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半气化燃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43677阅读:643来源:国知局
生物质半气化燃烧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质半气化燃烧系统,包括热解室和预燃室,热解室与预燃室通过喉口连通,热解室内设置有火床装置,热解室外还设置有进料部,预燃室设置有二次风口、二次冷烟口和喷燃口,喷燃口连通有受热装置,还包括连通火床风室的底风管,连通二次风口的二次风管,连通受热装置出风端的引风管,引风管另一端分别通过冷烟管连通火床风室、通过二次冷烟管连通二次冷烟口。本生物质半气化燃烧系统,通过匹配燃料供给量和送风量,可以让热解和燃烧过程在热解室和预燃室中进行,燃烧产生的热辐射随高温烟气流出预燃室,并传递给受热装置,而受热装置本身的负荷变化对燃烧过程不产生影响。
【专利说明】
生物质半气化燃烧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适于工业燃烧的燃烧器,具体的是以生物质为燃料的半气化燃烧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生物质燃料,例如秸杆、锯末、稻糠等,相对于化石燃料是更加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燃烧器是用于将燃料和空气以一定方式混合并燃烧的装置。根据燃烧过程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直接燃烧、半气化燃烧和气化燃烧。直接燃烧即是常规的物料燃烧方式,气化燃烧是燃料在炉中热解气化,得到可燃的热解气,并经过冷却和净化后再作为工业锅炉的燃料使用。半气化燃烧则同时包含了上述两种燃烧方式。
[0003]目前,市场上为工业锅炉加热的半气化燃烧器往往不能很好的适应锅炉负荷变化,当锅炉频繁启停或负荷快速改变时,燃烧器内燃烧条件不能尽快适应,进而引起排放气体中氮氧化物超标或一氧化碳浓度高等一系列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物质半气化燃烧系统,燃烧器内的燃烧情况不被受热装置影响。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生物质半气化燃烧系统,包括下部的热解室和上部的预燃室,所述热解室与预燃室通过喉口连通,所述热解室内设置有火床装置,热解室外还设置有通向所述火床装置的进料部,所述火床装置设置有火床风室,所述预燃室设置有二次风口、二次冷烟口和喷燃口,所述喷燃口连通有受热装置,还包括连通火床风室的底风管,连通二次风口的二次风管,连通所述受热装置出风端的引风管,所述引风管另一端分别通过冷烟管连通火床风室、通过二次冷烟管连通二次冷烟口。
[0007]进一步的,所述热解室的上部顶壁包括前拱和后拱,前拱位于所述进料部与后拱之间,所述喉口下端设置在前拱与后拱之间,且所述前拱位置高于后拱,前拱长度小于后拱长度。
[0008]进一步的,所述预燃室内部空间为圆柱形,所述喉口通向预燃室内部空间的周面切向方向,所述喷燃口位于预燃室的圆柱形端面处。
[0009]进一步的,所述二次风口、二次冷烟口均通向预燃室内部空间的周面切向方向,且与喉口切向通入预燃室的方向顺行。
[0010]进一步的,所述预燃室的周面位置且位于所述喷燃口的一侧设置有燃尽风口,所述燃尽风口连通有燃尽风管。
[0011 ]进一步的,所述预燃室远离喷燃口的位置设置有辅助燃料喷口。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进料部包括从上到下顺序设置的料仓、给料机、锁气器和落料滑槽,所述落料滑槽通向所述火床装置。
[0013]进一步的,所述辅助燃料喷口设置在预燃室背离喷燃口的端面,所述预燃室上部还设置有放散口,所述放散口设置有放散阀,所述受热装置为锅炉炉膛,所述喉口所在壁面设置有火焰检测器,所述热解室位于前拱一侧的壁面设置有负压传感器,所述底风管、冷烟管、二次冷烟管、二次风管、燃尽风管和弓I风管均设置有风机,还包括与所述火焰检测器、负压传感器、给料机和所述风机连接的控制系统。
[0014]进一步的,所述引风管位于受热装置之后且冷烟管和二次冷烟管之前的位置还顺序设置有除尘装置和烟囱。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生物质半气化燃烧系统,通过匹配燃料供给量和送风量,可以让热解和燃烧过程在热解室和预燃室中进行,燃烧产生的热辐射随高温烟气流出预燃室,并传递给受热装置,而受热装置本身的负荷变化对燃烧过程不产生影响,避免出现半气化燃烧器在高负荷时氮氧化物浓度高、低负荷时一氧化碳浓度高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质半气化燃烧系统的主视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质半气化燃烧系统的俯视示意图;
