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引射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02994发布日期:2024-03-05 12:01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气引射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燃气灶具,特别涉及一种燃气引射管结构。


背景技术:

1、燃烧器作为燃气灶的主要燃烧元件,燃烧效率一直是厂家设计和研究的重点。现有燃气系统的燃烧器,对于引射管的调整,一般是通过延长引射管内燃气送气通道路径,来提高燃料与空气混合比的效果,以提高燃烧效率,该种燃烧器结构,是依照传统经验形成的,缺乏对引射管结构细节的进一步思考及优化调试,对燃烧效率的提高有限,引射管及燃烧器整体的引射能力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需要对燃烧器引射管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燃气引射管结构。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燃气引射管结构,引射管本体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引射管入口、收缩段、喉口段、扩张段及引射管出口;

3、所述收缩段呈渐缩状的锥型结构,所述扩张段呈渐扩的喇叭状结构;所述引射管入口对应设置有燃气喷嘴;

4、所述收缩段的锥角取值范围为30°至45°。

5、可选的,所述收缩段的锥角取值范围为35°至40°。

6、进一步的,所述收缩段的锥角取值范围为37°。

7、可选的,所述引射管本体设置有两个,呈中心对称结构布置于分气盘的下方;所述分气盘设置有环形的燃气混气腔,所述燃气混气腔与所述引射管出口连通。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引射管结构基于文丘里管结构基础,沿气流流动方式依次设置有收缩段、喉口段和扩张段,可对燃气进行压缩和加速的引射效果。具体的,以引射能力为目标参数,通过改变引射管的收缩段嘴角参数的情形下,利用仿真模拟的途径校核各个引射能力参数,得出收缩段的锥角取值范围为30°至45°的较佳取值;并通过校核仿真燃烧器的火盖火孔处最终的引射能力,相互验证,得到引射管的收缩段锥角在37°至45°的更理想取值设计。通过优化细节及仿真模拟的方式,从而得到一种燃烧器可获得较佳引射能力的燃气引射管结构。



技术特征:

1.一种燃气引射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引射管本体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引射管入口、收缩段、喉口段、扩张段及引射管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引射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段的锥角取值范围为35°至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引射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段的锥角取值范围为3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引射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管本体设置有两个,呈中心对称结构布置于分气盘的下方;所述分气盘设置有环形的燃气混气腔,所述燃气混气腔与所述引射管出口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气引射管结构,引射管本体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引射管入口、收缩段、喉口段、扩张段及引射管出口;收缩段呈渐缩状的锥型结构,扩张段呈渐扩的喇叭状结构;引射管入口对应设置有燃气喷嘴;收缩段的锥角取值范围为30°至45°。本技术中,以引射能力为目标参数,通过改变引射管的收缩段嘴角参数的情形下,利用仿真模拟的途径校核各个引射能力参数,得出收缩段的锥角取值范围为30°至45°的较佳取值;并通过校核仿真燃烧器的火盖火孔处最终的引射能力,相互验证,得到引射管的收缩段锥角在37°至45°的更理想取值设计。通过优化细节及仿真模拟的方式,从而得到一种燃烧器可获得较佳引射能力的燃气引射管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李洲承,石发恩,田小荣,莫秋霞,莫为登,艾包华,杨苑琳,莫运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思利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3
技术公布日:2024/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