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44758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内嵌方式或悬吊方式安装于天花板上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在例如对店铺、饮食店、或者办公场所等有较大空调空间的建筑物进行空调时,通常将内嵌式或悬吊式的室内机配置在该空调空间的天花板上。
但是,使用天花板内嵌式或天花板悬吊式的室内机,对大的空调区域内进行空调时存在以下的问题。即,从来不考虑室内的热负荷分布及人的分布等空调条件,从室内机的各个吹风口都均等地吹出气流。因此产生室内温度不均衡,室内存在“气流感”不舒适的空间。而且,不区别房间内有人无人,同样地进行空调,在节省能源方面是个损失。而且,其热负荷分布也不论随着季节、时间、室内人数等条件逐时地变化,大多数情况下是长期在同样的工作条件下进行运转。其结果,由于进行无效的空调而引起能源的浪费。
为了改善这些以往的问题,提出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例如在检测出室内的热负荷分布及人的分布等信息的基础上来调整从室内机吹风口的吹出气流的特性。例如,提案实行的空调技术对吹出风量、吹出温度、吹出速度或吹出方向等进行适当的控制,实现一直能够舒适且节省能源的进行空调的技术(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平5-203244号公报、特开平5-306829号公报)。并且,作为检测热负荷分布的方法,提案使用红外线传感器的技术(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公平5-20659号公报)。
但是,所述的传统提案的技术,只是在桌面上设计完成了所需的功能,虽然可以认为能够达到所期望的效果,但是其技术内容还没有具体化,或者说还没有成为现实,所以实际上还没有达到实际应用阶段。因此,迫切需要相关技术的尽快确立和实用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具有舒适性和节省能源双重效果的空调机上装设检测热负荷等的检测装置及可变更吹出气流特性的气流变更装置及气流变更装置的控制装置,以具体可行的方式对这些各个装置提出方案,以促进其实用化。
第1种空调机包括内嵌于或悬吊于天花板上的框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框体下侧、形成有吸入口及将该吸入口的四周围成矩形、并各自呈长方形形状的若干吹出口、并且设置成露出于室内状态的室内面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室内面板的露出侧部分的红外线传感器;以及变更从所述的各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特性的气流变更装置;以及根据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的输出信息来控制所述气流变更装置的控制装置。
第2种空调机为在所述第1种空调机中,所述红外线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吹出口之间。
第3种空调机为在所述第1种空调机中,所述红外线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吹出口边缘部。
第4种空调机为在所述第1种空调机中,装设有使所述红外线传感器具有扫描功能的扫描机构。
第5种空调机为在所述第1种空调机中,对应于所述各吹出口分别设置多个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使所述各红外线传感器分别将一定区域作为检测对象的非扫描型红外线传感器。
第6种空调机为在所述第1种空调机中,在所述室内面板中的所述吸入口的内侧部分或者在所述框体中的所述吸入口的内侧部分、在所述各吹出口的近旁分别配置多个温度传感器或温湿度传感器的空调机。
第7种空调机为在所述第6种空调机中装设有使所述红外线传感器具备扫描功能的扫描机构;及根据所述各个温度传感器或各个温湿度传感器的输出信息来计算热负荷、并由所述各个温度传感器或各个温湿度传感器判断热负荷是否高出所定负荷以上的判断装置;及如果所定比率以上的温度传感器或者温湿度传感器判断出热负荷超出所定的负荷、则控制所述扫描机构的动作停止的停止装置。
第8种空调机为在所述第6种空调机中,装设有根据所述各个温度传感器或各温湿度传感器的输出信息,预先设想各吹出口气流吹出方向的对象物体的温度,根据预设的对象物体的温度对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的检测温度进行补正的补正装置。
第9种空调机为在所述第6种空调机中,构成为所述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出室内的人体位置、所述温度传感器或者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出从室内吸入的空气温度。
第10种空调机为在所述第1种空调机中,所述气流变更装置装设有变更所述吹出口相互间的吹出风量分配比率的风量分配机构;变更所述各吹出口长边方向的气流吹出方向的第1副翼;变更所述各吹出口短边方向的气流吹出方向的第2副翼;在所述各个吹出口分别独立驱动所述风量分配机构和所述第1副翼及所述第2副翼的驱动机构。
第11种空调机为在所述第1种空调机中,所述气流变更装置装设有变更所述吹出口相互间的吹出风量分配比率的风量分配机构;变更所述各吹出口长边方向的气流吹出方向的第1副翼;变更所述各吹出口短边方向的气流吹出方向的第2副翼;在所述各个吹出口分别独立驱动所述风量分配机构和所述第1副翼动的驱动机构;使所述吹出口的第2副翼之间联动驱动的驱动机构。
第12种空调机为在所述第1种空调机中,在所述框体内设置吹出通路连接所述各吹出口,所述气流变更装置设置于所述各吹出通路中;另外设有变更所述吹出口相互间的吹出风量的分配比率的风量分配机构;设于所述各吹出通路间,变更所述各吹出口长边方向的气流吹出方向的第1副翼;设于所述各吹出通路的所述各吹出口的长边方向一端侧、驱动所述各风量分配机构的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各吹出通路中所述各吹出口的长边方向另一端侧、驱动所述各个第1副翼的驱动机构。
第13种空调机为在所述第1种空调机中,在所述框体内设置吹出通路连接所述各吹出口,所述气流变更装置设置于所述各吹出通路中设置通过增减所述各吹出通路的开口面积来变更所述吹出口相互间的吹出风量的分配比率的风量分配机构;在所述吹出通路中,所述风量分配机构分别设于所述吹出口的短边方向的两侧,装设有可以向所述吹出通路的气流方向的上游侧移动并且可自由摆动的一对拨杆;在所述吹出通路的开口面积扩大动作时,所述拨杆向该吹出通路的两端侧移动,在该吹出通路的开口面积缩小动作时,该拨杆向该吹出通路的上游侧移动的驱动机构。
