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9670阅读:18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煤油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油炉的燃烧室构造,特别是涉及可以稳定地完全燃烧、完全防止燃烧中火焰的上蹿的燃烧室内面构造。
煤油炉10的燃料箱11,有煤油储藏室12以及向灯芯提供煤油的煤油供给室13,该供给室的开口部14内设有煤油燃烧芯体17,所述芯体下端被安置在煤油供给室13内的液面下,而其上端部则对着燃烧部20的燃烧室24内。
另外,连接煤油储藏室12和煤油供给室13的二根连通管PA、PB,可使煤油供给室13内的液位经常保持一定。为此,当煤油供给室13内的液体面由于燃料消费而下降时,煤油储藏室12的煤油就会通过连通管PB流入煤油供给室13,而由此造成煤油储藏室12上方的空间压力降低时,煤油供给室13内上方的空气通过连通管PA流入煤油储藏室12内,这样两室内的压力平衡而使煤油供给室内的液位LB保持一定。
另外,煤油炉10的其他的一般性构造与现有的煤油炉相同,符号15为使火焰稳定化与赤热后放射红外线的金属丝网,符号16为燃烧芯体17的上下调整钮,符号18为燃烧部20的开关钮。此外,本图在中央左侧标示了燃烧芯体17的下降位置,即非燃烧位置,在图的中央右侧标示了燃烧芯17的燃烧位置。
图2是涉及将在后文进行说明的本发明的特征性结构、包含煤油炉的燃烧部20的局部剖面的侧面图。燃烧筒(灯罩)21包括整体上在外筒体22内形成燃烧室25的内焰筒23及外焰筒24。并且,

图1中示出位于燃烧位置的燃烧芯体17的顶端部分,如图中右侧所示,位于燃烧室25的下方内部,在图2中则省略了燃烧芯体。
如图1所示,现有公知的煤油炉,是根据上述燃烧芯体17的顶端部分突出到燃烧室25内的程度,调节燃烧火力或燃烧状态,为此需要将芯体上下调节钮16转动调节。
但是,这种现有公知的煤油炉,即使可以通过芯体上下调节钮16调节芯体顶端位置、而使火焰的状态合适,但随着燃烧时间的流逝,会产生火焰的上蹿、造成过热状态的问题。
为了更详细地研究这种燃烧状态,图7、图8示出了煤油炉在燃烧时火焰下的状态,分别示出了正常火焰状态及火焰上蹿状态。并且,现有公知的由内焰筒23及外焰筒24形成燃烧室25的形式的燃烧部20,即使燃烧芯体17的位置已经被调节到如图7所示的最佳燃烧状态,随着时间流逝,也会如图8所示产生火焰的上蹿F、形成不完全燃烧的状态,不仅如此,还有可能造成过燃烧状态、使整个炉体过热而发生危险。
这种随着燃烧时间的流逝而产生的火焰的上蹿(立焰)是基于什么原因产生的,虽然从理论上无法解释,但可以推测是由于构成燃烧室的内焰筒23及外焰筒24的温度上升,以及由于这些内外焰筒的表面光泽面的作用而导致该燃烧室25内火焰的上蹿,在这些具有光泽面的内外焰筒中,由于燃烧室25内的燃烧气流的流动阻力非常小的缘故,可以预测火焰调节后大约10分钟左右就会产生20~30cm高的立焰。
另一方面,为了回避这种过燃烧状态,可以将燃烧芯体17的突出量减少,或者为了防止上述燃烧室25内火焰的偏侧,可以将内焰筒23与外焰筒24之间的间隙缩小,但是这样,位于燃烧室25下部位置的燃烧芯体17的顶端部附近就会聚集由于不完全燃烧状态而产生的焦油状物质,导致更进一步的不完全燃烧状态。而且,特殊钢丝的金属丝网上也会附着由于不完全燃烧而产生的煤,阻挡焰气,非常危险。
并且,这种现有的煤油炉中,构成上述燃烧部的内焰筒23及外焰筒24,一般都是由有光泽的不锈钢板制成。
一种煤油炉的燃烧室构造,在由位于外筒内的内焰筒和外焰筒形成的燃烧室内燃烧由煤油供给室供给的煤油,该煤油供给室及其外周的煤油储藏室是由二根连通管连结起来的,其特征在于形成该燃烧室的内焰筒及外焰筒的至少燃烧室侧表面施有喷丸加工、为粗糙表面。
并且,喷丸加工可以在加工有光泽的不锈钢板形成内焰筒及外焰筒后进行,并使外筒内周面为黑色。
图2是包含燃烧部的局部剖面的侧面图。
图3是内焰筒的正面图。
图4是外焰筒的正面图。
图5是内焰筒所用板材的平面图。
图6是外筒的正面图。
图7是炉燃烧时火焰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炉燃烧时火焰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用图2~图6加以说明。
图2是表示如前述图1所示的煤油炉10的燃烧部20的图。
