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协同治理空预器堵塞与漏风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73428发布日期:2022-06-04 05:56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协同治理空预器堵塞与漏风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预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协同治理空预器堵塞与漏风的装置。


背景技术:

2.空气预热器作为锅炉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空气预热器作为锅炉吸热装置的最末端,空气预热器完成锅炉对余热的最后一级回收,从空气预热器出去烟气温度作为排烟温度,直接影响到锅炉运行的热效率;另一方面,空气预热器也处于锅炉风烟模块的前端,由一次风通道来的冷空气经过空气预热器加热之后,进入炉膛参与燃烧,直接影响到炉内燃烧工况。因此,空气预热器的正常运行对锅炉的稳定运行和高效运行至关重要。现阶段,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由于其换热效率高,结构紧凑,广泛应用到大型火力发电厂中。
3.由于近年来环保要求逐渐提高,各个电厂均已经完成了脱硝改造。而经过脱硝改造之后,由于烟气中含有一定浓度易凝露粘附的硫酸氢铵,各机组的空气预热器由于未设置预防拥堵的装置,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堵塞情况,空气预热器堵塞后对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了十分恶劣的后果;并且现有的空气预热器在一次风通道与烟气通道存在温差,还容易产生漏风现象。
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协同治理空预器堵塞与漏风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协同治理空预器堵塞与漏风的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协同治理空预器堵塞与漏风的装置,包括空预器本体、供气装置和吸气装置;
8.所述供气装置包括外设气源和喷气管,所述外设气源通过进气管与喷气管连通,所述喷气管固定连接于空预器本体的一次风通道与烟气通道的上梁;
9.所述吸气装置包括吸气设备和吸气栅格,所述吸气设备通过排气管与吸气栅格连通,所述吸气栅格固定连接于空预器本体的一次风通道与烟气通道的下梁。
10.进一步的,所述上梁临近转子的表面设置有与转子栅格相适配的密封条,所述喷气管设置于相邻两密封条之间。
11.进一步的,所述喷气管设置有两组,设置两密封条之间,皆临近密封条设置,所述喷气管喷气方向垂直于转子。
12.更进一步的,所述喷气管上设置有若干等距排布的喷气凸起,所述喷气凸起向转子方向延伸。
13.更进一步的,所述下梁靠近转子的表面设置有与转子栅格相适配的密封条。
14.进一步的,所述吸气设备包括吸气风扇,所述吸气风扇设置于排气管的末端,且所述排气管末端设置有与吸气风扇相适配的扩径开口。
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设置,提供了一种能够对转子中灰尘进行清理并降低一次风通道与烟气通道漏风量的空预器。通过设置的的喷气管可沿转子栅格方向喷射高压气流,一方面可使附着于转子栅格的杂质脱离转子栅格,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密封条的一侧形成气帘结构,阻挡来自一次通风管道或烟气通道内的气流泄漏;通过设置的吸气栅格并设有若干吸气通孔,通孔呈水平布置,对脱离转子栅格的杂质进行吸取。
附图说明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协同治理空预器堵塞与漏风的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协同治理空预器堵塞与漏风的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上梁、下梁及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上梁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下梁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一次风通道;2、二次风通道;3、烟气通道;4、壳体;5、外设气源;6、进气管;7、排气管;8、吸气设备;9、转轴;10、喷气管;11、密封条;12、吸气栅格。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参照图1-图5,一种协同治理空预器堵塞与漏风的装置,包括空预器本体、供气装置和吸气装置;
27.空预器本体包括转子、转轴9、上梁、下梁和壳体4,壳体4上设置有一次风通道1、二次风通道2和烟气通道3;
28.供气装置用于向转子喷射高压气流,吸气装置用于将被高压气流喷射而带出的杂质吸出空预器外;
29.供气装置包括外设气源5和喷气管10,外设气源5通过进气管6与喷气管10连通,喷气管10固定连接于空预器本体的一次风通道1与烟气通道3的上梁;
30.上梁临近转子的表面设置有与转子栅格相适配的密封条(密封条呈放射状设置),喷气管10设置于相邻两密封条之间;
31.优选的,喷气管10共设置有两组,固定连接在两密封条之间,并且临近密封条设
置,喷气管10上设置有若干等距排布的喷气凸起,喷气凸起向转子方向延伸,且喷气凸起的喷气方向垂直于转子,喷气管10沿转子栅格方向喷射高压气流,一方面可使附着于转子栅格的杂质脱离转子栅格,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密封条的一侧形成气帘结构,阻挡来自一次风通道1或烟气通道3内的气流泄漏;
32.吸气装置包括吸气设备8和吸气栅格12,吸气设备8通过排气管7与吸气栅格12连通,吸气栅格12固定连接于空预器本体的一次风通道1与烟气通道3的下梁,下梁靠近转子的表面设置有与转子栅格相适配的两密封条(下梁两密封条与上梁两密封条的位置相对应),吸气栅格12固定连接在下梁相邻两密封条之间,吸气栅格12上开设有若干吸气通孔,通孔呈水平布置,对脱离转子栅格的杂质进行吸取;
33.吸气设备8包括吸气风扇,吸气风扇设置于排气管7的末端,且排气管7末端设置有与吸气风扇相适配的扩径开口。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协同治理空预器堵塞与漏风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预器本体、供气装置和吸气装置;所述供气装置包括外设气源和喷气管,所述外设气源通过进气管与喷气管连通,所述喷气管固定连接于空预器本体的一次风通道与烟气通道的上梁;所述吸气装置包括吸气设备和吸气栅格,所述吸气设备通过排气管与吸气栅格连通,所述吸气栅格固定连接于空预器本体的一次风通道与烟气通道的下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协同治理空预器堵塞与漏风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临近转子的表面设置有与转子栅格相适配的密封条,所述喷气管设置于相邻两密封条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协同治理空预器堵塞与漏风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管设置有两组,设置两密封条之间,皆临近密封条设置,所述喷气管喷气方向垂直于转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协同治理空预器堵塞与漏风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管上设置有若干等距排布的喷气凸起,所述喷气凸起向转子方向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协同治理空预器堵塞与漏风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梁靠近转子的表面设置有与转子栅格相适配的密封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协同治理空预器堵塞与漏风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设备包括吸气风扇,所述吸气风扇设置于排气管的末端,且所述排气管末端设置有与吸气风扇相适配的扩径开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协同治理空预器堵塞与漏风的装置,涉及空气预热器技术领域,包括空预器本体、供气装置和吸气装置,所述供气装置包括外设气源和喷气管,所述外设气源通过进气管与喷气管连通,所述喷气管固定连接于空预器本体的一次风通道与烟气通道的上梁;所述吸气装置包括吸气设备和吸气栅格,所述吸气设备通过排气管与吸气栅格连通,所述吸气栅格固定连接于空预器本体的一次风通道与烟气通道的下梁。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设置提供了一种能够对转子中灰尘进行清理并降低一次风通道与烟气通道漏风量的空预器。气通道漏风量的空预器。气通道漏风量的空预器。


技术研发人员:刘富强 苏建军 李红民 税远鹏 马耀辉 朱晓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黔东电力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4
技术公布日:2022/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