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室火焰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41055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燃烧室火焰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烧室火焰筒,包括沿与燃烧室火焰筒的中心线垂直的基线剖分而成的火焰筒前壁组件和火焰筒后壁组件,火焰筒前壁组件的边缘与火焰筒后壁组件的边缘相连;火焰筒前壁组件呈一体的半圆罩状结构,其中部设有呈法兰结构的第一安装座,第一安装座与压气机的扩压器机匣相连;火焰筒后壁组件呈与火焰筒前壁组件相配合的一体的半圆罩状结构,火焰筒前壁组件和火焰筒后壁组件之间限定有用于容纳燃气和空气的容纳空间,火焰筒后壁组件的中部设有呈法兰结构的第二安装座,第二安装座与燃烧室机匣相连。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室火焰筒为沿与其中心线垂直的基线剖分而成的对开式结构,结构简单、装拆方便、易于维护。
【专利说明】燃烧室火焰筒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涡轮发动机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燃烧室火焰筒。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小型燃气涡轮发动机由于流量小、转速高,故常常采用离心式压气和离心甩油的供油方式。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尺寸,缩短转子支点之间的距离,常采用环形折流燃烧室。
[0003]当前的环形折流燃烧室内的火焰筒常常采用内、外组合的结构形式,如附图图1所示,包括筒状结构的火焰筒外环组件3和火焰筒内环组件4,火焰筒内环组件4设置于火焰筒外环组件3内,且与火焰筒外环组件3围设成供燃烧气体流通的气体通道;火焰筒外环组件3包括混合器组合31和前涡流板32,混合器组合31通过螺栓、螺母以及弹簧垫片与前涡流板32连接,并通过氩弧焊将螺母和螺栓焊死;混合器组合31包括混合气壳体310、进气斗311、后盖312、以及第一后安装边313,其中,混合气壳体310、后盖312以及第一后安装边313依次相连,混合气壳体310与前涡流板32相连,进气斗311固设于混合气壳体310的内壁上,第一后安装边313与机匣固定;火焰筒内环组件4包括依次相连的内涡流板410、锥形筒411、以及第二后安装边412,其中,第二后安装边412与机匣固定;前涡流板32与内涡流板410围设成供燃烧气体流通的径向气体通道,混合器组合31与锥形筒411围设成供燃烧气体流通的轴向气体通道。
[0004]再结合附图图1所示,火焰筒外环组件3和火焰筒内环组件4为两个相互独立的组件,且火焰筒外环组件3通过其上的第一后安装边313与机匣固定,火焰筒内环组件4通过其上的第二后安装边412与机匣固定,通过调整第一后安装边313和第二安装边412两者与机匣之间设置的调整垫片的厚度,从而间接调整火焰筒外环组件3和火焰筒内环组件4两者的相对位置。由于在装配之前火焰筒外环组件3和火焰筒内环组件4的相对位置不确定,因此需通过试装配对火焰筒外环组件3和火焰筒内环组件4的相对位置进行测量,然后再通过计算来确定采用何种厚度的调整垫片以及相对位置,整个装配过程涉及的零件多、装配过程复杂。当发动机火焰筒出现故障而需对其进行更换时,需重新试装配和选择调整垫片,整个过程较繁琐,发动机不易维护。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拆方便、且易于维护的燃烧室火焰筒,以解决现有的燃烧室火焰筒存在的调节困难、且装配复杂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烧室火焰筒,包括:沿与燃烧室火焰筒的中心线垂直的基线剖分而成的火焰筒前壁组件和火焰筒后壁组件,火焰筒前壁组件的边缘与火焰筒后壁组件的边缘相连;火焰筒前壁组件呈一体的半圆罩状结构,其中部设有呈法兰结构的第一安装座,第一安装座与压气机的扩压器机匣相连;火焰筒后壁组件呈与火焰筒前壁组件相配合的一体的半圆罩状结构,火焰筒前壁组件和火焰筒后壁组件之间限定有用于容纳燃气和空气的容纳空间,火焰筒后壁组件的中部设有呈法兰结构的第二安装座,第二安装座与燃烧室机匣相连。
