导磁条组成,各导磁条可以上下移动,在使用于不同的管道时移动各导磁条使之和管道接触,以此增大接触面积,即使如此,除垢器与管道的接触方式仍是各分割平面与圆柱相切,只增加了相切条数而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新型除垢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每一个导磁体是由一个固定导磁片和两个转动磁头组成,其转动磁头呈“亏月型”,主磁体由导磁体固定,并在导磁体外侧再附加两块辅磁体,它们分别与两个导磁体紧密固定配合,并在导磁方向侧面与外壳紧密相接,所有磁体和导磁体在底部和非导磁方向侧面都用非导磁性填充物与外壳相隔,使用时,通过转动两组活动磁头,使得除垢器能最大程度地与输送管道相吻合,大大地降低了整个磁路的磁阻,渗透到管道内的磁通大大增强,从而增强了除垢功能。因为本实用新型是通过磁力作用吻合的,所以,在安装于管道上时,两组活动磁头可以根据管道的直径自动辅助调节其位置,以达到较好的吻合度。
概括地说本实用新型就是把除垢器与管道相接触面改为圆弧与圆柱相接触,并通过辅磁体形成一辅助磁路,达到减少磁阻、减弱漏磁,增强除垢能力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不采用传统的铝壳,而采用导磁性材料制成(如铸铁)。这是因为,其一、铝价格较贵,使产品成本太高,其二、采用导磁的铸铁外壳,可以对整个除垢器起到磁屏蔽作用,减小了除垢器磁场对周围设备的磁影响,其三、采用导磁外壳,可以构成第二磁回路,即由辅磁体、外壳、导磁体,管道组成的磁路,提高了磁块的使用效率和除垢器的除垢能力。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3本实用新型装卡不同管经管道的状态示意图图4现有除垢器原理结构示意图图5现有垢器装卡在管道的状态示意图图6活动型导磁块图7活动型导磁块装卡管道地状态示意
图1、导磁体、2、辅磁体、3、外壳、4、非导磁性填充物、5、主磁体、6、顶盖、7、导磁体侧面图、8、活动磁头、9、磁体、10、导磁体、11、外壳、12、管道。
参照图4、图5,现有除垢器的导磁体(10)与管道(12)为两条线接触,偏离度很大,外壳(11)不导磁,由导磁体(10),磁体(9)和管道(12)组成磁路,其磁阻很大。参照图6、图7给出的另一种活动型磁块的导磁体,其加工复杂、结构烦锁,且使用时也与图4、图5所示类型相近。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主磁体(5)与两个导磁体(1)及两侧的辅磁体(2)依靠磁力相连,紧密排列组成一个整体,该整体在磁体磁化方向侧面依靠磁力与导磁外壳(3)紧密相连,而在磁体非磁化方向侧面及其底部用非导磁性填充物(4)填充,使主磁体(5),辅磁体(2)在该处与外壳(3)分开,顶盖(6)采用非磁性材料制成。图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导磁体(1)在装卡不同管经的管道时的示意图,可以看出,活动磁头(8)与导磁体(7)依靠磁力相结合,可以自动辅助转动以达到与不同管经的管道的最佳吻合。
权利要求1.一种除垢器,由主磁体、一对导磁体、外壳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导磁体是由一个固定导磁片和两个转动磁头组成,其转动磁头呈“亏月型”,主磁体由导磁体固定,并在导磁体外侧再附加两块辅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垢器,其特征在于外壳是导磁材料制成的。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除垢器,它的导磁体是由一个固定导磁片和两个转动磁头组成,这种除垢器与不同直径的管道装卡时,转动磁头在磁力的作用下,可以自动转动到与管道的最佳吻合位置,该除垢器结构新颖、简单,达到了对磁能的利用充分。
文档编号F22B37/48GK2054864SQ8921493
公开日1990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1989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1989年8月11日
发明者刘长安 申请人:刘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