因而,使用所述第1种空调机,由于所述红外线传感器配置于所述室内面板的室内露出部位,故该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得到充分保证,能对对象物体的温度进行高精度的检测。因而利用此种检测信息的所述气流变更装置的控制精度得到提高,进而提高空调的舒适性及节省能源。而且,在对所述红外线传感器进行维修作业时,例如与该红外线传感器配置于吸入隔栅的内侧(即,不露出于室内的部位)的情况不同,不用装拆吸入隔栅。因此,红外线传感器的检查或者装拆作业非常简单,便于维修。
使用所述第2种空调机,进一步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即,由于这种空调机的所述红外线传感器配置于所述室内面板的吹出口之间,吸入口的吸入气流及吹气口的吹出气流不会直接吹到该红外线传感器上。避免产生以下问题如所述红外线传感器配置于吸入口侧时使该红外线传感器附着了吸入气流中的灰尘等而妨碍该红外线传感器的检测性能;该红外线传感器配置于吹出口侧时进行制冷运转工作时,冷的吹出气流吹到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上,在其表面形成结露而妨碍检测性能。由此可以长期维持高水平的检测性能。
使用所述第3种空调机进一步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即,由于这种空调机的所述红外线传感器配置于所述室内面板的吹出口边缘部,可以高精度地检测气流吹出方向中存在的对象物体的温度。例如在该红外线传感器配置时也可以分别配置在所述各个吹出口侧,使该红外线传感器的检测对象方向与设计的吹出口的吹出方向相对应。所以所述各红外线传感器的检测信息与室内的检测对象区域之间的对应关系明确,由此,利用所述各红外线传感器的检测信息的所述气流变更装置的控制更容易。
使用所述第4种空调机,进一步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即,由于这种空调机配置有使所述红外线传感器进行扫描的扫描机构,例如可以通过所述扫描机构的驱动控制,加大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的扫描范围。由于扩大了检测对象范围,因此可以减少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的设置个数,甚至可以只使用一个红外线传感器。因此,由于减少了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的设置个数,相应地促进降低空调机的成本,同时所述红外传感的检测信息的处理也更加容易,相应的控制可得到简化。
而且,由于采用所述扫描机构进行控制,能够使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精确地检测室内的温度分布以及人的分布情况,进而促进了空调的舒适性及节省能源的性能。
使用所述第5种空调机,进一步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即,这种空调机,对应于所述各个吹出口分别配置若干个所述红外线传感器。这样,由于使用多个红外线传感器,可以同时地而且一直不断地检测室内整个范围的温度分布及人的分布。其结果,利用这些检测信息的所述气流变更装置的控制精度更进一步提高,进而促进了空调的舒适性及节省能源的性能。
使用所述第6种空调机,进一步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即,这种空调机,由于在所述吸入口侧分别对应于所述各吹出口设置温度传感器或温湿度传感器,故该温度传感器或温湿度传感器直接检测吸入气流的温度即室内的热负荷,并且可以将此信息与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的检测信息一起传送给所述气流变更装置。与仅仅利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的检测信息对所述气流变更装置进行控制的情况相比,该气流变更装置的控制精度可更高。
使用所述第7种空调机,进一步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即,这种空调机在所述各温度传感器或温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方向内,如果判断出在所定比率以上的方向中热负荷大的时候,即几乎室内的全部空间都处于热负荷大、在判断出已经没有必要使用所述的红外线传感器对温度分布等进行检测的情况下,则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的扫描机构停止运行。因此,在空调机运行中,与所述扫描机构的持续运行的情况相比,由于该扫描机构的运行时间减少,相应减少了驱动部分的磨损,使其耐久性得到提高。由此可带来空调机的运转费用的减少。
使用所述第8种空调机,更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即,这种空调机,根据所述各个温度传感器或温湿度传感器的检测信息,预先设想该各个温度传感器或温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方向的对象物体的平均温度,根据该对象物体的温度对红外线传感器的检测温度进行补正。例如相对于根据温度传感器或温湿度传感器的检测信息而预设的对象物体的平均温度,所述红外线传感器检测的对象物体的温度呈现出特别异常数值的时候(例如没有检测到本来预定检测对象物体的室内墙面、地板或者人体的辐射热,而是检测到来自低辐射的金属面或高辐射的加热器或窗户玻璃面的辐射热的时候),可以根据所述的对象物体的平均温度对此检测温度进行补正,有效地消除由于该红外线传感器的检测对象与预先设定的检测对象不同而引起的检测误差,确保所述气流变更装置的控制精度。其结果,能够提高空调的舒适性以及节省能源的性能。
使用所述第9种空调机,进一步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即,这种空调机,由所述红外线传感器进行室内的人体位置的检测,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或温湿度传感器进行从室内吸入的空气温度的检测,所以所述红外线传感器只是进行人体的位置的检测即可。例如与同时检测人的位置和室内温度分布的情况相比,该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更加容易处理,由此控制系统更加简化。而且比起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由价格便宜的温度传感器或温湿度传感器对于室内温度分布进行检测,能够保证所期望的精度。因此,综合这些效果,可以确保检测信息的精确性和低的成本。
使用所述第10种空调机,进一步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即,这种空调机,能够更加细微地控制所述各个吹出口的吹出气流的特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空调的舒适性能和能源节省的性能。
