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波吹灰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37365发布日期:2023-11-17 17:07阅读:29来源:国知局
激波吹灰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炉膛吹灰设备,具体地,涉及一种激波吹灰系统。


背景技术:

1、燃气激波吹灰器是各类煤粉工业炉膛、余热炉膛和电站炉膛必不可少的重要辅助设备,它能行之有效的清除炉膛各个受热面的积灰从而维持受热面较高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炉膛出力。

2、相关技术中,燃气激波吹灰系统吹灰能力差、运行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

2、相关技术中,燃气激波吹灰系统还存在如下问题:

3、(1)、相关技术中,压缩空气乙炔气体配气时受乙炔瓶体压力影响配气效果不好影响喷吹效果。

4、(2)、相关技术中,压缩空气乙炔混合方式混合不彻底,不充分,导致积碳或者喷吹能量不足的问题。

5、(3)、相关技术中,乙炔压缩空气配气粗略的按压力比配气,配气不精准,影响喷吹效果。

6、(4)、相关技术中,燃气激波吹灰系统电缆铺设较多。(电缆指的是控制每个支路的电磁阀或者电动阀,原有系统每个电动阀门靠近激波罐附近距离电控柜较远20-100米不等,导致电控柜与电动阀门之间的电缆较长)。

7、(5)、相关技术中,炉膛的温度高于600度或者高于600-800时,烟道烟气中会伴随有火星存在,导致燃气激波吹灰系统在充气过程中还没有到点火的时间,激波罐内的乙炔与压缩空气混合气体被烟气中的火星提前点燃引爆,此称之为倒点火,倒点火会很大程度的减弱激波吹灰效果,甚至导致激波效果失效。

8、(6)、相关技术中,燃气激波吹灰系统的喷吹点布置较少,单一激波罐一般对应一个喷口,喷吹能够覆盖的受热面有效喷吹面积有限。

9、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10、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喷吹效果好、结构简单、乙炔与压缩空气混合均匀的激波吹灰系统。

1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激波吹灰系统包括:混合管,所述混合管具有混合腔,所述混合腔适于混合压缩空气和乙炔;多个扰流弹簧,多个所述扰流弹簧沿所述混合管的径向依次设置套设且设在所述混合管内,以便所述扰流弹簧使所述压缩空气和所述乙炔充分混合;点火组件,所述点火组件与所述混合管连通,以便所述混合管混合后的气体通过所述点火组件点燃;激波发生罐,所述激波发生罐与所述点火组件连通,以便点燃后的气体流入所述激波发生罐以产生激波能;喷吹管,所述喷吹管适于设在炉膛内且与所述激波发生罐连通,以便所述激波发生罐产生的激波能通过所述喷吹管喷入所述炉膛内;屏蔽管,所述屏蔽管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喷吹管内,所述屏蔽管内适于通入压缩空气,以便所述压缩空气隔绝所述激波发生罐和所述炉膛。

12、本发明实施例的激波吹灰系统,设置多个扰流弹簧和屏蔽管,使得扰流弹簧在混合管内形成湍流混合区,使压缩空气与乙炔更充分混合,提高乙炔使用效能,减少了积碳的生成,且屏蔽管可避免混合气体与炉内高温烟气接触从而避免倒点火情况发生,提高了激波吹灰系统的吹灰效果。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激波吹灰系统还包括进风管,所述进风管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子管、第二子管、第三子管和第四子管,所述第一子管和所述第三子管分别与所述第二子管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一子管的横截面积和所述第三子管的横截面积均沿邻近所述第二子管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三子管与所述混合管连通,所述第四子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子管连通且所述第四子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子管和所述第三子管之间,所述第一子管适于通入压缩空气,所述第二子管适于通入乙炔,以便所述压缩空气在所述第二子管内产生负压以使所述第四子管内的乙炔吸入所述第二子管内。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激波发生罐为多个,多个所述激波发生罐均与所述点火组件连通,以便所述点火组件点燃后的混合气体分别流入多个所述激波发生罐内。

