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状陶瓷蓄热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4814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网状陶瓷蓄热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工业炉的陶瓷换热器。
目前,用于加热炉的换热器基本上都是管式换热系统,有金属管,陶瓷管,波纹片叠加平板等,如CN2194497Y、CN2096035V、CN205585V0等其缺点是换热效率低;另一种是蓄热式换热系统,它是采用等径陶瓷球堆积而成(钢铁1999,(2)P54~58),比表面虽比管式换热系统提高很多(球径15~20mm,190~250m2/m3),但还是存在换热面积小,换热效率较低、气体流通阻力大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面积大、气体流通阻力小、换热速度快的陶瓷蓄热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其外形可为圆形或多边形,内部结构为网状孔,网状孔为多边形,边长2~4mm,壁厚0.3~0.5mm。
本实用新型由氧化铝微粉、氧化硅微粉、莫来石微粉、改性粘土等组成,经真空练泥机反复精练成坯料,通过模压成型,然后再烘干、预烧、精整加工,最后在1300~1500℃高温下烧成。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孔小、壁薄、单位体积的换热面积大、有效通气截面大、气体流通阻力小等优点,同时还具有换热速度快、换热温度高的特点,尤其适用于交替式换热系统。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方案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方案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方案之三。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如
图1、图2、图3所示,外形可根据换热系统的结构不同而采用园形、方形、六边形或其它多边形。其内部结构均为网状孔,网状孔〔1〕可为方形、六边形或其它多边形,边〔2〕长2~4mm,壁厚0.3~0.5mm。比表面可高达1500m2/m3。
本实用新型还可根据系统的结构不同设置如
图1所示的管道孔[3]。
本实用新型由氧化铝微粉、氧化硅微粉、莫来石微粉、改性粘土等组成,经真空炼混机反复精炼成坯料,通过模压成型,然后再烘干、预烧,精整加工,最后在1300~1500℃高温下烧成。
权利要求1.一种陶瓷蓄热体,其特征在于该蓄热体为网状孔,外形为园形或多边形,网状孔的孔[1]形状为多边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蓄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边形的边[2]长为2~4mm,壁厚0.3~0.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蓄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状孔中可设有管道孔〔3〕。
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陶瓷蓄热体,其特征在于该蓄热体由氧化铝微粉、氧化硅微粉、莫来石微粉、改性粘土等组成,经真空混练机反复混炼成坯料,通过模压成型经烘干、预烧、精整加工后,在1300~1500℃高温下烧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工业炉的陶瓷换热器。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外形可为圆形或多边形,内部结构为网状孔,网状孔[1]为多边型,边[2]长2~4mm,壁厚0.3~0.5mm,还可根据结构需要设置管道孔[3]。本实用新型孔小、壁薄、具有单位体积的换热面积大、有效通气截面大、气体流通阻力小等优点,同时还具有换热速度快和换热温度高的特点。尤其适用于交替式换热系统。
文档编号F28D17/00GK2450617SQ0023088
公开日2001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18日
发明者李俊, 王玺堂, 张保国, 王周福, 吴新春 申请人:武汉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