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24493发布日期:2020-08-11 21:43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新型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废热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废气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燃烧后的废气并非直接排放,因为这些废气温度较高,含有大量的工业余热,然而对于环保设备中用于活性炭脱附再生处理所需的室外空气一般都需要进行预加热系统,这种过程中就需要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将废气中的余热转移到室外新风中,从而降低预加热系统的能耗,但是换热过程中,为了保障余热利用效果,需要增加设备尺寸,从而增加设备之间的换热行程的长度,造成了设备尺寸过大,占用了较大的施工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废气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合理分配设备内部结构增加换热效率,减小设备体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侧壁上的废气进口、废气出口、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

所述壳体内部自新风进口至新风出口方向分别设有进风腔室、换热腔室和出风腔室,进风腔室与新风进口连通,出风腔室与新风出口连通,进风腔室和出风腔室之间通过若干换热管本体连通,且换热管本体位于所述换热腔室内部;

所述废气进口和废气出口分别与所述换热腔室连通,废气进口和废气出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侧壁上,且换热腔室内部于废气进口和废气出口之间还设有一隔板,隔板边缘与壳体内壁密闭连接,隔板远离废气进口和废气出口的一端设有用于连通其两侧空间的通道。

所述换热管本体构成多组并分别位于不同高度的水平面内,相邻的两组换热管本体之间的位置交错分布。

所述出风腔室一侧还设有一设备腔室,设备腔室内安装有电加热组件,电加热组件的加热部分位于所述出风腔室内部。

所述电加热组件靠近所述新风出口设置。

所述设备腔室位于所述壳体的侧面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对装置内部的空间进行合理分配成多个独立的腔室,使其内部构成通过多组换热管相互连通构成行程较长的循环通道,增加了废气与新风的换热长度,使得换热效率增加,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设备体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壳体内部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3为壳体内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壳体、101废气出口、102废气进口、103新风进口、104新风出口、105进风腔室、106换热腔室、107出风腔室、108设备腔室、200换热管本体、300电加热组件、400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根据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100以及位于壳体100侧壁上的废气进口102、废气出口101、新风进口103和新风出口104,壳体100采用型材及面板相互装配构成密闭结构,废气进口102、废气出口101和新风出口104分别采用带有法兰的管体,并焊接固定在壳体100的顶面面板上,废气进口102位于中部,废气出口101位于右侧,新风出口104位于左侧,法兰用于与外部管道连接使用,新风进口103包括在壳体100右侧面板上开设的若干通孔,通孔冲压成型且其开口朝下设置,用于室外空气进入壳体100内部使用,并具有一定的防雨、防尘效果;

所述壳体100内部自新风进口103至新风出口104方向分别设有进风腔室105、换热腔室106和出风腔室107,各腔室之间分别通过面板与壳体100内壁密封焊接构成,进风腔室105与新风进口103连通,出风腔室107与新风出口104连通,进风腔室105和出风腔室107之间通过若干水平分布的换热管本体200连通,且换热管本体200位于所述换热腔室106内部,换热管本体200分别与换热腔室106的侧壁上预留的开孔连接固定;所述废气进口102和废气出口101分别与所述换热腔室106连通,废气进口102和废气出口101位于所述壳体100的同一侧侧壁上,且换热腔室106内部于废气进口102和废气出口101之间还设有一隔板400,隔板400的两侧及上端边缘与壳体100内壁密闭连接,隔板400远离废气进口102和废气出口101的底端与壳体100内壁之间设有用于连通其两侧空间的间隙;

废气自废气进口102进入壳体100,并经过换热腔室106的u型通道,并最终在废气出口101排出,在过程中,室外空气在新风进口103进入换热管本体200内部流通,并在新风出口104进入活性碳箱,此时可以在换热腔室106中的废气与换热管本体200的侧壁进行接触,实现热交换效果,同时还可以通过电加热组件300对新风进行二次加热,此过程中,室外空气可以由30℃加热至95℃,充分利用燃烧废气的热量与室外空气换热,可减少电加热组件300的功率和使用频次,达到余热回收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本体200构成多组并分别位于不同高度的水平面内,相邻的两组换热管本体200之间的位置交错分布,使得废气在流通时,可以与更多的换热管本体200接触,提高换热效果。

所述出风腔室107一侧还设有一设备腔室108,设备腔室108内安装有电加热组件300,设备腔室108位于所述壳体100的侧面内部,便于安装及维护使用,电加热组件300位于上部并靠近所述新风出口104设置,电加热组件300的加热部分位于所述换热腔室106内部,电加热组件300采用电加热管,且电加热组件300的加热部分于所述换热腔室106内部,设备腔室108内部用于电加热组件300的线路安装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侧壁上的废气进口、废气出口、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

所述壳体内部自新风进口至新风出口方向分别设有进风腔室、换热腔室和出风腔室,进风腔室与新风进口连通,出风腔室与新风出口连通,进风腔室和出风腔室之间通过若干换热管本体连通,且换热管本体位于所述换热腔室内部;

所述废气进口和废气出口分别与所述换热腔室连通,废气进口和废气出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侧壁上,且换热腔室内部于废气进口和废气出口之间还设有一隔板,隔板边缘与壳体内壁密闭连接,隔板远离废气进口和废气出口的一端设有用于连通其两侧空间的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本体构成多组并分别位于不同高度的水平面内,相邻的两组换热管本体之间的位置交错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腔室一侧还设有一设备腔室,设备腔室内安装有电加热组件,电加热组件的加热部分位于所述出风腔室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组件靠近所述新风出口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腔室位于所述壳体的侧面内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废气进口、废气出口、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所述壳体内部自新风进口至新风出口方向分别设有进风腔室、换热腔室和出风腔室,进风腔室与新风进口连通,出风腔室与新风出口连通,进风腔室和出风腔室之间通过若干换热管本体连通,且换热管本体位于所述换热腔室内部;所述废气进口和废气出口分别与所述换热腔室连通,废气进口和废气出口位于同一侧侧壁上,且换热腔室内部于废气进口和废气出口之间还设有一隔板,隔板边缘与壳体内壁密闭连接,隔板远离废气进口和废气出口的一端设有用于连通其两侧空间的通道;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得换热效率增加,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设备体积。

技术研发人员:张连秀;高国玉;任世聪;王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格瑞德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11
技术公布日:2020.0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