使用所述第11种空调机,进一步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即,在所述各个吹出口,这种空调机对于由风量分配机构和第1副翼控制的吹出气流的特性,能够进行细微的控制,例如与使所述风量分配机构和第1副翼在所述各个吹出口之间进行联动驱动的构造相比,可以提高空调的舒适性及节省能源。而且在所述各吹风口分别设置的各个第2副翼可以由单一的驱动源驱动,例如比起该各个第2副翼分别由个别的驱动源驱动的情况,该驱动源的设置个数减少,从而能够降低成本及简化结构。因而能够在提高空调的舒适性及节省能源的同时,促进空调机的低成本化。
使用所述第12种空调机,进一步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即,这种空调机,在有空间限制的所述吹出通路部分中,能够集成化地配置所述风量分配机构及第1副翼以及它们的驱动机构。可促使所述室内面板的薄型化、小型化。
使用所述第13种空调机,进一步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即,这种空调机,当所述吹出通路的开口面积扩大动作时,即吹出风量增大时,使所述拨杆位于所述吹出通路的流速小的位置,可降低因该拨杆引起的通风阻力,可靠地保证足够的风量。而且能够降低送风噪音。另一方面,当所述吹出通路的开口面积缩小动作时,即吹出风量减少时,使所述拨杆位于所述吹出通路的上游侧,可以有效抑制位于该吹出通路的下流端的所述吹出口部位的气流的乱流。因此,在防止该吹出口近旁有结露现象的同时,还可防止由于吹出的乱气流的冲击引起天花板面的污染发生。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从室内侧看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室内机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3是表示装配于室内机的吹出口的风量分配机构的第1构造例的剖面图。
图4是图3的IV-IV向视图。
图5是表示装配于室内机的吹出口的风量分配机构的第2构造例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装配于室内机的吹出口的风量分配机构的第3构造例的剖面图。
图7是装配于室内机的吹出口的第2副翼的第1驱动方式的说明图。
图8是装配于室内机的吹出口的第2副翼的第2驱动方式的说明图。
图9是从室内侧看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室内机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11是从室内侧看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室内机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13是辐射温度的修正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从室内侧看本发明第4实施形态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室内机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第1实施形态>
图1及图2所示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分体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Z1,这种室内机Z1是内嵌安装于天花板50的天花板内嵌式室内机。所述室内机Z1由内嵌安装于天花板50的上侧的矩形箱式框体1及从室内侧安装于该框体1的下端开口侧的矩形平板状的室内面板2构成。在所述室内面板2的中央部设置矩形开口状的吸入口3,同时,在该吸入口3的外侧设置四个吹出口4,将该吸入口3的四周呈矩形状地围起。各吹出口4都是长方形形状的开口,与室内面板2的周边成平行地延伸。
所述框体1内部,在所述吸入口3的中心线的同一轴线上安装离心式的风扇6,同时,该风扇6的外周侧配置热交换器5,将该风扇围起。并且,所述风扇6的吸入侧配置喇叭口7,同时在所述吸入口3中分别配置过滤器9和吸入格栅8。
在所述吹出口4的气流方向的上游侧设有与该吹出口4相连并且向上方伸展的截面为长方形的吹出通路14。在该吹出通路14中配置有后述的风量分配机构10和第1副翼12及第2副翼13。由所述风量分配机构10及第1副翼12及第2副翼13构成本发明的“气流变更装置52”。
在所述室内面板2的表面侧(即室内露出部分侧)的一个转角部配置有作为温度检测装置51的红外线传感器15。而且,框体1中的所述吹出通路14的近旁配置有接收来自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的检测信息,来控制所述风量分配机构10及第1副翼12及第2副翼13等的控制部18(相当于本发明的“控制装置53”)。
以下,对这些各个构成要素的构成等分别进行具体说明。
所述风量分配机构10通过对从所述吹出口4所吹出的风量进行增减调整,来调整所述各个吹出口4、4…相互之间的风量分配比率。如图2-图4所示,风量分配机构10在靠近吹出通路14的长边侧的两侧壁分别配置有一对分配拨杆11、11。这对分配拨杆11、11的具体构造如图3所示。即,由于所述分配拨杆11、11的一端嵌入延伸于所述吹出通路14的侧壁上下方向的导槽25,故可以沿着该导槽25进行上下方向的自由移动。同时,该分配拨杆11、11的另一端如图3及图4所示连接着一对齿条27、27的端部。这些齿条27、27的齿轮28的径向两侧分别与由电动机29(相当于本发明的“驱动机构”)驱动的齿轮28相啮合。
因此,由电动机29驱动所述齿轮28进行正反两个方向的选择性转动时,与其相啮合的所述一对齿条27、27就相互进行向相反方向移动。伴随着该齿条27、27的移动,所述分配拨杆11、11的倾斜角度也分别变化,同时进行上下方向的移动。这样,通过分配拨杆11向所述吹出通路14的中央侧的移动量的增减变化,使该吹出通路14的开口面积发生增减变化。
即,在所述风量分配机构10中,当所述吹出通路14的开口面积处于扩大状态时(设定为大风量时),所述一对分配拨杆11、11,都以近乎直立的姿势被收纳于靠近该吹出通路14的侧壁,使伸出于所述吹出通路14的中央侧的量变小。同时,当所述吹出通路14的开口面积处于缩小状态时(设定为小风量时),所述一对分配拨杆11、11,都变成近乎水平的姿势,使伸出于所述吹出通路14的中央侧的量变大。而且整体上处于靠近所述吹出通路14的上游位置。
所述风量分配机构10对应于所述各个吹出口4分别安装,并且各风量分配机构10、10…被分别独立控制。而且,这些风量分配机构10的控制是根据来自红外线传感器15的检测信息由配置于所述吹出通路14近旁的控制部18来完成的。
