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器节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8234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水器节能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水器节能装置。
市场上还没发现适合各种热水器的节能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洗浴水余温的节能装置,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由水箱和吸热管等组成。
所述水箱为收集洗浴时带余温的水(废水)的箱,洗浴时水箱平放在脚下。水箱内设多条隔离流水槽,它一边上面有个余温热水入口,另一边侧面有个水出口。余温热水从入口进入,要流经每个隔离槽才能流出去。吸热管——热水器的入水管,镶在水箱内,从入水第一个槽开始,在每个槽内盘绕,从最后一个槽的出水口侧出去,接热水器上。这样流经吸热管内的水会把流经管外槽内的余温水的余温吸收,使自身变热,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使用本节能器的热水器可节能30%以上。


图一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二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示意图结合实例说明附图参见图一图中所示节能器包括水箱体1、吸热管入水口3、吸热管(热水器入水管)4、吸热管出水口5、水箱体废水出口7、水流隔离板11、12、13、14、15、16、17,水箱体在隔离板隔离后,流水分为A、B、C、D、E、F、G、H等流水槽。吸热管4从第一个槽,A槽、盘绕过所有的水槽接出口5上。
参见图二,图中2为水箱1的上盖,它上面有一个余温水的入口6,它的边缘有一圈凸起的棱21,棱21是挡住余温水不外流,使水全部流入余温水入口6内的边棱。
把2盖在箱体1上,入水口6正对吸热管4和其入口3的连接点31,即余温水流动的起点A槽。在图中可看出余温水不能直接流入B槽,因为有隔板11挡着,余温水必须流到A槽的另一头A1处,从AB口流入B槽,再流至B槽的另一头B1处,从BC口流入C槽,……以此顺序一直流至H槽,从出口7流出;也即是说带余温的水必须流经所有的水槽才能流出水箱体1。这样流经吸热管4内的凉水会吸收管外流动的带余温水的余温而变热,流入热水器后,会减少热水器热量的供给,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结合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把自来水管接在吸热管入水口3上,把热水器入水管接在吸热管出水口5上,盖上箱体1的上盖2。洗浴时人站在上盖2上,喷在人身上的热水会随人体流至上盖2上,有边棱21挡着,带余温的水只能从入水口6进入水箱体1内A槽,从A、B、C、D、E、F、G、H等槽内全流过后,从出水口7流出。这样从吸热管4内流入热水器的水,会吸收管4外带余温水的余温而变热,流入热水器后,减少了热水器热量的供给,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本节能器可以和任意一台热水器配套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热水器节能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水箱(1)、上盖(2)、吸热管入水口(3)、吸热管(4)、吸热管出水口(5)、废水出口(7)。其中上盖(2)盖在水箱(1)上面,水箱(1)通过吸热管入口(3)可与自来水连接、通过吸热管出口(5)可与热水器连接,吸热管(4)分别与入水口(3)和(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内设置了隔离板(11)、(12)、(13)、(14)、(15)、(16)、(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上设置了入水口(6)、档水边棱(21),其中入水口(6)正对吸热管(4)与入水口(3)的接点(31)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节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管(4)迂回镶在水箱(1)的流水槽(A)、(B)、(C)、(D)、(E)、(F)、(G)、(H)内。
专利摘要一种热水器节能器,包括水箱(1)、上盖(2)、吸热管(4)等,其中水箱接住洗浴时流下的带余温的水,使水在其内迂回流过。吸热管一头接自来水,一头接热水器,管身在水箱内迂回盘绕,管内流入热水器的水会吸收管外流淌的余温水的余温,使自身变热,这样就减少了热水器热量的供给,达到了节能的目的。本节能器可和任意一台热水器配套使用。
文档编号F28D3/00GK2550714SQ0223922
公开日2003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18日
发明者葛再辉 申请人:葛再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