[0018]图中附图标记为:料仓1、给料机11、锁气器12、落料滑槽13、火床装置2、火床风室22、热解室3、前拱31、后拱32、喉口 4、预燃室5、二次风口 51、二次冷烟口 52、燃尽风口 53、辅助燃料喷口 54、喷燃口 55、受热装置56、放散口 57、放散阀571、除尘装置58、烟囱59、火焰检测器71、负压传感器72、底风管81、冷烟管82、二次冷烟管83、二次风管84、燃尽风管85、引风管86。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0]生物质半气化燃烧系统,包括下部的热解室3和上部的预燃室5,所述热解室3与预燃室5通过喉口 4连通,所述热解室3内设置有火床装置2,热解室3外还设置有通向所述火床装置2的进料部,所述火床装置2设置有火床风室22,所述预燃室5设置有二次风口 51、二次冷烟口 52和喷燃口 55,所述喷燃口 55连通有受热装置56,还包括连通火床风室22的底风管81,连通二次风口 51的二次风管84,连通所述受热装置56出风端的引风管86,所述引风管86另一端分别通过冷烟管82连通火床风室22、通过二次冷烟管83连通二次冷烟口 52。
[0021 ]本生物质半气化燃烧系统,燃料从进料部送入热解室3中的火床装置2上,有底风管81向火床风室22提供适量氧气,燃料在火床装置2上燃烧,并在热解室3内形成高温烟气和可燃气体的混合物;混合物向上流动经喉口 4进入预燃室5,二次风管84和二次冷烟管83送来的氧气与混合物接触并充分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受引风管86吸引,从喷燃口55流出并经过受热装置56,对受热装置56加热,换热后的高温烟气分别经冷烟管82再次通向火床风室22为火床装置2供风,和/或经二次冷烟管83为预燃室5供风,节省能源并充分燃烧。
[0022]具体的,如图1所示,热解室3位于预燃室5下部,热解室3内的火床装置2用于燃料燃烧形成火床,例如优选的火床装置2可以是链条炉排,进料部送来的燃料铺设在正在运行的链条炉排上,并且燃烧,炉排不断行进,燃尽的灰渣最终被排出。燃烧产生的高温混合物向上流动通过喉口 4进入到预燃室5中。
[0023]为便于控制进料过程,优选的可以是所述进料部包括从上到下顺序设置的料仓1、给料机11、锁气器12和落料滑槽13,所述落料滑槽13通向所述火床装置2。通过设置给料机11参数调整向火床装置2铺设燃料的速度。
[0024]火床装置2的火床风室22连通有底风管81和冷烟管82,底风管81用于向火床装置2和热解室3提供空气气流,冷烟管82用于将引风管86从预燃室5引出的高温烟气回收并再次送入火床装置2和热解室3中。
[0025]根据燃料供给量的多少,控制底风管81和冷烟管82的风量,使热解室3中燃烧情况符合要求,得到高温烟气和可燃气体的混合物,混合物进入预燃室5中再充分燃烧。
[0026]预燃室5连通的二次风管84用于提供二次空气气流,二次冷烟管83用于将引风管86引出的高温烟气回收并送入预燃室5,各种气体或颗粒在预燃室5中再次混合并充分燃烧,燃烧产生的热量经喷燃口 55流出经过受热装置56,将热量传递给受热装置56,例如锅炉炉膛。
[0027]整个燃烧系统的烟气排放、除尘、净化等可以采用常规设计,也可以是如图2所示,所述引风管86位于受热装置56之后且冷烟管82和二次冷烟管83之前的位置还顺序设置有除尘装置58和烟囱59。
[0028]即是,对受热装置56放热后的烟气,被引风管86吸收引出,先经过除尘装置58,然后部分经烟囱59排放到大气,部分从冷烟管82和二次冷烟管83再次送入系统燃烧。
[0029]优选的可以是,所述预燃室5内部空间为圆柱形,所述喉口4通向预燃室5内部空间的周面切向方向,所述喷燃口 55位于预燃室5的圆柱形端面处。
[0030]如图1所示,热解室3内产生的可燃气体混合物经喉口4从切向方向流进预燃室5中,再受预燃室5圆柱形内壁周面导向,可燃气体混合物在预燃室5内形成旋转气流,气流在旋转同时向预燃室5的圆柱形端面处的喷燃口 55流动,期间还有二次风口 51、二次冷烟口 52送来的补充气体与可燃物扰动混合,进一步燃烧发热,产生的高热辐射传递给受热装置56。
[0031]进一步优选的,可以是所述二次风口51、二次冷烟口52均通向预燃室5内部空间的周面切向方向,且与喉口4切向通入预燃室5的方向顺行。
[0032]即是让二次风口51、二次冷烟口 52送来的气体也沿预燃室5内部空间的周面切向送入,并且与可燃气体混合物经喉口 4流进预燃室5的方向顺行,例如图1所示,喉口 4、二次风口 51、二次冷烟口 52内的气流方向均沿顺时针切向进入预燃室5中,增加气流旋转动力,可燃气体、氧气在旋转流动时充分混合,有利于可燃物充分燃尽。
[0033]优选的,还可以是在所述预燃室5的周面位置且位于所述喷燃口55的一侧设置有燃尽风口 53,所述燃尽风口 53连通有燃尽风管85。
[0034]如图2所示,根据燃料和风量配比不同,预燃室5后段,可能仍然含有少量可燃物,通过燃尽风管85向燃尽风口 53补充氧气,保证可燃物可以在受热装置56处充分燃尽。
[0035]优选的,可以是所述热解室3的上部顶壁包括前拱31和后拱32,前拱31位于所述进料部与后拱32之间,所述喉口4下端设置在前拱31与后拱32之间,且所述前拱31位置高于后拱32,前拱31长度小于后拱32长度。
[0036]如图1所示,前拱31比后拱32更加靠近进料部,前拱31位置高于后拱32,使靠近进料部的热解室3上部顶壁更高,前拱31长度小于后拱32长度,是指沿火床装置2上的燃料进给方向,前拱31长度小于后拱32长度。使热量和气流尽可能向前拱31所在的热解室3区域集中,并经过喉口4上行,同时,前拱31、后拱32不对称的设计也有利于气流扰动混合。
[0037]优选的,可以是所述预燃室5远离喷燃口55的位置设置有辅助燃料喷口54。即是预燃室5在远离喷燃口 55的其他位置设置辅助燃料喷口 54,对于一些具有爆燃倾向的生物质粉体燃料或低热值的生物质热解气,可以作为辅助燃料从辅助燃料喷口 54送入预燃室5,喉口 4送来的高温气流促使辅助燃料着火并维持火焰稳定燃烧。更优选的,可以是如图2所示,所述辅助燃料喷口 54设置在预燃室5背离喷燃口 55的端面。
[0038]此外,还可以是所述预燃室5上部还设置有放散口57,所述放散口 57设置有放散阀571,用于紧急状况时开启阀门释放气体。
