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滴水的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0827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不滴水的空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空调,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广泛适用家庭、企业单位使用的空调。
背景技术
在炎热的夏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调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广泛使用,特别是在我国比较著名的几大火炉城市,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加离不开空调。走在炎热的夏天马路上,各式各样的空调开足马力,产生的热风扑面而来,而使用空调产生的空调冷凝水也不断地流出,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浪费。在有些高楼大厦内,电梯内往往显得更加闷热,究其原因,是因为空调的冷凝水无法排出,而不能安装空调,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生活的质量。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无空调冷凝水溢水,且节能的空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不滴水的空调是有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干燥过滤器部件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在蒸发器的底部设有蒸发器接水盘,并安置有水管连接口;在冷凝器的底部设有双层冷凝器接水盘,且在冷凝器的上接水盘和下接水盘之间设有上下接水盘连接管;所述的冷凝器的上接水盘还设有水管连接口与蒸发器接水盘的水管连接管相通;所述的从蒸发器接出的金属管经压缩机进入冷凝器底部的下接水盘中,然后接入冷凝器;所述的从冷凝器接出的金属管从冷凝器底部的上接水管中通过,进入干燥过滤器,后经毛细管接入蒸发器。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维修方便,能大大节约能源,且能使空调产生的冷凝水经上、下接水盘的蒸发而进入大气层,不会产生任何污染。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1、蒸发器 2、蒸发器接水盘 3、水管连接管4、冷凝器 5、冷凝器上接水盘 6、冷凝器下接水盘 7、连接管8、金属管 9、金属管 10、压缩机 11、干燥过滤器 12、毛细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中,一种不滴水的空调是有蒸发器1、冷凝器4、压缩机10、干燥过滤11部件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在蒸发器1的底部设有蒸发器接水盘,并设有水管连接管3;在冷凝器4的底部设有双层冷凝器接水盘,且在冷凝器的上接水盘5和冷凝器下接水盘6之间设有上、下水盘连接管7;所述的冷凝器的上接水盘5还设有水管连接口与蒸发器接水盘2的水管连接管3相通;所述的从蒸发器1接出的金属管8经压缩机10进入冷凝器4底部的下接水盘6中,然后进入冷凝器;所述的从冷凝器4接出的金属导9从冷凝器4底部的上接水盘5中通过,进入干燥过滤器11,后经毛细管12接入蒸发器1。具体实施时,将空调接上电源,蒸发器1产生的冷凝水流入蒸发器接水盘2内经水管连接管3流入冷凝器上接水盘5,此时在上接水盘5内的冷凝水吸收从冷凝器4接出的金属管9带出的液态制冷剂的热量,当冷凝水达到一定量时,通过设置在上、下接水盘之间的连接管7,流入下接水盘6内,受热后的水再经过冷凝器下接水盘6中安置的金属管8从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气体加热,形成水蒸汽被冷风机吹入大气中。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经过冷凝器的下接水盘6后,进入冷凝器4内冷凝,冷凝后的液态制冷剂通过金属管9经过冷凝器的上接水盘5再次得到冷却,经过干燥过滤器11、毛细管12,节流设备进入蒸发器1内蒸发,形成气体进入压缩机10(如图1中金属管上的箭头所示),如此循环,就能解决空调滴水的难题,且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消耗。本发明设计的接水盘均为敞开式容器,冷凝器的下接水盘6设计一边为斜边,可以使水盘与大气相通。通常蒸发器1的位置安装在冷凝器4之上时可用此法,如果位置相反时,必须在水管连接口安装小水泵。在湿度极大的地区,可以在下接水盘中安装水位控制器和加热器。本发明可以大幅度地降低能耗,制冷剂通过再冷可提高制冷量,同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对环境的保护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不滴水的空调是有蒸发器(1)、冷凝器(4)、压缩机(10)、干燥过滤器(11)部件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在蒸发器(1)的底部设有蒸发器接水盘(2),并设有水管连接管(3);在冷凝器(4)的底部设有双层冷凝器接水盘,且在冷凝器的上接水盘(5)和冷凝器下接水盘(6)之间设有上、下接水盘连接管(7);所述的冷凝器的上接水盘(5)还设有水管连接口与蒸发器接水盘(2)的水管连接管(3)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滴水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从蒸发器(1)接出的金属管(8)经压缩机(10)进入冷凝器(4)底部的下接水盘(6)中,然后接入冷凝器(4)内;所述的从冷凝器(4)接出的金属管(9)从冷凝器(4)底部的上接水盘(5)中通过,进入干燥过滤器(11),后经毛细管(12)接入蒸发器(1)。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空调,特别是涉及到一种适用于家庭和企业单位使用的空调。本发明通过设置在蒸发器底部的接水盘将冷凝水接住,并流入安置在冷凝器下部设置的双层接水盘之中,然后经从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将冷凝水蒸发到大气中去。本发明一方面起到减少能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文档编号F24F13/22GK1632406SQ200310112790
公开日2005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3日
发明者陈平 申请人:陈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