[0007]进一步地,火焰筒前壁组件的外周面上靠近其边缘处设有一组沿其周线布置的夹片,夹片呈条状结构,一端与火焰筒前壁组件的外周面固定,另一端朝向火焰筒后壁组件延伸,火焰筒后壁组件通过其边缘嵌入夹片和火焰筒前壁组件的外周面之间与火焰筒前壁组件相连。
[0008]进一步地,火焰筒后外壁,呈中间开孔的碗状结构,其开孔端设有第二安装座,其扩口端的边缘嵌入夹片和火焰筒前壁组件的外周面之间;燃气导管,设置于火焰筒后外壁内,呈与火焰筒后外壁相适应的中间开孔的碗状结构,燃气导管与火焰筒后外壁两者之间的空隙围设成供燃气和空气流通的导气通道;一组支板,设置于火焰筒后外壁和燃气导管之间,且其两端分别穿透火焰筒后外壁和燃气导管;电嘴导管,设置于火焰筒后外壁和燃气导管之间,且其两端分别穿透火焰筒后外壁和燃气导管;涡轮导向器,固设于燃气导管的开孔端,且与由火焰筒后外壁和燃气导管围设成的导气通道连通;火焰筒后壁,呈中间开孔的碗状结构,设置于燃气导管内,其扩口端的边缘与燃气导管扩口端的内壁固定;火焰筒后壁盆,呈中间开孔的碗状结构,设置于火焰筒后壁内,其扩口端的边缘与火焰筒后壁开孔端的内壁固定;以及篦齿件,呈筒状结构,设置于火焰筒后壁盆内,其一端与火焰筒后壁盆开孔端的周缘固定,其另一端朝火焰筒后壁盆的扩口方向延伸。
[0009]进一步地,火焰筒后外壁上开设有沿其周线布置的一圈第一掺混孔、一圈第二掺混孔、一圈第一支板孔、一圈冷却孔、以及一圈止裂槽;一圈止裂槽中的每个止裂槽均从火焰筒后外壁的扩口端的边缘沿火焰筒后外壁的径向延伸;一圈第一支板孔、一圈第一掺混孔、一圈第二掺混孔、以及一圈止裂槽从火焰筒后外壁的开孔端沿其扩口端依次布置于火焰筒后外壁上;一圈冷却孔中的每个冷却孔布置于一圈止裂槽的相邻两个止裂槽之间。
[0010]进一步地,燃气导管上开设有沿其周线布置的供一组支板穿透的一圈第二支板孔。
[0011]进一步地,火焰筒后壁上开设有呈鱼鳞状结构的多个第一鱼鳞孔、沿其周线布置的一圈第一主燃孔、以及供电嘴穿过的电嘴孔;电嘴孔与一圈第一主燃孔中的一个主燃孔重合。
[0012]进一步地,火焰筒后壁盆上开设有沿其周线布置的一圈第二冷却孔。
[0013]进一步地,后壁冷却环,套设于火焰筒后壁盆外,呈与火焰筒后壁盆相适应的中间开孔的碗状结构,其扩口端的边缘与火焰筒后壁开孔端的内壁固定,火焰筒后壁盆扩口端的边缘与后壁冷却环的内壁固定。
[0014]进一步地,中间套筒,设置于燃气导管和篦齿件之间,且与燃气导管固定。
[0015]进一步地,第一支承环,呈中间开孔的类碗状结构,设置于中间套筒和篦齿件之间,其扩口端与中间套筒固定,其开孔端与篦齿件固定。
[0016]进一步地,第二支承环,呈中间开孔的类碗状结构,套设于火焰筒后外壁的开孔端夕卜,其开孔端与火焰筒后外壁的开孔端的外周面固定,其扩口端与第二安装座相连。
[0017]进一步地,第三支承环,沿其径向的剖面呈V形,设置于第二支承环和涡轮导向器之间,其一侧与第二支承环固定,其另一侧与涡轮导向器固定。
[0018]进一步地,火焰筒前壁,呈中间开孔的碗状结构,其开孔端套设于第一安装座外并与第一安装座的外周面固定,其扩口端的外周面上靠近其边缘处设有一组沿其周线布置的夹片,火焰筒前壁通过夹片与火焰筒后壁相连。
[0019]进一步地,火焰筒前壁上开设有呈鱼鳞状结构的多个第二鱼鳞孔、以及沿其周线布置的一圈第二主燃孔。
[002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1、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室火焰筒为沿与其中心线垂直的基线剖分而成的对开式结构,结构简单、装拆方便、易于维护;
[0022]2、火焰筒后壁组件通过夹片与火焰筒前壁组件活动相连,故由火焰筒前壁组件和火焰筒后壁组件限定的用于容纳燃气和空气的容纳空间的大小可根据填充的燃烧气体的体积自动调整,调整灵活、方便。
[0023]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5]图1是现有技术的燃烧室火焰筒与机匣装配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室火焰筒装配在燃烧室机匣内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图1中的火焰筒后壁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图3中的火焰筒后外壁的空间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图3中的燃气导管的空间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图3中的支板的空间结构示意图;
