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火苗防风打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5887阅读:8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火苗防风打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要用于点燃香烟的气体打火机。
目前使用的气体打火机可以分为明火打火机和防风打火机两大类,前者是使从贮气箱上的燃料供应头中出来的气体燃料直接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显的火苗,故称之为明火打火机;后者是使气体燃料先经过一个雾化器产生激流,通过分气头与空气混合后燃烧,由于气体燃料经过雾化,所以能够充分地燃烧,并产生不明显的蓝色火焰,但火焰的温度比明火打火机的火苗温度要高许多,在火焰处设置一个复燃件,该复燃件在很短的时间内即被烧红,对于源源喷出的气体燃料来说它是一个持续的点燃装置,从而达到了防风的目的。根据中国专利CN8820 3745和CN88214080,是在燃料供应头上安装了一个防风组件,该防风组件包括雾化器、混合器、分气头、燃烧炉以及装在燃烧炉上方的复燃件,复燃件为绕成螺旋弹簧状或者编成丝网状的高熔点抗氧化的金属丝,例如铂丝。
显然,防风打火机与一般的明火打火机相比,具有不怕风吹、燃料燃烧充分、火焰温度高的优点,但由于产生的火焰不明显,尤其在阳光下点燃时使用者很难看到火焰的位置,因而给使用者带来不便,这是该种打火机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可以有效地防风,又可以产生明显火苗的气体打火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防风打火机的防风组件中再装一根用来产生明显火苗的供气管。这样,打火机点燃后,不仅可以产生蓝色的高温火焰,而且还能产生一股明显的火苗,由于复燃件的作用,蓝色的高温火焰是不怕风吹的,即使明火被风吹灭,从产生明火的供气管中喷出的气体燃料很快又会被环绕其周围的蓝色的高温火焰重新点燃。
相应地,用于产生蓝色高温火焰的供气管与用于产生明显火苗的供气管应分别具有各自的供气调节机构,这两个供气调节机构应该是相互独立的;但两个供气管的供气控制机构则必须满足同步动作的要求,两个供气管可以共用同一个供气控制机构,也可以具有各自的供气控制机构;如果具有各自的供气控制机构,则两个控制机构要保持同步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防风打火机的组成示意图。
图2是
图1所示的防风打火机中防风组件的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火苗防风打火机的防风组件的第一种结构的剖面图。
图4是双火苗防风打火机的防风组件的第二种结构的剖面图。
图5是双火苗防风打火机的防风组件顶部第三种结构的剖面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第三种结构防风组件底部的一种结构的剖面图。
图7是图5所示的第三种结构防风组件底部的另一种结构的剖面图。
图8是双火苗防风打火机的防风组件顶部第四种结构的剖面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火苗防风打火机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
图1,现有的防风打火机包括壳体1、贮气箱2、加气嘴3、供气调节机构4、发火装置5、供气控制机构6、以及防风组件7,其中防风组件7安装在贮气箱2的供气口上。
参照图2,
图1中所示的防风组件7包括供气导管11、雾化器12、混合器13、分气头14、燃烧炉15、复燃件16,在分气头14上或者在燃烧炉15中,装有发火头17,绝缘件18位于分气头14与燃烧炉15之间,在供气导管11或者雾化器12中装有过滤件19。
参照图3,在贮气箱2的上部靠近供气导管11的位置再引一条明火供气管21,该供气管与防风组件7并行,到达防风组件7的顶部后,再穿过燃烧炉15的侧壁伸入到燃烧炉15中,供气管21的出口可以位于燃烧炉15内的任何一点,但以位于中心位置为佳,其方向应垂直向上。两条供气管11和21应具有同步动作的供气控制机构,但其各自的供气调节机构是相互独立的。
参照图4,将明火供气管22从供气导管11的侧壁上引出,与防风组件7并行,再穿过燃烧炉15的侧壁伸入到燃烧炉15中;另外,明火供气管22的供气调节机构23可以设置在其引出口与出口之间适当的位置。这样,两条供气管11和22就可以共用同一个供气控制机构。
参照图5,明火供气管24通过防风组件7的中心引出,即与防风组件7同心,其出口从分气头14的顶端穿出。在这种情况下,防风组件7中的雾化器12上的微孔就不能开在中心位置,只能像图6那样将微孔对称地开在明火供气管的两边或者周围,即对称地开两个或者四个微孔;另一种结构是像图7所示的那样在明火供气管24与防风组件7中的雾化器12之间留一个环形的间隙,可以起到与微孔相同的作用。与上述同心结构相对应,两条供气管11和24的供气调节机构也要采用同心结构,但二者是相互独立的。
参照图8,在分气头14的顶端中开一个用来缓冲气流的孔25来作为产生明火的供气管,孔25可以是曲孔或者螺旋孔,其出口方向应垂直向上。两条供气管11和25实质上是一条气流通道,只是高速气流经过孔25后速度减小了,此时只要有一个供气控制机构和一个供气调节机构就够了;另外防风组件7除了分气头14以外的结构不需要作任何改变。因此,这种结构是最简单的,但同样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双火苗防风打火机,包括壳体1、贮气箱2、加气嘴3、供气调节机构4、发火装置5、供气控制机构6、以及防风组件7,其中防风组件7包括供气导管11、雾化器12、混合器13,分气头14,燃烧炉15,复燃件16以及发火头17,其特征在于防风组件7中的燃烧炉15内装有一个用于产生明火的供气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火苗防风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明火供气管21从贮气箱2的上部靠近供气导管11的位置引出,与防风组件7并行,再穿过燃烧炉15的侧壁伸入到燃烧炉15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火苗防风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明火供气管22从供气导管11的侧壁上引出,与防风组件7并行,再穿过燃烧炉15的侧壁伸入到燃烧炉15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火苗防风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明火供气管24通过防风组件7的中心引出,其出口从分气头14的顶端穿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火苗防风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明火供气管25为开在分气头14的顶端的一个缓冲气流的孔。
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双火苗防风火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明火供气管的出口位于燃烧炉15的中心,其方向垂直向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火苗防风打火机,其特征在于防风组件7中的雾化器12上的微孔对称地开在明火供气管24的两边或者四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火苗防风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明火供气管24与防风组件7中的雾化器12之间有一个环形的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火苗防风打火机,其特征在于分气头14顶端的明火供气孔25为曲孔或者螺旋孔,其出口方向垂直向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火苗防风打火机,该打火机是在防风组件7的燃烧炉15中装有一个用来产生明火的供气管。这样该打火机不仅可以产生高温的防风火焰,而且在高温的防风火焰中心还能产生一股明显的火苗,克服了一般的防风打火机在强光下难以确定火焰位置所造成的使用不便的不足,该打火机尤其适合于在有阳光照射而且有风的室外使用。
文档编号F23Q2/00GK2064459SQ89214319
公开日1990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1989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1989年7月26日
发明者王志林 申请人:王志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