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或地表水用强制疏导型管式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3384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污水或地表水用强制疏导型管式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杂质和悬浮物的污水或地表水与换热介质换热的换热装置,属于能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采用热泵技术提取低品位可再生清洁能源中的冷热量为建筑物供热与空调,是建筑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其节能幅度可达45%以上。这些低位可再生清洁冷热源包括大气、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城市污水等等,利用这些冷热能源时,一方面需要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另一方面需要有效解决一些共性与关键技术问题。关于污水和地表水冷热源,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杂质堵塞和提高换热效率问题,如不妥善处理,则运行时换热设备的流量急剧下降,以及换热设备的效率大幅度降低,造成换热设备严重达不到使用要求。为解决堵塞问题,有两种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第一种技术方案是在换热设备前加设防堵装置,先过滤再换热,例如本发明人开发的专利ZL03132553.X、ZL200610010437. 9等等;第二种技术方案是加大换热设备的过流断面,使含杂质的污水或地表水直接进入换热设备,杂质顺利地通过,称之为“疏导型换热”。关于第二种“疏导型换热”涉及到的相关专利及其主要缺陷如下1、发明专利公开号为CN101915511A
公开日为2010年12月15日、名称为“污水或地表水源热泵大管径换热装置及其系统”,该专利的污水过流断面为大管径截面,其主要缺陷是悬浮物有可能在两个管的入口达连,影响污水流量。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1909569U、公告日为2011年7月27日、名称为“污水或地表水源热泵畅通型换热装置及其系统”,该专利的污水过流断面同样为大管径截面,其主要缺陷同样是悬浮物有可能在两个管的入口达连,影响污水流量。2、发明专利公开号为CN10114923
公开日为2008年3月26日、名称为“污水或地表水源热泵流道式换热系统”,发明专利公开号为CN101893395A
公开日为2010年11月
24、名称为“城市污水源热泵系统过流式换热装置”,该两专利的换热面采用了平板结构(内设拉筋),其主要缺陷包括承压能力低、受压变形,焊接点漏水后很难修复。3、发明专利公开号为CN10159850
公开日为2009年12月9日、名称为“单层扁管全隔离污水管壳换热装置”,采用了扁管结构,其主要缺陷同样是承压能力低、受压变形。4、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为CN201417100、公告日为2010年3月3日、名称为“一种污水换热装置”,该专利采用了套管式换热器原理,其主要缺陷是壳体耗钢量大、体积大、占地大、清洗维护量大。上述专利均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采用管式结构时,污水走管内,悬浮物易在两管入口形成达连;二是采用平板结构时,承压能力不够,运行时换热面变形造成疲劳损伤,导致漏水;三是采用套管式结构时,耗钢量大、占地大。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将创造性地解决污水换热装置采用管式结构时换热管入口达连堵塞,以及采用板式宽流道结构时流道内杂质与悬浮物滞留,解决板式结构的承压、漏水和修复问题,以及套管结构耗钢量大、占地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或地表水用强制疏导型管式换热装置,为解决现有污水换热装置的板式结构承压能力不够、漏水事故严重,而套管结构耗钢量大等,以及管式结构管口悬浮物的达连堵塞,板式宽流道结构的流道内悬浮物与杂质滞留等问题。