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工地架设冷却塔框架的方法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49753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组装工地架设冷却塔框架的方法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组装工地架设冷却塔的方法和结构。第一区域或区域部分在冷却塔池的与冷却塔池的最终位置的相反端处被组装,且用作脚手架,从该脚手架组装结构的其余部分。该第一“组件”部分配有临时通道、安全围栏和封闭梯子,并且工人从附接到第一部分的脚手架组装冷却塔框架的每个新的部分。在冷却塔框架的每个部分或隔间都被组装完成之后,组件部分前进而远离新构建的部分,以为组装新的部分留出空间。为使组件部分前进,将能移动的提升器定位在组件部分的底部横梁下方。
【专利说明】组装工地架设冷却塔框架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冷却塔,并且尤其涉及用于大型工地架设冷却塔的框架组件。

【背景技术】
[0002]大型多区域工地架设冷却塔的框架组装是复杂的、劳动密集型的、重复的及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工艺。当尺寸和相关尺寸有很大变化时,大规模工地架设冷却塔通常由8个或更多个单元或“区域(cell) ”组成,典型的区域的高度可为大于等于40英尺,长度大于等于60英尺,宽度大于等于60英尺。每个区域典型地由4至10个纵向或横向的组成部分或“隔间(bay)”组成。图1示出(在底部上)几近完成的冷却塔,该冷却塔具有8个区域,总长近500英尺。在图1的上部,示出框架组装阶段中的具有同等尺寸的未完成的冷却塔。
[0003]框架组装通常以两种方法中的一种来实施。根据第一个“粘接”组装方法,框架的每个单独部件以一次一个的方式、通过手或借助于起重机或提升器来移动到位,并且依次通过螺栓连接或其它方法固定到相邻部件。当框架升高到空中时,工人可以上下爬动,并通过框架的、已被组装的部分来放置并且螺接新部件。因此从底部到顶部以及从一侧到另一侧,通过手动方式以一次一件地方式来组装框架。为安全起见,工人使用已被联接到框架的已组装部分的安全带具,带具需要解开并移动到框架的不同部分,从而组装得以继续进行。
[0004]根据不同的组装方法,框架的两个尺寸部分顺序地组装在地面上,接着借助于起重机或其它提升器以一次一个的方式提升到适当位置,并且借助于横向构件被固定到相邻部分。虽然该方法减少了工人在结构高度上花费的、放置和连接有助于结构高度的元件的时间,但工人仍需在不同高度处的结构中和结构间移动,以将两个尺寸部分或“面”均连接到下一个。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组装大型工地架设冷却塔的方法和结构,根据本发明用标准技术构建第一区域或区域部分。根据本发明,该第一区域或区域部分在冷却塔池的与冷却塔池的最终位置的相反端处组装,且第一区域或区域部分用作脚手架,从该脚手架组装结构的剩余部分。该第一部分配有临时的通道、安全围栏和梯子以允许工人在结构内及沿着结构容易并且安全地移动,并且允许工人可以从安全脚手架组装冷却塔框架的每个新的部分,该安全脚手架附接到第一部分。在冷却塔框架的每个部分或隔间组装完成之后,第一部分前进而远离新构建的部分,以为组装新的部分留出空间。因此,具有附接的安全脚手架的第一区域或区域部分沿着冷却塔池的长度前进,在该冷却塔池上组装冷却塔框架。第一区域或区域部分可因此被适当地称为组件部分、脚手架部分或者前进部分。为了使该组件/脚手架/前进部分前进,在该部分的底部横梁下方(或者在临时结构梁下方,该临时结构梁在底部横梁下方用于单独移动该部分)定位能移动的提升器,该部分被升离地面,通常小至1-2英寸且通常不超过6英寸,并且该部分被推动或拉动足够的距离,通常为6英尺,但是有时多达12英尺,以为组装下一部分或“隔间”留出空间。该组件/脚手架/前进部分具有:前进面,该前进面面向前进方向:和拖尾面,该拖尾面支承脚手架通道和围栏,且该拖尾面面向正在被组装的冷却塔框架的部分。
[000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前进部分前进时工人可以静止地留在前进部分上。
[0007]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前进部分可用于存放结构构件,该结构构件用于组装冷却塔框架的其余部分。
[0008]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所存放的结构构件的重量可用于增加前进部分的稳定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接下来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
[0010]图1示出包括外罩和风机壳的完全组装的冷却塔(底部),及示出冷却塔框架的部分组装的冷却塔(上部)。
[0011]图2为被8区域冷却塔中的每个区域的最终位置覆盖的冷却塔池的平面图,以及在顺序组装阶段期间用于前进组件结构的多种纵向位置的位置编号。
[0012]图3为带有附接的脚手架通道、围栏和梯子的6隔间组件部分的纵向横截面(侧视)示意图。
[0013]图4为图3中所示的6隔间组件部分的横向截面(拖尾面视)示意图。
[0014]图5为沿着正好在液压车上方的部分在图3中所示的6隔间组件部分的平面示意图,为了清楚起见,竖直元件(柱或梯子)均被移除。
