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7763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冷空调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蓄冷空调中蓄冰空调系统的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
背景技术
蓄冷空调系统,是在夜间电网低谷时间,用电价格相对廉价的时候,制冷机开机制冷,并由蓄冷设备将冷量储存起来,待白天电网用电高峰时间,用电价格相对昂贵时候,在将蓄冷设备里的冷量释放出来,满足高峰空调负荷的需要或生产工艺用冷的需要,从而减少电网用电高峰时间的负荷,实现用电负荷的“移峰填谷”的空调系统。
蓄冰空调系统按蓄冰形式分类,可以分成静态蓄冰系统和动态蓄冰系统。动态蓄冰系统因为故障率高、结构复杂、维修保养费高,在空调工程很少应用。目前在空调蓄冰系统中最广泛应用的是静态蓄冰系统。
静态蓄冰系统按融冰方式可以分为间接融冰与直接融冰,间接融冰又可分为冰板、冰球和内融冰式冰筒(槽),直接融冰以外融冰式冰槽为主。现有的冰板、冰球和内融冰式冰筒(槽)的工作原理大致相同,都是以低温载冷剂作为蓄冷介质的传热介质,只是工作时候冰板、冰球的载冷剂在蓄冷介质外面,内融冰式的载冷剂在蓄冷介质里面,它们有共同的缺点它们需要热交换器和大量的载冷剂,增加了二次传热损失;冰层融化时候,载冷剂与冰层之间形成水层,故融冰换热时候热阻较大,影响取冷速率;取冷温度比外融冰式高,使空调末端系统容量增大,增加空调系统的投资。现有的外融冰式系统,蓄冰槽内水的空间应占一半,即蓄冰槽的蓄冰率不大于50%,故蓄冰槽体积大;盘管外表面冻结不均匀,蓄冰槽局部容易形成不融化冰层和冰桥,因此要增加搅拌器和结冰厚度控制器控制冰层结冰状态,以目前技术使用的搅拌器和结冰厚度控制器故障率高;搅拌器工作时候会带入大量空气进入蓄冰槽中,使冷冻水呈弱酸性,增加空调冷冻水侧设备的水垢,并加速金属构件的腐蚀;冰层没有完全融化时进行蓄冰盘管外余冰热阻大蓄冰效率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克服了冰板、冰球和内融冰式冰筒(槽)的取冷速率低,取冷温度高的缺点,提高了换热效率;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冰筒克服了外融冰式冰槽蓄冰率低,取消了搅拌器和结冰厚度控制器,降低了故障率,提高蓄冰空调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减少了金属构件的腐蚀;板式间接融冰与直接融冰共存的蓄冰槽可以取得和外蓄冰式冰槽同等温度的低温冷冻水,为减少空调末端容量,实现低温送风,降低空调系统投资提供保证。
本发明的目的能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一种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它主要包括槽体、换热板、制冷盘管、间接融冰盘管,其结构特征在于换热板平面上焊接制冷盘管和间接融冰盘管。将若干块换热板等距离叠放,若干块换热板上的制冷盘管互相连接并与制冷盘管进口和制冷盘管出口连接;若干块换热板上的间接融冰盘管互相连接并与间接融冰盘管进口和间接融冰盘管出口连接;使若干块换热板成为整体,并由制冷盘管内壁和制冷盘管进出口形成制冷通道,由间接融冰盘管内壁和间接融冰盘管进出口形成间接融冰通道。再将若干块换热板整体放入槽体内,制冷盘管出口、制冷盘管进口、间接融冰盘管进口、间接融冰盘管出口分别通到槽体外部。槽体两侧分别接有直接融冰进口和直接融冰出口并分别通到槽体内部,直接融冰进口、直接融冰出口、槽体内壁、制冷盘管外壁、间接融冰盘管外壁、换热板表面形成直接融冰通道。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就形成三个各自独立的通道,分别为制冷通道、间接融冰通道和直接融冰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有以下优点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与冰板、冰球和内融冰式冰筒(槽)系统相比,克服了冰板、冰球和内融冰式冰筒(槽)在取冷时由于冰层与管壁表面水层厚度逐渐增加热阻逐渐增大的缺点,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融冰运行时以外融冰式、冰板、冰球和内融冰式冰筒(槽)的融冰形式同时工作,空调冷冻水以间接方式和直接方式同时与冰层接触从冰层取冷,融冰速率高,放冷温度低,比冰板、冰球和内融冰式冰筒(槽)更适合用于低温空调系统;低温空调系统比常规空调投资可减少14%以上,送风系统风机功率减少13%-27%,;可采用直接蒸发,并使用金属换热板,换热面积大,蓄冰热阻小,蒸发温度高,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加工设备简单,成本低。