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或地表水用强制疏导型管式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流道分离装置、多根换热管、壳体、左管板、右管板、左集箱、右集箱、左封头、右封头、多个壳内折流板、多个壳内横隔板、多个横隔板孔、多个集箱折流板、多个集箱疏导装置、多个封头折流板、集箱法兰、封头法兰、污水或地表水出口、换热介质进口、换热介质出口、壳程区域、左管程区域、右管程区域、疏导区域;所述流道分离装置包括流道分离壳体、多个流道分离板、多个分离流道、多个流道分离内口、流道分离进口、多个流道封闭板、多个流道分离短管、流道分离装置壳体法兰、流道分离装置封闭法兰板、污水或地表水进口 ;所述集箱疏导装置包括疏导弧板和多个疏导隔板;所述流道分离装置的多个流道分离短管与左管板的右侧固接;换热管固定在左管板与右管板之间;壳体分别与左管板和右管板固接;左集箱与左管板的左侧固接、右集箱与右管板的右侧固接;多个壳内横隔板的两侧与壳体固接,左右两端分别与左管板和右管板固接,多个壳内横隔板将壳体内分成多个壳程区域;壳内横隔板的左边部分或右边部分上设有横隔板孔,相邻两个横隔板上的横隔板孔错位设置,即一个在左边时另一个在右边;每个壳程区域内设有壳内折流板,壳内折流板的两侧与壳体的两侧固接,壳内折流板的上端或下端留有过水间隙,水平相邻的两个壳内折流板所留过水间隙错位设置,即一个在上端时另一个在下端;换热管穿过壳内折流板;左集箱内设置有多个集箱折流板,多个集箱折流板将左集箱分成多个左管程区域,集箱折流板的一端与左管板固接,集箱折流板的两侧与左集箱固接;最上面的左管程区域内有两排管口,所述两排管口中上面的一排管口是流道分离装置的分离流道短管的管口 ;最下面的左管程区域内有一排管口 ;除最下面的左管程区域以外,其它各左管程区域内均有两排管口 ;污水或地表水出口与最下面的左管程区域固接;右集箱内设有多个集箱折流板,多个集箱折流板将右集箱分成多个右管程区域,集箱折流板的一端与右管板固接,集箱折流板的两侧与右集箱固接,各右管程区域内有两排管口 ;所述集箱疏导装置的疏导弧板和多个疏导隔板固接,疏导隔板为圆缺板,疏导隔板的弧边的弧度与弧板的弧度一致,疏导隔板的弧边与弧板固接;多个疏导隔板将疏导弧板内分成多个疏导区域,所分成的疏导区域的数目与每排管的管数目相等,每个疏导区域套住上下两排管口 ;各个集箱疏导装置分别固定套在左管程区域和右管程区域内,不包含最下面的左管程区域;左封头内固定连接有封头折流板,封头折流板的位置与左集箱内的集箱折流板的位置成镜像设置;右封头内固定连接有封头折流板,封头折流板的位置与右集箱内的集箱折流板的位置成镜像设置;封头法兰与集箱法兰通过螺栓与胶垫密封连接,集箱折流板和封头折流板之间设有胶垫密封;换热介质进口设在壳体的底部,并与壳体相通;换热介质出口设在壳体的顶部,并与壳体相通;所述流道分离装置的流道分离壳体内设有多个流道分离板,多个流道分离板分别与流道分离壳体的底面固接,将流道分离壳体的内部分成多个并行的分离流道;流道分离短管与流道分离壳体的一侧固接,并与分离流道一一对应相通,流道分离短管的数目与分离流道的数目相等;流道分离进口设在最外边的分离流道上,并与污水或地表水进口相通;各流道分离板上设有流道分离内口,各分离流道通过流道分离内口相通;从流道分离进口开始往后的第一个流道分离内口到最后一个流道分离内口,按顺序离流道分离短管的距离逐渐增加;多个流道封闭板分别将各分离流道的右侧封闭;流道分离装置壳体法兰设置在流道分离壳体的上部,与流道分离装置封闭法兰板通过螺栓与胶垫密封连接。本发明装置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及有益效果为(I)创新性地在换热装置内设置了流道分离装置和集箱疏导装置两个构件,实现了污水或地表水与换热介质的无堵塞高效换热;(2)在流道分离装置内,污水或地表水的每次分流都是反向流动,避免了悬浮物在两个或多个管口同时进水时的达连堵塞问题;(3)集箱疏导装置将换热管进行分组,按流动方向,一根管的出口对应下一根管的进口,一一对应,保证了悬浮物不会在管口达连;(4)当悬浮物在某一管内滞留造成堵塞时,由于管路从进口到出口都是单根管一一对应,如完全堵塞,则堵塞部位前后的压差即为进口与出口压差,堵塞部位前后的压力可达15 55公斤重,可有力地将杂质和悬浮物推出,解决了堵塞和悬浮物的滞留问题;(5)与套管式换热器相比,换热管为集中设置,壳体耗钢量可减少50%以上,且无大量的管路连接件,占地小,清洗拆卸工作量显著减小;(6)与现有的宽流道板式污水换热装置相比,承压能力高,换热管主材内部无拉筋,焊接量小,漏水事故量小,且可修复,装置的整体性能显著可靠。