如上所述,所述风量分配机构10配置有能够向所述吹出通路14的通路方向移动、以靠近该吹出通路14的侧壁的一端为支点进行倾斜移动的分配拨杆1、1,而且具有以下的构造上及功能上的特征在所述开口面积扩大时,该分配拨杆1、1位于靠近所述吹出通路14的侧壁附近,使流速快的中央部位开口增大(换言之,使所述分配拨杆1、1向吹出通路14的侧壁附近退避),在所述开口面积缩小时,该分配拨杆11位于该吹出通路14的上游侧。这样就达到了如后述的特有的作用效果。即,所述风量分配机构10如果具有所述的构造上及功能上的特征,则不限于如所述实施形态的具体构造。因此,除所述实施形态以外,例如图5或者图6所示的构造等,也能够适当采用。这些可简单地说明如下。
在图5所示风量分配机构10为在所述吹出通路14的上游部位中由能够分别向其短边方向自由进退的结构组成所述一对分配拨杆11、11。在本风量分配机构10中,与所述图3所示的风量分配机构10同样,该分配拨杆11、11构成为通过齿条27及与其啮合的齿轮28由所述电动机29来驱动。在该图5所示风量分配机构10中,当所述开口面积扩大时,所述分配拨杆11、11都移动到靠近所述吹出通路14的侧壁附近,使靠近流速快的流路中央开口增大,而当所述开口面积缩小时,所述各分配拨杆11都位于该吹出通路14的上游侧。
图6所示风量分配机构10装设有一个分配拨杆11,这个分配拨杆11以一端为支点倾动自如地枢支在靠近所述吹出通路14的一方的侧壁的上游侧部位,同时,该分配拨杆11通过相互啮合的齿轮33及齿轮34被电动机35驱动进行回转运动。本风量分配机构10如图6中所示,可选择以实线所示的开口面积扩大形态及点划线所示的开口面积缩小形态。如图6中所示的风量分配机构10在所述开口面积扩大时,使所述分配拨杆11位于靠近所述吹出通路14的侧壁,使靠近流速快的流路中央开口增大,在所述开口面积缩小时,使所述各分配拨杆11位于该吹出通路14的上游侧。
所述第1副翼12是用来变更调整通过所述吹出通路14、从所述吹出口4吹向室内侧的吹出气流横方向(换言之,吹出口4的长边方向)的吹出方向的构件。如图2所示,第1副翼12是用具有沿从所述吹出通路14到所述吹出口4的通路的截面形状做成的板体结构,利用支撑于所述吹出通路14的长边侧的侧壁上的支轴23,能够自由摆动动作。而且如图4所示,这个第1副翼在所述吹出通路14内的长边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多片配置。第1副翼12通过将它们相互连接的连杆24与电动机30(相当于本发明的“驱动电动机”)相连,通过该电动机30向摆动方向驱动而变更其倾斜角度。通过倾斜角度的变更而变更调整从所述吹出口4吹出的气流的横方向的吹出方向。所述各个第1副翼12、12…分别被配置于所述各吹出口4、4…,由所述控制部18对它们分别独立进行控制。
所述各个第1副翼12、12…配置于所述吹出通路14内,所述电动机30配置于所述吹出通路14的短边侧的端部,就不会因配置该电动机30而使所述吹出通路14的通路面积变狭小。
如图2所示,所述第2副翼13由具有弯曲的剖面形状的带板构件构成,被配置于所述吹出通路14的下游侧并接近所述吹出口4的部位。第2副翼13通过以其上端部为中心进行倾动来变更调整吹出气流的纵方向(即吹出口4的短边方向)的吹出方向。
这种第2副翼13分别对应于所述吹出口4、4…配置,其各第2副翼13、13…的驱动方式可以考虑联动方式和独立方式。联动方式如图7所示,与所述各吹出口4、4…对应设置的所述各个第2副翼13、13…,由相互联动的构件32、32…连接,由单一电动机31对这些各个第2副翼13、13…进行驱动。独立方式如图8所示,与所述各吹出口4对应设置的所述各第2副翼13,分别由专用的电动机31、31…进行个别驱动。
在这两种方式的驱动中,由于前者的联动方式是由单一的电动机31驱动的,驱动部的构造很简单,并且有成本低的优点。与此相比,后者的个别驱动方式具有能够分别单独地并且细微地对每个所述各个吹出口4、4…的吹出气流纵方向的吹出方向进行调整的优点。
红外线传感器15在所述室内机Z1安装于天花板50侧的状态下根据来自室内的墙壁面、地板或人体等检测对象物的辐射热来检测其温度(对象物温度),并将此作为现在的室内温度的检测信息传送给所述控制部18。如图1及图2所示,红外线传感器15配置在所述室内面板2的外周侧的四个角落,即所述各个吹出口4、4的四个开口部位中的一个。这样,在这种实施形态下,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安装于扫描机构20中,只用一个红外线传感器15即可实现对室内全范围内的对象物体的温度进行检测。而且所述扫描机构20的构造可以使所述扫描机构15通过具有水平轴的第1电动机21完成往复摆动动作,通过具有垂直轴的第2电动机22完成旋转动作。该红外线传感器15安装于所述框体1的侧边。插入设置于所述室内面板2的传感器安装孔19内。
关于所述的红外线传感器15,例如下面几种都适合使用,将检测对象的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检测的单元件式传感器;在一个方向将检测对象空间分割开,分别对分割空间进行检测的一维阵列式元件传感器;将检测对象空间进行正交二方向分割开,分别对每个分割空间进行检测的二维阵列式元件传感器等。
将由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检测到的对象物体温度的检测信息传送到所述控制部18,作为该控制部18控制所述气流变更装置52的控制根据。
如上所述,所述控制部18,根据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探测到的信息,控制着所述风量分配机构10和第1副翼12和第2副翼13的相互关联动作。并且,控制部18通过同时控制空调的能力或温度而使空调最优化,由此提高空调的舒适性或节省能源的性能。例如,对于从所述室内机Z1的各个吹出口4、4…吹出的气流特性,各个吹出口4、4…之间的设定并不经常都一样,而是根据室内温度分布(热负荷分布)或人的分布进行调整。例如在制冷时,将风量控制成一方面对温度高的区域或人多的区域增大吹出风量,另一方面,对温度低的区域或无人在的区域减少吹出风量。而且,对于有人在的区域控制吹出气流的方向,避免气流直接吹到人,由此为了减少“气流感”而控制风向等。
这里,对于所述室内机Z1的动作及作用效果进行说明。这种实施形态的室内机Z1是以所述实现空调最优化、提高其舒适性或节省能源为目的的。为了达到所述目的,充分确保所述控制部18对所述气流变更装置52等的控制精度是十分重要的。因而,作为所述控制部18的控制基础的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提高检测精度、确保检测信息的可靠性是很重要的。基于这种观点的技术思想对室内机的各结构要素的具体实施就体现在这种实施形态的室内机Z1上。因此,在这种实施形态的室内机Z1中,通过所述各个构成要素基于各自特有的构造分别发挥所期望的功能,以实现空调最优化带来的舒适性或节省能源的最终目的。以下,对此进行具体说明。
在这种实施形态的室内机Z1中,通过所述热交换器5进行热交换后的空调空气,从所述各个吹出口4、4…吹向室内。这个时候,吹出气流在流过所述吹出通路14部分的时候,对所述各个吹出口4、4…,由所述风量分配机构10进行风量调整。即,起到各个吹出口4、4…各自相互间的吹出风量的分配作用。此外,同时进行所述第1副翼12横方向的吹出方向调整作用和所述第2副翼13纵方向吹出方向调整作用。而且,同时进行空调的能力控制、温度控制等其他控制。这些综合效果实现了空调的最优化。
