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及空气的混合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3294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瓦斯及空气的混合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瓦斯及空气混合调整装置,为可燃性气态或液态瓦斯和空气混合的机械装置,使用于炉灶及工业熔炉上,其以同步调整流量功能,使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比率适当,以增加燃烧效率。
背景技术
传统工业熔炉或炉灶进行大量燃料延烧时(火力全开),所产生的废气在炉内形成压力,使得助燃的空气进气效率降低,造成空气供应不足,形成不完全燃烧,效率降低;为改善上述问题,需使用一混和装置,以调整燃料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比率,来符合燃烧效率,使气体燃料和空气的混合达到平衡,而获致更高的燃烧力。此一混合装置利用风扇来吸入空气,并在风扇外壳处设一调节器,以调节吸入的空气量,再通过一管路接入风扇外壳以供应瓦斯燃料。
上述的装置,风扇的操作特性是吸入空气的变量,其由风扇进气口的大小来决定,同时伴随熔炉的形式、构造、种类、通风、气流及压力等特征,呈一定不变比率来与瓦斯气体混合,唯此仍会造成效果不佳,这是因为瓦斯的流入变量无法通过装置来调节,所以无法配合燃烧室的状况调配混烧气体,以致空气和瓦斯的混合比率就会不确定而无效益。
或许,业者也能将空气及燃烧气体各别以调节阀来调整控制混合比例,唯以双阀控制,不但作业减缓,调合的比例也不会正确,而且易受现场环境因素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瓦斯及空气的混合调整装置,其能以同步调整流量功能,使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比率适当,以增加燃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采用如下设计方案一种瓦斯及空气的混合调整装置,该装置包括一具有容槽、空气进气道及阀孔的模造金属本体;一设于模造金属本体顶部容槽内的燃料阀;一推杆装置,由设于本体容槽外壁的推杆座、及穿透推杆座并深入容槽内的推杆组成;一设于空气进气道的出气口端的转接座;一与转接座衔接的混合气出气管;及一设于模造金属本体侧边又内设固定阀的调整装置。
据此,藉旋转调整装置是以固定阀管前的螺栓为轴心作旋转,而螺栓与推杆装置的推杆呈一直线,使调整装置的弧形弹片在旋转时,表面恒能与推杆的端部抵触,而改变瓦斯流量大小;又通过调整装置内的多根调整螺栓的微调,可改变调整螺栓端部深入扇形本体空槽内的长度,而影响弧形弹片的倾斜角度,以改变推杆推动阀头的距离,调整出适当空燃比,以固定空燃比来控制火力大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可获致下列优点1、能够同时控制空气进气量与气体燃料进气量,并以固定的空燃比来控制火力大小,提升燃烧效率。
2、空燃比可以调控,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燃烧环境。
3、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上尤具经济,可节省燃料成本,且耐用性提高,可靠性更佳。


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模造金属本体立体剖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调整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7本实用新型调整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8本实用新型燃料阀的立体分解图。
图9本实用新型火力关闭时的俯视图。
图10本实用新型火力全开时的俯视图。
图11本实用新型火力关闭时的侧视图。
图12本实用新型火力全开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据图面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中揭示出一混合调整装置10的立体分解构造,其由一具有容槽11、空气进气道12及阀孔13的模造金属本体1;一设于模造金属本体1顶部容槽11内的燃料阀2;一设于所述容槽11外壁的推杆装置3,此装置包括一推杆座32及一穿透推杆座32并深入容槽11内的推杆31;一设于空气进气道12出气口端121的转接座51、一与转接座51衔接的混合气出气管52;及一设于模造金属本体1侧边的调整装置4所组成。
请同时参阅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又组合后的立体图则如图3所示。