图1表示的是本发明的换热装置的主剖视图;图2表示的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表示的是图1的B-B剖视图;图4表示的是图1的C-C剖视图;图5表示的是图1的D-D剖视图;图6表示的是图1的a局部视图;图7表示的是图1的俯视图;图8表示的是图1的E-E剖视图;图9表示的是图1的F-F剖视图;图10表示的是流道分离装置的放大主剖视图;图11表示的是图9的b向图;图12表示的是图9的G-G剖视图;图13表示的是集箱疏导装置的放大主剖视图;图14表示的是图12的c向图。图中流道分离装置1、多根换热管2、壳体3、左管板4、右管板5、左集箱6、右集箱
7、左封头8、右封头9、多个壳内折流板10、多个壳内横隔板11、多个横隔板孔12、多个集箱折流板13、集箱疏导装置14、封头折流板15、集箱法兰16、封头法兰17、污水或地表水出口19、换热介质进口 20、换热介质出口 21、支脚22、流道分离壳体23、流道分离板24、分离流道
25、流道分离内口 26、流道分离进口 27、流道封闭板28、流道分离短管29、流道分离装置壳体法兰30、流道分离装置封闭法兰板31、污水或地表水进口 32、疏导弧板33、疏导隔板34、壳程区域35、左管程区域36、右管程区域37、疏导区域38、加强板条18。
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
一如图1-图14所不,本实施方式的一种污水或地表水用强制疏导型管式换热装置包括流道分离装置1、多根换热管2、壳体3、左管板4、右管板5、左集箱6、右集箱7、左封头8、右封头9、多个壳内折流板10、多个壳内横隔板11、多个横隔板孔12、多个集箱折流板13、多个集箱疏导装置14、多个封头折流板15、集箱法兰16、封头法兰17、污水或地表水出口 19、换热介质进口 20、换热介质出口 21、壳程区域35、左管程区域36、右管程区域37、疏导区域38 ;所述流道分离装置I包括流道分离壳体23、多个流道分离板24、多个分离流道25、多个流道分离内口 26、流道分离进口 27、多个流道封闭板28、多个流道分离短管29、流道分离装置壳体法兰30、流道分离装置封闭法兰板31、污水或地表水进口 32 ;所述集箱疏导装置14包括疏导弧板33和多个疏导隔板34 ;所述流道分离装置I的多个流道分离短管29与左管板4的右侧固接;换热管2固定在左管板4与右管板5之间;壳体3分别与左管板4和右管板5固接;左集箱6与左管板4的左侧固接、右集箱7与右管板5的右侧固接;多个壳内横隔板11的两侧与壳体3固接,左右两端分别与左管板4和右管板5固接,多个壳内横隔板11将壳体3内分成多个壳程区域35 ;壳内横隔板11的左边部分或右边部分上设有横隔板孔12,相邻两个横隔板11上的横隔板孔12错位设置,即一个在左边时另一个在右边;每个壳程区域35内设有壳内折流板10,壳内折流板10的两侧与壳体3的两侧固接,壳内折流板10的上端或下端留有过水间隙,水平相邻的两个壳内折流板10所留过水间隙错位设置,即一个在上端时另一个在下端;换热管2穿过壳内折流板10 ;左集箱6内设置有多个集箱折流板13,多个集箱折流板13将左集箱6分成多个左管程区域36,集箱折流板13的一端与左管板4固接,集箱折流板13的两侧与左集箱6固接;最上面的左管程区域36内有两排管口,所述两排管口中上面的一排管口是流道分离装置I的分离流道短管29的管口 ;最下面的左管程区域36内有一排管口 ;除最下面的左管程区域36以外,其它各左管程区域36内均有两排管口 ;污水或地表水出口 19与最下面的左管程区域36固接;右集箱7内设有多个集箱折流板13,多个集箱折流板13将右集箱7分成多个右管程区域37,集箱折流板13的一端与右管板5固接,集箱折流板13的两侧与右集箱7固接,各右管程区域37内有两排管口 ;所述集箱疏导装置14的疏导弧板33和多个疏导隔板34固接,疏导隔板34为圆缺板,疏导隔板34的弧边的弧度与弧板33的弧度一致,疏导隔板34的弧边与弧板33固接;多个疏导隔板34将疏导弧板33内分成多个疏导区域38,所分成的疏导区域38的数目与每排管的管数目相等,每个疏导区域38套住上下两排管口 ;各个集箱疏导装置14分别固定套在左管程区域36和右管程区域37内,不包含最下面的左管程区域36 ;左封头8内固定连接有封头折流板15,封头折流板15的位置与左集箱6内的集箱折流板13的位置成镜像设置;右封头9内固定连接有封头折流板15,封头折流板15的位置与右集箱7内的集箱折流板13的位置成镜像设置;封头法兰17与集箱法兰16通过螺栓与胶垫密封连接,集箱折流板13和封头折流板15之间设有胶垫密封;换热介质进口 20设在壳体3的底部,并与壳体3相通;换热介质出口 21设在壳体3的顶部,并与壳体3相通;所述流道分离装置I的流道分离壳体23内设有多个流道分离板24,多个流道分离板24分别与流道分离壳体23的底面固接,将流道分离壳体23的内部分成多个并行的分离流道25 ;流道分离短管29与流道分离壳体23的一侧固接,并与分离流道25 —一对应相通,流道分离短管29的数目与分离流道25的数目相等;流道分离进口 27设在最外边的分离流道25上,并与污水或地表水进口 32相通;各流道分离板24上设有流道分离内口 26,各分离流道25通过流道分离内口 26相通;从流道分离进口 27开始往后的第一个流道分离内口 26到最后一个流道分离内口 26,按顺序离流道分离短管29的距离逐渐增加;多个流道封闭板28分别将各分离流道25的右侧封闭;流道分离装置壳体法兰30设置在流道分离壳体23的上部,与流道分离装置封闭法兰板31通过螺栓与胶垫密封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
二 如图12所示,具体实施方式
一所述的一种污水或地表水用强制疏导型管式换热装置,从流道分离进口 27开始往后的第一个流道分离内口 26到最后一个流道分离内口 26,按顺序离流道分离短管29的距离逐渐增加,每次增加的距离为5mm-500mmo具体实施方式
三如图12所示,具体实施方式
二所述的一种污水或地表水用强制疏导型管式换热装置,从流道分离进口 27开始往后的第一个流道分离口内26到最后一个流道分离内口 26,按顺序离流道分离短管29的距离逐渐增加,每次增加的距离为50mm-200mmo具体实施方式
四如图1、图10-图12所示,具体实施方式
一所述的一种污水或地表水用强制疏导型管式换热装置,所述流道分离短管29为圆管或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五如图1、图10、图12所示,具体实施方式
一所述的一种污水或地表水用强制疏导型管式换热装置,所述流道分离短管29的长度为5mm-500mm。
具体实施方式
六如图2、图3、图4所示,具体实施方式
一所述的一种污水或地表水用强制疏导型管式换热装置,所述换热管2为三角形排列或者正方形排列,对应的集箱折流板13和集箱疏导装置14呈对应形状设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七如图1、图6所示,具体实施方式
一所述的一种污水或地表水用强制疏导型管式换热装置,左集箱6内和右集箱7内的集箱折流板13上设加强板条18并固接,左封头8内和右封头9内的封头折流板13上设加强板条18并固接;封头法兰17与各加强板条18形成一个平面,集箱法兰16与各加强板条18形成一个平面,封头法兰17与集箱法兰16通过螺栓与胶垫密封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
八如图2、图3、图8、图9所示,具体实施方式
一所述的一种污水或地表水用强制疏导型管式换热装置,壳体3的形状为弧形结构或者方形结构或者圆柱结构,对应的左管板4、右管板5、左集箱6、右集箱7、左封头8、右封头9、集箱折流板13和集箱疏导装置14呈相应形状。
具体实施方式
九如图1所示,具体实施方式
一所述的一种污水或地表水用强制疏导型管式换热装置,所述支脚22设置在壳体3的底部两端,与壳体3固接。工作原理污水或地表水从流道分离装置I的污水或地表水进口 32进入,经流道分离进口 27进入第一个分离流道25,一部分水向左进入首个流道分离短管29,一部分水反向流动从流道分离内口 26进入下一个分离流道25,在该分离流道25内,一部分水再次向左进入下一个流道分离短管29,另一部分水再次反向流动从下一个流道分离内口 26进入再下一个分离流道25,如此依次往后流动,直至余下的水从最后一个流道分离短管29进入。该过程中,污水或地表水的每次分流都是反向流动,避免了悬浮物在两个或多个管口同时进水时的达连堵塞问题。污水或地表水从流道分离短管29进入后,在左集箱6和右集箱7内的集箱折流板13的阻隔下,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流动,最后从污水或地表水出口 19流出,污水或地表水流动过程中与壳体3内的管外换热介质换热。而集箱疏导装置14将换热管进行分组,按流动方向,一根管的出口对应下一根管的进口,一一对应,保证了悬浮物不会在管口达连。换热介质从换热介质进口 20进入壳体3,在壳内横隔板11的阻隔下从右到左,从下到上来回流动,在壳内折流板10的阻隔下呈扰流流动,最后从换热介质出口 21流出,流动过程中与管内污水或地表水换热。如此,实现了污水或地表水的无阻塞高效换热。
