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型煤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48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实用型煤气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用型煤气灶,包括灶体、灶芯及安置架,灶体上表面中间沿轴向形成下凹的弧形槽,弧形槽顶部边缘沿轴向形成凹部,安置架两侧为可与凹部配合的凸部,弧形槽具有低端和高于低端的高端,安置架位于低端外连接一可拆卸的容杂盒,容杂盒具有向上的开口,开口与弧形槽低端边缘相接;弧形槽位于灶芯处形成一通孔,该通孔处设有凸环,凸环内连接螺旋形水管,螺旋形水管包括竖直螺旋管和水平螺旋管,螺旋水管连接一加水箱和带控水阀门的出水管;弧形槽内表面覆盖一拆卸方便的清洁面。弧形槽和容杂盒对杂质清理方便,螺旋形水管既可聚集热量的作用,又可烧制热水,清洁面可防止灶体被腐蚀、方便清洗。
【专利说明】 实用型煤气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煤气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实用型煤气灶。

【背景技术】
[0002]煤气灶是指以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进行直接火加热的厨房用具。在现代生活中,煤气灶无疑是厨房中最重要的厨具。
[0003]现有的煤气灶一般包括灶体,设于灶体上的灶芯,设于灶芯外支撑锅体的安置架,但在使用煤气灶时,尤其是在用高压锅等厨具煮粥或熬汤时,汤水外溢容易导致煤气灶清理困难,而目前解决该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在灶体的通孔上设置环形容纳槽,容纳从锅中溢出的液体,但该环形容纳槽的容纳量有限,多余汤水还是会从环形容纳槽中漏出,进入灶体内,腐烂发臭,腐蚀灶体,此时清理更加困难。此外,现有的灶体,无法对火进行聚集,导致热量流失大,无法充分使用;同时烧菜时用的勺子和筷子无处安置,而直接放于锅体内,使用时温度过高,容易烫伤;直接放于灶体上非常不卫生,靠近火源还是容易烫伤;而放于其他位置则拿取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对锅体加热速度快的实用型煤气灶。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实用型煤气灶,包括灶体、设于灶体上的灶芯及设于灶芯外安置锅体的安置架,灶体上设有凸出的旋转开关,灶体底部形成支撑柱,所述灶体上表面中间沿轴向形成下凹的弧形槽,该弧形槽顶部边缘沿轴向形成凹部,所述安置架两侧为可与凹部配合的凸部,所述弧形槽具有低端和高于低端的高端,安置架位于低端外连接一可拆卸的容杂盒,该容杂盒具有向上的开口,该开口与弧形槽低端边缘相接;所述弧形槽位于灶芯处形成一通孔,该通孔处外围设有凸环,凸环内设有螺旋形水管,该螺旋形水管包括竖直螺旋管和与竖直螺旋管顶部连接的水平螺旋管,竖直螺旋管外围设有可勾住凸环的勾边,该水平螺旋管连接一加水箱,竖直螺旋管可拆卸地连接一出水管,出水管末端穿出灶体连接一控水阀门;所述弧形槽内表面覆盖一拆卸方便的清洁面,该清洗膜包括与弧形槽表面接触的锁热层和设于锁热层上表面防油引流层;所述旋转开关外套设有可拆卸的防油套;所述灶体一侧设有可方便安置勺子和筷子的安置篮,该安置篮侧面设有插边,灶体上设有供插边竖直插入的卡孔。弧形槽可容纳使用过程中从锅体漏出的汤水,并将汤水引入低端的容杂槽内,即使在溢出量大时也不会进入灶体内,避免弄脏或损坏灶体;凸环可防止汤水流入灶体内,螺旋形水管既可聚集热量,又可烧制开水,而竖直螺旋管和水平螺旋管可充分利用火焰外围的热量,又不会影响对锅体的正常加热,而勾边可将螺旋形水管与凸环连接,进而实现螺旋形水管的固定,水箱内方便加水,而控水阀门则可控制螺旋水管的出水,使用非常方便;设置所述清洁面既可防止灶体被腐蚀,又可方便清洗;即防油引流层,避免吸附油脂,进而方便清洗,且可将汤水引入容杂盒内,而锁热层减小了灶体发热量,增强了使用的安全性;而安置篮可在烧菜过程中安置勺子或筷子,使用方便卫生,且避免烫伤,安全性高;而将该安置篮设置成与灶体可拆卸,清洗更加方便;而插边与插孔配合安置稳定、牢固,所述防油套可防止吸附油脂,且可拆卸清洗,使用更加卫生、方便。
[0006]作为优选,所述安置架底部设有竖直的加固柱,该加固柱具有与弧形槽内壁接触底部。设置该加固柱可防止在放上锅体后导致安置架形变,且牢固性更强。
[0007]作为优选,所述灶体位于低端设有水平长孔,所述容杂盒边缘形成可卡入水平长孔内的连接边,所述弧形槽的末端延伸至容杂盒正上方。该方式安置容杂盒牢固性强,且清理容杂篮非常方便。
[000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弧形槽和容杂盒对杂质清理方便,螺旋形水管既可聚集热量的作用,又可烧制热水,清洁面可防止灶体被腐蚀、方便清洗。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未安装螺旋形水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形水管立体图;
