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燃手烧炉高低隔火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6450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外燃手烧炉高低隔火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锅炉层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外燃卧式手烧炉隔火板技术领域。
简单手烧炉有严重冒黑烟之弊,为环保所不容,已被禁用。目前,手烧炉消烟主要从煤层燃烧方式方面来采取措施,主要采用反烧法及煤气化。但是,一般的反烧装置如明火反烧(包括抽板顶升)、双层炉排等,不仅结构较为复杂,运行操作较为麻烦,煤种适应范围和负荷调节速度受到较大限制,而且工作的可靠性较差,维修也不方便。小煤气锅炉也有类似情况。这一切对于容量不大的手烧炉是极为不利的。
过去,也有从炉膛容积中采取消烟措施,着眼于燃尽已产生的炭黑和飞灰,主要用炉拱或二次风。炉拱主要用于立式内燃手烧炉中,曾有球面“十”字形拱、环形帽沿拱、球形蜂窝拱等。单独的这类拱主要用于蓄热保温;由于炉膛尺寸很小,拱形不匹配,炉拱对烟气的混合扰动作用不大,因而消烟效果差。单独的二次风,其混合扰动作用虽较大,但保温作用差,消烟效果受限制;而且二次风操作麻烦,能耗较大,还有噪音;特别是手烧炉均采用蒸汽二次风,因而在启动时因无蒸汽供给而不能形成二次风。二次风和球形蜂窝拱联合使用时,消烟效果较好,但仍不能排除二次风的上述缺点,因而其应用推广受到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前后不同高度的两片隔火板,迫使烟气作前后向的合理流动,从而强化混合扰动和燃烧,达到消烟、减尘和节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由前后两片隔火板组成,两片隔火板互为高低。前隔火板处于高位,一般为弧形,也可为平板。前隔火板也可作前低后高的倾斜布置。在下置式炉膛中,当锅壳(或锅筒)位置较低时,前隔火板被锅壳(锅筒)分割成左右两半,而且宽度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后隔火板处于低位,一般为弧形,也可为平板,可水平布置,也可前高后低倾斜布置;后隔火板上设有为数不多的、分散布置的落灰小孔。当炉膛高度较大时,后隔火板也可做成前高后低,成倾斜布置。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详细的说明。
附图中,(1)为前隔火板、(2)为后隔火板。前隔火板(1)被锅壳分割成两半,宽度也大幅度减小,几乎成了两块斜置的小方块。后隔火板(2)为整体弧形拱板,布置位置低于前隔火板,后隔火板上设有为数不多的落灰小孔(3)。另外,(7)是固定炉排、(8)是用以加煤和出渣的炉门、(9)是水包、(10)是外壳、(11)是引风机。
前后隔火板将炉膛分隔成燃烧室(4)和冷却一燃尽室(5)两部分,使燃烧和冷却分开,从而从总体布置上有利于提高燃烧温度,强化燃烧。同时,在空气动力上,本实用新型的前后隔火板的布置方式符合强化有效混合的要求,从低而长的后隔火板(2)中喷出高速烟气流,在惯性和引风吸力的作用下,沿前上方深入位置较高的前隔火板(1)下的区域内,由于前隔火板的引导,气流在那里产生旋转,形成旋涡(火球)(6);或当炉排前部向上烟气流较强时,前后两股气流在此形成对冲,并产生强烈搅拌。无论形成旋涡或对冲搅拌,都能大大地强化气流的混合和扰动;而整个高低隔火板的高覆盖率则对整个炉膛的保温、防止烟气短路流出等都有利。这一切都为炭黑和飞灰的高温室空间燃烧创造了优良的条件。因此,合适的高低隔火板能保证外燃手烧炉的消烟、减尘和节煤。
本实用新型高低隔火板的操作程序与简单手烧炉基本相同。因而可在外燃手烧炉中取代现行的消烟装置,包括明火反烧(含抽板顶升)、双层炉排、小煤气等,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工作可靠的特点。
权利要求1.外燃手烧炉高低隔火板,由前隔火板(1)和后隔火板(2)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前隔火板(1)为弧形,处于高位,水平布置,后隔火板(2)亦为弧形,处于低位,水平布置,后隔火板上设有分散布置的落灰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燃手烧炉高低隔火板,其特征在于,在下置式炉膛中,当锅壳位置较低时,所说的前隔火板(1)被锅壳分隔为左右两半,而且其宽度有较大幅度的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燃手烧炉高低隔火板,其特征在于,当炉膛高度较大时,后隔火板(2)也可做成前高后低,成倾斜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燃手烧炉高低隔火板,其特征在于,前隔火板(1)也可作前低后高的倾斜布置。
专利摘要一种外燃手烧炉高低隔火板由前后两爿隔火板组成并互为高低。前隔火板处于高位,一般为弧形,也可为平板。在下置式炉膛中,当锅壳位置较低时,前隔火板被锅壳分割成左右两半,而且宽度也有较大幅度的减小。后隔火板处于低位,一般为弧形,也可为平板;可水平布置,也可前高后低倾斜布置。前后隔火板将炉膛分隔成燃烧室和冷却—燃尽室,使燃烧和冷却分开,从而从总体布置上有利于提高燃烧温度,强化燃烧,保证了外燃手烧炉的消烟、减尘和节煤。
文档编号F23M9/00GK2076641SQ9022031
公开日1991年5月8日 申请日期1990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1990年9月11日
发明者黄祥新 申请人:黄祥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