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锅炉炉顶管屏吊杆部位保温层的护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08178发布日期:2023-10-22 03:55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余热锅炉炉顶管屏吊杆部位保温层的护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余热锅炉炉顶管屏吊杆部位保温层的护板结构,属于锅炉设备。


背景技术:

1、余热锅炉内部具有高温、高流速、紊乱的烟气,拥有很强的冲刷力,为保护炉顶内部设备不被烟气冲散,阻挡烟气热量的传递,达到绝热保温的目的,需在炉顶设置保温装置,保温装置主要包括内部的保温棉和用于固定保温棉,避免烟气对保温棉造成破坏的固定结构。炉顶内部大部分都是平整的表面,因此只需采用整片的钢板作为固定结构,然而在有管屏吊杆穿过的位置则呈现向炉顶内部凸出的结构,此时就需要形状较为复杂的固定结构,现有的固定结构是将普通钢板运送到现场通过仰焊一片片焊接在炉顶,安装复杂,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采用折板结构配合枷形板拼合而成的用于余热锅炉炉顶管屏吊杆位置的安装方便的保温层的护板结构。

2、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横截面呈“z”形的对置连接的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两个分别固定于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两端的侧护板、至少一个开设于第一折板与第二折板的连接处供管屏吊杆穿过的通孔、固定于通孔处的枷形板,枷形板中部形成一个与管屏吊杆外径匹配并覆盖于通孔之上的圆孔,第一折板、第二折板、侧护板、枷形板共同构成一个上部敞口的盒体。

3、作为优选,第一折板下端的第一底板与第二折板下端的第二底板对接,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对接的一边均布置有若干齿状凸起,对置的齿状凸起之间形成通孔。

4、作为优选,侧护板包括设置于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两端的主板、至少一个一边与主板固定连接且叠置于第一折板及第二折板外侧的片状结构。

5、作为优选,第一折板与所述第二折板的顶部均开设有若干用于连接炉顶的固定孔,片状结构在与固定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至少一个侧护板固定孔。

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具有以下优点:

7、本实用新型采用折板结构配合侧护板及枷形板,拼合成底部可供管屏吊杆穿过的一面开口的盒体结构,枷形板的使用进一步确保了管屏吊杆穿过的通孔处的密封性,该实用新型在实现安装简便,结构稳定的同时确保足够的密封性。



技术特征:

1.一种余热锅炉炉顶管屏吊杆部位保温层的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截面呈“z”形的对置连接的第一折板(1)和第二折板(2)、两个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折板(1)和第二折板(2)两端的侧护板(3)、至少一个开设于所述第一折板(1)与所述第二折板(2)的连接处的供管屏吊杆穿过的通孔(4)、固定于所述通孔(4)处的枷形板(5),所述枷形板(5)中部形成一个与管屏吊杆外径匹配的并覆盖于所述通孔(4)之上的圆孔(53),所述第一折板(1)、第二折板(2)、侧护板(3)、枷形板(5)共同构成一个上部敞口的盒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锅炉炉顶管屏吊杆部位保温层的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板(1)下端的第一底板(11)与所述第二折板(2)下端的第二底板(21)对接,所述第一底板(11)与所述第二底板(21)对接的一边均布置有若干齿状凸起(41),对置的所述齿状凸起(41)之间形成所述通孔(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余热锅炉炉顶管屏吊杆部位保温层的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护板(3)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折板(1)和第二折板(2)两端的主板(31)、至少一个一边与所述主板(31)固定连接且叠置于所述第一折板(1)及第二折板(2)外侧的片状结构(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余热锅炉炉顶管屏吊杆部位保温层的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板(1)与所述第二折板(2)的顶部均开设有若干用于连接炉顶的固定孔(6),所述片状结构(32)在与所述固定孔(6)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至少一个侧护板固定孔(33)。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余热锅炉炉顶管屏吊杆部位保温层的护板结构,属于锅炉设备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横截面呈“Z”形的对置连接的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两个分别固定于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两端的侧护板、至少一个开设于第一折板与第二折板的连接处供管屏吊杆穿过的通孔、固定于通孔处的枷形板。本技术采用折板结构配合侧护板及枷形板,拼合成底部可供管屏吊杆穿过的一面开口的盒体结构,枷形板的使用进一步确保了管屏吊杆穿过的通孔处的密封性,该技术在实现安装简便,结构稳定的同时确保足够的密封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毅,申丁华,季划,赖泽林,石梦琦,史丹君,陈震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方菱日锅炉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