[0031]图7是图3中的火焰筒后壁的空间结构示意图;
[0032]图8是图7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9是图3中的篦齿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10是图1中的火焰筒前壁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5]图11是图10中的火焰筒前壁的空间结构示意图;以及
[0036]图12是图1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7]附图标记说明
[0038]1、火焰筒前壁组件;10、第一安装座;11、火焰筒前壁;111、第二鱼鳞孔;112、第二主燃孔;100、夹片;2、火焰筒后壁组件;20、第二安装座;21、火焰筒后外壁;211、第一掺混孔;212、第二掺混孔;213、第一支板孔;214、冷却孔;215、止裂槽;22、燃气导管;221、第二支板孔;23、支板;24、电嘴导管;25、润轮导向器;26、火焰筒后壁;261、第一鱼鳞孔;262、第一主燃孔;263、电嘴孔;27、火焰筒后壁盆;271、第二冷却孔;28、篦齿件;200、后壁冷却环;210、中间套筒;220、第一支承环;230、第二支承环;240、第三支承环;3、火焰筒外环组件;31、混合器组合;310、混合气壳体;311、进气斗;312、后盖;313、第一后安装边;32、前涡流板;4、火焰筒内环组件;410、内涡流板;411、锥形筒;412、第二后安装边。【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40]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室火焰筒,包括沿与燃烧室火焰筒的中心线垂直的基线剖分而成的火焰筒前壁组件I和火焰筒后壁组件2,火焰筒前壁组件I的边缘与火焰筒后壁组件2的边缘相连;火焰筒前壁组件I呈一体的半圆罩状结构,其中部设有呈法兰结构的第一安装座10,第一安装座10与压气机的扩压器机匣相连;火焰筒后壁组件2呈与火焰筒前壁组件I相配合的一体的半圆罩状结构,火焰筒前壁组件I和火焰筒后壁组件2之间限定有用于容纳燃气和空气的容纳空间,火焰筒后壁组件2的中部设有呈法兰结构的第二安装座20,第二安装座20与燃烧室机匣相连。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室火焰筒为沿与其中心线垂直的基线剖分而成的对开式结构,结构简单;装配时,火焰筒前壁组件I和火焰筒后壁组件2可分别与扩压器机匣和燃烧室机匣同时进行装配,工作效率高,且由于装配过程并不涉及其它零件的装配,装配简单、且拆卸方便、便于维护。
[0041]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火焰筒前壁组件I的外周面上靠近其边缘处设有一组沿其周线布置的夹片100,夹片100呈条状结构,一端与火焰筒前壁组件I的外周面固定,另一端朝向火焰筒前壁组件I延伸,火焰筒后壁组件2通过其边缘嵌入夹片100和火焰筒前壁组件I的外周面之间与火焰筒前壁组件I相连。在本实施例中,夹片100的个数为15,通过氩弧焊焊接在火焰筒前壁组件I的外周面上靠近其边缘处的位置上,用于夹持火焰筒后壁组件2的边缘。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火焰筒后壁组件2通过夹片100与火焰筒前壁组件I活动相连,故由火焰筒前壁组件I和火焰筒后壁组件2限定的用于容纳燃气和空气的容纳空间的大小可根据填充的燃烧气体的体积自动调整,调整灵活、方便。
