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火座的分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11564发布日期:2022-12-02 21:32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火座的分流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火座的分流机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分火座一般包括中心分气腔和外环分气腔,中心分气腔一般设置在分火座的中心位置并直接与中心引射管连接,中心分气腔的尺寸受到中心引射管的限制,导致中心分气腔形成的火焰最大直径较小,加热效果不佳。
3.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分火座的分流机构,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分火座的分流机构,包括分火座主体,分火座主体上设有由内向外分布的中心分气腔和外环分气腔,中心分气腔呈环形,分火座主体对应中心分气腔的内侧位置上设有贯穿分火座主体的第一补气孔,分火座主体上还具有第一进气口,第一进气口连接有中心引射管,第一进气口与中心分气腔连通。
7.所述第一补气孔内设有防干烧探头。
8.所述中心分气腔与外环分气腔之间形成补气间隙,补气间隙上设有第二补气孔。
9.所述分火座主体的底部设有导气斜面,导气斜面由外向内呈向下倾斜状设置。
10.所述第一进气口朝向中心分气腔的一端设有挡流部,挡流部与中心分气腔叠加的宽度与第一进气口的宽度相当。
11.所述分火座主体还具有第二进气口,第二进气口连接有外环引射管,第二进气口与外环分气腔连通。
12.所述分火座的分流机构还包括底板,底板分别与外环引射管和中心引射管固定连接。
13.所述分火座主体朝向底板的一侧设有支撑脚,支撑脚抵靠在底板上。
14.所述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和支撑脚相互呈三角形状分布。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通过把中心分气腔设置为环形并与第一进气口连通,使燃气可以通过中心引射管进入中心分气腔内,中心分气腔的尺寸不受中心引射管的大小影响,使中心分气腔的直径可以增加,其所形成的火焰燃烧范围更广,提升加热效果。
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分火座主体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3.参见图1-图4,本分火座的分流机构,包括分火座主体1,分火座主体1上设有由内向外分布的中心分气腔11和外环分气腔12,中心分气腔11呈环形,分火座主体1对应中心分气腔11的内侧位置上设有贯穿分火座主体1的第一补气孔13,分火座主体1上还具有第一进气口14,第一进气口14连接有中心引射管3,第一进气口14与中心分气腔11连通,通过把中心分气腔11设置为环形并与第一进气口14连通,使燃气可以通过中心引射管3进入中心分气腔11内,中心分气腔11的尺寸不受中心引射管3的大小影响,使中心分气腔11的直径可以增加,其所形成的火焰燃烧范围更广,提升加热效果。
24.同时,更多空气可以从分火座主体1的底部经过第一补气孔13进入中心分气腔11所形成的燃烧区域参与燃烧,使燃烧效果更加充分。
25.进一步地,第一补气孔13内设有防干烧探头2,可以更加准确地探测锅具的温度,起到防干烧效果,而且,简化了防干烧探头2的装配结构。
26.优选地,防干烧探头2与第一补气孔13之间还可以形成一定的间隙,使空气可以在安装防干烧探头2后继续通过第一补气孔13。
27.进一步地,中心分气腔11与外环分气腔12之间形成补气间隙,补气间隙上设有第二补气孔15,提高分流机构在工作时空气补充的能力,保证火焰能充分燃烧。
28.进一步地,分火座主体1的底部设有导气斜面16,导气斜面16由外向内呈向下倾斜状设置,降低空气在流经分火座主体1的底部时的风阻,使更多空气可以经过第一补气孔13和第二补气孔15进入燃烧区域参与燃烧。
29.进一步地,第一进气口14朝向中心分气腔11的一端设有挡流部141,挡流部141与中心分气腔11叠加的宽度与第一进气口14的宽度相当,挡流部141的设置可以增加第一进气口14的宽度,使第一进气口14可以与通用尺寸的中心引射管3配合,而且,挡流部141把第一进气口14的出气端收窄,提高了燃气和空气混合气体进入中心分气腔11时的速度,使燃气和空气混合气体可以更快地在中心分气腔11扩散,保证中心分气腔11产生的火焰均匀燃烧,燃气和空气混合气体在挡流部141的作用下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并容易形成涡流,使燃气和空气可以混合更加充分。
30.进一步地,分火座主体1还具有第二进气口17,第二进气口17连接有外环引射管4,第二进气口17与外环分气腔12连通,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可以依次经过外环引射管4和第一进气口14后进入外环分气腔12。
31.进一步地,分火座的分流机构还包括底板5,底板5分别与外环引射管4和中心引射管3固定连接,底板5可以同时对外环引射管4和中心引射管3起到固定的作用,使外环引射管4和中心引射管3之间不容易发生偏移。
32.进一步地,分火座主体1朝向底板5的一侧设有支撑脚18,支撑脚18抵靠在底板5上,提高对分火座主体1的支撑能力。
33.进一步地,第一进气口14、第二进气口17和支撑脚18相互呈三角形状分布,使分火座主体1的受力更加均匀,不容易倾侧。
34.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分火座的分流机构,包括分火座主体(1),所述分火座主体(1)上设有由内向外分布的中心分气腔(11)和外环分气腔(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分气腔(11)呈环形,所述分火座主体(1)对应中心分气腔(11)的内侧位置上设有贯穿分火座主体(1)的第一补气孔(13),所述分火座主体(1)上还具有第一进气口(14),所述第一进气口(14)连接有中心引射管(3),第一进气口(14)与中心分气腔(1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火座的分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气孔(13)内设有防干烧探头(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火座的分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分气腔(11)与外环分气腔(12)之间形成补气间隙,所述补气间隙上设有第二补气孔(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火座的分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火座主体(1)的底部设有导气斜面(16),所述导气斜面(16)由外向内呈向下倾斜状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火座的分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14)朝向中心分气腔(11)的一端设有挡流部(141),所述挡流部(141)与中心分气腔(11)叠加的宽度与第一进气口(14)的宽度相当。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分火座的分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火座主体(1)还具有第二进气口(17),所述第二进气口(17)连接有外环引射管(4),第二进气口(17)与外环分气腔(12)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分火座的分流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5),所述底板(5)分别与外环引射管(4)和中心引射管(3)固定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分火座的分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火座主体(1)朝向底板(5)的一侧设有支撑脚(18),所述支撑脚(18)抵靠在底板(5)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分火座的分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14)、第二进气口(17)和支撑脚(18)相互呈三角形状分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火座的分流机构,包括分火座主体,分火座主体上设有由内向外分布的中心分气腔和外环分气腔,中心分气腔呈环形,分火座主体对应中心分气腔的内侧位置上设有贯穿分火座主体的第一补气孔,分火座主体上还具有第一进气口,第一进气口连接有中心引射管,第一进气口与中心分气腔连通,通过把中心分气腔设置为环形并与第一进气口连通,使燃气可以通过中心引射管进入中心分气腔内,中心分气腔的尺寸不受中心引射管的大小影响,使中心分气腔的直径可以增加,其所形成的火焰燃烧范围更广,提升加热效果。提升加热效果。提升加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承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02
技术公布日:2022/1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