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w火焰锅炉二次风f风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2273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w火焰锅炉二次风f风室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W火焰锅炉,特别涉及一种W火焰锅炉二次风F风室 结构。
技术背景为提高燃烧无烟煤等低反应能力煤种锅炉的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我国于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引进了美国的W火焰锅炉燃烧技术。国内生产厂家通过引进 和消化W火焰锅炉燃烧技术,也设计出多台W火焰锅炉并开始投入市场。参见附图l所示,它为目前W火焰锅炉的F风室顶部的进风口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进风口侧板,2'为进风挡板,3'为挡板驱动轴,4'为进风口, 5' 为出风口。从附图l可以看出,当进风挡板2'打开一定角度时,由于进风挡板2'的 导流作用,气流将沿着挡板的开度方向倾斜流动,而不是竖直向下流动,这样 就造成了进气气流的偏斜。参见附图2所示,它为目前F风室的结构和气流流动示意图。其中,4'为 进风口, 2'为进风挡板,3'为挡板驱动轴,6'为倾斜后底板,51'为出口孔 板。从附图2中可以看出,由于进气气流的偏斜,造成了F风室内部的流场分 布很不均匀,在风室内部形成了很大的旋涡。同时,由于进风口比较狭窄,致 使进气气流的速度比较大,进气气流直接冲向风室的底部,造成了沿着风室高 度方向上流量分布极度不均匀。在F风室出口5'处安装有出口孔板51',由于 出口孔板51'对不均匀气流具有一定的均流作用,由此也造成了气流在孔板51'表面上的流动,该流动的速度分量与主流动速度的合成,便造成气流在孔板51' 出口后进入炉膛时向上偏斜,这种现象严重偏离了预先的设计,并且,随着锅 炉负荷的增加,这种偏斜更加严重。这也是造成在高负荷的运行条件下煤粉气 流火焰不稳定和飞灰含碳量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就是说,W火焰锅炉二次风F风室内部结构设计的不合理是造成实际运行结果偏离设计值的重要因素之一。综上所述,在高负荷的运行条件下,目前的w火焰锅炉暴露出煤粉气流火焰稳定性差,炉膛出口氧量偏低,飞灰含碳量高,燃烧经济性差等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部带有导流结构的w火焰锅炉二次风F风室结构;该风室结构可以改善F风室内部的流场结构,消减气流流动的不均匀性,从而解决目前火焰锅炉的煤粉气流火焰稳定性差、炉膛出口氧 量偏低、飞灰含碳量高和燃烧经济性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W火焰锅炉二次风F风室结构,该F风室结构呈"L"形,它包括设置在F风室顶部的进风 口、进风挡板、挡板驱动轴、设置在F风室下部侧面的出风口和出口孔板,所 述进风挡板可绕挡板驱动轴转动,所述出口孔板设置于出口处;它还包括竖直 挡板,该竖直挡板设置在F风室顶部的进风口下部,与进风口相连接;该竖直 档板可以消除由于进风档板的倾斜而造成的进气气流的偏斜,从而可以引导进 气气流沿着竖直方向向下进入F风室。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F风室进风口下方直到水平出风口处 设有至少一层导流隔板。由于进风口比较狭小、风量集中、风速比较高,从而 造成沿风室垂直方向上气流分布的严重不均匀性;设至少一层导流隔板,可以对不均匀流场进行有效地分割和引导,消除由于局部集中进风造成的流场的不 均匀和紊乱,使得气流的运动轨迹和流量分配达到设计要求。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隔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0° 30°。根据运行实践表明,对于不同的煤种,二次风F风加入的位置和方式是不相同的。对于一些煤种,希望二次风F风与煤粉气流的混合的晚一些,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把F风以一定角度倾斜向下送入炉膛来实现。F风的向下倾斜可以 通过多层导流隔板的导流和倾斜来实现, 一般多层导流隔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为00 30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口孔板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为0° 30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F风室出风口处的出口孔板内侧,设有至少一层阻流小隔板。F风室出风口处安装出口孔板可以对不均匀的流场起到 一定的均流作用;但是,由于在出口孔板表面气流的再分配,会引起气流在出 口孔板表面的流动,造成出口孔板后的气流改变方向;设至少一层阻流小隔板 的作用是阻断由于出口孔板的作用造成气流沿出口孔板表面的流动,使气流的 再分配远离出口孔板,从而使得出口孔板后的气流方向与设计保持一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阻流小隔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0° 30°。所述阻流小隔板不但可以阻断气流在孔板表面的流动,同时也可以对气流 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多层阻流小隔板的倾斜安装也对F风的向下倾斜 起到重要的导流作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口孔板的外侧,设有至少一层外 侧导流小隔板。所述外侧导流小隔板可以对孔板外侧的气流起到很好的导向作 用,尤其是在出口孔板倾斜安装的情况下,对气流的导向作用十分显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侧导流小隔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00 30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W火焰锅炉二次风F风室结构,可以消除原有F风室存在的不合理性,主要原因如下1、 在F风室顶部的进风口处,安装有消除气流偏斜的竖直挡板,可以消除由于进风档板的倾斜而造成的进气气流的偏斜,引导进气气流沿着竖直方向向下进入F风室。2、 在F风室进风口的下方直到水平出风口处安装有至少一层导流隔板,可 以对不均匀流场进行有效地分割和引导,消除由于局部集中进风造成的流场的 不均匀和紊乱。3、 在F风室出风口处的出口孔板上,安装有至少一层阻流小隔板,可以起 到引导气流和阻断出口孔板表面流动的作用。4、 对于一些煤种,导流隔板、出口孔板、阻流小隔板的倾斜安装,可以很 好的实现F风倾斜向下送入炉膛。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 可以消除现有W火焰锅炉二次风F风室存在的不合理性;(2) 可以消减气流流动的不均匀性,提高风室出风口气流的可控性;(3) 可以提高煤粉气流火焰的稳定性,降低飞灰含碳量;(4)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充分利用原有的燃烧系统结构,工程实施容易, 十分适用于对现有W火焰锅炉的技术改造。