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11403发布日期:2024-02-22 21:10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锅炉生产,特别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装置。


背景技术:

1、结焦是泥煤黏在输送管道上因高温烘烤而碳化粘结的一种现象。因泥煤中含有大量的泥土和水分,对非垂直管道会产生很大的粘附着力,当它遇到高温时,便在粘附地结块碳化,堵塞管道;引起堵塞部位的管道被高温烧红,烧红位置继续粘附泥煤,如此周而复始,堆积堵塞现象更严重,严重影响锅炉的正常供煤,影响发电量,使锅炉负荷瞬间下降,这是行业严重的运行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快速消除煤焦块堆积并保证给煤管畅通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装置。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装置,包括煤斗以及与煤斗连通的给煤管,在所述煤斗与给煤管之间连通设有称重机构,在所述给煤管内还设有推送机构,在该给煤管的出料端还设有除焦装置。

3、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称重机构能保证给煤重量的稳定性,避免进料堵塞;设置推送机构能避免泥煤在给煤管里残留,减少堆积并形成快速送煤的趋势;在给煤管的出料端设置除焦装置,能把出料端粘附在邻近高温位置的泥煤击碎并随后方推进的泥煤一起进入燃烧室,不仅能减少粘附堆积,还能保证给煤管的畅通,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4、为了简化结构便于安装,作为优选,所述称重机构包括电子皮带秤,在所述电子皮带秤的一端设有与煤斗的出料口连通的进料口,在该电子皮带秤的另一端设有出料管,在该出料管上连通设有干燥管,所述干燥管的出料端与给煤管连通设置。

5、为了快速干燥泥煤表面,降低粘附的几率,作为优选,所述干燥管孩连通设置有第一吹风管以及与第一吹风管连通的第二吹风管,所述第二吹风管的出气端与干燥管连通设置,在该第二吹风管上设有第一调节阀。

6、为了简化安装结构,作为优选,所述推送机构包括固设在给煤管上的变速电机以及一端与变速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的无轴螺旋叶片,所述无轴螺旋叶片的另一端伸入给煤管内;在所述给煤管内设有支架,在所述支架上设有插孔,该无轴螺旋叶片的伸入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伸入插孔内。

7、为了清理给煤管内壁上的泥煤残留,作为优选,所述无轴螺旋叶片的外径尺寸与给煤管的内径尺寸相适配。

8、为了简化结构便于安装,作为优选,所述除焦装置包括固定套接在给煤管外侧的导向套,以及转动套接在导向套外侧的转动套,在所述导向套上插设有至少一个顶杆,在所述转动套的内侧壁上对应顶杆的位置处均绕设有插槽,每个所述顶杆的一端均伸入插槽内,且每个顶杆的伸入端均设有导向柱,在所述插槽的槽壁上对应导向柱的位置处均设有导向通槽,对应位置的所述导向柱均伸入导向通槽内;在所述给煤管上对应顶杆的位置处均设有通孔,该顶杆的另一端穿设过通孔并伸入给煤管内。

9、为了保证顶杆的移动顺畅,作为优选,在所述导向套上对应顶杆的位置处均设有让位孔,在每个所述让位孔内均设有套设在顶杆外侧的顶杆套,在所述顶杆套内设有台阶孔,在所述台阶孔的大孔端内均设有润滑套,所述润滑套贴合套接在顶杆的外侧壁上。

10、为了便于传动并简化结构,作为优选,在所述给煤管的外侧固设有撑架,在所述撑架上设有往复电机,所述往复电机的输出端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传动杆的一端铰接连接,该传动杆的另一端与固设在转动套的支耳铰接连接。

11、为了保证转动套的转动流畅性,避免干涉阻滞,作为优选,在所述转动套上固设有遮挡导向套的封板,在所述封板的内侧壁上沿圆周方向绕设有第一凹槽,在所述导向套的外侧壁上对应第一凹槽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合围形成一个空腔,在该空腔内设有贴合腔壁的滚珠。

12、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给烟管内设置推送机构并在出料端设置除焦结构,不仅能较大面积地清除管壁上的粘附残留,还能保证管道进煤的顺畅,结构简单紧凑,使用便捷。