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与外融冰式冰槽系统相比,取消了搅拌器和结冰厚度控制器,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减少了耗电量,结冰和融冰更均匀,减少了对金属构件的腐蚀,有效减少空调水侧的水垢,采用闭式水系统,无附属设备,安全性,稳定性很高;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制冰率高,体积小,节约空间;特殊的结构使释冷时冰没完全融化而再度蓄冰,也不会降低蓄冰效率;融冰工况满足建筑热负荷的要求,无须经过复杂的控制系统就可实现,上午建筑热负荷低,采用间接融冰方式融冰,取冷速率低,取冷温度高;下午建筑热负荷高,切换至外融冰方式融冰,取冷速率高,取冷温度低。


图1是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的主剖视图A-A。
图2是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C-C线右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间接融冰通道排水型蓄冰槽系统。
图5是本发明间接融冰通道载冷剂型蓄冰槽系统。
图6是本发明间接融冰通道载冷剂热交换型蓄冰槽系统。
图中1为间接融冰盘管进口;2为间接融冰盘管出口;3为直接融冰进口;4为直接融冰出口;5为制冷盘管出口;6为制冷盘管进口;7为槽体;8为换热板;9为制冷盘管;10为间接融冰盘管;11为间接融冰盘管排水口;12为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3为空调末端;14为膨胀水箱;15为间接融冰盘管排水阀;16为间接融冰泵;17为换热器;18为冷冻泵;19为间接融冰进口阀;20为制冷机;21为间接融冰出口阀;22为直接融冰进口阀。
具体实施例方式
1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它主要包括槽体7、换热板8、制冷盘管9、间接融冰盘管10。它的实施方法是该换热板8平面上焊接制冷盘管9和间接融冰盘管10。将若干块换热板8等距离叠放,换热板8上的制冷盘管9互相连接并与制冷盘管进口6和制冷盘管出口5连接,换热板8上的间接融冰盘管10互相连接并与间接融冰盘管进口1和间接融冰盘管出口2连接,使若干块换热板8成为整体。制冷盘管9内壁、制冷盘管进口6、制冷盘管出口5形成制冷通道;间接融冰盘管10内壁、间接融冰盘管进口1、间接融冰盘管出口2形成间接融冰通道。再将若干块换热板8整体放入槽体7内,制冷盘管出口5、制冷盘管进口6、间接融冰盘管进口1、间接融冰盘管出口2分别通到槽体7外部。槽体7两侧分别接有直接融冰进口3和直接融冰出口4分别通到槽体7内部,直接融冰进口3、直接融冰出口4、槽体7内壁、制冷盘管9外壁、间接融冰盘管10外壁、换热板8表面形成直接融冰通道。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的槽体7内就形成三个各自独立的通道,分别为制冷通道、间接融冰通道和直接融冰通道。
根据上述的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它的实施方法是间接融冰盘管10的两端下部分别连接间接融冰盘管排水口11,分别通到槽体7外部。
工作时1、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蓄冰过程是,关闭间接融冰盘管进口1、间接融冰盘管出口2;打开直接融冰进口3、直接融冰出口4让直接融冰通道充满冷冻水;打开间接融冰盘管排水口11,排净间接融冰通道的冷冻水。制冷剂或载冷剂经过制冷盘管进口6进入制冷盘管9的制冷通道,冷量通过换热板8、制冷盘管9外壁与直接融冰通道的冷冻水进行热交换,使直接融冰通道的冷冻水逐渐结冰,释放冷量后制冷剂或载冷剂经制冷盘管出口5流回制冷机制冷,制冷剂或载冷剂在制冷通道不断的循环与换热,直至直接融冰通道的冷冻水完全结冰,蓄冰过程结束。