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现有火焰锅炉F风室顶部的进风口结构简略示意图;图2为现有火焰锅炉F风室的结构和气流流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进风口结构简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左视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3、 4、 5、 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W火焰锅炉二次风F风室结构100, 该F风室结构100呈"L"形,它包括设置在F风室100顶部的进风口 1、进风 挡板2、挡板驱动轴3、设置在F风室100下部侧面的出风口 4、出口孔板5和 竖直挡板6;所述进风挡板2可绕挡板驱动轴3转动,所述出口孔板5设置于出 风口4处,所述竖直挡板6设置在F风室100顶部的进风口 l下部,与进风口 1 相连接;该垂直档板6可以消除由于进风档板2的倾斜而造成的进气气流的偏 斜,从而可以引导进气气流沿着竖直方向向下进入F风室。参见图4、 5所示,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在F风室进风口 l下方直到水平 出风口 4处设有两层导流隔板7,该导流隔板7与风室内腔体形状相匹配,也呈 近似的"L"形。由于进风口 1比较狭小、风量集中、风速比较高,从而造成沿 风室垂直方向上气流分布的严重不均匀性;设置导流隔板7,可以对不均匀气流 场进行有效地分割和引导,消除由于局部集中进风造成的气流场的不均匀和紊 乱,使得气流的运动轨迹和流量分配达到设计要求。参见图6所示,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所述导流隔板7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可为0° 30°,本实施例中为20°。根据运行实践表明,对于不同的煤种,二次 风F风加入的位置和方式是不相同的。对于一些煤种,希望二次风F风与煤粉 气流的混合的晚一些,因此,可以通过把F风以一定角度倾斜向下送入炉膛来实现。参见图6所示,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所述出口孔板5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可以为0° 30°,本实施例中为20。。参见图4、 5、 6所示,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在F风室出风口4处的出口 孔板5内顿U,设有四层阻流小隔板8。 F风室出风口 4处安装出口孔板5可以对 不均匀的流场起到一定的均流作用;但是,由于在出口孔板5表面气流的再分 配,会引起气流在出口孔板5表面的流动,造成出口孔板5后的气流改变方向; 设阻流小隔板8的作用是阻断由于出口孔板5的作用造成气流沿出口孔板5表 面的流动,使气流的再分配远离出口孔板5,从而使得出口孔板5后的气流方向 与设计保持一致。参见图6所示,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所述阻流小隔板8与水平方向的夹 角可为0° 30°,本实施例中为20°。所述阻流小隔板8不但可以阻断气流在出 口孔板5表面的流动,同时也可以对气流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所述阻 流小隔板8的倾斜安装也对F风的向下倾斜起到重要的导流作用。参见图6所示,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所述出口孔板5的外侧,设有4层 外侧导流小隔板9。所述外侧导流小隔板9可以对出口孔板5外侧的气流起到很 好的导向作用,尤其是在出口孔板5倾斜安装的情况下,对气流的导向作用十 分显著。参见图6所示,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所述外侧导流小隔板9与水平方向 的夹角可为0° 30°,本实施例中为20 Q。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 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 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权利要求1、一种W火焰锅炉二次风F风室结构,该F风室结构呈“L”形,它包括设置在F风室顶部的进风口、进风挡板、挡板驱动轴、设置在F风室下部侧面的出风口和出口孔板,所述进风挡板可绕挡板驱动轴转动,所述出口孔板设置于出口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竖直挡板,该竖直挡板设置在F风室顶部的进风口下部,与进风口相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W火焰锅炉二次风F风室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F风室进风口下方直到水平出风口处设有至少一层导流隔板。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W火焰锅炉二次风F风室结构,其特征 在于在F风室出风口处的出口孔板内侧,设有至少一层阻流小隔板。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W火焰锅炉二次风F风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口孔板的外侧,设有至少一层外侧导流小隔板。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W火焰锅炉二次风F风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隔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0。 30°。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W火焰锅炉二次风F风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流小隔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0° 30°。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W火焰锅炉二次风F风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导流小隔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0° 30°。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W火焰锅炉二次风F风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口孔板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为0fl 30°。
专利摘要一种W火焰锅炉二次风F风室结构,该F风室结构呈“L”形,它包括设置在F风室顶部的进风口、进风挡板、挡板驱动轴、设置在F风室下部侧面的出风口和出口孔板,所述进风挡板可绕挡板驱动轴转动,所述出口孔板设置于出口处;它还包括竖直挡板,该竖直挡板设置在F风室顶部的进风口下部,与进风口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消除现有W火焰锅炉二次风F风室存在的不合理性;(2)可以消减气流流动的不均匀性,提高F风室出风口气流的可控性;(3)可以提高煤粉气流火焰的稳定性,降低飞灰含碳量;(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充分利用原有的燃烧系统结构,工程实施容易,十分适用于对现有W火焰锅炉的技术改造。
文档编号F23L13/00GK201170571SQ200720190298
公开日2008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1日
发明者周岩梅, 蒋宏利, 蒋淑艳 申请人:北京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