如前所述,所谓的空调的最优化是由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将高精度的检测信息传送给所述控制部18来实现的。而且,在这种实施形态的室内机Z1中,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是由于采用了如下的构造才得到高精度的检测信息。
第1,这种实施形态,将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配置于所述室内面板2中的所述吹出口4、4…的开口间部位即露出于室内的部位。这种结构能够充分确保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的检测空间视野,使红外线传感器15能够对对象物体温度进行高精度的检测。
第2,由于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配置在所述室内面板2的所述各个吹出口4、4…的开口间部位,故来自所述吸入口3的吸入气流或来自所述吹出口4的吹出气流不会直接吹到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其结果,就不会发生如下的问题例如在将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配置于吸入口3侧的场合,因该红外线传感器15受到吸入气流中的灰尘等附着而影响检测性能。或者,将该红外线传感器15配置在吹出口4部位的场合,该红外线传感器15由于直接受到冷气吹拂、在其表面生成结露而影响检测性能。由此,能够长期保持高水平的检测性能。
第3,将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安装于可以移动扫描的扫描机构20上。通过所述扫描机构20的控制,可以让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对室内的温度分布及人的分布进行高精度的检测。而且,使用一个红外线传感器15即可实现对对象温度的检测,其检测信息的处理很容易、其可靠性也更高。
将这些功能综合起来,由于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将检测到的高精度及高可靠性的信息传送给所述控制部18,所述室内机Z1能够实现更好的空调舒适性及节省能源的性能。
另一方面,由于气流变更装置52侧的特殊构造,也提高了空调的舒适性及节省能源的性能。
即,第1,这种实施形态,由于所述风量分配机构10及第1副翼12及第2副翼13在所述各个吹出口4、4…相互之间能分别独立地单个动作,所述各个吹出口4、4…能够根据室内的温度分布及人的分布更加细微地控制单个吹出气流的特性。
与此相对,在所述各吹出口4、4…相互间构成为能使所述风量分配机构10和所述第1副翼12能分别独立地、个别地进行动作,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各吹出口4、4…相互间使所述第2副翼13联动地进行动作。在该场合,在所述各吹出口4、4…分别利用所述风量分配机构10和第1副翼12能对吹出气流的特性进行细微的控制。
第2,这种实施形态,所述风量分配机构10配置有一对分配拨杆11、11,该各个分配拨杆11、11在所述吹出通路14的开口面积扩大动作时,分别使位于该吹出通路14的长边侧;该开口面积缩小动作时,使位于所述吹出通路14的上游侧。所述吹出通路14的开口面积扩大动作时,即吹出风量的增大时,由于所述分配拨杆11、11位于所述吹出通路14的流速小的部位,而使通风阻力减弱,在确保吹出风量的同时,也减弱了送风噪音。
这些效果综合起来,吹出气流特性得到改善,提高了所述室内机Z1的空调舒适性及节省能源性能。
而且还有以下附属效果。
第1,这种实施形态中,在与所述吹出口4连续的吹出通路14的上游部位,分别配置所述风量分配机构10及所述第1副翼12的同时,在所述吹出通路14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分别配置所述风量分配机构10的驱动机构29及所述第1副翼12的驱动机构30。这种构造使得所述风量分配机构10和第1副翼12以及它们的驱动机构29、30能够集约化地配置在受空间制约的所述吹出通路14部分内,从而实现所述室内面板2的薄型化、小型化。
第2,这种实施形态,使所述的一对分配拨杆11、11构成在所述吹出通路14的开口面积缩小时(即,吹出风量减少时)位于所述吹出通路14的上游侧的位置。这种结构可以有效地抑制在所述吹出通路14下流侧的所述吹出口4的部位形成乱流气流,在防止该吹出口4近旁发生结露的同时,可防止因乱流的吹出气流的冲击引起的天花板面的污染。
第3,这种实施形态,由于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配置在所述室内面板2的室内露出部位,故在对该红外线传感器15进行维修作业时,不同于例如将该红外线传感器15配置在吸入隔栅的内侧(即,不向室内的部位露出)的情况,不必将吸入隔栅进行装拆。因此,该红外向传感器15的检查或装拆作业也很方便,便于检修。
第4,这种实施状态,由于将所述第2副翼13设置为在所述各个吹出口4、…之间相互联动驱动,与可以使用单一的驱动源驱动所述各个第2副翼13、13…。与该各个第2副翼13、13…分别由个别的驱动源驱动相比,该驱动源的设置数量少,从而可实现降低成本及结构简化。
<第2实施形态>
图9及图10所不为本发明申谓的第2实施形态的分体式空调机Z2。这种室内机Z2和所述第1实施形态的室内机Z1有相同的基本构造。不同的地方只是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的构造。因此,以下详细描述这种实施形态下的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特有的构造及与此相伴的作用效果等,此外的构造及作用效果省略说明。而且,在图9及图10中,与图1及图2所示的构件相对应,使用与其相同的符号。
在这种实施形态的室内机Z2中,在所述室内面板2中配置所述红外向传感器15时,在所述各个吹出口4、4…的靠近所述吸入口3的边缘部位、并在该吹出口4的长边方向每隔一定的间隔分别安装3个该红外线传感器15。并将这些各个红外线传感器15、15…直接固定在所述边缘部位。然后,将分别对应于所述各个吹出4、4…的各个红外线传感器15、15…的检测对象范围分别限定在对应的每个吹出口4的吹出方向的一定范围。并且,沿着吹出口4的长边方向配置的3个红外线传感器15也分别将其检测对象范围限定在一定范围。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下,各个红外线传感器15是各自以一定范围为检测对象的非扫描型红外线传感器。
即,在这种实施形态下,如图9所示,从俯视看,将室内空间即检测对象范围以所述室内机Z2为中心与所述各个吹出口4、4…相对应划分为四个大的区域A1-A4。进一步,将这四个大的区域A1-A4的每一个作为检测对象,分别对应3个红外线传感器15划分为三个小的区域SA,SB,SC。各个红外线传感器15的检测对象分别对应于这些小的空间范围SA,SB,SC之一。按照这样的设定,所述各个红外线传感器15的检测信息传送给所述控制部18的时候,就容易区别出该检测信息是哪一个大的区域中的小的区域的信息。