2、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融冰过程是,开启间接融冰盘管进口1、间接融冰盘管出口2、直接融冰进口3、直接融冰出口4,关闭间接融冰盘管排水口11。冷冻水分两路分别进入间接融冰通道和直接融冰通道,冷冻水一路经过间接融冰盘管进口1进入间接融冰通道,由换热板8、间接融冰盘管10与直接融冰通道的冰进行间接热交换,冷冻水吸收冷量后经过间接融冰盘管出口2流向空调末端放冷,冷冻水不断的循环与换热,来完成间接融冰过程。冷冻水另一路经过直接融冰进口3进入直接融冰通道,冷冻水与冰直接接触融冰,冷冻水吸收冷量后经过直接融冰盘管出口4流向空调末端放冷,冷冻水不断的循环与换热,来完成直接融冰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2如图4所示的一种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实施的间接融冰通道排水型蓄冰槽系统,他主要包括1)制冷剂或载冷剂回路制冷机20的出口通过制冷盘管进口6与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连接,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通过制冷盘管出口5与制冷机20连接。
2)空调水回路冷冻泵18出水口分两路,一路通过间接融冰进口阀19、间接融冰盘管进口1与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连接,再通过间接融冰通道由间接融冰盘管出口2与间接融冰出口阀21连接,并经过空调末端13接回冷冻泵18进水口。另一路通过直接融冰进口阀22、直接融冰盘管进口3与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连接,再通过直接融冰通道由直接融冰盘管出口4与空调末端13连接,并接回冷冻泵18进水口。
3)排水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两端下部连接间接融冰盘管排水口11,并连接间接融冰盘管排水阀15。
工作时1、当系统制冷机运行在蓄冰工况时,关闭冷冻泵18、间接融冰进口阀19、间接融冰出口阀21,打开直接融冰进口阀22、间接融冰盘管排水阀15。使直接融冰通道充满冷冻水,排净间接融冰通道的冷冻水,运行制冷机20,制冷剂或载冷剂被制冷后经过制冷盘管进口6流入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与直接融冰通道内的冷冻水进行热交换使冷冻水在制冷盘管外逐渐结冰,温度升高的制冷剂或载冷剂经过制冷盘管出口5流回制冷机20,进入下一循环,直至直接融冰通道的冷冻水完全结冰,蓄冰过程结束。
2、当系统制冷机运行在融冰工况时,打开冷冻泵18、间接融冰进口阀19、间接融冰出口阀21、直接融冰进口阀22,关闭间接融冰盘管排水阀15。冷冻泵18出口的冷冻水分两路分别进入间接融冰通道和直接融冰通道,冷冻水一路通过间接融冰进口阀19、间接融冰盘管进口1流入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冷冻水由间接融冰通道与冰进行间接热交换,温度降低的冷冻水经间接融冰盘管出口2、间接融冰出口阀21流向空调末端13放冷,最后经过空调末端13流回冷冻泵18进水口,冷冻水不断的循环与换热,来完成间接融冰过程。冷冻水另一路通过直接融冰进口阀22、直接融冰盘管进口3流入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在直接融冰通道里冷冻水与冰直接接触融冰,冷冻水吸收冷量后经过直接融冰盘管出口4流向空调末端放冷,最后经过空调末端13流回冷冻泵18进水口,冷冻水不断的循环与换热,来完成直接融冰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3如图5所示的一种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实施的间接融冰通道载冷剂型蓄冰槽系统,他主要包括1)制冷剂或载冷剂回路制冷机20的出口通过制冷盘管进口6与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连接,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通过制冷盘管出口5与制冷机20连接。
2)空调间接融冰通道载冷剂回路冷冻泵18出口通过间接融冰盘管进口1与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连接,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再通过间接融冰盘管出口2与空调末端13连接,空调末端13接回冷冻泵18进水口。
3)空调直接融冰通道水膨胀回路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连接直接融冰出口4、直接融冰进口3,连接直接融冰出口(4)、直接融冰进口(3),在回路最高处接有膨胀水箱14。
