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TO蓄热燃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31407发布日期:2023-08-25 00:53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RTO蓄热燃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废气处理,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rto蓄热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1、rto是通过热力焚烧法对有机废气(vocs)进行净化处理的装置,称为蓄热式氧化炉,当废气中的voc达到一定浓度时(通常为≥2000mg/m3、根据废气热值不同、浓度不一),无需补充热量、仅靠vocs自身就可以实现热力焚烧,保持rto内温度在800-850℃,而在实际生产中,废气浓度经常变化,当废气中vocs浓度变小而无法达到自平衡时,靠废气本身rto内不能保持800℃以上,则需要rto上配置的燃烧机点火以保持废气裂解温度;

2、现有的rto蓄热燃烧装置使用时,当rto的燃烧机工作时,燃烧火焰的高温区温度在1000℃以上,此时在火焰高温区会产生大量热力型氮氧化物,导致最终排放烟气氮氧化物超标,其次天然气加热需助燃风机、增大运行能耗、助燃风与天然气混合燃烧后又增加了系统总风量、即蓄热体装填量增多、设备尺寸变大、系统损失热量增大(进出口温差不变、风量增大、损失热量增大)、故设备投资费用大,且运行能耗高,若采用电加热方式功率较大,超过厂内用电负荷、其次电加热管控温调节波动较大、启停频繁、对电控系统稳定性要求较高,且废气快速流通,新风余热时长较短,容易出现偏差,且rto炉体由于温度较高,其支撑结构的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rto蓄热燃烧装置,以解决现有的rto蓄热燃烧装置使用时,天然气加热需助燃风机、增大运行能耗、助燃风与天然气混合燃烧后又增加了系统总风量、即蓄热体装填量增多、设备尺寸变大、系统损失热量增大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一种rto蓄热燃烧装置,包括:废气浓度检测仪;所述废气浓度检测仪与废气管道连接,废气浓度检测仪处于废气管道的底部,废气浓度检测仪的侧边设置有燃气补充系统,燃气补充系统通过管道与废气管道进行连接,燃气补充系统与天然气管道连接;rto炉体,所述rto炉体为倒u形结构,rto炉体的左端外部设有蓄热体a,rto炉体的右端外部设有蓄热体b,rto炉体的内部安装有受力件,受力件为矩形结构,受力件的侧边底部为倾斜状结构,受力件的顶端设有两个连接杆,连接杆为l形结构;底板,所述底板为矩形结构,底板处于rto炉体的底部,底板的顶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支撑板,每个支撑板的内侧设有两个承接板,每个承接板的顶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接触件,接触件的底部为矩形结构,接触件的顶端为v形结构,接触件的顶端两侧为倾斜状结构。

3、可选的,废气管道的底部连接有补新风系统,补新风系统处于废气浓度检测仪和燃气补充系统之间,废气管道连接有干式过滤器,干式过滤器处于补新风系统的侧边,干式过滤器通过废气管道连接有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通过废气管道连接有两个阀门系统,两个阀门系统分别通过管道与烟囱连接;两个所述阀门系统分别通过管道与rto炉体连接,rto炉体的顶端安装有电加热器。

4、可选的,所述rto炉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四个侧件,侧件为矩形结构,每个侧件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凹槽,rto炉体的内部左端设有导板,导板为l形结构,导板的底部侧边为倾斜状结构,受力件处于导板的底部内侧;所述导板的顶端设有两个控制板,控制板为矩形结构,导板的顶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导槽,导槽为矩形结构,导槽共设有两个,两个导槽的内部插入有一个u形杆,u形杆与两个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rto炉体的内部右侧设有出口,出口为矩形结构,两个连接杆连接有一个密封板,密封板为矩形结构,密封板处于出口的内侧。

5、可选的,所述底板的顶端两侧分别设有两个辅助件,辅助件为矩形结构,辅助件的两端为楔形结构,每两个辅助件之间设有一个内板,内板为矩形结构;所述支撑板为矩形结构,支撑板为金属材质,每个支撑板的底部外侧设有一个外件,外件为楔形结构;四个所述支撑板内部设有一个拉板,拉板为h形结构,每两个支撑板之间设有两个连接板,连接板为矩形结构,承接板为u形结构,承接板为金属材质。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7、1、采用天然气无焰燃烧技术实现rto自动运行、运行时根据废气浓度自动补充天然气、天然气在燃烧室内氧化放热、提供热能装置;

8、2、节能、低耗;无需反吹风机、减少系统运行总风量、节约设备投资成本;

9、3、环保、较天然气直接燃烧、大大降低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生产;

10、4、炉膛温度波动较小、系统控制简单、系统运行可靠性高;