并且,这种燃烧部20除了在外筒体22的上部具备火焰稳定化金属丝网外,还有燃烧部开关用钮18。燃烧室25为由内焰筒23及外焰筒24组成的圆周状空间;在燃烧室25的下端部,如图1所示,燃烧芯体17的顶端部分由上下调节钮16插入或拔出。
图2以剖面示出上述燃烧部20的右半部分,该图中内焰筒23及外焰筒24各有多个通气孔h~h,从燃烧室25的内外侧向其内供给空气。
另外,图中符号26为规定上述外筒22、内焰筒23、外焰筒24的相对位置的规定杆,符号H是为该规定杆26所设的长孔。
图3及图4分别为具有本发明特征性构成的内焰筒23及外焰筒24的正面图。
从图3可以明显看到,内焰筒23的外周面上,除了有上述的多个通气孔h~h及为规定杆26所设的长孔H之外,整个表面呈现有细微的凹凸状态,图中无数细小的点即表示该凹凸状表面、或由细小的凹凸组成的粗糙表面。
即、作为本发明最特征性构成的这种粗糙表面,与现有公知的有光泽的不锈钢表面相比,它是通过施以例如喷砂加工等喷丸加工而得到的粗糙表面,这种凹凸本身虽然微小,但将表面加工成为完全没有光泽的不光滑的表面。不过,内焰筒23的内周面也可为通常的光泽面。
图4示出在所述内周面侧施有与上述内焰筒23的外周面相同的喷丸加工的外焰筒24,但因其外周面为通常的有光泽的不锈钢板表面,因此图面上仅仅示出了多个通气孔h~h及其简略标记。
另外,关于这些内焰筒23及外焰筒24的形状及尺寸等,本发明中没有特殊变更的必要。
图5示出用于制成如图3所示的内焰筒23的材料的不锈钢板27的表面,整个上面穿设了多个小孔,即前述的通气孔h,更设置了用于规定内焰筒23、外焰筒24及外筒22的位置关系的规定杆的插通孔,即长孔H~H,这种不锈钢板的两端部分用铆钉等固定,从而形成圆筒状。而本发明特征的喷丸加工,既可以施于上述加工为圆筒前的板状板体,也可于如图3所示的圆筒状内焰筒23形成之后,再在其表面一侧进行喷丸加工。
图6是表示一般性外筒22的局部剖面的正面图,表示在所述实施例中,在它的内侧面25-1上施有黑色或暗色的涂料的状态。另外,该外筒22的上部用适当的方法安装有如图2所示的火焰稳定化金属丝网15,同时将规定杆26从设置在不同高度的长孔H、H处交叉状地插通,用以支撑上述内焰筒及外焰筒。
本发明的燃烧室构造,在进行火焰调节之后即使燃烧时间流逝,也能保持极为稳定的燃烧状态,尤其不会发生火焰的上蹿等问题。
并且,由于火焰状态稳定,即使整个炉体温度上升,也没有必要过分调低燃烧芯体,不必担心引发不完全燃烧。
权利要求
1.一种煤油炉的燃烧室构造,在由位于外筒内的内焰筒和外焰筒形成的燃烧室内燃烧由煤油供给室供给的煤油,该煤油供给室及其外周的煤油储藏室是由二根连通管连结起来的,其特征在于形成该燃烧室的内焰筒及外焰筒的至少燃烧室侧表面施有喷丸加工、为粗糙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油炉的燃烧室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喷丸加工是在内焰筒及外焰筒形成后实施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煤油炉的燃烧室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内焰筒及外焰筒由有光泽的不锈钢板加工而成。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煤油炉的燃烧室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外筒的内周面为黑色。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煤油炉,其燃烧室构造使燃烧保持经常稳定的火焰状态、完全不会产生不完全燃烧状态。本发明是一种煤油炉的燃烧室构造,在由位于外筒内的内焰筒和外焰筒形成的燃烧室内燃烧由煤油供给室供给的煤油,该煤油供给室及其外周的煤油储藏室是由二根连通管连结起来的,其特征在于在形成该燃烧室的内焰筒及外焰筒的至少燃烧室侧表面上施有喷丸加工,为粗糙表面。
文档编号F23D3/02GK1465886SQ0213192
公开日2004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28日
发明者大野日佐太 申请人:特许开发有限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