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2142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取暖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暖用的炉子,特别是一种主要燃烧固体燃料的取暖炉。
背景技术
目前小城镇的家用和小型办公场所用的取暖炉存在热效率低、燃料消耗量大、升温速度慢的缺点。
(三)实用新型内容要解决的问题为解决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暖炉,它解决了已有的同类产品存在的热效率低、燃料消耗量大、升温速度慢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取暖炉包含有炉体1、设置在炉体1内的炉篦2和水箱3,炉篦2的上方是燃烧室4,炉篦2的下方是灰室7,本实用新型还包含有喷水嘴5和设置在燃烧室4内部的通有水的加热环管6,喷水嘴5的喷水口5-1设置在燃烧室4的内部,加热环管6通过水管8与喷水嘴5相连通。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取暖炉在使用时,加热环管6内的水在燃烧室4内被加热,通过水管8从喷水嘴5的喷水口5-1向燃烧室4内喷出蒸气,水蒸气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以起到助燃的作用。该取暖炉就是利用煤做热源,把水喷进炉内燃烧,炉温高,燃烧后的烟呈白色,炉内火焰呈蓝色,它是一种防止环境污染的环保型取暖炉。此炉比同类取暖炉省煤50%,一个普通取暖炉供200平方米的房间采暖,一个冬季需要燃煤7-8吨,而用本实用新型的取暖炉只需要3-4吨的煤。本新型既节省了燃料费,又为国家节约了能源。用该取暖炉在24小时只需加两次的煤,夜间无需加煤,能保持所需要的室温。该取暖炉还具有体积小,便于室内安装,成本低,便于制造的优点。该取暖炉的升温速度较快,其出水温度可达80℃,回水温度可达60℃。其所用的煤种不限,烟煤、无烟煤、焦炭、煤泥、中煤、木柴都可以使用。它特别适合于城镇的家庭使用,主要用于在冬季的室内取暖,还可以提供生活用水,同时还可以做饭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
(五)具体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
该取暖炉由炉体1、设置在炉体1内的炉篦2、水箱3、喷水嘴5、加热环管6、水管8和烟囱9组成,炉篦2的上方是燃烧室4,炉篦2的下方是灰室7,通有水的加热环管6设置在燃烧室4的内部,水管8由环绕在炉体1外面的环管8-1和将环管8-1与加热环管6连通的接管8-2组成,三至八个喷水嘴5安装在环管8-1的上面,喷水嘴5的喷水口5-1设置在燃烧室4的内部,各个喷水嘴5的高度可以不相同。炉体1是内部通有水的夹层式结构,在炉体1内位于燃烧室4的上部有隔板1-1,隔板1-1上有加煤孔1-2和通孔1-3,隔板1-1为通水的夹层式结构,与燃烧室4相通的烟囱9的下部9-1也为夹层式结构,隔板1-1、烟囱9的下部9-1和炉体1的夹层内部均相互连通,在夹层式的烟囱9的下部9-1的外面有出水管10,在炉体1下部有回水管11。出水管和回水管可连接暖气。在烟囱(9)的内部有通水的、的铜管(12),它可用于连接洗浴设施或生活用水的水龙头。
权利要求1.取暖炉,它包含有炉体(1)、设置在炉体(1)内的炉篦(2)和水箱(3),炉篦(2)的上方是燃烧室(4),炉篦(2)的下方是灰室(7),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有喷水嘴(5)和设置在燃烧室(4)内部的通有水的加热环管(6),喷水嘴(5)的喷水口(5-1)设置在燃烧室(4)的内部,加热环管(6)通过水管(8)与喷水嘴(5)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水管(8)由环绕在炉体(1)外面的环管(8-1)和将环管(8-1)与加热环管(6)连通的接管(8-2)组成,三至八个喷水嘴(5)安装在环管(8-1)的上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取暖炉,其特征在于炉体(1)是内部通有水的夹层式结构,在炉体(1)内位于燃烧室(4)的上部有隔板(1-1),隔板(1-1)上有加煤孔(1-2)和通孔(1-3),隔板(1-1)为通水的夹层式结构,与燃烧室(4)相通的烟囱(9)的下部(9-1)也为夹层式结构,隔板(1-1)、烟囱(9)的下部(9-1)和炉体(1)的夹层内部均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取暖炉,其特征在于在烟囱(9)的内部有的通水的铜管(12)。
专利摘要取暖炉,它涉及一种取暖用的炉子,特别是一种主要燃烧固体燃料的炉子。它包含有炉体(1)、设置在炉体(1)内的炉箅(2)和水箱(3),炉箅(2)的上方是燃烧室(4),炉箅(2)的下方是灰室(7),本实用新型还包含有喷水嘴(5)和设置在燃烧室(4)内部的通有水的加热环管(6),喷水嘴(5)的喷水口(5-1)设置在燃烧室(4)的内部,加热环管(6)通过水管(8)与喷水嘴(5)相连通。它解决了已有的同类产品存在的热效率低、燃料消耗量大、升温速度慢的问题。它特别适合于城镇的家庭使用,主要用于在冬季的室内取暖,还可以提供生活用水,同时还可以做饭使用。
文档编号F24B9/00GK2669023SQ20032012203
公开日2005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9日
发明者陈宝珠 申请人:陈宝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