在这种实施形态下,由于所述各个红外线传感器15配置于所述室内面板2的表面即露出于室内的部位,故能够充分确保各个红外线传感器15的检测视野,对对象物体的温度进行高精度检测。从而使所述控制部18利用此种检测信息提高对所述气流变更装置52的控制精度,进而提高空调的舒适性及节省能源性能。而且,在对所述该各个红外线传感器15进行维修作业时不同于例如该各红外线传感器15配置于吸入隔栅的内侧(即,不露出在室内的部位)的情况,由于不必对吸入隔栅进行装拆,因此,该各红外线传感器15的检查或装拆作业很方便,很便于检修。
而且,由于在所述每一个吹出口4分别配置3个红外线传感器15,并且这些各红外线传感器15分别对应其检测对象范围,因而能够得到如下效果。
即,各个红外线传感器15的检测信息和室内的检测对象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很明确,所述风量分配机构10等的气流变更装置52利用该各个红外形传感器15的检测信息进行的动作控制容易进行。
而且,在这种实施形态下,由于分别对应于所述各个吹出口4、4…设置若干个检测对象范围固定的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这样该各个红外线传感器15就能够同时而且一直在检测室内全范围的温度分布及人的分布。其结果,利用此种检测信息的所述风量分配机构10等的动作控制更加精确,从而可进一步提高空调的舒适性及节省能源。
<第3实施形态>
图11及图12所示为有关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分体式空调机的室内机Z3。这种室内机Z3以所述第2实施形态的室内机Z2的构造为基础,另外追加设计后述的温湿度传感器16。因此,以下对于这种实施形态所特有的构造即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6的构造及其作用以及该温湿度传感器16与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的关系等进行详细叙述,而对于此外的构造及作用效果省略说明。并且,在图11及图12中,对应于第1实施形态中的图1及图2,以及第2实施形态中的图9及图10所示的构件,使用与其相同的符号。
在这种实施形态的室内机Z3中,对应于所述各个吹出口4、4…,在所述室内面板2的该各个吹出口4、4…的靠近吸入口3的边缘部分,分别在该吹出口4的长边方向每隔一定的间隔安装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此外,在分别对应于所述吸入口3的外周部分的所述各个吹出口4的部位该吹出口4的长边方向每隔一定的间隔(具体来说,就象对应于所述各个红外线传感器15那样的间隔),安装温湿度传感器16(在其他的实施形态中,也可设置其他温度传感器代替此温湿度传感器16)。因此,所述各个红外线传感器15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6分别拥有同一的检测对象范围(即各个大的区域A1-A4中的各小的区域SA-SC)。
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6检测分别从对应于各个温湿度传感器16的空间范围的所述吸入口3吸入的气流的温湿度,并将此作为检测信息传送给所述的控制部18。将这个从温湿度传感器16送出的检测信息在所述控制部18中与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的检测信息(即室内对象物体温度的信息)相比较,作为该红外线传感器15的检测信息的补正基准。
也就是说,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本来是以室内的墙面、地板或人等对象物体的辐射温度作为对象物温度进行检测的,在所述控制部18中,这种红外线传感器15的检测信息被用作为所述气流变更装置52的风量分配机构10的控制基准。但是,在室内,既有例如窗玻璃、发热器具等比其他部分辐射高的部分,也有金属面等低辐射的部分。因而,如果单单使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对对象物体进行检测,当检测对象范围内存在高辐射部分及低辐射部分时,可能探测到与实际室内热负荷分布等差别很大的异常温度值。因此,如果将此检测信息原样传送给所述控制部18作为控制基准,有可能使舒适性受到很大的影响,例如对室内的特定部位吹送超过必要的风量,形成该部位的“过冷”或者“过热”。
另一方面,由经验所知,通常室内空气的吸入温度与该吸入空气原处所的辐射温度相近。例如,吸入温度在25℃的时候,所述辐射温度在23-27℃左右。因此,根据吸入的空气温度可以预先设想对象物体的辐射温度。
这样,如果由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检测的对象物温度(辐射温度)与从吸入空气温度预先设想的辐射温度有很大异常差异值,可以根据此预设辐射温度值对于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的检测温度进行补正。
检测温度的补正可以使用很多方法。例如一种简单方法,区域内的平均辐射温度(补正后的检测温度)Ts可由预先设想辐射温度Tp(此种预先设想辐射温度TP通常等于吸入温度,这里就设定预先设想辐射温度Tp=吸入温度)加上设定的温度补偿Tofs得到,即,Ts=Tp+Tofs以此对检测温度进行补正。
另外,还有其他的补正方法,如后述的利用阈值温度Tth对辐射温度进行补正的方法。这种补正方法在红外线传感器15的检测温度与吸入温度之间很大地乖离时特别有效。例如图13所示,在第S1步骤、第S2步骤、第S3步骤中完成由红外线传感器15进行辐射温度的检测、区域内平均的辐射温度的计算、区域内的吸入温度的测定等,然后,在第S4步骤中判断平均辐射温度和吸入温度的温度差绝对值是否比所设定的值ΔT1大,如果大,则进行以下补正。
但是,窗户等是和外部之间进行热交流量大的表面。在红外线传感器15的检测范围包含这样的表面部的时候、或者红外线传感器15的检测温度与吸入温度相比更向高温侧乖离的时候等,可以认为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是处于吸入温度和检测温度之间的温度。因而,在步骤S5中将所定的阈值在初期设定后,如果吸入温度和检测温度之差的绝对值比阈值Tth大的时候,在阈值与检测温度之差上,再乘上考虑到平均气温分布及辐射温感的系数η(η=0.3-0.7程度,是凭经验或由实验所求得的系数)得到的温度差值作为的补正值(参照第S6步骤)。即Tofs=η(Tth-Ts)然后,再按照这种方法求出补正后的辐射温度TS′之后,再一次算出平均辐射温度(参照第S7步骤)。然后,判断平均辐射温度与吸入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比所设定的值ε小(参照第S8步骤),如果是小则补正完成,如果不是小,则在第S9步骤里对阈值进行更新,重新进行步骤S6-S8的工作。
