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暖气的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2024阅读:5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暖气的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利利用暖气的热水器。
目前市场上基本有二种利用暖气的热水器,一种为内部盘管式,盘管通自来水,外皮与盘管之间通暖气,自来水随加热随使用,但内存水少。另一种为圆筒形罐体热水器,内有一胆,胆通自来水,胆与外壳之间通暖气,胆外循环的暖气使胆内自来水受热。使用少量热水时,水温很高,在大量使用热水时,如洗澡,新注入的自来水很快与胆内热水混合,使胆内热水降温,出现热水不够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术不足,提供一种热效率高,热水持续时间长的新型热水器。该热水器独特之处在于圆筒形罐体外壳之内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采用三个圆筒形较细长的罐体内胆并排串联,构成热交换器。热交换器与外壳之间通暖气,三个并排串通的内胆通自来水。自来水从一胆流向二胆,再流向三胆,内胆受热面积大,热效率高。在供暖期间,使用大量热水,如洗澡,新注入的自来水,不会很快与二、三胆内热水混合,能保证持续使用热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热水器,由圆筒形罐体外壳和内部热交换器构成。本热水器以一般家庭使用的规格为例,罐体外壳由3mm厚的铁板,焊成一个直径270mm,两端长800mm罐体外壳,罐体外壳横放,两端为凸面。外壳一端底部有接暖气的回水管(4分管或6分管),另一端上部有接暖气的上水管(4分或6分管),顶部有手动排气门。本热水器的内部热交换器构成是这样的,制作三个外形大小相似的圆筒形罐体内胆,内胆直径110mm,长740mm,用现有的铁管或不生锈的金属材料均可。三个内胆横放并排在一起成倒“品”字形。即A胆在底部,C胆略高于B胆并排放在A胆之上,成倒“品”字形。三胆之间有一定空隙。将三个内胆串通,即A内胆左端接自来水入口4分管,在A内胆右端顶部与B胆右端底部用4分管串通;在B内胆左端顶部与C内胆左端底部为4分管串通,在C内胆右端顶部接热水出口用4分管。制作成热交换器,放入圆筒形罐体外壳之内,热交器底部、顶部与外壳底部、顶部要一致,外壳两端封口。热交换器的自来水入口,热水出口伸出外壳。热交换器与外壳之间最小空隙不小于10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1、热效率高,自来水加热快,由于热交换器的三个胆串联,自来水流通长,受热面积大。2、内存水量大,热水持续时间长。在使用热水时,如洗澡,注入的自来水不会很快与B、C胆热水混合,使水温下降,能够满足使用。3、只利用有限的暖气热量对楼房取暖不会有大的影响。
以下结合附图,以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详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
图1的ABC内部热交换器图参照
图1、图2,本实用新型由圆筒形罐体外壳1和热交换器2,两部分组成。外壳1的结构如
图1、图2,横放。一端底部有接暖气回水管3,另一端上部有接暖气上水管4,顶部有手动排气阀5,外壳两端为凸面。热交换器构成是这样的,它是由三个圆筒形罐体内胆A、B、C并排成倒“品”字形,横放,内胆之间有一定空隙。A、B、C内胆之间用细管6和7串通,细管使用4分管。即A胆在底部BC两胆并排在A胆之上,A胆左端有接自来水的入口8,右端顶部与B胆右端底部用细管6串通。B胆左端顶部与C胆左端底部用细管7串通。C胆略高于B胆,使胆内不会积留空气,C胆右端顶部有接热水出口9。自来水入口8,热水出口9,伸出外壳一般用4分管。将热交换器2与外壳1进行组装,热交换器2与外壳1的上、下位置一致,即A胆在外壳内部下面,C胆略高B胆,在A胆的上面,同时热交换器2处于外壳内部中心,使之胆与外壳1之间最靠近的地方要有10mm左右的空隙。外壳封口,热水器做成。
权利要求1.本实用新型热水器,它是由圆筒形罐体外壳和内部热交换器构成,其特征是外壳内部热交换器由三个圆筒形罐体内胆并排,用细管串联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是该热水器内部热交换器的构成,是由三个相对独立内胆彼此用细管串通,内胆之间有一定空隙,自来水入口位于热交器的最下面的一个胆的下部,热水出口位于热交器的最上面的一个胆上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暖气的热水器。本实用新型热水器由圆筒形罐体外壳和内部热交换器组成。热交换器是由三个细长圆筒形罐体内胆倒“品”字形排列,用细管串通组成。自来水入口位于热交换器的最下面的一个胆下部,热水出口位于热交器的最上面的一个胆上部。此结构不仅热效率高,而且新注入的自来水不会很快与其他内胆热水混合,热水持续时间长。
文档编号F28D7/10GK2381983SQ99215249
公开日2000年6月7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26日
发明者唐新格 申请人:唐新格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