[0039]还可以在所述喉口4所在壁面设置有火焰检测器71,用于检测燃烧器内燃烧是否正常,例如可以是采用可见光火焰检测传感器。可以在所述热解室3位于前拱31—侧的壁面设置有负压传感器72,用于监测热解室3内压力状况。
[0040]所述底风管81、冷烟管82、二次冷烟管83、二次风管84、燃尽风管85和引风管86可以是靠外部设备供风或抽风,也可以是分别设置有风机,并设置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火焰检测器71、负压传感器72、给料机11和各风管的风机连接,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控制给料机11的燃料给及量,各风管的给风量,使燃烧过程受控。
【主权项】
1.生物质半气化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的热解室(3)和上部的预燃室(5),所述热解室(3)与预燃室(5)通过喉口(4)连通,所述热解室(3)内设置有火床装置(2),热解室(3)外还设置有通向所述火床装置(2)的进料部,所述火床装置(2)设置有火床风室(22),所述预燃室(5)设置有二次风口( 51)、二次冷烟口( 52)和喷燃口( 55),所述喷燃口( 55)连通有受热装置(56),还包括连通火床风室(22)的底风管(81),连通二次风口(51)的二次风管(84),连通所述受热装置(56)出风端的引风管(86),所述引风管(86)另一端分别通过冷烟管(82)连通火床风室(22)、通过二次冷烟管(83)连通二次冷烟口( 5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半气化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室(3)的上部顶壁包括前拱(31)和后拱(32),前拱(31)位于所述进料部与后拱(32)之间,所述喉口(4)下端设置在前拱(31)与后拱(32)之间,且所述前拱(31)位置高于后拱(32),前拱(31)长度小于后拱(32)长度。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质半气化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燃室(5)内部空间为圆柱形,所述喉口(4)通向预燃室(5)内部空间的周面切向方向,所述喷燃口(55)位于预燃室(5)的圆柱形端面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质半气化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口(51)、二次冷烟口(52)均通向预燃室(5)内部空间的周面切向方向,且与喉口(4)切向通入预燃室(5)的方向顺行。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质半气化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燃室(5)的周面位置且位于所述喷燃口(55)的一侧设置有燃尽风口(53),所述燃尽风口(53)连通有燃尽风管(85)。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质半气化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燃室(5)远离喷燃口(55)的位置设置有辅助燃料喷口(54)。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质半气化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部包括从上到下顺序设置的料仓(I)、给料机(U)、锁气器(12)和落料滑槽(13),所述落料滑槽(13)通向所述火床装置(2)。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质半气化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燃料喷口(54)设置在预燃室(5)背离喷燃口(55)的端面,所述预燃室(5)上部还设置有放散口(57),所述放散口(57)设置有放散阀(571),所述受热装置(56)为锅炉炉膛,所述喉口(4)所在壁面设置有火焰检测器(71),所述热解室(3)位于前拱(31)—侧的壁面设置有负压传感器(72),所述底风管(81)、冷烟管(82)、二次冷烟管(83)、二次风管(84)、燃尽风管(85)和引风管(86)均设置有风机,还包括与所述火焰检测器(71)、负压传感器(72)、给料机(11)和所述风机连接的控制系统。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半气化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管(86)位于受热装置(56)之后且冷烟管(82)和二次冷烟管(83)之前的位置还顺序设置有除尘装置(58)和烟囱(59)。
【文档编号】F23B30/08GK205424894SQ201620165227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4日
【发明人】刘心志, 朱强, 张后雷, 李家强, 乐兵, 王起, 朱江, 林凯
【申请人】四川博友热能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