如图5所示,为模造金属本体1的立体剖视图,此模造金属本体1内的空气进气道12与阀孔13是垂直交会且相通,而容槽11底部则具一开口111可供燃料阀2内释出的燃料流出而与空气进气道12的空气混合,并由混合气出气管52输出至熔炉内燃烧。
如图6所示,为调整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中揭示调整装置4具有一阀管43嵌入于本体1的阀孔13内,并以固定环44螺固在模造金属本体1上,且阀管两侧的开口431、432正好位于进气道12内(可参图4所示),通过旋转调整装置4可带动阀管43旋转以改变开口431、432的位置,达到控制空气流量的效果。如图8所示,为燃料阀的立体分解图,图中揭示燃料阀2内具有一受弹簧26推追而凸出于阀口22并抵触着阀头25,阀头25又与推杆31(可参图4)抵触,而推杆31另端则抵触着调整装置4上的斜向弧形弹片42(可同参图6),当旋转调整装置4时能改变斜向弧形弹片42的位置,进而藉推杆31压迫阀头25来改变阀口21的大小,达到控制燃料流量的效果。
前述燃料阀2的构造由一本体20、一阀头25、一弹簧26及一基座27所组成。该本体20顶端具一气体燃料进气口21,内部具一容槽24,容槽24具有贯通的阀口22及螺孔23;阀头25为一圆形挡座251前端延伸出一管壁252,管壁252表面具有若干V形缺口252a,内部具一凸柱254,又圆形挡座251后端延伸出一串设弹簧26的凸轴253,此凸轴253插入基座27的中心孔271后,再将基座27螺入螺孔23内即完成燃料阀2的组合,组合后的立体构造有如图1、图2所示。
图1、图2还揭示出推杆装置3的推杆座32构造,其由凸座32a与底盘32b组成,底盘32b是用于固定在模造金属本体1壁面,而凸座32a则在顶部具有指示器321,且凸座两侧具有挡块322以用于限制扇形本体41的旋转角度,又凸座中央具有穿孔323以容推杆31穿入。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全剖视图,由图中可得知气体燃料与空气流动的路径及混合过程,当旋转装置4旋转至刻度环41上MAX位置且对应到推杆座32顶部的指示器321时,阀管43的开口432及431是以最大面积对应着空气进气道12,因此大量的空气(以空心箭头表示)自进气口122朝出气口121的方向流动;此时推杆31也将阀头25(请同参图8)朝燃料阀2的容槽24内推进,使阀头管壁252上的V形缺口252a与阀口22间形成空隙,以供由燃料阀2的进气口21进入容槽24内的气体燃料(以实心箭头表示,可为气态、液态瓦斯或油料)以适当比率自V形缺口252a流入模造金属本体1的容槽11内,再由开口111流至转接座51内与空气混合后,并自出气管52输出至炉内燃烧。
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调整装置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得知调整装置4包括为一扇形本体41、一弧形弹片42、一阀管43、一固定环44、一螺栓45及一螺帽46等构件组成;同时可由图7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了解各构件的相关位置,其组合后的立体图则参阅图1、图2所示。
前述中,扇形本体41前端具一弧形凹槽411,背端则为一空槽414(如图7所示),两槽之间隔有挡壁414a,另有数根调整螺栓411a呈弧形排列螺入于挡壁414a的螺孔414d内,且调整螺栓411a两端分别介于凹槽411及空槽414内并抵触着弧形弹片42表面;又,该弧形弹片42固设在由挡壁414a(参图7)延伸出的凸块414b的斜面414c上,因此弧形弹片42呈斜向设置(参图9所示)。扇形本体41以螺栓45(参图6)贯穿中心孔418、固定环44后,螺入阀管43的螺孔435内,再与螺帽46螺合而逼紧固定完成阀管43与扇形本体41的结合;又,阀管43前端具有一与固定环44的圆孔441等径的凸台433,凸台433上设有一定位柱434可与扇形本体41的定位孔415(参图7)配合,使扇形本体41及阀管43能以螺栓45为轴心而同步旋转。再者,空槽414两侧具挡壁414e及414f可与推杆座32的挡块322配合,以限制扇形本体41的旋转角度,在挡壁414e(参图7)靠近刻度环413的MIN刻度的位置设有一螺孔417c以供螺栓417a螺入,并能以螺帽417b逼紧固定,该螺栓417a具有可初始化旋转装置4转至火力最低段或关闭时的位置(即如图9所示,螺栓417a的端部可以抵触到推杆座的挡块322)。另外,扇形本体41下端具有一螺孔416可容置止滑块416c、弹簧416b以及供螺栓416a螺入,且通过螺栓416a的逼紧可使止滑块416c摩擦固定环44表面的力道加强,据此以控制扇形本体41旋转的松紧度。其次,于扇形本体41的一端延伸出一支臂412,该支臂412末端设有一球状握柄412a以方便使用者握持操作,且一挡盖411b可将凹槽411遮蔽以防止纳垢。
如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火力关闭时的俯视图,由图中得知旋转装置4旋转至螺栓417a抵触到推杆座挡块322的位置时,弧形弹片42是以最靠右侧(图标中的右侧)的面与推杆31抵触,因此未能使推杆31向左侧推动阀头凸柱254,故阀头挡座251受弹簧26的推迫而能将燃料阀2的阀口22堵住,防止气体燃料流入模造金属本体1的容槽11内;此时阀管43的开口432在进气道12内也以最小的开口面积呈现(如图11所示),在无燃料供应的情况下,炉内是不会燃烧的。
