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控三引聚能超猛火燃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41915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二控三引聚能超猛火燃烧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二控三引聚能超猛火燃烧系统,包括炉头、分火器座、分火盖、喷嘴和接液盘,所述炉头包括预混座、内引射管和二个侧引射管,接液盘设置在预混座的顶部,弧形出气座穿过连接孔;弧形出气座上表面与分火器座的下表面贴合并气密封,内出气孔和外出气孔分别与内环进气孔和外环进气孔对接;分火盖的内环壁下端与内环出气槽的内环壁上端对接、中环壁插入外环出气槽内、外环壁下端与外环出气槽的外环壁的上端对接。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内引射管与内优弧形混合腔连通,侧引射管与侧弧形混合腔连通,从而实现燃气混合气混合均匀;而分火盖分为外环火、中间火和内环火,火力分布均匀,燃烧充分,节能。
【专利说明】二控三弓I聚能超猛火燃烧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灶具燃烧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技术,一种三环火燃烧器,包括炉头、分火器座、分火盖、喷嘴和接液盘,分火器座设置在炉头上,分火盖设置在分火器座上;接液盘设置在炉头和分火器座之间。存在问题是:体积大,火力分布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控三引聚能超猛火燃烧系统,它具有燃气混合分布均匀,火力分布均匀,工效高,节能的特点。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二控三引聚能超猛火燃烧系统,包括炉头、分火器座、分火盖、喷嘴和接液盘,分火器座设置在炉头上,分火盖设置在分火器座上;接液盘设置在炉头和分火器座之间;其特殊之处在于:
[0005]所述炉头包括预混座、内引射管和二个侧引射管,所述预混座呈优弧形,预混座包括内优弧形混合腔、位于左右两侧的侧弧形混合腔和位于顶部的左右设置有弧形出气座,弧形出气座的内出气孔和外出气孔分别与内优弧形混合腔和侧混合腔连通;内引射管与内优弧形混合腔连通,侧弧形混合腔与侧引射管连通;
[0006]所述分火器座包括中心孔、环绕中心孔的内环出气槽和环绕内环出气槽的外环出气槽,分火器座上有在一条直径线上的二个进气孔组,进气孔组包括内环进气孔和外环进气孔;
[0007]所述分火盖包括内环壁、中环壁、外环壁和圆环形顶板,内环壁的下端有若干内燃烧槽,外环壁的下端有若干个外燃烧槽,圆环形顶板上有倒圆锥台形沉孔,倒圆锥台形沉孔的壁上有燃烧孔;
[0008]所述接液盘上有与弧形出气座形状匹配的连接孔,点火针孔和感应针孔;
[0009]接液盘设置在预混座的顶部,弧形出气座穿过连接孔;弧形出气座上表面与分火器座的下表面贴合并气密封,内出气孔和外出气孔分别与内环进气孔和外环进气孔对接;分火盖的内环壁下端与内环出气槽的内环壁上端对接、中环壁插入外环出气槽内、外环壁下端与外环出气槽的外环壁的上端对接。
[0010]所述的所述的二控三引聚能超猛火燃烧系统,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一喷嘴座、风门板和风门座板,所述喷嘴座上设置有三个喷嘴,喷嘴座设置有横向通道和一个纵向通道,一个内进气接口纵向通道一端连接,一个侧进气接口与横向通道一端固定连接;一喷嘴与纵向通道的出气端连接,另二个喷嘴设置在横向通道的两端;
[0011]所述风门板上有中心轴孔、在一条水平直径线两端的弧形风孔和操作柄,操作柄上有定位凸起;
[0012]所述风门座板上有中心轴孔、在一条水平直径线两端的弧形风孔和呈圆弧形分布的定位孔;
[0013]喷嘴座的两端与侧引射管固定连接,喷嘴的出气管穿过风门板和风门座板上的中心轴孔伸入内引射管和侧引射管内;风门座板与内引射管和侧引射管端部贴合并固定连接,风门板与风门座板贴合,风门板绕喷嘴的出气管转动。