[0042]具体地,结合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火焰筒后壁组件2包括火焰筒后外壁21,火焰筒后外壁21呈中间开孔的碗状结构,其开孔端设有第二安装座20,其扩口端的边缘嵌入夹片100和火焰筒前壁组件I的外周面之间。进一步地,火焰筒后外壁21上开设有沿其周线布置的一圈第一掺混孔211、一圈第二掺混孔212、一圈第一支板孔213、一圈冷却孔214、以及一圈止裂槽215 ; —圈第一支板孔213、一圈第一掺混孔211、一圈第二掺混孔212、以及一圈止裂槽215从火焰筒后外壁21的开孔端沿其扩口端依次布置于火焰筒后外壁21上,一圈冷却孔214中的每个冷却孔214布置于一圈止裂槽215的相邻两个止裂槽215之间。其中,第一掺混孔211和第二掺混孔212均采用内翻边结构,即开设掺混孔时,是从火焰筒后外壁21的内壁向外壁开孔,不仅能够提高掺混孔的流量系数、增大穿透深度,而且还能增强火焰筒后外壁21的刚性;一圈止裂槽215中的每个止裂槽215均从火焰筒后外壁21的扩口端的边缘沿火焰筒后外壁21的径向延伸,当火焰筒后外壁21受热膨胀时,通过设计止裂槽215,能够防止火焰筒后外壁21的边缘在过热情况下不断裂,从而有效延长火焰筒后外壁21的使用寿命。
[0043]结合图3和图5所示,火焰筒后壁组件2还包括燃气导管22,燃气导管22设置于火焰筒后外壁21内,呈与火焰筒后外壁21相适应的中间开孔的碗状结构,燃气导管22与火焰筒后外壁21两者之间的空隙围设成供燃气和空气流通的导气通道。
[0044]结合图3和图6所示,火焰筒后壁组件2还包括一组支板23,该组支板23沿火焰筒后壁组件2的径向均匀设置于火焰筒后外壁21和燃气导管22之间,且支板23的两端均向外延伸分别穿透火焰筒后外壁21和燃气导管22,火焰筒后外壁21和燃气导管22上分别开设有供支板23穿透的第一支板孔213和第二支板孔221。在本实用新型中,支板孔为外翻边结构,即从火焰筒后外壁21的内壁向外壁开设而成,或者从燃气导管22的内壁向外壁开设而成,支板孔为外翻边结构便于与支板23焊接。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板23的个数为15,且支板23均为空心结构,有利于减轻火焰筒的重量。支板23主要用于将燃气和空气引入由火焰筒前壁组件I和火焰筒后壁组件2限定的容纳空间内。
[0045]如图3所示,火焰筒后壁组件2还包括电嘴导管24,电嘴导管24设置于火焰筒后外壁21和燃气导管22之间,且其两端分别穿透火焰筒后外壁21和燃气导管22。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电嘴导管24为空心管结构嘴导管24主要起隔热作用,用以保护设置于其内的点火电嘴不被火焰筒内的高温燃气烧蚀。
[0046]如图3所示,火焰筒后壁组件2还包括涡轮导向器25,涡轮导向器25固设于燃气导管22的开孔端,且与由火焰筒后外壁21和燃气导管22围设成的导气通道连通。
[0047]如图3、图7和图8所示,火焰筒后壁组件2还包括火焰筒后壁26,火焰筒后壁26呈中间开孔的碗状结构,设置于燃气导管22内,其扩口端的边缘与燃气导管22扩口端的内壁固定。进一步地,火焰筒后壁26上开设有呈鱼鳞状结构的多个第一鱼鳞孔261、沿其周线布置的一圈第一主燃孔262、以及供电嘴穿过的电嘴孔263,其中,电嘴孔263与一圈第一主燃孔262中的一个主燃孔262重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鱼鳞孔261的个数为4个,且不规则的排布于火焰筒后壁26上。
[0048]如图3所示,火焰筒后壁组件2还包括火焰筒后壁盆27,火焰筒后壁盆27呈中间开孔的碗状结构,设置于火焰筒后壁26内,其扩口端的边缘与火焰筒后壁26开孔端的内壁固定。优选地,火焰筒后壁盆27上开设有沿其周线布置的一圈第二冷却孔271,用于引入冷空气对火焰筒后壁盆进行冷却。以及
[0049]如图3和图9所示,篦齿件28,篦齿件28呈筒状结构,设置于火焰筒后壁盆27内,其一端与火焰筒后壁盆27开孔端的周缘固定,其另一端朝火焰筒后壁盆27的扩口方向延伸。在本实用新型中,火焰筒后壁组件采用迷宫式封严篦齿结构,篦齿件28包括篦齿、篦齿套、压环、以及隔环,篦齿之间由隔环隔开,篦齿通过压环压紧于篦齿套内,最终用氩弧焊点焊将压环与篦齿套固定在一起,篦齿中部由涡轮轴上的冷气孔供气,以保证具有足够的冷气压力进行封严,从而防止火焰筒内部燃气外泄和涡轮部分燃气回流。
