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滴水、低排热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5387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滴水、低排热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滴水、低排热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器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现在的家用空调器以分体式结构为主,它包括一个室外机和一个室内机,在制冷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蒸发器时,会析出小水珠,大量的小水珠聚集在一起成为水滴集中在接水盒里,积多了就通过排水管滴到室外,这样的滴水声音与水流会影响到自己与他人的正常生活,而且也不美观。另一方面,空调器制冷时,室外机要吹出热风散发热量,这是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热源之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会向外滴水且排热较低的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一种无滴水、低排热空调器,包括室外机19与室内机18,室外机19与室内机18之间连接有排水管8,其特征是室外机19内至少设有吸水装置或雾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所述的室外机19内的排水管8上设有吸水装置和雾化装置,吸水装置设置在冷凝器3和排风罩16之间;雾化装置设置在室外机19内的冷凝器3的后方。
所述的吸水装置由蓄水杯14和设在蓄水杯14内的吸水纤维条17组成,所述的吸水纤维条17的一端伸出蓄水杯14并附着在排风罩16的内壁上。
所述的雾化装置为雾化器12,它由雾化杯9、激励盘11和电子线路10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既能解决滴水问题,同时还能在制冷时降低排出的空气的温度和热量。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部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在图1中,1为压缩机,2为四通电磁阀,3为冷凝器,4为轴流风扇,5为蒸发器,6为肋片,7为接水盆,8为排水管,9为雾化杯,10为电子线路,11为激励盘,12为雾化器,13为软水管,14为蓄水杯,15为排风窗,16为排风罩,17为吸水纤维条,18为室内机,19为室外机。
本实用新型的无滴水、低排热空调器为分体式空调器,它由室外机19和室内机18组成。室内机18主要由蒸发器5、接水盆7和水管8等几个部件构成;室外机19主要由压缩机1、四通电磁阀2、冷凝器3、轴流风扇4、雾化器12、软水管13、蓄水杯14、排风窗15、排风罩16和吸水纤维条17构成。室外机19内冷凝器3的后方设有雾化器12,它由雾化杯9、激励盘11和电子线路10构成,制冷时,接水盆7里的水由排水管8引到雾化杯9内,依据水量自动开启雾化器12,把水打成碎片形成雾状即称雾化,水雾化后形成雾珠,在轴流风扇4的风力作用下,雾珠撒向冷凝器3及其肋片6。由于雾珠很小,单位质量水的表面积就很大,且吹来的是热风,所以很容易蒸发,水在蒸发的过程中吸收大量的蒸发热,所以冷凝器3吹出的风的温度会比没有水雾时直接吹出的热风温度低很多,同时它也降低了冷凝器3的温度,这有利于提高制冷效率、节能和节电。
雾化杯9的下部有个溢流管口,当雾化杯9里的水过多时就会溢出,通过软水管13流向蓄水杯14,蓄水杯14内设有吸水纤维条17,吸水纤维条17从蓄水杯14的杯底引向排风罩16,并布满整个排风罩16,但不得影响排风流畅,由于毛细管原理,吸水纤维条17会把蓄水杯14里的水吸上来,水在轴流风扇4的热风作用下被蒸发,水蒸发时吸收了一定量的热量,而使空调器排出的空气温度与热量进一步降低,同时解决了向室外滴水的问题。
权利要求1.一种无滴水、低排热空调器,包括室外机(19)与室内机(18),室外机(19)与室内机(18)之间连接有排水管(8),其特征是室外机(19)内至少设有吸水装置或雾化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滴水、低排热空调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室外机(19)内的排水管(8)上设有吸水装置和雾化装置,吸水装置设置在冷凝器(3)和排风罩(16)之间;雾化装置设置在室外机(19)内的冷凝器(3)的后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滴水、低排热空调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吸水装置由蓄水杯(14)和设在蓄水杯(14)内的吸水纤维条(17)组成,所述的吸水纤维条(17)的一端伸出蓄水杯(14)并附着在排风罩(16)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滴水、低排热空调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雾化装置为雾化器(12),它由雾化杯(9)、激励盘(11)和电子线路(10)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无滴水、低排热空调器,包括室外机(19)与室内机(18),室外机(19)与室内机(18)之间连接有排水管(8),其特征是室外机(19)内至少设有吸水装置或雾化装置,它既能解决滴水问题,同时还能在制冷时降低排出的空气的温度和热量。
文档编号F24F13/22GK2750235SQ20042008026
公开日2006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4日
发明者王峰, 王爱群, 郑晓丽 申请人:王峰, 王爱群, 郑晓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