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能燃气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2372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节能燃气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节能燃气炉。适用于集体饭堂、酒家、餐馆、宴席及家庭厨房蒸、煮、煎、炒食物的高效节能燃气炉。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高压燃气灶是由锅体支撑套,火盘连进气管或燃烧套筒组成。由于采用这种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空气进量不足,与燃气混合不匀,气体燃烧不完全,防风性能差,热量散失严重,热效率偏低,能耗浪费,烹饪食物费时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与现有技术对比,空气进量充足,空气与燃气混合均匀,气体燃烧更完全,有防风性和聚热、辐射性。热量散失少、热效率高、耗能低。烹饪食物省时的高效节能燃气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锅体支架、防风节能盘、猛火燃烧室铸成或组成一体。猛火燃烧室与防风节能盘连接处设有V型火道。猛火燃烧室底部设有风扇式空气控流片。
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猛火燃烧室内设有保温燃烧室,以满足使用时保温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过程中,空气进量充足,空气与燃气混合均匀,空气氧比率增高,燃烧更完全。火焰温度高。防风节能盘具防风、聚热、辐射功能。热量散失慢、少。达到热效率高,能耗低烹饪食物省时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透视图图2是
图1中1、2、7、8、9、10、11、12、13、15、16、17、19、20的俯视图。
图3是
图1中14的俯视图
图1中1、猛火燃烧室2、保温火燃烧室;3、V型火道;4、防风节能盘;5、锅体支架;6、拦火栅;7、猛火气管;8、保温火气管;9、火种喷口;10、手柄;11、猛火阀;12、引火阀;13、保温火阀;14、风扇式空气控流片;15、固定螺丝;16、固定螺丝横档;17、气体喷口;18、防堵滤网;19、气体进口;20、手柄固定螺丝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猛火燃烧室(1)、防风节能盘(4)、锅体支架(5)铸成一体,防风节能盘(4)与猛火燃烧室(1)的连接处设V型火道(3),猛火燃烧室(1)中设有保温火燃烧室(2),以满足使用中保温的需要。猛火燃烧室(1)、保温火燃烧室(2)的周边分别布有环形猛火气管(7)、保温火气管(8),火力大小可分别通过猛火阀(11)、保温火阀(13)随意调控。火种喷口(9)设在猛火燃烧室(1)的中下部无火区,火种大小可通过引火阀(12)调节。在使用过程中,可始终保留火种。猛火开、关、大、小自如。为了让空气进量充足且能与燃气混合均匀、配比合理,即产生强进风又不熄火的效果,猛火燃烧室(1)的底部装有风扇式空气控流片(14)。由固定螺丝(15)将风扇式空气控流片(14)固定在固定螺丝横档(16)的下方。在工作过程中,借助气体的喷射和火焰热量上升,猛火燃烧室(1)的下半部自然形成低压区,空气在大气压作用下,即经风扇式空气控流片(14)呈旋转式进入猛火燃烧室(1)和保温火燃烧室(2)中,空气与燃气充分混合,形成旋式悬浮燃烧。由于空气氧比率增大,火焰温度高。悬浮燃烧,使猛火气管(7)、保温火气管(8)处于无火焰区,且又在空气进口处,相对温度低,延长猛火气管(7),保温火气管(8)的使用寿命。V型火道(3),防风节能盘(4)的空间可增容一定量的火焰,使锅底有足够的火焰厚度增强火势。防风节能盘(4)不仅具防风性和聚热性,并与锅底相对形成热返辐射作用。V型火道(3)与防风节能盘(4)中的火焰不易被风吹掉,热量散失缓、少,以进一步提高热效率。猛火气管(7)、保温火气管(8)中,分别设有若干个顺时针喷射角为55-60°的微型气体喷孔(17)。气体进口(19)处设有高密度的防堵滤网(18),防止燃气中的杂物从管内堵塞气体喷孔(17)。拦火栅(6)可阻止火焰温度喷到锅手柄处。方便厨师的操作。
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节能燃气炉,其特征是锅体支架(5)、防风节能盘(4)、猛火燃烧室(1)铸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燃气炉,其特征是防风节能盘(4)与猛火燃烧室(1)的连接处设有V型火道(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燃气炉,其特征是猛火燃烧室(1)的底部设有风扇式空气控流片(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燃气炉,其特征是猛火燃烧室(1)中的猛火气管(7)的气体喷口(17)的喷射角为55~60°。
专利摘要一种高效节能燃气炉,适用于集体饭堂、酒家、餐馆、宴席及家庭厨房蒸、煮、煎、炒食物。它将锅体支架、防风节能盘、猛火燃烧室铸成一体;防风节能盘与猛火燃烧室连接处设有V型火道,燃烧室底部设有风扇式空气控流片,猛火燃烧室内设有火种喷口和保温火燃烧室。在使用过程中,空气、燃气呈旋式均匀混合,空气氧比率高,火焰呈旋式悬浮燃烧。气体燃烧完全、干净、卫生。防风节能盘与V型火道容纳火焰空间大,并有防风、聚热、辐射效果。热量散失缓、少,与现有技术对比,热效率高、耗能低,烹饪食物省时。
文档编号F24C3/02GK2684049SQ200320128580
公开日2005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8日
发明者林智灼, 张玉田 申请人:林智灼, 张玉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