[0050]优选地,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火焰筒后壁组件2还包括后壁冷却环200,后壁冷却环200套设于火焰筒后壁盆27外,呈与火焰筒后壁盆27相适应的中间开孔的碗状结构,其扩口端的边缘与火焰筒后壁26开孔端的内壁固定,火焰筒后壁盆27扩口端的边缘与后壁冷却环200的内壁固定。后壁冷却环200与火焰筒后壁盆27两者之间的间隙构成冷却气流通道,该冷却气流通道用于引入冷气对火焰筒后壁盆27的壁面进行冷却。
[0051]优选地,如图3所示,火焰筒后壁组件2还包括中间套筒210,中间套筒210设置于燃气导管22和篦齿件28之间,且与燃气导管22固定,涡轮导向器25与中间套筒210的外周面固定。中间套筒210主要用于连接燃气导管22和涡轮导向器25。
[0052]优选地,如图3所示,火焰筒后壁组件2还包括第一支承环220,第一支撑环220呈中间开孔的类碗状结构,设置于中间套筒210和篦齿件28之间,其扩口端与中间套筒210固定,其开孔端与篦齿件28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承环220沿其径向的剖面呈“Z”形,其一条水平边的外周面与中间套筒210的内壁固定,其另一条水平边的内周面与篦齿件28的外周面固定。第一支承环220用于连接中间套筒210和篦齿件28,使整个火焰筒后壁组件2成为一个整体,在实际制备中,第一支承环220与中间套筒210为一体化结构,连接处强度高。
[0053]优选地,如图3所示,火焰筒后壁组件2还包括第二支承环230,第二支承环230呈中间开孔的类碗状结构,套设于火焰筒后外壁21的开孔端外,其开孔端与火焰筒后外壁21的开孔端的外周面固定,其扩口端与第二安装座20相连。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承环230沿其径向的剖面呈“L”形,其长边的端部与火焰筒后外壁21开孔端的外周面固定,其短边通过螺栓和自锁螺母与第二安装座20固定。第二支承环230用于连接火焰筒后外壁21和第二安装座20,使整个火焰筒后壁组件2成为一个整体。
[0054]优选地,如图3所示,火焰筒后壁组件2还包括第三支承环240,第三支承环240设置于第二支承环230和涡轮导向器25之间,第三支承环240沿其径向的剖面呈V形,其一边与第二支承环230的内壁固定,其另一边与涡轮导向器25的外壁固定。
[0055]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火焰筒前壁组件I包括火焰筒前壁11,火焰筒前壁11呈中间开孔的碗状结构,其开孔端套设于第一安装座10外并与第一安装座10的外周面固定,其扩口端的外周面上靠近其边缘处设有一组沿其周线布置的所述夹片100,火焰筒后壁26的边缘卡设于夹片100和火焰筒前壁11的外周面之间。进一步地,火焰筒前壁11上开设有呈鱼鳞状结构的多个第二鱼鳞孔111、以及沿其周线布置的一圈第二主燃孔112,且第二鱼鳞孔111和第二主燃孔112的结构形式分别与火焰筒后壁26上设置的第一鱼鳞孔261和第一主燃孔262相同。火焰筒前壁11上的第二鱼鳞孔111和火焰筒后壁26上的第一鱼鳞孔 261主要用于供气流进入火焰筒的内部,一方面冷却火焰筒?’另一方面,由第一鱼鳞孔261和第二鱼鳞孔111进入的两股气流的旋向相反,且与第一主燃孔262和第二主燃孔112 —同构成低速回流区以稳定火焰。
[0056]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0057]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室火焰筒为沿与其中心线垂直的基线剖分而成的对开式结构,结构简单、装拆方便、易于维护;火焰筒后壁组件通过夹片与火焰筒前壁组件活动相连,故由火焰筒前壁组件和火焰筒后壁组件限定的用于容纳燃气和空气的容纳空间的大小可根据填充的燃烧气体的体积自动调整,调整灵活、方便;第一掺混孔和第二掺混孔均采用内翻边结构,不仅能够提高掺混孔的流量系数、增大穿透深度,而且还能增强火焰筒后外壁的刚性;支板为空心结构,有利于减轻火焰筒的重量;火焰筒上还设置有第一支承环、第二支承环、以及第三支承环,用于连接火焰筒后壁组件之间的不同零件。