[0014]所述的所述的二控三引聚能超猛火燃烧系统,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内引射管上。
[0015]所述的所述的二控三引聚能超猛火燃烧系统,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一架板和垫片,架板上有固定板、点火针孔和感应针孔;
[0016]所述垫片的形状与弧形出气座的形状相同,并设置有与弧形出气座的形状相同的贯通孔、点火针孔和感应针孔;
[0017]所述架板嵌入预混座的中心孔内,固定板嵌入预混座上的卡槽并用螺钉固定连接,弧形出气座穿过垫片上的贯通孔,垫片与预混座的顶表面贴合,并覆盖架板的两侧;架板上的点火针孔和感应针孔、垫片上的点火针孔和感应针孔和接液盘上的点火针孔和感应针孔的轴线重合;
[0018]螺钉穿过接液盘、垫片与预混座螺合。
[0019]所述的所述的二控三引聚能超猛火燃烧系统,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一聚能锅支架,聚能锅支架包括倒圆锥台形罩,四个锅支脚和将锅支脚连接的弧形连接板,
[0020]倒圆锥台形罩下端有二次空气的进风槽,相邻二个进风槽之间的倒圆锥台形罩构成卡舌;锅支脚的水平部和垂直部相交处与倒圆锥形罩的顶部固定连接,水平部伸入倒圆锥形罩内,垂直部的下部与弧形连接板连接;
[0021]所述接液盘的径向边缘有卡槽;
[0022]所述卡舌与卡槽嵌合。
[0023]本实用新型一种二控三引聚能超猛火燃烧系统,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内引射管与内优弧形混合腔连通,侧引射管与侧弧形混合腔连通,从而实现燃气混合气混合均匀;而分火盖分为外环火、中间火和内环火,火力分布均勾,燃烧充分,节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2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0026]图3是图2的八一八视图。
[002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0028]图5是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立体图。
[0029]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喷嘴座组件的立体图。
[0030]图7是本实用新型喷嘴座上燃气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32]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二控三引聚能超猛火燃烧系统,包括炉头1、分火器座2、分火盖3、喷嘴4和接液盘5,分火器座2设置在炉头1上,分火盖3设置在分火器座2上;接液盘5设置在炉头1和分火器座2之间。
[0033]所述炉头1包括预混座6、内引射管71和二个侧引射管72,所述预混座6呈优弧形,预混座6包括内优弧形混合腔61、位于左右两侧的侧弧形混合腔62和位于顶部的左右设置有弧形出气座63,弧形出气座63的内出气孔631和外出气孔632分别与内优弧形混合腔61和侧混合腔62连通;内引射管71与内优弧形混合腔61连通,侧弧形混合腔62与侧引射管72连通;
[0034]所述分火器座2包括中心孔21、环绕中心孔的内环出气槽22和环绕内环出气槽的外环出气槽23,分火器座2上有在一条直径线上的二个进气孔组,进气孔组包括内环进气孔241和外环进气孔242 ;
[0035]所述分火盖3包括内环壁31、中环壁32、外环壁33和圆环形顶板34,内环壁31的下端有若干内燃烧槽311,外环壁33的下端有若干个外燃烧槽331,圆环形顶板34上有倒圆锥台形沉孔341,倒圆锥台形沉孔341的壁上有燃烧孔;
[0036]所述接液盘5上有与弧形出气座形状匹配的连接孔51,点火针孔和感应针孔;连接孔51位于接液盘5中心的凸台52上;
[0037]接液盘5设置在预混座6的顶部,弧形出气座63穿过连接孔51 ;弧形出气座63上表面与分火器座2的下表面贴合并气密封,内出气孔631和外出气孔632分别与内环进气孔241和外环进气孔242对接;分火盖3的内环壁31下端与内环出气槽22的内环壁上端对接、中环壁32插入外环出气槽23内、外环壁33下端与外环出气槽23的外环壁的上端对接。