[0015]图6为图3和图4中所示出的顶部脚手架通道的平面示意图(梯子未示出)。
[0016]图7示出了图1所示的部分组装的冷却塔,该部分组装的冷却塔被标记以示出本发明的某些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图2为冷却塔池的平面图,在该冷却塔池上组装如图1中所示的冷却塔。图2还示出了 8区域冷却塔中的每个区域的最终位置。最后,图2还示出组装/前进结构的纵向位置,当每个附加部分均被组装时,该组装/前进结构以定量步骤向它的最终位置前进(优选地,组件结构占据冷却塔框架的整个横向尺寸)。图2反映了这样的8区域冷却塔,其中的每个具有6个纵向隔间(未示出,但是由组件部分的前进编号位置反映)。本发明可用于组装具有任何区域数目的冷却塔,但是该工艺的经济性表明,随着区域的数目增加,经济性渐渐地更加有效。
[0018]参考图2,组件结构在区域#1的最终位置中的位置#1处自行组装,且通道、围栏及梯子被组装到组件结构的拖尾面。组件结构能组成整个区域,在该情况下,组件结构将临时位于用于区域#1的最终位置并且占据用于区域#1的最终位置的整个空间。替代地,在纵向方向上,组件结构也能组成整个区域的一部分,但是优选地不少于4个隔间,且更优选地不少于6个隔间。在组件结构仅组成整个区域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当组件结构在区域#1的最终位置进行组装时,组件结构将仅占据空间的、最终将被区域#1占据的那一部分。
[0019]一旦组件结构被组装,且通道、围栏以及梯子被附接在拖尾面上,则可移动的梯子在组件结构的最低的横梁的下方移动(该最低的横梁安装在竖直柱上,高于地面几英寸,且可以是暂时性的梁,该暂时性的梁不是最终结构的一部分),且提升器被启动,以将组件结构升离地面。组件结构接着在区域#8的最终位置的方向上前进足够的距离,从而为区域#1的第一隔间的组装留出空间,且组件部分随后被降低回到地面。在安全的环境中,在区域#1的最终位置,工人操纵组件部分的通道和梯子,从而组装区域#1的隔间#1。根据优选的实施例,用于区域#1的隔间#1的组装的结构元件可以已被放置在组件结构的纵向和/或横向元件上,用于由工人容易且方便的取用。如果需要的话,存放于组件部分的结构中的材料堆可从组件部分的引导面或侧面被更新。区域#1的隔间#1的结构优选地不附接到组件结构,但是可能会使用一些临时的稳定连接,这是因为在区域#1的初始组装期间,由于高度相对较高,截面相对较窄,部分构建的区域#1并不是非常稳定。
[0020]当完成区域#1的隔间#1的组装时,利用可移动的提升器来使得组件结构再次被提升,前进大概单个隔间的距离而到达位置#2,如图2所示,从而离开已经架设组件结构的区域#1的隔间#1。根据优选实施例,当移动该结构时,工人无需离开组件结构,且可以安全地留在通道上。当组件结构已前进、以留有足够空间来组装区域#1的隔间#2时,则组件结构被降低到地面,开始组装区域#1的隔间#2,且将隔间#2连接到隔间#1。如同组装区域#1的隔间#1那样,工人可从组件部分的拖尾面上的安全通道来对区域#1的隔间#2进行组装。类似地,在不离开安全通道的情况下,工人能将区域#1的隔间#2连接到区域#1的隔间#1,这是因为每个部分的组装均可包括附接纵向结构元件,该纵向结构元件将每个部分连接到随后组装的部分。当完成区域#1的隔间#2的组装及区域#1的隔间#2与区域#1的隔间#1的连接时,组件部分再次被提升、前进及降低到位置#3。
[0021]以该方式,组件部分以定量步骤沿着冷却塔池的长度前进,且附接到组件结构的拖尾面的通道被用于允许工人安全地、逐隔间逐区地在其最终位置组装整个冷却塔框架。参考图2,当完成每个部分时,组件部分前进到位置#3至位置#45中的每个。组件部分一旦从组装它的位置前进到其在冷却塔池的相反端处的最终位置(位置#45)时,则最终隔间(就组装顺序而言的最终,而非就位置而言的最终)在最近组装的隔间和组件部分之间被组装,且将最终隔间连接到预先组装的隔间和组件部分,如前所述,组成冷却塔框架的终端隔间。将通道、围栏和梯子移除,冷却塔框架的组装完成。
[0022]根据该方法,发明人确定,8区域冷却塔的组装能以用传统工艺的组装的速度的3倍进行,从安全通道制作所有框架连接中的绝大部分。
[0023]图3示出用于冷却塔的6隔间(长度)X9隔间(宽度)的组件部分,在该冷却塔中每个区域均是9隔间X9隔间。因此,图3中示出的组件部分示出一个实施例,其中组件部分不组成最终区域(该示例中是#8’ )的整个结构。而根据图3中所示的组件部分的实施例,当组件部分沿着冷却塔池前进通过最后3个组装位置时,区域#8纵向的最后3个隔间将被组装。图3的组件部分具有引导面和拖尾面。三层通道、三层围栏和三层连接梯子被附接到在拖尾面处的组件框架。每个底部横梁下方示出能移动的提升器。
[0024]图4以横向横截面不出与图3中不出的相同的组件部分,因此在宽度上反映9个隔间。图4中还示出通道、围栏和梯子。
[0025]图5示出底部横梁和一列能移动的提升器的俯视图,该能移动的提升器用于提升结构和使结构前进。根据图5中示出的实施例,能移动的提升器为液压车。虽然图5中示出的实施例示出使用液压车,但任何适当尺寸类型的机构/结构/系统均可用于使组件结构前进。
[0026]图6示出顶部通道结构的俯视平面图,该顶部通道结构包括梯子开口。通道结构和表面可以由已知的或用于脚手架平台的任何材料构成,例如该材料包括如EvapDe ck牌的装饰材料。
