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电厂固态排渣口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42276发布日期:2023-04-20 00:17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电厂固态排渣口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火电厂固态排渣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火电厂固态排渣口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1、火电厂固态排渣系统漏风率大的问题一直是影响锅炉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由于采用纯机械密封,整个系统密封较差。排渣系统漏风主要在排渣口,对机组属无用的漏风,直接排渣时,排渣系统使锅炉与大气相连通,排渣系统漏风率加大,导致空气大量漏入炉膛,影响锅炉的燃烧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固态排渣口漏风率大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火电厂固态排渣口密封装置,通过减小排渣口的漏风率,使排渣系统漏风率低于设计要求而不超标。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火电厂固态排渣口密封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密封刮板、外壳、平衡杆和内壳,所述内壳设置在外壳的内部,所述内壳和外壳同轴布置,所述内壳和外壳的中部设置有中心轴,所述内壳的顶部连接排渣入口管道,所述内壳的底部连接排渣出口管道,所述排渣入口管道上安装有渣位传感器,所述密封刮板设置在内壳内,且密封刮板连接在中心轴上,所述平衡杆设置在外壳内,且平衡杆设置在外壳的外部,所述平衡杆连接在中心轴上,所述平衡杆上安装有自滑动平衡块。

3、进一步的,所述排渣入口管道与排渣出口管道错位布置。

4、进一步的,所述内壳的内壁上设置有刮板固定器,用于固定密封刮板。

5、进一步的,所述平衡杆的长度大于密封刮板的长度。

6、进一步的,所述平衡杆和密封刮板均设置有4个,且平衡杆与密封刮板一一对应。

7、通过布置4个密封刮板,在任意时间和工况下排渣都可保持系统的密封。自滑动平衡块可抵消渣的重量,通过排渣入口管道料位控制,实现排渣入口管道和密封刮板双重密封作用,自滑动平衡块损坏或检修时,通过排渣入口管道料位及刮板固定器控制,可以实现连续排渣和密封作用。通过刮板固定器固定密封刮板,当渣位到达一定位置时,刮板固定器收回,渣的自重克服自滑动平衡块的重量,密封刮板缓慢旋转,当渣位不足时,刮板固定器弹出,固定密封刮板。通过渣位控制与自滑动平衡块的相互配合作用,使得密封刮板一边旋转一边带动渣排出,且密封刮板转动任意角度均可以达到排渣系统的密封效果,大大降低了火电厂锅炉炉底的漏风率。

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9、(1)根据渣位传感器控制密封刮板旋转,不排渣时排渣系统密封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10、(2)与传统的排渣口相比,任意时间和工况下排渣都能保持系统的密封,降低了排渣系统的漏风率。

11、(3)使用过程中纯机械密封,可以达到节能与环保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火电厂固态排渣口密封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密封刮板(4)、外壳(7)、平衡杆(8)和内壳(10),所述内壳(10)设置在外壳(7)的内部,所述内壳(10)和外壳(7)同轴布置,所述内壳(10)和外壳(7)的中部设置有中心轴(5),所述内壳(10)的顶部连接排渣入口管道(2),所述内壳(10)的底部连接排渣出口管道(6),所述排渣入口管道(2)上安装有渣位传感器(1),所述密封刮板(4)设置在内壳(10)内,且密封刮板(4)连接在中心轴(5)上,所述平衡杆(8)设置在外壳(7)内,且平衡杆(8)设置在外壳(7)的外部,所述平衡杆(8)连接在中心轴(5)上,所述平衡杆(8)上安装有自滑动平衡块(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厂固态排渣口密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排渣入口管道(2)与排渣出口管道(6)错位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厂固态排渣口密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内壳(10)的内壁上设置有刮板固定器(3),用于固定密封刮板(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厂固态排渣口密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平衡杆(8)的长度大于密封刮板(4)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火电厂固态排渣口密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平衡杆(8)和密封刮板(4)均设置有4个,且平衡杆(8)与密封刮板(4)一一对应。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火电厂固态排渣口密封装置,涉及火电厂固态排渣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密封刮板、外壳、平衡杆和内壳,内壳设置在外壳的内部,内壳和外壳同轴布置,内壳和外壳的中部设置有中心轴,内壳的顶部连接排渣入口管道,内壳的底部连接排渣出口管道,排渣入口管道上安装有渣位传感器,密封刮板设置在内壳内,且密封刮板连接在中心轴上,平衡杆设置在外壳内,且平衡杆设置在外壳的外部,平衡杆连接在中心轴上,平衡杆上安装有自滑动平衡块。本技术通过减小排渣口的漏风率,使排渣系统漏风率低于设计要求而不超标。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王志峰,张学智,高磊,罗昌福,李鹏辉,祁博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1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