技术特征:

1.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煤斗(1)以及与煤斗(1)连通的给煤管(3),在所述煤斗(1)与给煤管(3)之间连通设有称重机构,在所述给煤管(3)内还设有推送机构,在该给煤管(3)的出料端还设有除焦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机构包括电子皮带秤(2),在所述电子皮带秤(2)的一端设有与煤斗(1)的出料口连通的进料口,在该电子皮带秤(2)的另一端设有出料管(20),在该出料管(20)上连通设有干燥管(21),所述干燥管(21)的出料端与给煤管(3)连通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管(21)还连通设置有第一吹风管(211)以及与第一吹风管(211)连通的第二吹风管(212),所述第二吹风管(212)的出气端与干燥管(21)连通设置,在该第二吹风管(212)上设有第一调节阀(21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机构包括固设在给煤管(3)上的变速电机(30)以及一端与变速电机(30)的输出端连接的无轴螺旋叶片(31),所述无轴螺旋叶片(31)的另一端伸入给煤管(3)内;在所述给煤管(3)内设有支架(32),在所述支架(32)上设有插孔,该无轴螺旋叶片(31)的伸入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33),所述连接轴(33)伸入插孔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轴螺旋叶片(31)的外径尺寸与给煤管(3)的内径尺寸相适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焦装置包括固定套接在给煤管(3)外侧的导向套(4),以及转动套接在导向套(4)外侧的转动套(40),在所述导向套(4)上插设有至少一个顶杆(41),在所述转动套(40)的内侧壁上对应顶杆(41)的位置处均绕设有插槽(42),每个所述顶杆(41)的一端均伸入插槽(42)内,且每个顶杆(41)的伸入端均设有导向柱(43),在所述插槽(42)的槽壁上对应导向柱(43)的位置处均设有导向通槽(44),对应位置的所述导向柱(43)均伸入导向通槽(44)内;在所述给煤管(3)上对应顶杆(41)的位置处均设有通孔(34),该顶杆(41)的另一端穿设过通孔(34)并伸入给煤管(3)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向套(4)上对应顶杆(41)的位置处均设有让位孔(411),在每个所述让位孔(411)内均设有套设在顶杆(41)外侧的顶杆套(412),在所述顶杆套(412)内设有台阶孔,在所述台阶孔的大孔端内均设有润滑套(413),所述润滑套(413)贴合套接在顶杆(41)的外侧壁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给煤管(3)的外侧固设有撑架,在所述撑架上设有往复电机(51),所述往复电机(51)的输出端设有连接杆(52),所述连接杆(52)的一端与传动杆(53)的一端铰接连接,该传动杆(53)的另一端与固设在转动套(40)的支耳(401)铰接连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动套(40)上固设有遮挡导向套(4)的封板(402),在所述封板(402)的内侧壁上沿圆周方向绕设有第一凹槽(403),在所述导向套(4)的外侧壁上对应第一凹槽(403)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凹槽(45),所述第一凹槽(403)与第二凹槽(45)合围形成一个空腔,在该空腔内设有贴合腔壁的滚珠(54)。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装置,包括煤斗以及与煤斗连通的给煤管,在所述煤斗与给煤管之间连通设有称重机构,在所述给煤管内还设有推送机构,在该给煤管的出料端还设有除焦装置。本技术在给烟管内设置推送机构并在出料端设置除焦结构,不仅能较大面积地清除管壁上的粘附残留,还能保证管道进煤的顺畅,结构简单紧凑,使用便捷。

技术研发人员:苟东国,陈绍敏,雷利斌,欧儒春,黄丹,浦绍旭,鲁云华,吕刚,王林,杨鑫,梁修银,唐海晏,何宇,蒋松,杨浩澜,陈明,李军圆,方祥洪,曾小义,张瑞坤,党富佳,徐艺哲,蒲佳杭,赵虹钦,唐世超,张峻堯,杨理,杜培仁,刘永新,姚东,刘林,石东富,岩轰罕,文柯奥,司嘉威,廖志豪,吴至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技术研发日:20230713
技术公布日:2024/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