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仓设备和窑尾分解炉燃料的投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06262发布日期:2023-08-04 03:23阅读:41来源:国知局
储仓设备和窑尾分解炉燃料的投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燃料储仓,具体地,涉及一种储仓设备和窑尾分解炉燃料的投料装置。


背景技术:

1、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向全世界庄重承诺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在国家“双碳”背景下,具有热值的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

2、水泥行业作为碳消耗和碳排放大户,面临较多压力,2022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主要目标是:“十四五”期间,行业节能低碳技术持续推广,水泥、玻璃等重点产品能耗、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水平降低3%以上;“十五五”期间,原燃料替代水平大幅提高,基本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

3、使用生活垃圾、农林垃圾和工业垃圾替代化石燃料,是水泥行业低碳、绿色循环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热值一般偏低,水分较大;农林垃圾主要指秸秆、稻壳、枯枝烂叶等;工业垃圾目前应用比较多的是废旧纺织用品、废旧橡胶等。废弃物通前置处理后直接用于水泥窑煅烧,其中多用于替代窑尾分解炉化石燃料。在使用替代燃料使用过程中废弃物需要制备、储存和输送,当废弃物为不规则形状且质量较轻的物质时,往往在储存过程中因为物料间搭桥、架接导致物料流通不畅,影响了替代燃料的使用。

4、因此,急需提供一种储仓设备和窑尾分解炉燃料的投料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储仓设备和窑尾分解炉燃料的投料装置,能够避免物料间搭桥、架接导致物料流通不畅。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仓设备,所述储仓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和螺旋铰刀,所述设备壳体上部设置有进料口,下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螺旋铰刀设置于所述出料口处用于强制卸料,所述设备壳体位于所述出料口以上的部分由上至下口径逐渐变大。

3、优选的,所述设备壳体的侧壁倾斜角度为60°-89°。

4、优选的,所述设备壳体设置有四个侧壁。

5、优选的,所述螺旋铰刀包括驱动电机和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刀身,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设备壳体外,所述刀身转动连接于所述设备壳体内。

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窑尾分解炉燃料的投料装置,所述投料装置包括上述的储仓设备和设置于所述出料口下方的用于将燃料送入分解炉的输送设备。

7、优选的,所述输送设备包括传送带机构和设置于传送带机构下方的计量称。

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替代燃料从设备壳体上部的进料口进入,由于设备壳体由上至下口径逐渐变大,即设备壳体的侧壁为倾斜面,替代燃料从进料口下落过程中与设备壳体侧壁的相互作用力较小,避免物料间搭桥、架接导致物料流通不畅。当替代燃料落到设备壳体底部的螺旋铰刀上时,转动的螺旋铰刀会将替代燃料碾碎并向下挤出出料口,使得物料可以顺畅的通过储仓设备,能够保证替代燃料供给的顺畅性和连续性。在不需要添加物料时,螺旋铰刀停止转动,替代燃料堆积在设备壳体内被螺旋铰刀阻挡,不会从出料口排出。

9、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储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仓设备包括设备壳体(1)和螺旋铰刀(4),所述设备壳体(1)上部设置有进料口(2),下部设置有出料口(3),所述螺旋铰刀(4)设置于所述出料口(3)处用于强制卸料,所述设备壳体(1)位于所述出料口(3)以上的部分由上至下口径逐渐变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壳体(1)的侧壁倾斜角度为60°-8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壳体(1)设置有四个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铰刀(4)包括驱动电机和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刀身,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设备壳体(1)外,所述刀身转动连接于所述设备壳体(1)内。

5.一种窑尾分解炉燃料的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储仓设备和设置于所述出料口(3)下方的用于将燃料送入分解炉(6)的输送设备(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设备(5)包括传送带机构和设置于传送带机构下方的计量称。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燃料储仓技术领域的一种储仓设备和窑尾分解炉燃料的投料装置,储仓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和螺旋铰刀,设备壳体上部设置有进料口,下部设置有出料口,螺旋铰刀设置于出料口处用于强制卸料,设备壳体位于出料口以上的部分由上至下口径逐渐变大。能够避免物料间搭桥、架接导致物料流通不畅。

技术研发人员:徐宝林,李志强,李祥超,张仲恺,蔡盛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6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