[0027]图7示出接近组装的最后阶段的冷却塔框架。当从组件部分的拖尾面组装区域#7的最终部分时,组件部分已经前进到区域#8中。看见组件部分的前进面(也被称为引导面,如图中所示)正在接近冷却水池的端部。可以看见安全通道在组件部分的拖尾面上。对于如图7中所示的待完成的冷却塔框架,区域#7的最终部分将从组件部分的拖尾面上的通道而被完成,且当在组件部分后方的部分被组装时,组件部分将一次一隔间地前进直至组件部分已经达到冷却水池的端部并达到在区域#8的端部处的最终位置。当将区域#8的最后隔间组装成与区域#7相邻时,则将移除通道、围栏和梯子。
[0028]在该说明书中描述的示例和附图仅用于示例。能用于组装的组件部分和冷却塔框架的尺寸、以及使组件部分前进的装置和机构,均能变化以满足各种冷却塔的尺寸及组装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组装多区域工地架设冷却塔框架的方法,包括: 组装用于所述冷却塔框架的第一部分的框架结构,所述第一部分具有前进面和拖尾面; 在与所述拖尾面相邻的所述第一部分中地附接一个或更多个脚手架通道和围栏; 使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前进面所朝向的方向上前进预定的距离; 组装冷却塔框架的第二部分,当组装工人组装所述第二部分时,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拖尾面上的所述脚手架通道对所述组装工人进行支撑; 当所述冷却塔框架的所述第二部分被组装完成或几乎组装完成时,使所述第一部分在背离所述第二部分的方向前进,从而为组装第三部分留出空间; 组装所述冷却塔框架的第三部分,当组装工人组装所述第三部分时,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拖尾面上的所述脚手架通道对组装工人进行支撑; 组装后续的部分,并且在组装每个后续部分之后,使得所述第一部分前进,直到所述第一部分前进到第一部分最终位置;并且 组装最后部分,并且将所述最后部分附接到倒数第二个被组装部分且附接到所述第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整个冷却塔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冷却塔区域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每个前进步骤之前,使得所述第一部分升离地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由液压车将所述第一部分升离地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冷却塔包括5个或更多个冷却塔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冷却塔被组装在冷却塔水池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所述被组装部分、而非所述组件部分被组装在所述组装的部分的最终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从组中选出的所述冷却塔的每个区域组成正方形区域,其中,所述区域在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均具有相同数目的隔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组装冷却塔部分的结构元件存放于所述组件部分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从所述第一部分移除所述通道和围栏。
12.一种用于组装工地架设冷却塔框架的设备,包括: 组件部分,所述组件部分被构造成用作所述冷却塔框架的终端部分,所述组件部分包括终端面和内面; 至少两个通道,每个所述通道位于不同高度处,并且伴有围栏,其被临时附接到所述组件部分,且与所述内面相邻; 前进元件,所述前进元件用于使所述组件部分前进。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提升所述组件部分离开地面以及用于使所述组件部分前进的元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前进元件和所述提升元件是相同元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前进元件和提升元件包括多个液压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液压车被构造成用于手动操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提升元件包括多个同步的提升元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提升元件包括多个自动同步的提升元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中,用于提升和前进的所述元件由马达驱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从组中选出的所述冷却塔的每个区域组成长方形区域,其中所述区域在纵向方上的隔间的数目不等于横向方向上的隔间的数目。
【文档编号】F28C1/00GK104471338SQ201380020999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日
【发明者】马克·安德鲁·穆德 申请人:艾威普科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