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循环式冷暖地温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8282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气循环式冷暖地温空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空调技术领域。
目前,家庭、办公用单机空调的制冷制热是靠耗电来实现的,大型中央空调是靠耗煤、耗油进行工作的,均存在使用成本高,有污染的缺点,且在农村乡镇难以普及;市场上已出现的水循环式地温空调,也存在浪费水资源,温度置换慢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空调领域的欠缺和在农村乡镇难以普及的现象,而提供一种利用地温、节能、无污染、使用成本低、温度调节快的空气循环式冷暖地温空调。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系统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利用地表浅层温度夏天比地上低,冬天比地上高,且在15度左右比较稳定的自然现象,依此作为温度源。由风机作为空气流通的动力,使房间内的空气由进风管进入置于地下的温度置换系统,经在置换系统内的流动进行温度交换,再由出风管将吸收了地温的空气排入房间,与室内空气混合,通过室内空气到地下的循环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
采用本方案的空调,安装时需打一浅井,将温度置换系统置于井内固定好,再安装好风机,消音器,进出风管道,进出风窗口,电器控制线路,即可使用。由于井管(2)具有渗透性,因此井内的空气和水易与井外的地表浅层(19)进行温度平衡。由于温度置换系统下半部分的多条下风管(5)和多条上风管(6)采用薄壁耐腐蚀金属管,导热率高,因此管内空气的下、上流动能很大程度的吸收井内温度,温度置换快。由于系统采用200~500w的风机作为空气流通的动力,单个房间可直接安装;两个及以上房间共用一套系统时,仅需为各房间进风口(12)和出风口(14)安装30~50w的排风扇即可单独控制使用,系统不存在靠大量耗电实现制冷制热的现象,因此节电、无氟、无污染。由于出风管道(15)上安装了消音器(16),因此风机(17)工作产生的噪声不会使室内受到明显的影响。由此可见,本空调系统与普遍使用的空调器相比,除安装场地受一定限制外,具有节能、无污染、构造简单等特点,即可单机安装,又可作为小型中央空调使用,非常适合于乡镇、农村的平房、小楼房安装使用,也可作为工厂、学校、机关等的小型中央空调使用。
附图
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本空调系统由置于井内的温度置换系统和地上的风机、进出风管道、进出风窗口、控制线路组成。温度置换系统由沉淀桶(3)、连接盘(4)、下风管(5)、上风管(6)、连接盘(7)、进风桶(8)、回风桶(9)、保温层(10)组成,整个系统由拉杆(1)和压板(18)固于井内,由风机(17)作为空气循环的动力,室内空气由进风口(12)进入系统,经进风管(11)进入温度置换系统,通过在下风管(5)和上风管(6)内的流动吸收了地温,进入出风管(15),再经出风口(14)进入房间,实现室内空气进入地下与地温平衡的过程,经不断循环实现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
权利要求空气循环式冷暖地温空调,包括拉杆(1)、井管(2)、沉淀桶(3)、联结盘(4)、下风管(5)、上风管(6)、联结盘(7)、进风桶(8)、回风桶(9)、保温材料(10)、进风管(11)、进风窗(12)、房间(13)、排风窗(14)、出风管(15)、消音器(16)、风机(17)、压板(18)、水土层(19),其特征在于由风机做空气流通的动力,使房间内的空气通过管道进入置于井内的由多条薄壁金属管制成的温度置换器,吸收地温后再排入房间,反复循环,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
专利摘要一种空气循环式冷暖地温空调技术方案。本方案的空调由置于地下井内的温度置换系统和地上的风机、进出风管道、进出风窗口和电器控制线路组成。井内温度置换系统的下部是多条薄壁金属管组成的下风管和上风管,风机工作后,室内空气由进风口进入工作系统,经进风管道进入温度置换系统,经由下风管和上风管吸收地温后进入出风管,由出风口排入房间,不断循环即实现室内空气与地下温度的平衡。本方案的空调非常适合于乡镇农村的平房、小楼房的安装使用。
文档编号F24F5/00GK2449117SQ0025618
公开日2001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00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0年10月31日
发明者潘忠延 申请人:潘忠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