[0038]还包括一温度传感器8,所述温度传感器8设置在内引射管71上。用于防回火感应。
[0039]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如图6、图7所示,还包括一喷嘴座9、风门板10和风门座板11,所述喷嘴座9上设置有三个喷嘴4、一个内进气接口 41和一个侧进气接口 42 ;喷嘴座9设置有横向通道和一个纵向通道,一个内进气接口 41纵向通道一端连接,一个侧进气接口 42与横向通道一端固定连接;一喷嘴4与纵向通道的出气端连接,另二个喷嘴4设置在横向通道的两端;
[0040]所述风门板10上有中心轴孔101、在一条水平直径线两端的弧形风孔102和操作柄103,操作柄103上有定位凸起;
[0041]所述风门座板11上有中心轴孔、在一条水平直径线两端的弧形风孔和呈圆弧形分布的定位孔;
[0042]喷嘴座9的两端与侧引射管72固定连接,喷嘴4的出气管穿过风门板10和风门座板11上的中心轴孔伸入内引射管71和二个侧引射管72内;风门座板11与内引射管71和侧引射管72端部贴合并固定连接,风门板10与风门座板11贴合,风门板10绕喷嘴4的出气管转动,风门板10转动,风门板10遮挡风门座板11上的弧形风孔的大小,实现调节进风量。操作柄103上的定位凸起与风门座板11上的定位孔配合定位。
[0043]采用这样的结构,内进气接口 41、纵向通道、喷嘴4和内引射管71构成单控一路燃气通路;
[0044]侧进气接口 42、横向通道、横向通道两端的喷嘴4、二个侧引射管72导通,一个喷嘴4与一个侧引射管72配合,另一个喷嘴4与另一个侧引射管72配合;构成单控二路燃气通路。
[0045]还包括一架板12和垫片13,架板12上有固定板121、点火针孔和感应针孔;
[0046]所述垫片13的形状与弧形出气座63的形状相同,并设置有与弧形出气座63的形状相同的贯通孔131、点火针孔和感应针孔;如图4中,垫片13处的虚线箭头方向,即俯视图上,弧形出气座63呈圆弧形,贯通孔131呈圆弧形。
[0047]所述架板12嵌入预混座6的中心孔内,固定板121嵌入预混座6上的卡槽64内并用螺钉固定连接,弧形出气座63穿过垫片13上的贯通孔131,垫片13与预混座6的顶表面贴合,并覆盖架板12的两侧;架板12上的点火针孔和感应针孔、垫片13上的点火针孔和感应针孔和接液盘5上的点火针孔和感应针孔的轴线重合;
[0048]螺钉穿过接液盘5、垫片13与预混座6螺合。
[0049]所述外出气孔632的上端有径向连接板633,径向连接板633上有螺孔;
[0050]所述外环进气孔242上径向隔板,径向隔板上有连接孔;径向连接板633和径向隔板贴合,螺钉穿过径向隔板上的连接孔与螺孔螺合,从而实现分火盖与分火器座固定连接在一起。
[0051]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一聚能锅支架14,聚能锅支架14包括倒圆锥台形罩141,四个锅支脚142和将锅支脚142连接的弧形连接板143,
[0052]倒圆锥台形罩141下端有二次空气的进风槽144,相邻二个进风槽之间的倒圆锥台形罩构成卡舌145 ;锅支脚142的水平部1421和垂直部1422相交处与倒圆锥形罩141的顶部固定连接,水平部1421伸入倒圆锥形罩141内,垂直部1422的下部与弧形连接板143连接;
[0053]所述接液盘5的径向边缘有卡槽53 ;
[0054]所述卡舌145与卡槽53嵌合。
[0055]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二控三引聚能超猛火燃烧系统,包括炉头、分火器座、分火盖、喷嘴和接液盘,分火器座设置在炉头上,分火盖设置在分火器座上;接液盘设置在炉头和分火器座之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炉头包括预混座、内引射管和二个侧引射管,所述预混座呈优弧形,预混座包括内优弧形混合腔、位于左右两侧的侧弧形混合腔和位于顶部的左右设置有弧形出气座,弧形出气座的内出气孔和外出气孔分别与内优弧形混合腔和侧混合腔连通;内引射管与内优弧形混合腔连通,侧弧形混合腔与侧引射管连通; 