11、5、减少了业主用电负荷;

12、6、通过设置受力件,由于受力件的侧边为倾斜状结构,使废气进入之后,可以使受力件受力上升,进而带动密封板一起上升,使rto炉体内部顶端中间位置的废气可以排出流通,然后受力件利用自身重力复位,使一部分废气可以处于rto炉体的顶端中间位置短暂停留,进而使电加热器对新风余热到需要的温度,避免出现偏差;

13、7、通过设置接触件,使底板支撑rto炉体使用的时候,可以使接触件的顶端插入到侧件的凹槽内部,进而在支撑rto炉体的同时,不会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温度的影响,减小老化速度,提高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rto蓄热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气浓度检测仪(1);所述废气浓度检测仪(1)与废气管道连接,废气浓度检测仪(1)处于废气管道的底部,废气浓度检测仪(1)的侧边设置有燃气补充系统(2),燃气补充系统(2)通过管道与废气管道进行连接,燃气补充系统(2)与天然气管道连接;rto炉体(8),所述rto炉体(8)为倒u形结构,rto炉体(8)的左端外部设有蓄热体a,rto炉体(8)的右端外部设有蓄热体b,rto炉体(8)的内部安装有受力件(806),受力件(806)为矩形结构,受力件(806)的侧边底部为倾斜状结构,受力件(806)的顶端设有两个连接杆(807),连接杆(807)为l形结构;底板(10),所述底板(10)为矩形结构,底板(10)处于rto炉体(8)的底部,底板(10)的顶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支撑板(1003),每个支撑板(1003)的内侧设有两个承接板(1007),每个承接板(1007)的顶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接触件(1008),接触件(1008)的底部为矩形结构,接触件(1008)的顶端为v形结构,接触件(1008)的顶端两侧为倾斜状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rto蓄热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废气管道的底部连接有补新风系统(3),补新风系统(3)处于废气浓度检测仪(1)和燃气补充系统(2)之间,废气管道连接有干式过滤器(4),干式过滤器(4)处于补新风系统(3)的侧边,干式过滤器(4)通过废气管道连接有离心风机(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rto蓄热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5)通过废气管道连接有两个阀门系统(6),两个阀门系统(6)分别通过管道与烟囱(7)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rto蓄热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阀门系统(6)分别通过管道与rto炉体(8)连接,rto炉体(8)的顶端安装有电加热器(9)。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rto蓄热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rto炉体(8)的两端分别设有四个侧件(801),侧件(801)为矩形结构,每个侧件(801)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凹槽,rto炉体(8)的内部左端设有导板(802),导板(802)为l形结构,导板(802)的底部侧边为倾斜状结构,受力件(806)处于导板(802)的底部内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rto蓄热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板(802)的顶端设有两个控制板(803),控制板(803)为矩形结构,导板(802)的顶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导槽(804),导槽(804)为矩形结构,导槽(804)共设有两个,两个导槽(804)的内部插入有一个u形杆,u形杆与两个连接杆(807)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rto蓄热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rto炉体(8)的内部右侧设有出口(805),出口(805)为矩形结构,两个连接杆(807)连接有一个密封板(808),密封板(808)为矩形结构,密封板(808)处于出口(805)的内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rto蓄热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的顶端两侧分别设有两个辅助件(1001),辅助件(1001)为矩形结构,辅助件(1001)的两端为楔形结构,每两个辅助件(1001)之间设有一个内板(1002),内板(1002)为矩形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rto蓄热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003)为矩形结构,支撑板(1003)为金属材质,每个支撑板(1003)的底部外侧设有一个外件(1004),外件(1004)为楔形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rto蓄热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支撑板(1003)内部设有一个拉板(1005),拉板(1005)为h形结构,每两个支撑板(1003)之间设有两个连接板(1006),连接板(1006)为矩形结构,承接板(1007)为u形结构,承接板(1007)为金属材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RTO蓄热燃烧装置,涉及废气处理领域,以解决现有的RTO蓄热燃烧装置使用时,天然气加热需助燃风机、增大运行能耗、助燃风与天然气混合燃烧后又增加了系统总风量、即蓄热体装填量增多、设备尺寸变大、系统损失热量增大的问题,包括废气浓度检测仪;所述废气浓度检测仪与废气管道连接,废气浓度检测仪处于废气管道的底部,废气浓度检测仪的侧边设置有燃气补充系统,燃气补充系统通过管道与废气管道进行连接,燃气补充系统与天然气管道连接。采用天然气无焰燃烧技术实现RTO自动运行、运行时根据废气浓度自动补充天然气、天然气在燃烧室内氧化放热、提供热能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杜盼盼,韩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绿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