工作时1、当系统制冷机运行在蓄冰工况时,关闭冷冻泵18,使直接融冰通道充满冷冻水,间接融冰通道充满载冷剂。运行制冷机20,制冷剂或载冷剂被制冷后经过制冷盘管进口6流入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与直接融冰通道内的冷冻水进行热交换使冷冻水在制冷盘管外逐渐结冰,温度升高的制冷剂或载冷剂经过制冷盘管出口5流回制冷机20,进入下一循环,直至直接融冰通道的冷冻水完全结冰,蓄冰过程结束。直接融冰通道内的冷冻水结冰时体积不断的膨胀,膨胀的冷冻水分别由直接融冰进口3、直接融冰出口4流向膨胀水箱14。
2、当系统制冷机运行在融冰工况时,打开冷冻泵18,冷冻泵18出口的载冷剂通过间接融冰盘管进口1流入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载冷剂由间接融冰通道与冰进行间接热交换,温度降低的载冷剂经过间接融冰盘管出口2流向空调末端13放冷,最后经过空调末端13放冷后流回冷冻泵18进口,载冷剂不断的循环与换热,来完成间接融冰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4如图6所示的一种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实施的间接融冰通道载冷剂热交换型蓄冰槽系统,他主要包括1)制冷剂或载冷剂回路制冷机20的出口通过制冷盘管进口6与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连接,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通过制冷盘管出口5与制冷机20连接。
2)空调水回路冷冻泵18出口分两路,一路通过间接融冰进口阀19与换热器17水侧进口连接,换热器17水侧出口与空调末端13连接,并接回冷冻泵18进水口。另一路通过直接融冰进口阀22、直接融冰盘管进口3与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连接,再通过直接融冰通道由直接融冰盘管出口4与空调末端13连接,并接回冷冻泵18进水口。
3)间接融冰通道载冷剂回路间接融冰泵16出口连接换热器17载冷剂侧进口,换热器17载冷剂侧出口连接间接融冰盘管进口1,间接融冰盘管进口1连接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再经间接融冰通道由间接融冰盘管出口2连接回间接融冰泵16进口。
工作时1、当系统制冷机运行在蓄冰工况时,关闭冷冻泵18、间接融冰泵16,打开直接融冰进口阀22、间接融冰进口阀19,使直接融冰通道充满冷冻水,间接融冰通道充满载冷剂。运行制冷机20,制冷剂或载冷剂被制冷后经过制冷盘管进口6流入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与直接融冰通道内的冷冻水进行热交换使冷冻水在制冷盘管外逐渐结冰,温度升高的制冷剂或载冷剂经过制冷盘管出口5流回制冷机20,进入下一循环,直至直接融冰通道的冷冻水完全结冰,蓄冰过程结束。
2、当系统制冷机运行在融冰工况时,打开冷冻泵18、间接融冰进口阀19、直接融冰进口阀22、间接融冰泵16。载冷剂由间接融冰泵16出口经换热器17载冷剂侧进口流入,与冷冻水进行热交换提高温度的载冷剂经过换热器17载冷剂侧出口、间接融冰盘管进口1流入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载冷剂由间接融冰通道与冰进行间接热交换降低温度的载冷剂最后经过间接融冰盘管出口2流回间接融冰泵16进口,进入下一循环。冷冻泵18出口的冷冻水分两路,冷冻水一路经过过间接融冰进口阀19流入换热器17水侧与间接融冰通道的载冷剂进行热交换降低温度的冷冻水经过换热器17水侧出口流向空调末端13放冷,最后经过空调末端13流回冷冻泵18进水口,冷冻水不断的循环与换热,来完成间接融冰过程。冷冻水另一路通过直接融冰进口阀22、直接融冰盘管进口3流入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冷冻水在直接融冰通道与冰直接接触融冰,冷冻水吸收冷量后经过直接融冰盘管出口4流向空调末端放冷,最后经过空调末端13流回冷冻泵18进水口,冷冻水不断的循环与换热,来完成直接融冰过程。
权利要求
