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机构及锅炉给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20865发布日期:2023-10-14 13:16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堵机构及锅炉给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锅炉给煤,特别是一种防堵机构及锅炉给煤装置。


背景技术:

1、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装置是由原煤斗、称重给煤机、刮板给煤机、落煤管及隔绝作用的气动门组成,气动门用于调整炉前落煤管的下煤量,但是按照锅炉厂家设计,刮板给煤机底板与炉前落煤管气动调整门之间有约50cm的距离,当锅炉低负荷时炉前落煤管气动调整门开度偏小,落煤管内容易在气动调整门上部积煤,现有技术中该装置在使用时无法避免该问题,当刮板给煤机炉前落煤管上部积煤长时间运行及给煤量逐渐增高,会导致刮板给煤机底板夹煤和气动调整门上堆积大量积煤,从而导致给煤机卡住,因此使得煤机易发生给煤故障,从而导致给煤机退备检修,长时间不能复役,从而影响机组正常接待负荷,且现有技术中在对气缸安装时,大多是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这就导致当需要对气缸进行检修维护时,拆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防堵机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3、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该装置在使用时无法避免该问题,当刮板给煤机炉前落煤管上部积煤长时间运行及给煤量逐渐增高,会导致刮板给煤机底板夹煤和气动调整门上堆积大量积煤,从而导致给煤机卡住,因此使得煤机易发生给煤故障,从而导致给煤机退备检修,长时间不能复役,从而影响机组正常接待负荷。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堵机构,其包括,防塞组件,包括固定框、封堵件、推动件以及连接件,所述封堵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框上,所述推动件位于所述封堵件底部,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推动件上。

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堵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封堵件包括封堵板,所述封堵板设置于所述固定框上,所述固定框上开设有滑槽,所述封堵板滑动于所述滑槽内。

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堵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推动件包括连接杆、活动杆以及铰接板,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封堵板底部,所述活动杆设置于所述连接杆底端,所述铰接板固定于所述封堵板底部。

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堵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推动件还包括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位于所述连接杆一侧。

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堵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定位套和铰接块,所述定位套套设于所述活动杆外侧,所述铰接块固定于所述定位套顶部。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堵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件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于所述定位套内侧,所述活动杆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滑动于所述限位槽内。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堵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件还包括限位球和第一弹簧,所述定位套内开设有腔室,所述限位球位于所述腔室内,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腔室内壁和所述限位球固定,所述活动杆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球与所述限位孔卡合。

11、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通过防塞组件的设置,可避免锅炉低负荷炉前落煤管气动调整门开度偏小时,气动调整门上会出现集煤现象。

12、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锅炉给煤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13、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在对气缸安装时,大多是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这就导致当需要对气缸进行检修维护时,拆卸不便。

1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锅炉给煤装置,其包括,给煤组件,与所述防塞组件连接,包括刮板给煤机、落煤管、气缸、挡板、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以及固定件,所述落煤管设置于所述刮板给煤机底部,所述气缸设置于所述刮板给煤机一侧,所述挡板与所述气缸输出端固定,所述第一导流板设置于所述落煤管内,所述第二导流板插接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内,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气缸上。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锅炉给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件包括支撑杆、固定套以及定位块,所述支撑杆固定于所述落煤管一侧,所述固定套设置于所述气缸外侧,所述定位块固定于所述固定套底部,所述支撑杆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块插接于所述定位槽内。

1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锅炉给煤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件还包括卡块和第二弹簧,所述定位块内开设有通槽,所述卡块位于所述通槽内,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卡块固定,所述支撑杆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卡合。

17、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给煤组件用于对锅炉进行输送煤炭,并通过固定件对气缸进行安装,以此可便于对气缸进行拆卸。



技术特征:

1.一种防堵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102)包括封堵板(102a),所述封堵板(102a)设置于所述固定框(101)上,所述固定框(101)上开设有滑槽(z),所述封堵板(102a)滑动于所述滑槽(z)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103)包括连接杆(103a)、活动杆(103b)以及铰接板(103c),所述连接杆(103a)位于所述封堵板(102a)底部,所述活动杆(103b)设置于所述连接杆(103a)底端,所述铰接板(103c)固定于所述封堵板(102a)底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103)还包括定位杆(103d),所述定位杆(103d)位于所述连接杆(103a)一侧。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防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04)包括定位套(104a)和铰接块(104b),所述定位套(104a)套设于所述活动杆(103b)外侧,所述铰接块(104b)固定于所述定位套(104a)顶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04)还包括限位块(104c),所述限位块(104c)固定于所述定位套(104a)内侧,所述活动杆(103b)上开设有限位槽(x),所述限位块(104c)滑动于所述限位槽(x)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04)还包括限位球(104d)和第一弹簧(104e),所述定位套(104a)内开设有腔室(v),所述限位球(104d)位于所述腔室(v)内,所述第一弹簧(104e)两端分别与所述腔室(v)内壁和所述限位球(104d)固定,所述活动杆(103b)上开设有限位孔(n),所述限位球(104d)与所述限位孔(n)卡合。

8.一种锅炉给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防堵机构,包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锅炉给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207)包括支撑杆(207a)、固定套(207b)以及定位块(207c),所述支撑杆(207a)固定于所述落煤管(202)一侧,所述固定套(207b)设置于所述气缸(203)外侧,所述定位块(207c)固定于所述固定套(207b)底部,所述支撑杆(207a)上开设有定位槽(s),所述定位块(207c)插接于所述定位槽(s)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锅炉给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207)还包括卡块(207d)和第二弹簧(207e),所述定位块(207c)内开设有通槽(q),所述卡块(207d)位于所述通槽(q)内,所述第二弹簧(207e)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卡块(207d)固定,所述支撑杆(207a)上开设有卡槽(w),所述卡块(207d)与所述卡槽(w)卡合。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堵机构及锅炉给煤装置,包括防塞组件,包括固定框、封堵件、推动件以及连接件,所述封堵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框上,所述推动件位于所述封堵件底部,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推动件上,给煤组件,与所述防塞组件连接,包括刮板给煤机、落煤管、气缸、挡板、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以及固定件,所述落煤管设置于所述刮板给煤机底部,所述气缸设置于所述刮板给煤机一侧,所述挡板与所述气缸输出端固定,所述第一导流板设置于所述落煤管内,所述第二导流板插接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内。本技术有益效果为:通过防塞组件的设置,可避免锅炉低负荷炉前落煤管气动调整门开度偏小时,气动调整门上会出现集煤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陶伟,张乐,胡建刚,罗松德,李东亮,舒立刚,韩志伟,郭占利,刘越,魏晓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内蒙古北方蒙西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