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46797发布日期:2023-05-13 17:43阅读:65来源:国知局
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燃烧,尤其涉及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背景技术:

1、燃气灶是采用可燃气体燃烧以实现器具加热或食物烹饪的常用厨房用具,燃气灶在工作时,燃气从进气管进入燃气灶内部后,经调节阀调节后进入炉头中,并同时与一部分空气进行混合,混合气体进入到燃烧器中后,被点火装置点燃并从火孔中喷出形成火焰。

2、燃烧器一般包括内环火盖和套设在内环火盖外部的外环火盖,外环火盖作为主火对锅具进行加热,内环火盖作为辅助火对锅具的中部进行加热。在燃烧器实际使用过程中,燃气灶上最先形成内环火,并在需要使用外环火时,在该外环火盖具有的对可燃气体进行分配和引导作用下,通过设置于外环火盖上的引火槽,借助内环火点燃外环火,达到同时形成内环火和外环火。

3、但是,现有的引火槽通常沿外环火盖的径向平直切设形成,引火槽的顶端与混气腔之间的间距较小,导致混合气流由混气腔流出引火槽的速度较快,从而影响引火火焰的稳定性,导致火焰出现离焰或脱火,难以实现可靠传火。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要提供一种外环火盖,其能够有效解决现有外环火盖引火稳定性差及难以可靠传火的问题,提高外环火盖的引火可靠性和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要提供一种燃烧器,其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燃烧器外环火引火稳定性差的问题,提高燃烧器的燃烧充分性和燃烧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三是要提供一种燃气灶,其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燃气灶外环火引火稳定性差的问题,提高燃气灶的使用可靠性。

4、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5、外环火盖,包括环形的火盖本体,所述火盖本体具有下开口的混气腔,所述火盖本体的外侧具有连通所述混气腔及外部环境的外火孔,所述火盖本体的顶面切设有引火槽,所述引火槽与所述混气腔连通,且所述引火槽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火盖本体的所述外火孔处,所述引火槽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火盖本体的内侧,所述引火槽的延伸方向与经过所述第一端的径向方向具有第一锐角α,所述引火槽具有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引火槽壁,所述引火槽壁与经过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火盖本体中心轴线的中心平面之间具有第二锐角β,α>0°,且β>0°。

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环火盖,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引火槽的引火槽壁倾斜设置,相对于沿竖直平面平直切设的引火槽,其引火槽壁的有效厚度增大,从而增加混合气流从混气腔向上流出引火槽的平均流动距离,减小气流流速,实现可靠传火,增强稳焰作用;同时,通过将引火槽相对径向倾斜设置,能够增大引火槽的长度,从而增加内环火引出至外火孔的距离,提高火焰燃烧的充分性,进一步地增强稳焰的效果;引火槽相对径向倾斜设置,能够进一步地增大引火槽壁的有效厚度,增强气流减速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传火稳定性。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0<β≤56°,和/或,0<α≤56°。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火槽壁在任一处的厚度为0.8mm~5mm。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火槽的槽宽为0.5mm~1mm。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火槽的延伸长度为9.5mm~23mm。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与一所述外火孔连通。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火盖本体的内环壁上贯通开设有引火孔,所述引火孔与所述混气腔连通,所述引火孔于所述引火槽的第二端的两侧各设置一个。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环火盖由不锈钢材质一体成型。

14、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15、燃烧器,包括上述的外环火盖。

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燃烧器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烧器,通过采用上述的外环火盖,能够提高燃烧器燃烧的稳定性,使燃烧器燃烧更加充分,提高燃烧器的使用可靠性。

17、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18、燃气灶,包括上述的燃烧器。

1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燃气灶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气灶,通过采用上述燃烧器,能够提高燃气灶的燃烧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燃气灶的使用体验。



技术特征:

1.外环火盖,包括环形的火盖本体(1),所述火盖本体(1)具有下开口的混气腔(4),所述火盖本体(1)的外侧具有连通所述混气腔(4)及外部环境的外火孔(3),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本体(1)的顶面切设有引火槽(2),所述引火槽(2)与所述混气腔(4)连通,且所述引火槽(2)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火盖本体(1)的所述外火孔(3)处,所述引火槽(2)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火盖本体(1)的内侧,所述引火槽(2)的延伸方向与经过所述第一端的径向方向具有第一锐角α,所述引火槽(2)具有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引火槽壁(21),所述引火槽壁(21)与经过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火盖本体(1)中心轴线的中心平面之间具有第二锐角β,α>0°,且β>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0<β≤56°,和/或,0<α≤5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火槽壁(21)在任一处的厚度均为0.8mm~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火槽(2)的槽宽为0.5mm~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火槽(2)的延伸长度为9.5mm~23mm。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与一所述外火孔(3)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本体(1)的内环壁(11)上贯通开设有引火孔(5),所述引火孔(5)与所述混气腔(4)连通,所述引火孔(5)于所述引火槽(2)的第二端的两侧各设置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火盖由不锈钢材质一体成型。

9.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的外环火盖。

10.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烧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燃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外环火盖,包括环形的火盖本体,火盖本体具有下开口的混气腔,火盖本体的外侧具有连通混气腔及外部环境的外火孔,火盖本体的顶面切设有引火槽,引火槽与混气腔连通,且引火槽的第一端延伸至火盖本体的外火孔处,引火槽的第二端延伸至火盖本体的内侧,引火槽的延伸方向与经过第一端的径向方向具有第一锐角α,引火槽具有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引火槽壁,引火槽壁与经过第一端及火盖本体中心轴线的中心平面之间具有第二锐角β,α>0°,且β>0°。本技术公开的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能够提高引火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燃烧器燃烧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楚鹏,谢训江,莫志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万和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