[001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形水管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0013]如图1-3所示,一种实用型煤气灶,包括灶体1、灶芯2及安置架3,所述灶芯2设于灶体I上,所述安置架3设于灶芯2外,该安置架3用于安置锅体,该安置架3呈矩形,灶体I上设有凸出的旋转开关11,该旋转开关11用于控制灶芯的点火和关火,所述灶体I底部形成支撑柱12,该支撑柱12起到支撑灶体的作用。
[0014]具体的,所述灶体I上表面中间沿轴向形成下凹的弧形槽4,弧形槽的两端与外界相通;所述弧形槽4顶部边缘沿轴向形成长形的凹部41,所述安置架3两侧为凸部31,该凸部31可与凹部41配合,进而实现安置架3的固定,具体的,所述安置架3底部设有竖直的加固柱32,该加固柱32具有与弧形槽4内壁接触底部,进而可对安置架起到加固的作用,避免锅体重量过种而导致安置架形变,还提高了锅体安置时的稳定性。
[0015]所述弧形槽4具有低端和高端,高端的高度高于低端的高度安置架3位于低端外连接一可拆卸的容杂盒5,该容杂盒5具有向上的开口,该开口与弧形槽4低端边缘相接;即所述灶体I位于低端设有水平长孔,所述容杂盒5边缘形成可卡入水平长孔内的连接边,所述弧形槽4的末端延伸至容杂盒5正上方。进而在汤水溢入弧形槽内时,可向低端流动,进而流入容杂槽内。
[0016]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槽4位于灶芯2处形成一通孔,通孔处外围设有凸环,该凸环与灶体I焊接固定,凸环内设有螺旋形水管6,该螺旋形水管6包括竖直螺旋管61和与竖直螺旋管61顶部连接的水平螺旋管62,该螺旋形水管6位于安置架3下方,螺旋形水管6高度高度灶芯2,竖直螺旋管61外围设有可向下勾住凸环的勾边611,该水平螺旋管62连接一加水箱63,竖直螺旋管61螺纹连接一出水管64,出水管64末端穿出灶体I连接一控水阀门65,将出水管设置成与竖直螺旋管螺纹连接,进而方便安装拆卸,加水箱63上设有一可开合的水盖,使用时打开水盖向水箱加水,而用水时则打开控水阀门进行出水使用非常方便,而拆卸时只需取下出水管64,向上提起螺旋水管即可;所述弧形槽4内表面覆盖一拆卸方便的清洁面,清洗时只需拆下清洁面清洗干净即可,使用非常方便,且还能将汤水和灶体隔离,避免汤水腐蚀灶体,延长了煤气灶的使用寿命。具体的,该清洗膜包括与弧形槽4表面接触的锁热层和防油引流层,该防油引流层设于锁热层上表面,对汤水起到引流的作用,还可防止吸附油脂,更加容易清洗,而所述防油引流层由聚氨酯材料制成,而所述锁热层则由聚酰亚胺材料制成;所述旋转开关11外套设有可拆卸的防油套;所述灶体I 一侧设有可方便安置勺子和筷子的安置篮12,该安置篮12侧面设有插边,灶体I上设有供插边竖直插入的卡孔。
[0017]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实用型煤气灶,包括灶体(I)、设于灶体(I)上的灶芯(2)及设于灶芯(2)外安置锅体的安置架(3),灶体(I)上设有凸出的旋转开关(11),灶体(I)底部形成支撑柱(12),其特征在于:所述灶体(I)上表面中间沿轴向形成下凹的弧形槽(4),该弧形槽(4)顶部边缘沿轴向形成凹部(41),所述安置架(3)两侧为可与凹部(41)配合的凸部(31),所述弧形槽(4)具有低端和高于低端的高端,安置架(3)位于低端外连接一可拆卸的容杂盒(5),该容杂盒(5)具有向上的开口,该开口与弧形槽(4)低端边缘相接;所述弧形槽(4)位于灶芯(2)处形成一通孔,该通孔处外围设有凸环,凸环内设有螺旋形水管(6),该螺旋形水管(6)包括竖直螺旋管¢1)和与竖直螺旋管¢1)顶部连接的水平螺旋管(62),竖直螺旋管(61)外围设有可勾住凸环的勾边(611),该水平螺旋管(62)连接一加水箱(63),竖直螺旋管(61)可拆卸地连接一出水管(64),出水管(64)末端穿出灶体(I)连接一控水阀门(65);所述弧形槽(4)内表面覆盖一拆卸方便的清洁面,该清洗膜包括与弧形槽(4)表面接触的锁热层和设于锁热层上表面防油引流层;所述旋转开关(11)外套设有可拆卸的防油套;所述灶体(I) 一侧设有可方便安置勺子和筷子的安置篮(12),该安置篮(12)侧面设有插边,灶体(I)上设有供插边竖直插入的卡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用型煤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置架(3)底部设有竖直的加固柱(32),该加固柱(32)具有与弧形槽(4)内壁接触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用型煤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体(I)位于低端设有水平长孔,所述容杂盒(5)边缘形成可卡入水平长孔内的连接边,所述弧形槽(4)的末端延伸至容杂盒(5)正上方。
【文档编号】F24C15-14GK204285535SQ201420763388
【发明者】沈秀珍 [申请人]沈秀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