15、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控柜,所述点火组件包括箱体、多个控制阀和点火单元,所述箱体邻近所述电控柜设置,多个所述控制阀均设在所述箱体内且与所述电控柜电性相连,以便所述电控柜控制所述控制阀的开启和关闭,多个所述控制阀与多个所述激波发生罐一一对应连通,所述点火单元设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点火单元与所述混合管连通,以便所述混合管内的混合气体通过所述点火单元点燃,所述点火单元与多个所述控制阀均连通,以便经所述点火单元点燃并分别流入多个所述控制阀内。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点火单元为多个,多个所述点火单元均与所述混合管连通,以便所述混合管内的混合气体分别经多个所述点火单元点燃,多个所述点火单元与多个所述控制阀一一对应连通,以便经所述点火单元点燃后的混合气体流入相应的所述控制阀内。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激波吹灰系统还包括第一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检测组件设在所述第一子管内,以便所述第一检测组件检测流经所述第一子管内的压缩空气的质量的流量;第二检测组件,所述第二检测组件设在所述第四子管内,以便所述第二检测组件检测流经所述第四子管内的乙炔的质量的流量。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管包括多个第一屏蔽管,多个所述第一屏蔽管沿所述喷吹管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喷吹管的外周面上且与所述喷吹管连通,所述第一屏蔽管适于通入屏蔽风,以便防止所述炉膛内高温烟气流入所述激波发生罐内。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管包括第二屏蔽管,所述第二屏蔽管设在所述喷吹管内且沿所述喷吹管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屏蔽管邻近所述激波发生罐的一端为进风端且适于通入屏蔽风,所述第二屏蔽管远离所述激波发生罐的一端为出风端,以便防止所述炉膛内高温烟气流入所述激波发生罐内,所述出风端的横截面积沿远离所述激波发生罐的方向逐渐减大。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吹管为多个,多个所述喷吹管的一端均与所述激波发生罐,多个所述喷吹管的另一端适于设在所述炉膛内,以便所述激波发生罐产生的激波能通过所述喷吹管喷入所述炉膛内。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吹管适于设在所述炉膛内且沿所述炉膛的周向延伸,所述喷吹管上设有沿所述喷吹管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喷吹口,多个所述喷吹口设在所述喷吹管背离所述炉膛的一侧。



技术特征:

1.一种激波吹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波吹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风管,所述进风管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子管、第二子管、第三子管和第四子管,所述第一子管和所述第三子管分别与所述第二子管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一子管的横截面积和所述第三子管的横截面积均沿邻近所述第二子管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三子管与所述混合管连通,所述第四子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子管连通且所述第四子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子管和所述第三子管之间,所述第一子管适于通入压缩空气,所述第二子管适于通入乙炔,以便所述压缩空气在所述第二子管内产生负压以使所述第四子管内的乙炔吸入所述第二子管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波吹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波发生罐为多个,多个所述激波发生罐均与所述点火组件连通,以便所述点火组件点燃后的混合气体分别流入多个所述激波发生罐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波吹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控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波吹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单元为多个,多个所述点火单元均与所述混合管连通,以便所述混合管内的混合气体分别经多个所述点火单元点燃,多个所述点火单元与多个所述控制阀一一对应连通,以便经所述点火单元点燃后的混合气体流入相应的所述控制阀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波吹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波吹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管包括多个第一屏蔽管,多个所述第一屏蔽管沿所述喷吹管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喷吹管的外周面上且与所述喷吹管连通,所述第一屏蔽管适于通入屏蔽风,以便防止所述炉膛内高温烟气流入所述激波发生罐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波吹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管包括第二屏蔽管,所述第二屏蔽管设在所述喷吹管内且沿所述喷吹管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屏蔽管邻近所述激波发生罐的一端为进风端且适于通入屏蔽风,所述第二屏蔽管远离所述激波发生罐的一端为出风端,以便防止所述炉膛内高温烟气流入所述激波发生罐内,所述出风端的横截面积沿远离所述激波发生罐的方向逐渐减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波吹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吹管为多个,多个所述喷吹管的一端均与所述激波发生罐,多个所述喷吹管的另一端适于设在所述炉膛内,以便所述激波发生罐产生的激波能通过所述喷吹管喷入所述炉膛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波吹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吹管适于设在所述炉膛内且沿所述炉膛的周向延伸,所述喷吹管上设有沿所述喷吹管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喷吹口,多个所述喷吹口设在所述喷吹管背离所述炉膛的一侧。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波吹灰系统,所述激波吹灰系统包括混合管、多个扰流弹簧、点火组件、激波发生罐和喷吹管,混合管具有混合腔,混合腔适于混合压缩空气和乙炔,多个扰流弹簧沿混合管的径向依次设置套设且设在混合管内,以便扰流弹簧使压缩空气和乙炔充分混合,点火组件与混合管连通,以便混合管混合后的气体通过点火组件点燃,激波发生罐与点火组件连通,以便点燃后的气体流入激波发生罐以产生激波能,喷吹管适于设在炉膛内且与激波发生罐连通,以便激波发生罐产生的激波能通过喷吹管喷入炉膛内。本发明实施例的激波吹灰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喷吹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韩崇刚,王翰锋,张红顺,王乃继,纪任山,刘增斌,罗伟,张鑫,梁兴,刘建航,白一飞,程晓磊,牛芳,陈喆,李立新,陈隆,贾东亮,于海鹏,程鹏,刘振宇,谭静,郭猛猛,姜思源,张小明,王磊,龚艳艳,段璐,魏琰荣,闫黎黎,张斌,张静,张旭芳,何红兴,蔡鹏,潘昊,苏鑫,苗鹏,郑祥玉,孟长芳,王诗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天地融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