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重完全燃烧废气物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83439发布日期:2024-02-09 12:15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重完全燃烧废气物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及垃圾热裂解、焚烧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多重完全燃烧废气物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1、垃圾处理就是要把垃圾迅速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加以合理的利用,当今广泛应用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垃圾处理的目的是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现有的垃圾处理方式之一是高温热裂解。

2、现有的垃圾热解设备(垃圾热解炉),其通常只是在自身的炉体内进行燃烧热解,排出的烟气中不可避免混杂着其他未充分燃烧的可燃气体:二恶英、一氧化碳等;如何对烟气进行进一步有效地热解,降低有害气体排放,以及充分利用热解的热能,做到节能环保,是本申请材料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多重完全燃烧废气物的处理装置,通过额外设置的多重炉对烟气进行多重集中、然后燃烧,充分热解烟气,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并充分有效热解产生的热能,更加节能、环保。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重完全燃烧废气物的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为多重炉,其设置在裂解炉的旁边并通过导气管道与裂解炉内的烟气连通,用于对热解炉内的气体进行堆积与充分燃烧,其中导气管道包括用于烟气进入的进气管道,和用于处理后的烟气排放的排气管道;进气管道与多重炉的多重炉下部连通,多重炉下部通过隔离墙隔离处了多个单向流通的烟气管道;进气管道内的烟气从烟气上流口进入然后转接到下一管道的烟气下流口,然后再通过烟气上流口转接到另一管道,如此往复多次;在管道的上方设置有多重炉上部,其内设置有多个热水管束,通过循环水连通向外提供热水;所述排气管道与多重炉上部相连通,另一端通过烟管连接排放口。

3、进一步的,所述多重炉下部内的烟气管道最后一个转接为烟气下流口,通过该烟气下流口的烟气向上流入到多重炉上部,在流过热水管束后与排气管道对接。

4、进一步的,所述烟气管道为采用耐火材料堆砌而成的烟道,烟道的走向从内层向外层布置,并环绕在多重炉下部的底部。

5、进一步的,所述多重炉上部为燃烧室,燃烧后的烟气通过烟管连接排放口。

6、进一步的,所述烟管设置在裂解炉内,穿过裂解炉的上部后与外部设置的排放口相连。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多重完全燃烧废气物的处理装置,通过额外设置的多重炉对烟气进行多重集中、然后燃烧,充分热解烟气,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并充分有效热解产生的热能,更加节能、环保。

8、多重炉下部其通过多次管道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的富集、堆积后,对气体进行了汇聚,有利于残留的可燃气体如二恶英、一氧化碳等能充分燃烧,从而使得尾气更加干净、安全,极大减少甚至杜绝有害气体排放。

9、烟管穿过裂解炉的上部,其管壁的温度对于裂解炉内上部的空间进行了加热,垃圾从上部进入到裂解炉内时就经过了上部的温度预热,从而进一步有效利用了尾气中的热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多重完全燃烧废气物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装置为多重炉,其设置在裂解炉的旁边并通过导气管道与裂解炉内的烟气连通,用于对热解炉内的气体进行堆积与充分燃烧,其中导气管道包括用于烟气进入的进气管道,和用于处理后的烟气排放的排气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重完全燃烧废气物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重炉下部内的烟气管道最后一个转接为烟气下流口,通过该烟气下流口的烟气向上流入到多重炉上部,在流过热水管束后与排气管道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重完全燃烧废气物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管道为采用耐火材料堆砌而成的烟道,烟道的走向从内层向外层布置,并环绕在多重炉下部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重完全燃烧废气物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重炉上部为燃烧室,燃烧后的烟气通过烟管连接排放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重完全燃烧废气物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管设置在裂解炉内,穿过裂解炉的上部后与外部设置的排放口相连。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重完全燃烧废气物的处理装置,其设置在裂解炉的旁边并通过导气管道与裂解炉内的烟气连通,其中导气管道包括用于烟气进入的进气管道,和用于处理后的烟气排放的排气管道;进气管道与多重炉的多重炉下部连通,多重炉下部通过隔离墙隔离处了多个单向流通的烟气管道;进气管道内的烟气从烟气上流口进入然后转接到下一管道的烟气下流口,然后再通过烟气上流口转接到另一管道,如此往复多次;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重完全燃烧废气物的处理装置,通过额外设置的多重炉对烟气进行多重集中、然后燃烧,充分热解烟气,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并充分有效热解产生的热能,更加节能、环保。

技术研发人员:刘安桂,刘敏,曾桂生,毛金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敏
技术研发日:20230711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