在第S5步骤中的阈值只要适当地给出初期值即可。在步骤S6-S9中,使用二分法等对阈值反复更新处理,直到平均辐射温度与吸入温度之间的差值足够小。
金属等低辐射率表面的辐射温度在一日之内变动很小,这种辐射温度的乖离是一种向低温侧的定值乖离。这种辐射温度,可以考虑实际上显示的是平均温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用吸入温度值来置换阈值Tth以下的辐射温度范围内的温度,与所述一样,将阈值从初期设定值进行反复的逼近处理,能得到正确的补正辐射温度。
在使用光学测定的方法中,传感器在长期使用中由于传感器的沾污等会产生偏差(检测值的偏差)。但从需要长期进行稳定控制的观点来看,希望依靠补正来纠正沾污等引起的长期偏差。因此,在断定各辐射温度的差值小,受特别异常的辐射区域的影响小的情况下,可以将吸入温度与平均辐射温度的微小差值作为偏差,根据红外线传感器的检测值进行补正。例如,在平均辐射温度与吸入温度的差的绝对值比所设定的值ΔT2小(参照步骤S10),平均辐射温度与各辐射温度的差的绝对值比所设定值ΔT3小的情况下(参照步骤S11),也可以成立下列方程式Tofs=吸入温度-平均辐射温度(步骤S12)。
这样,由于特别异常的辐射部分的存在,必须在对检测温度的误差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将此作为所述控制部18中的气流变更装置52的控制基准。
而且,对对象物体的辐射温度的预先设想以及检测温度的补正,由控制部18来执行。因此,本发明中的“补正装置”利用控制部18来构成。
如上所述,在这种实施形态的室内机Z3中,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的检测信息如果是特别异常的情况时,根据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6检测到的吸入温度的预先设想辐射温度对此进行补正,以修正与实际值的误差。由此,所述气流变更装置52就能够对应于室内的实际热负荷分布等进行合适的动作控制,从而提高所述室内机Z3的空调的舒适性或节省能源的性能。
这种实施形态的室内机Z3将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设计为没有扫描功能的固定方式,对应与所述各个吹出口4,对其进行多个安装。但在其他实施形态中,例如将这种红外线传感器15进行单个配置或若干个配置,而且也能利用扫描机构20构成为使之具有扫描功能。
特别是,有这种红外线传感器15配置结构的装置,在装设有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6、16…的情况下,由于该温湿度传感器16、16…的检测信息,防止了扫描机构20进行无效的动作,所述扫描机构20的耐久性得以提高,从而也提高了所述室内机Z3的节省能源性能。即,如上所述,由于所述各个温湿度传感器16、16…分别将特定的范围作为检测对象范围,例如当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6、16…的全部或其大部分(例如,所定比率以上的温湿度传感器)都检测到对象物体的辐射温度高的时候,即,在室内全范围或大部分的范围中检测到热负荷在所设定负荷以上的时候,则判断为已经没必要使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来扫描检测室内对象物体的温度。在这种情况下就停止所述扫描机构20的动作。这样,通过使扫描机构20的动作停止,例如在空调机的运转中,比起继续使所述扫描机构20动作的情况减少了该扫描机构20的运行时间,可相应地抑制驱动部分的磨损。由此提高了扫描机构20的耐久性,并能降低空调机的运转费用。
而且,由控制部18能进行判断室内全范围或大部分范围内的热负荷是否在所设定负荷以上。扫描机构20的停止控制也由控制部18来执行。因此,本发明中的“判断装置”以及“停止装置”由所述控制部18来构成。
在这种实施形态下,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6安装在所述吸入口3的外周部、并在所述过滤器9的上游侧的所述吸入格栅8上。在其他的实施形态中,例如在图12中用符号16’所标示的那样,也可安装在所述喇叭口管路7的部分。
<第4实施形态>
图14及图15所示为本发明第4实施形态的分体式空调机的室内机Z4。这种室内机Z4以所述第1种实施形态的室内机Z1的构造为基础,并应用配置所述第3实施形态中的温湿度传感器16的装置。因此,以下仅对于这种实施形态特有的构成即对所述温湿传感器16的构造及该温湿度传感器16与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的关系等进行详细叙述,此外的构造及作用效果则省略说明。而且在图14及图15中,对应于第1实施形态中的图1及图2,以及第3实施形态中的图11及图12所示的构件,使用与其相同的符号。
在这种实施形态的室内机Z4中,在相邻的、位于所述室内面板2的拐角部的两个吹出口4、4…的开口间部位,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安装在所述扫描机构20上。同时,在室内面板2中的所述吸入口3的一侧对应于所述各个吹出口4、4…在该吹出口4的长边方向隔开一定的间隔分别安装三个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6。
这种实施形态下的室内机Z4与所述第1实施形态及第3实施形态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和温湿度传感器16的检测对象完全独立地分开。即,在所述第1实施形态中,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同时进行室内人的位置及室内温度分布的检测。在所述第3实施形态中,利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6对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的检出值进行补正。与此对比,在本实施形态中,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只是用来检测室内人的位置,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6只是用来检测室内的温度分布。在本实施形态中,该红外线传感器15和温湿度传感器16的控制的关联性是分割开的。