[005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燃烧室火焰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与所述燃烧室火焰筒的中心线垂直的基线剖分而成的火焰筒前壁组件(I)和火焰筒后壁组件(2),所述火焰筒前壁组件(I)的边缘与所述火焰筒后壁组件(2)的边缘相连;所述火焰筒前壁组件(I)呈一体的半圆罩状结构,其中部设有呈法兰结构的第一安装座(10),所述第一安装座(10)与压气机的扩压器机匣相连; 所述火焰筒后壁组件(2)呈与所述火焰筒前壁组件(I)相配合的一体的半圆罩状结构,所述火焰筒前壁组件(I)和所述火焰筒后壁组件(2)之间限定有用于容纳燃气和空气的容纳空间,所述火焰筒后壁组件(2)的中部设有呈法兰结构的第二安装座(20),所述第二安装座(20)与燃烧室机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室火焰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火焰筒前壁组件(I)的外周面上靠近其边缘处设有一组沿其周线布置的夹片(100),所述夹片(100)呈条状结构,一端与所述火焰筒前壁组件(I)的外周面固定,另一端朝向所述火焰筒后壁组件(2)延伸,所述火焰筒后壁组件(2)通过其边缘嵌入所述夹片(100)和所述火焰筒前壁组件(I)的外周面之间与所述火焰筒前壁组件(I)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室火焰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焰筒后壁组件(2)包括:火焰筒后外壁(21),呈中间开孔的碗状结构,其开孔端设有所述第二安装座(20),其 扩口端的边缘嵌入所述夹片(100)和所述火焰筒前壁组件(I)的外周面之间; 燃气导管(22),设置于所述火焰筒后外壁(21)内,呈与所述火焰筒后外壁(21)相适应的中间开孔的碗状结构,所述燃气导管(22)与所述火焰筒后外壁(21)两者之间的空隙围设成供燃气和空气流通的导气通道; 一组支板(23),设置于所述火焰筒后外壁(21)和所述燃气导管(22)之间,且其两端分别穿透所述火焰筒后外壁(21)和所述燃气导管(22); 电嘴导管(24),设置于所述火焰筒后外壁(21)和所述燃气导管(22)之间,且其两端分别穿透所述火焰筒后外壁(21)和所述燃气导管(22); 涡轮导向器(25),固设于所述燃气导管(22)的开孔端,且与由所述火焰筒后外壁(21)和所述燃气导管(22)围设成的导气通道连通; 火焰筒后壁(26),呈中间开孔的碗状结构,设置于所述燃气导管(22)内,其扩口端的边缘与所述燃气导管(22)扩口端的内壁固定; 火焰筒后壁盆(27),呈中间开孔的碗状结构,设置于所述火焰筒后壁(26)内,其扩口端的边缘与所述火焰筒后壁(26)开孔端的内壁固定;以及 篦齿件(28),呈筒状结构,设置于所述火焰筒后壁盆(27)内,其一端与所述火焰筒后壁盆(27)开孔端的周缘固定,其另一端朝所述火焰筒后壁盆(27)的扩口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室火焰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火焰筒后外壁(21)上开设有沿其周线布置的一圈第一掺混孔(211)、一圈第二掺混孔(212)、一圈第一支板孔(213)、一圈冷却孔(214)、以及一圈止裂槽(215); 所述一圈止裂槽(215)中的每个止裂槽(215)均从所述火焰筒后外壁(21)的扩口端的边缘沿所述火焰筒后外壁(21)的径向延伸;所述一圈第一支板孔(213)、所述一圈第一掺混孔(211)、所述一圈第二掺混孔(212)、以及所述一圈止裂槽(215)从所述火焰筒后外壁(21)的开孔端沿其扩口端依次布置于所述火焰筒后外壁(21)上; 所述一圈冷却孔(214)中的每个冷却孔(214)布置于所述一圈止裂槽(215)的相邻两个止裂槽(21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室火焰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气导管(22)上开设有沿其周线布置的供所述一组支板(23)穿透的一圈第二支板孔(22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室火焰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火焰筒后壁(26)上开设有呈鱼鳞状结构的多个第一鱼鳞孔(261)、沿其周线布置的一圈第一主燃孔(262)、以及供电嘴穿过的电嘴孔(263); 所述电嘴孔(263)与所述一圈第一主燃孔(262)中的一个主燃孔(262)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室火焰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火焰筒后壁盆(27)上开设有沿其周线布置的一圈第二冷却孔(271)。