权利要求
1.一种污水或地表水用强制疏导型管式换热装置,它包括流道分离装置(I)、多根换热管(2)、壳体(3)、左管板(4)、右管板(5)、左集箱(6)、右集箱(7)、左封头(8)、右封头(9 )、多个壳内折流板(10 )、多个壳内横隔板(11 )、多个横隔板孔(12 )、多个集箱折流板(13)、多个集箱疏导装置(14)、多个封头折流板(15)、集箱法兰(16)、封头法兰(17)、污水或地表水出口(19)、换热介质进口(20)、换热介质出口(21)、壳程区域(35)、左管程区域(36)、右管程区域(37)、疏导区域(38);所述流道分离装置(I)包括流道分离壳体(23)、多个流道分离板(24)、多个分离流道(25)、多个流道分离内口(26)、流道分离进口(27)、多个流道封闭板(28 )、多个流道分离短管(29 )、流道分离装置壳体法兰(30 )、流道分离装置封闭法兰板(31)、污水或地表水进口(32);所述集箱疏导装置(14)包括疏导弧板(33)和多个疏导隔板(34),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分离装置(I)的多个流道分离短管(29)与左管板(4)的右侧固接;换热管(2)固定在左管板(4)与右管板(5)之间;壳体(3)分别与左管板(4)和右管板(5)固接;左集箱(6)与左管板(4)的左侧固接、右集箱(7)与右管板(5)的右侧固接;多个壳内横隔板(11)的两侧与壳体(3)固接,左右两端分别与左管板(4)和右管板(5)固接,多个壳内横隔板(11)将壳体(3)内分成多个壳程区域(35);壳内横隔板(11)的左边部分或右边部分上设有横隔板孔(12),相邻两个横隔板(11)上的横隔板孔(12)错位设置,即一个在左边时另一个在右边;每个壳程区域(35)内设有壳内折流板(10),壳内折流板(10)的两侧与壳体(3)的两侧固接,壳内折流板(10)的上端或下端留有过水间隙,水平相邻的两个壳内折流板(10)所留过水间隙错位设置,即一个在上端时另一个在下端;换热管(2 )穿过壳内折流板(10 );左集箱(6)内设置有多个集箱折流板(13 ),多个集箱折流板(13)将左集箱(6)分成多个左管程区域(36),集箱折流板(13)的一端与左管板(4)固接,集箱折流板(13)的两侧与左集箱(6)固接;最上面的左管程区域(36)内有两排管口,所述两排管口中上面的一排管口是流道分离装置(I)的分离流道短管(29 )的管口 ;最下面的左管程区域(36)内有一排管口 ;除最下面的左管程区域(36)以外,其它各左管程区域(36)内均有两排管口 ;污水或地表水出口(19)与最下面的左管程区域(36)固接;右集箱(7)内设有多个集箱折流板(13),多个集箱折流板(13)将右集箱(7)分成多个右管程区域(37),集箱折流板(13)的一端与右管板(5)固接,集箱折流板(13)的两侧与右集箱(7)固接,各右管程区域(37)内有两排管口 ;所述集箱疏导装置(14)的疏导弧板(33)和多个疏导隔板(34)固接,疏导隔板(34)为圆缺板,疏导隔板(34)的弧边的弧度与弧板(33)的弧度一致,疏导隔板(34)的弧边与弧板(33)固接;多个疏导隔板(34)将疏导弧板(33)内分成多个疏导区域(38),所分成的疏导区域(38)的数目与每排管的管数目相等,每个疏导区域(38)套住上下两排管口 ;各个集箱疏导装置(14)分别固定套在左管程区域(36)和右管程区域(37)内,不包含最下面的左管程区域(36);左封头(8)内固定连接有封头折流板(15),封头折流板(15)的位置与左集箱(6)内的集箱折流板(13)的位置成镜像设置;右封头(9)内固定连接有封头折流板(15),封头折流板(15)的位置与右集箱(7)内的集箱折流板(13)的位置成镜像设置;封头法兰(17)与集箱法兰(16)通过螺栓与胶垫密封连接,集箱折流板(13)和封头折流板(15)之间设有胶垫密封;换热介质进口(20)设在壳体(3)的底部,并与壳体(3)相通;换热介质出口(21)设在壳体(3)的顶部,并与壳体(3)相通;所述流道分离装置(I)的流道分离壳体(23 )内设有多个流道分离板(24),多个流道分离板(24)分别与流道分离壳体(23)的底面固接,将流道分离壳体(23)的内部分成多个并行的分离流道(25);流道分尚短管(29)与流道分尚壳体(23)的一侧固接,并与分尚流道(25) 