根据这种结构,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只对人的位置进行检测即可,例如与同时对人的位置和室内温度分布进行检测的情况相比,该红外线传感器15的检测信息的处理更容易,因而可以相应地简化控制系统。同时,对于室内的温度分布的检测,与所述的红外线传感器15相比,使用价格便宜的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6即能确保所要的精度。作为其叠加效果,可确保检测信息的精度和低的成本。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如以上所述,本发明应用于室内空调或中央空调的室内机。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嵌或悬吊于天花板(50)上的框体(1);设置于所述框体(1)下侧、形成有吸入口(3)及将该吸入口(3)的四周围成矩形并分别具有长方形形状的多个吹出口(4)并设置成呈露出于室内状态的室内面板(2);安装于所述室内面板(2)的露出侧部分的红外线传感器(15);变更从所述各个吹出口(4)吹出的气流特性的气流变更装置(52);利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的输出信息来控制所述气流变更装置(52)的控制装置(53)。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安装于所述吹出口(4,4)之间。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安装于所述吹出口(4)的四周边缘部。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使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具有扫描功能的扫描机构(20)。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分别对应于所述各个吹出口(4,4…)并设置多个,所述各红外线传感器(15)为分别将一定范围作为检测对象的非扫描型红外线传感器。
6.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室内面板(2)上的所述吸入口(3)的内侧部分或者在所述框体(1)内的所述吸入口(3)的内侧部分,具有分别设置在所述各吹出口(4)的近旁的多个温度传感器或温湿度传感器(16)。
7.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使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具有扫描功能的扫描机构(20);根据所述各个温度传感器或温湿度传感器(16)的输出信息来算出热负荷、并对所述温度传感器或各个温湿度传感器(16)分别判断热负荷是否等于或大于所定负荷的判断装置(18);一旦在所定比率以上的温度传感器或者温湿度传感器(16)中判断出热负荷等于或大于所定的负荷即控制所述扫描机构(20)的动作停止的动作停止装置(18)。
8.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根据所述各温度传感器或各温湿度传感器(16)的输出信息预测各吹出口(4)的气流吹出方向的对象物体温度并根据预设的对象物体的温度对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的检测温度进行温度补正的补正装置(18)。
9.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检测室内的人体位置,所述温度传感器或者温湿度传感器(16)检测从室内吸入的空气温度。
10.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流变更装置(52)中装设有变更所述吹出口(4,4…)相互间的吹出风量分配比率的风量分配机构(10);变更所述各吹出口(4)长边方向的气流吹出方向的第一副翼(12);变更所述各吹出口(4)短边方向的气流吹出方向的第二副翼(13);在所述各吹出口(4)分别对所述风量分配机构(10)和所述第一副翼(12)及所述第二副翼(13)进行独立驱动的驱动机构(29,30,31)。
11.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流变更装置(52)中装设有变更所述吹出口(4,4…)相互间的吹出风量分配比率的风量分配机构(10);变更所述各吹出口(4)长边方向的气流吹出方向的第一副翼(12);变更所述各吹出口(4)短边方向的气流吹出方向的第二副翼(13);在所述各吹出口(4)分别对所述风量分配机构(10)和所述第一副翼(12)进行独立驱动的驱动机构(29,30);所述吹出口(4,4…)的第二副翼(13,13…)之间联动驱动的驱动机构(31)。
1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体(1)内设有与所述各吹出口(4)相通的吹出通路(14);所述气流变更装置(52)包括设置于所述各吹气通路(14)中、变更所述吹出口(4,4…)相互间的吹出风量的分配比率的风量分配机构(10);设置于所述各吹出通路(14)中、变更所述各吹口(4)长边方向的气流吹出方向的第一副翼(12);设置于所述各吹出通路(14)中的所述各吹出口(4)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侧、驱动所述各风量分配机构(10)的驱动机构(29);设置于所述各吹出通路(14)中的所述各吹出口(4)的长边方向另一端侧、驱动所述各第一副翼(12)的驱动机构(30)。
1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中设有与所述各吹出口(4)相通的吹出通路(14);所述气流变更装置(52)装有设于所述各吹出通路(14)、通过增减所述各吹出通路(14)的开口面积来变更所述吹出口(4,4…)相互间的吹出风量分配比率的风量分配机构(10);所述风量分配机构(10)装设有在所述吹出通路(14)中分别设于所述吹出口(4)的短边方向的两侧、在向所述吹出通路(14)的气流方向的上游侧移动的同时倾倒自如的一对拨杆(11,11);在所述吹出通路(14)的开口面积扩大动作时使所述拨杆(11,11)向该吹出通路(14)的两端侧移动,在该吹出通路(14)的开口面积缩小动作时使该拨杆(11,11)向该吹出通路(14)的上游侧移动的驱动机构(29)。
全文摘要
室内机(Z1)安装有内嵌于或悬吊于天花板(50)上的框体(1),以及设置于所述框体(1)下侧、并设置成露出于室内状态的室内面板(2)。室内面板(2)中形成有吸入口(3)及将该吸入口(3)的四周围成矩形、并且各自呈长方形形状的若干数量的吹出口(4)。室内面板(2)的露出部分中安装有红外线传感器(15)。室内机(Z1)另外还安装有变更从各个吹出口(4)吹出的气流特性的气流变更装置(52)及根据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5)的输出信息来控制所述气流变更装置(52)的控制装置(53)。
文档编号F24F13/12GK1491335SQ02804832
公开日2004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28日
发明者葛西胜哉, 盐地纯夫, 薮知宏, 秋山龙司, 重森和久, 久, 司, 夫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