如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火力全开时的俯视图,由图中得知旋转装置4旋转至挡壁414f抵触到推杆座挡块322的位置时,弧形弹片42是以最靠左侧(图标中的左侧)的面与推杆31抵触,因此推杆31能把阀头25向燃料阀2的容槽24内推动,使得阀头挡座251脱离阀口22的位置,造成气体燃料可由V形缺口252a与阀口22间的空隙流出(请同参图4);此时阀管43的开口432在进气道12内也以最大开口面积呈现(如图12所示),在大量的空气配合适当比率的气体燃料供应下,炉内可达良好的燃烧效率。
综上所陈,旋转调整装置4是以固定阀管43的螺栓45为轴心作旋转,而该螺栓45与其上方的推杆31呈一直线,故弧形弹片42在旋转时,其表面恒能与推杆31的端部抵触,而改变瓦斯流量大小。又通过多根调整螺栓411a的微调功能,以改变调整螺栓411a端部深入扇形本体空槽414内的长度,进而影响弧形弹片42的倾斜角度,据此以改变推杆31推动阀头25的距离,调整出适当的空燃比,而能以固定的空燃比来控制火力大小。
权利要求1.一种瓦斯及空气的混合调整装置,包括一具有容槽、空气进气道及阀孔的模造金属本体;其特征在于在模造金属本体顶部容槽内设有燃料阀;一推杆装置,由设于本体容槽外壁的推杆座、及穿透推杆座并深入容槽内的推杆组成;一设于空气进气道的出气口端的转接座;一与转接座衔接的混合气出气管;及一设于模造金属本体侧边又内设固定阀的调整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瓦斯及空气的混合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模造金属本体内的空气进气道与阀孔是垂直交会且相通,而容槽底部则具有可供燃料阀释出燃料流出的一开口,通过转接座与混合气出气管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瓦斯及空气的混合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燃料阀包括一本体,其顶端具一气体燃料进气口,内部具有一容槽,容槽具有贯通的阀口及螺孔;一阀头,为一圆形挡座前端延伸出一管壁,管壁表面具有若干V形缺口,内部具一凸柱,又圆形挡座后端延伸出一凸轴;一弹簧,串设在阀头的凸轴;及一基座,能与本体的螺孔相互螺合,且具有中心孔可供阀头的凸轴插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瓦斯及空气的混合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推杆座由凸座与底盘组成,凸座顶部具有指示器,且凸座两侧具有以用于限制扇形本体旋转角度的挡块,又凸座中央具有以容推杆穿入的穿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瓦斯及空气的混合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调整装置包括一扇形本体,其前端具有一弧形凹槽,背端则为一空槽,两槽之间隔有挡壁,数根调整螺栓呈弧形排列螺入挡壁的螺孔内,且调整螺栓两端分别位于凹槽及空槽内并抵触到弧形弹片表面;一弧形弹片,固设在由扇形本体的挡壁延伸出的凸块斜面上,因此弧形弹片会呈斜向设置;一阀管,嵌入于模造金属本体阀孔内,且阀管两侧的开口正好位于模造金属本体的进气道上;一固定环,可配合螺丝而将阀管固定在模造金属本体上;及一螺栓;贯穿扇形本体的中心孔、固定环后,螺入阀管的螺孔内,再以螺帽逼紧固定而完成阀管与扇形本体的结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瓦斯及空气的混合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阀管前端具一与固定环的圆孔等径的凸台,凸台上设有可与扇形本体的定位孔配合的一定位柱。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瓦斯及空气的混合调整装置,该装置包括一具有容槽、空气进气道及阀孔的模造金属本体;一设于模造金属本体顶部容槽内的燃料阀;一推杆装置,由设于本体容槽外壁的推杆座、及穿透推杆座并深入容槽内的推杆组成;一设于空气进气道的出气口端的转接座;一与转接座衔接的混合气出气管;及一设于模造金属本体侧边又内设固定阀的调整装置。据此,藉旋转调整装置使弧形弹片在旋转时,表面恒能与推杆之端部抵触而改变瓦斯流量大小;又藉多根调整螺栓的微调,可调整出适当空燃比以控制火力大小,以增加燃烧效率。
文档编号F23N1/02GK2674306SQ20032012788
公开日2005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2日
发明者施佩希 申请人:施佩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