对应相通,流道分离短管(29)的数目与分离流道(25)的数目相等;流道分离进口(27)设在最外边的分离流道(25)上,并与污水或地表水进口(32)相通;各流道分离板(24)上设有流道分离内口(26),各分离流道(25)通过流道分离内口(26)相通;从流道分离进口(27)开始往后的第一个流道分离内口(26)到最后一个流道分离内口(26),按顺序离流道分离短管(29)的距离逐渐增加;多个流道封闭板(28)分别将各分离流道(25)的右侧封闭;流道分离装置壳体法兰(30)设置在流道分离壳体(23)的上部,与流道分离装置封闭法兰板(31)通过螺栓与胶垫密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或地表水用强制疏导型管式换热装置,其特征是从流道分离进口(27)开始往后的第一个流道分离内口(26)到最后一个流道分离内口(26),按顺序离流道分离短管(29)的距离逐渐增加,每次增加的距离为5mm-500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或地表水用强制疏导型管式换热装置,其特征是从流道分离进口(27)开始往后的第一个流道分离口内(26)到最后一个流道分离内口(26),按顺序离流道分离短管(29)的距离逐渐增加,每次增加的距离为50mm-20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或地表水用强制疏导型管式换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流道分离短管(29)为圆管或方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或地表水用强制疏导型管式换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流道分离短管(29)的长度为5mm-50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或地表水用强制疏导型管式换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换热管(2)为三角形排列或者正方形排列,对应的集箱折流板(13)和集箱疏导装置(14)呈对应形状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或地表水用强制疏导型管式换热装置,其特征是左集箱(6)内和右集箱(7)内的集箱折流板(13)上设加强板条(18)并固接,左封头(8)内和右封头(9)内的封头折流板(13)上设加强板条(18)并固接;封头法兰(17)与各加强板条(18)形成一个平面,集箱法兰(16)与各加强板条(18)形成一个平面,封头法兰(17)与集箱法兰(16)通过螺栓与胶垫密封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或地表水用强制疏导型管式换热装置,其特征是壳体(3)的形状为弧形结构或者方形结构或者圆柱结构,对应的左管板(4)、右管板(5)、左集箱(6)、右集箱(7)、左封头(8)、右封头(9)、集箱折流板(13)和集箱疏导装置(14)呈相应形状。
全文摘要
一种污水或地表水用强制疏导型管式换热装置。本发明属于能源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宽流道板式结构承压能力不够、漏水事故严重、悬浮物与杂质滞留,以及管式结构管口达连堵塞等问题。本发明装置包括流道分离装置、集箱疏导装置、换热管、壳体、两个管板、两个集箱、两个封头、折流板、横隔板、横隔板孔、集箱疏导装置、污水或地表水进出口、换热介质进出口等,污水或地表水从进口进入,经流道分离装置进行流道分离后,在集箱疏导装置的阻隔下,依次往后流动,流动过程中与管外换热介质换热,换热介质从进口进入后,在横隔板和折流板的阻隔下在壳体内折流流动,流动过程中与管内污水或地表水换热。本发明装置用于污水或地表水与换热介质的换热。
文档编号F28F9/22GK103063063SQ20131000098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日
发明者吴荣华, 迟芳, 余洋, 苗正 申请人:青岛科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