所述分火器座包括中心孔、环绕中心孔的内环出气槽和环绕内环出气槽的外环出气槽,分火器座上有在一条直径线上的二个进气孔组,进气孔组包括内环进气孔和外环进气孔; 所述分火盖包括内环壁、中环壁、外环壁和圆环形顶板,内环壁的下端有若干内燃烧槽,外环壁的下端有若干个外燃烧槽,圆环形顶板上有倒圆锥台形沉孔,倒圆锥台形沉孔的壁上有燃烧孔; 所述接液盘上有与弧形出气座形状匹配的连接孔,点火针孔和感应针孔; 接液盘设置在预混座的顶部,弧形出气座穿过连接孔;弧形出气座上表面与分火器座的下表面贴合并气密封,内出气孔和外出气孔分别与内环进气孔和外环进气孔对接;分火盖的内环壁下端与内环出气槽的内环壁上端对接、中环壁插入外环出气槽内、外环壁下端与外环出气槽的外环壁的上端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控三引聚能超猛火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喷嘴座、风门板和风门座板,所述喷嘴座上设置有三个喷嘴,喷嘴座设置有横向通道和一个纵向通道,一个内进气接口纵向通道一端连接,一个侧进气接口与横向通道一端固定连接;一喷嘴与纵向通道的出气端连接,另二个喷嘴设置在横向通道的两端; 所述风门板上有中心轴孔、在一条水平直径线两端的弧形风孔和操作柄,操作柄上有定位凸起; 所述风门座板上有中心轴孔、在一条水平直径线两端的弧形风孔和呈圆弧形分布的定位孔; 喷嘴座的两端与侧引射管固定连接,喷嘴的出气管穿过风门板和风门座板上的中心轴孔伸入内引射管和侧引射管内;风门座板与内引射管和侧引射管端部贴合并固定连接,风门板与风门座板贴合,风门板绕喷嘴的出气管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控三引聚能超猛火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内引射管上。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二控三引聚能超猛火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架板和垫片,架板上有固定板、点火针孔和感应针孔; 所述垫片的形状与弧形出气座的形状相同,并设置有与弧形出气座的形状相同的贯通孔、点火针孔和感应针孔; 所述架板嵌入预混座的中心孔内,固定板嵌入预混座上的卡槽并用螺钉固定连接,弧形出气座穿过垫片上的贯通孔,垫片与预混座的顶表面贴合,并覆盖架板的两侧;架板上的点火针孔和感应针孔、垫片上的点火针孔和感应针孔和接液盘上的点火针孔和感应针孔的轴线重合; 螺钉穿过接液盘、垫片与预混座螺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控三引聚能超猛火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聚能锅支架,聚能锅支架包括倒圆锥台形罩,四个锅支脚和将锅支脚连接的弧形连接板, 倒圆锥台形罩下端有二次空气的进风槽,相邻二个进风槽之间的倒圆锥台形罩构成卡舌;锅支脚的水平部和垂直部相交处与倒圆锥形罩的顶部固定连接,水平部伸入倒圆锥形罩内,垂直部的下部与弧形连接板连接; 所述接液盘的径向边缘有卡槽; 所述卡舌与卡槽嵌合。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二控三引聚能超猛火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聚能锅支架,聚能锅支架包括倒圆锥台形罩,四个锅支脚和将锅支脚连接的弧形连接板, 倒圆锥台形罩下端有二次空气的进风槽,相邻二个进风槽之间的倒圆锥台形罩构成卡舌;锅支脚的水平部和垂直部相交处与倒圆锥形罩的顶部固定连接,水平部伸入倒圆锥形罩内,垂直部的下部与弧形连接板连接; 所述接液盘的径向边缘有卡槽; 所述卡舌与卡槽嵌合。
【文档编号】F23D14/62GK204201896SQ201420533622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7日
【发明者】张祺生 申请人:张祺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