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窑协调处置旁路放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82246发布日期:2023-05-07 00:20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泥窑协调处置旁路放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泥窑协同处理,具体为一种水泥窑协调处置旁路放风系统。


背景技术:

1、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在减量化和资源化上优势明显,可以利用水泥烧成系统消解垃圾处理过程产生的部分高温废气作为垃圾焚烧的补充热源或者全部热源,使垃圾的焚烧过程更加充分,进一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垃圾焚烧产生的灰渣可作为水泥混合材使用,垃圾中的有毒物质能够分解成相应的无机物和重金属固化在水泥熟料中。

2、经检索,专利公告号为cn104033905b公开了可旁路放风余热发电的水泥窑协同处理可燃废弃物系统。目的是提供的系统应具有较高的可燃废弃物处理能力,同时能保证水泥的生产质量。技术方案是:可旁路放风余热发电的水泥窑协同处理可燃废弃物系统,包括发电装置、窑尾预热器、窑头余热锅炉及窑尾余热锅炉;窑头余热锅炉及窑尾余热锅炉连接发电装置,窑头余热锅炉的进气口连接熟料冷却机的废气出口,窑尾预热器的废气出口连接窑尾余热锅炉的进气口且窑尾预热器的出料口连接回转窑中窑尾烟室的进料口;该系统还包括收集装置、焚烧炉、原料立磨以及旁路放风装置;焚烧炉的烟气出口接入窑尾预热器的分解炉中。

3、现有技术中的cn104033905b在使用时可进行预热和协同处理,但在处理时无法快速对燃烧产生的热量进行收集,无法快速对水泥窑内进行补充热源,不方便后期进行使用和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泥窑协调处置旁路放风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泥窑协调处置旁路放风系统,包括焚烧炉排气管、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和水泥窑本体,所述水泥窑本体上安装有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一外壳的侧端面嵌入固定有第一进气管,且第一外壳背离第一进气管的一端嵌入固定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焚烧炉排气管上嵌入固定有固定管,所述第二外壳的侧端面嵌入固定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顶端面均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上焊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均通过连接架焊接有刮板。

3、优选的,所述固定管背离焚烧炉排气管的一端嵌入固定在第一进气管内,焚烧炉排气管通过固定管与第一进气管气体连通,且固定管上安装有法兰盘安装有阀门。通过固定管背离焚烧炉排气管的一端嵌入固定在第一进气管内,使焚烧炉在对垃圾进行焚烧后产的热量和气体通过焚烧炉排气管进行排放时,人员可打开阀门通过固定管对焚烧炉排气管内的气体进行引导,使带有热量的气体通过固定管进入第一进气管内后引导进入第一外壳内。

4、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共设有两个,且两个第一连接管相对第二外壳呈等距对称分布。通过第一连接管共设有两个,使进入第二外壳内的气体通过第一连接管可进行排放。

5、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背离第二外壳的一端嵌入固定在第二进气管内,第二进气管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第二外壳气体连通,且第一连接管上通过法兰盘安装有阀门。通过第一连接管背离第二外壳的一端嵌入固定在第二进气管内,使人员打开阀门后带有热量的气体通过第一连接管进入第二进气管内,进入第二进气管内后进入水泥窑本体内,进入后可对水泥窑本体内的水泥生料进行加热,方便对热量进行引导和利用。

6、优选的,所述第二外壳背离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嵌入固定在第二连接管内,且第二外壳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第一外壳气体连通。通过第二外壳背离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嵌入固定在第二连接管内,使第一外壳内的气体通过第二连接管进入第二外壳内。

7、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前端面均通过铰链安装有盖板,且盖板上安装有握把。通过盖板上安装有握把,使人员可通过盖板对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进行打开和闭合,方便打开后对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内进行清理和维护。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9、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进气管,人员在对水泥窑与垃圾焚烧进行协同处置时,通过固定管背离焚烧炉排气管的一端嵌入固定在第一进气管内,使焚烧炉在对垃圾进行焚烧后产的热量和气体通过焚烧炉排气管进行排放时,人员可打开阀门通过固定管对焚烧炉排气管内的气体进行引导,使带有热量的气体通过固定管进入第一进气管内后引导进入第一外壳内,方便后期对气体进行引导和使用,且方便快速进行操作和使用。

10、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气体在进行引导时进入第一外壳内后通过第二连接管进入第二外壳内,气体在进入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内进行缓冲和引导,引导时为防止气体中的颗粒物粘黏在内壁上,人员可打开电机带动转轴进行转动时带动刮板对内壁进行清洁,方便后期进行维护,且通过第一连接管背离第二外壳的一端嵌入固定在第二进气管内,使人员打开阀门后带有热量的气体通过第一连接管进入第二进气管内,进入第二进气管内后进入水泥窑本体内,进入后可对水泥窑本体内的水泥生料进行加热,方便对热量进行引导和利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水泥窑协调处置旁路放风系统,包括焚烧炉排气管(2)、第一外壳(4)、第二外壳(5)和水泥窑本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窑本体(6)上安装有第二进气管(8),所述第一外壳(4)的侧端面嵌入固定有第一进气管(1),且第一外壳(4)背离第一进气管(1)的一端嵌入固定有第二连接管(12),所述焚烧炉排气管(2)上嵌入固定有固定管(14),所述第二外壳(5)的侧端面嵌入固定有第一连接管(7),所述第一外壳(4)和第二外壳(5)的顶端面均安装有电机(9),且电机(9)的输出轴上焊接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的两端均通过连接架(11)焊接有刮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窑协调处置旁路放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14)背离焚烧炉排气管(2)的一端嵌入固定在第一进气管(1)内,焚烧炉排气管(2)通过固定管(14)与第一进气管(1)气体连通,且固定管(14)上安装有法兰盘安装有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窑协调处置旁路放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7)共设有两个,且两个第一连接管(7)相对第二外壳(5)呈等距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窑协调处置旁路放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7)背离第二外壳(5)的一端嵌入固定在第二进气管(8)内,第二进气管(8)通过第一连接管(7)与第二外壳(5)气体连通,且第一连接管(7)上通过法兰盘安装有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窑协调处置旁路放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5)背离第一连接管(7)的一端嵌入固定在第二连接管(12)内,且第二外壳(5)通过第二连接管(12)与第一外壳(4)气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窑协调处置旁路放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4)和第二外壳(5)的前端面均通过铰链安装有盖板(13),且盖板(13)上安装有握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水泥窑协同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泥窑协调处置旁路放风系统。其技术方案包括:焚烧炉排气管、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和水泥窑本体,所述水泥窑本体上安装有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一外壳的侧端面嵌入固定有第一进气管,且第一外壳背离第一进气管的一端嵌入固定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焚烧炉排气管上嵌入固定有固定管,所述第二外壳的侧端面嵌入固定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外壳背离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嵌入固定在第二连接管内,且第二外壳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第一外壳气体连通,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顶端面均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上焊接有转轴。本技术满足协同处理,方便对燃烧产生的热量进行收集,且方便进行操作和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董理想,林显森,杨起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阳春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0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