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式焦炭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33670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装式焦炭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用焦炭作为燃料的焦炭锅炉。
背景技术
实践证明,焦炭锅炉容易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的大气排放要求。中国专利曾公开“一种燃烧焦炭低硫无炱排放锅炉”(ZL98212495.3,CN2365520Y),本申请人也曾发明了一种“焦炭锅炉”(申请号00106683.8),它们的使用能产生显著的环保效益,但它们的结构都是锅与炉一体化,制造成本比较高,维修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式焦炭锅炉,它制造简单、维修方便,且安全性增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组装式焦炭锅炉,锅与炉分离,炉的出热口与锅的进热口之间有具有保温层的输热管连接,炉由炉体和炉盖构成。
本实用新型由锅和炉组装而成,原来的锅和炉是分离的,锅和炉就可以分别制造,分别制造就比较简单,容易制成安全性能很好的锅炉。如果炉体的耐火层长期使用变薄需要维修时,只要打开炉盖,对炉体耐火层进行加厚就可以,维修比较方便。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产生的积极效果再作描述。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2、输热管,3、锅,4、连接管,5、消尘器,6、连接管,7、烟囱,11、炉体,12、投料口,13、密封门,14、炉盖,15、除渣孔,16、风带,17、出热口,31、锅座,32、锅壳,33、进热口,34、烟尘出口,35、保温带,36、清渣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为一种组装式焦炭锅炉,其锅是立式的,当然也可以是卧式的。
参见图1,一种组装式焦炭锅炉,锅3与炉1分离,炉1的出热口17与锅3的进热口33之间有具有保温层的输热管2连接,炉1由炉体11和炉盖14构成。
参见图1,炉体11的周围设有风带16。由于锅3与炉1分离,炉1可以制成为一种耐高压的堆燃式的燃烧器,那么就可以用高压风机(大于2000Pa)从风带16进高压风,使炉体11和锅壳32内的整体空气压力提高,这样不但无需使用引风机,而且大大地提高了燃烧效率。
参见图1,炉体11的上部开有投料口12,投料口12外设置有密封门13。加料时,停止进风,打开密封门13,从投料口12一次性加满焦炭燃料,关闭密封门13。由于设置了密封门13,就不会在燃烧时投料口12外发生喷火现象。
参见图1,炉体11下部设有除渣孔15。虽然焦炭作为燃料,其剩渣十分少,无需频繁清渣,设有除渣孔15便于剩渣日积月累时除渣使用。
参见图1,锅3由锅座31和锅壳32构成,锅壳32下部周围开有烟尘出口34,锅3下部的外周设有保温带35。烟尘从烟尘出口34出来时仍有热量,锅3下部的外周设有保温带35更好地利用了这部分的热量。
参见图1,锅座31下部设有清渣孔36。在锅3内,长期使用也只有很少很少的灰份沉淀下来,在锅座31下部形成护渣层,只有当其经过很长很长时间使用而护渣层超过锅壳32下部时,才考虑使用清渣孔36。
参见图1,保温带35通过连接管4与消尘器5连接,消尘器5通过连接管6与烟囱7连接。这样,焦炭锅炉能更好地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的大气排放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组装式焦炭锅炉,其特征在于锅(3)与炉(1)分离,炉(1)的出热口(17)与锅(3)的进热口(33)之间有具有保温层的输热管(2)连接,炉(1)由炉体(11)和炉盖(14)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焦炭锅炉,其特征在于炉体(11)的周围设有风带(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焦炭锅炉,其特征在于炉体(11)的上部开有投料口(12),投料口(12)外设置有密封门(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焦炭锅炉,其特征在于炉体(11)下部设有除渣孔(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焦炭锅炉,其特征在于锅(3)由锅座(31)和锅壳(32)构成,锅壳(32)下部周围开有烟尘出口(34),锅(3)下部的外周设有保温带(3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组装式焦炭锅炉,其特征在于锅座(31)下部设有清渣孔(3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组装式焦炭锅炉,其特征在于保温带(35)通过连接管(4)与消尘器(5)连接,消尘器(5)通过连接管(6)与烟囱(7)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组装式焦炭锅炉,锅与炉分离,炉的出热口与锅的进热口之间有具有保温层的输热管连接,炉由炉体和炉盖构成。本实用新型由锅和炉组装而成,原来的锅和炉是分离的,锅和炉就可以分别制造,分别制造就比较简单,容易制成安全性能很好的锅炉。如果炉体的耐火层长期使用变薄需要维修时,只要打开炉盖,对炉体耐火层进行加厚就可以,维修比较方便。
文档编号F24H1/22GK2621274SQ03250720
公开日2004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26日
发明者阮常春, 阮会东, 阮育展 申请人:阮常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