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室火焰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焰筒后壁组件⑵还包括: 后壁冷却环(200),套设于所述火焰筒后壁盆(27)外,呈与所述火焰筒后壁盆(27)相适应的中间开孔的碗状结构,其扩口端的边缘与所述火焰筒后壁(26)开孔端的内壁固定,所述火焰筒后壁盆(27)扩口端的边缘与所述后壁冷却环(200)的内壁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烧室火焰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焰筒后壁组件(2)还包括: 中间套筒(210),设置于所述燃气导管(22)和所述篦齿件(28)之间,且与所述燃气导管(22)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烧室火焰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焰筒后壁组件(2)还包括: 第一支承环(220),呈中间开孔的类碗状结构,设置于所述中间套筒(210)和所述篦齿件(28)之间,其扩口端与所述中间套筒(210)固定,其开孔端与所述篦齿件(28)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烧室火焰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焰筒后壁组件(2)还包括: 第二支承环(230),呈中间开孔的类碗状结构,套设于所述火焰筒后外壁(21)的开孔端外,其开孔端与所述火焰筒后外壁(21)的开孔端的外周面固定,其扩口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座(20)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燃烧室火焰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焰筒后壁组件(2)还包括: 第三支承环(240),沿其径向的剖面呈V形,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承环(230)和所述涡轮导向器(25)之间,其一侧与所述第二支承环(230)固定,其另一侧与所述涡轮导向器(25)固定。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室火焰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焰筒前壁组件(I)包括: 火焰筒前壁(11),呈中间开孔的碗状结构,其开孔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0)外并与所述第一安装座(10)的外周面固定,其扩口端的外周面上靠近其边缘处设有一组沿其周线布置的所述夹片(100),所述火焰筒前壁(11)通过所述夹片(100)与所述火焰筒后壁(26)相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燃烧室火焰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火焰筒前壁(11)上开设有呈鱼鳞状结构的多个第二鱼鳞孔(111)、以及沿其周线布置的一圈第二主燃孔(112)。
【文档编号】F23R3/42GK203395943SQ201320348893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18日
【发明者】宋阁, 曹俊, 李迎春, 彭剑勇 申请人: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