1.一种涉及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它主要包括槽体(7)、换热板(8)、制冷盘管(9)、间接融冰盘管(10);其特征在于槽体(7)内有三个各自独立的流体介质通道,分别为制冷通道、间接融冰通道和直接融冰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其特征在于该换热板(8)平面上分布有制冷盘管(9)和间接融冰盘管(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其特征在于若干块换热板(8)等距离叠放,换热板(8)上的制冷盘管(9)互相连接并与制冷盘管进口(6)和制冷盘管出口(5)连接;若干块换热板(8)上的间接融冰盘管(10)互相连接并与间接融冰盘管进口(1)和间接融冰盘管出口(2)连接,使若干块换热板(8)成为整体。
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其特征在于制冷盘管(9)内壁、制冷盘管进口(6)、制冷盘管出口(5)形成制冷通道;间接融冰盘管(10)内壁、间接融冰盘管进口(1)、间接融冰盘管出口(2)形成间接融冰通道;槽体(7)两侧分别接有直接融冰进口(3)和直接融冰出口(4)并分别通到槽体(7)内部,直接融冰进口(3)、直接融冰出口(4)、槽体(7)内壁、制冷盘管(9)外壁、间接融冰盘管(10)外壁、换热板(8)表面形成直接融冰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2、3、4所述的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其特征在于间接融冰盘管(10)的两端下部分别连接间接融冰盘管排水口(11),分别通到槽体(7)外部。
6.一种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的间接融冰通道排水型蓄冰槽系统,他主要包括间接融冰盘管进口(1)、间接融冰盘管出口(2)、直接融冰进口(3)、直接融冰出口(4)、制冷盘管出口(5)、制冷盘管进口(6)、间接融冰盘管排水口(11)、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空调末端(13)、膨胀水箱(14)、间接融冰盘管排水阀(15)、冷冻泵(18)、间接融冰进口阀(19)、制冷机(20)、间接融冰出口阀(21)、直接融冰进口阀(22);其特征在于1)制冷剂或载冷剂回路制冷机(20)的出口通过制冷盘管进口(6)与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连接,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通过制冷盘管出口(5)与制冷机(20)连接。2)空调水回路冷冻泵(18)出口分两路,一路通过间接融冰进口阀(19)、间接融冰盘管进口(1)与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连接,再通过间接融冰通道由间接融冰盘管出口(2)与间接融冰出口阀(21)连接,间接融冰出口阀(21)连接空调末端(13)并接回冷冻泵(18)进水口。另一路通过直接融冰进口阀(22)、直接融冰盘管进口(3)与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连接,再通过直接融冰通道由直接融冰盘管出口(4)与空调末端(13)连接,并接回冷冻泵(18)进水口。3)排水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两端下部连接间接融冰盘管排水口(11),并接有间接融冰盘管排水阀(15)。
7.一种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的间接融冰通道载冷剂型蓄冰槽系统,他主要包括间接融冰盘管进口(1)、间接融冰盘管出口(2)、直接融冰进口(3)、直接融冰出口(4)、制冷盘管出口(5)、制冷盘管进口(6)、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空调末端(13)、膨胀水箱(14)、冷冻泵(18)、制冷机(20);其特征在于1)制冷剂或载冷剂回路制冷机(20)的出口通过制冷盘管进口(6)与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连接,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通过制冷盘管出口(5)与制冷机(20)连接。2)空调间接融冰通道载冷剂回路冷冻泵(18)出口通过间接融冰盘管进口(1)与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连接,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再通过间接融冰盘管出口(2)与空调末端(13)连接,空调末端(13)接回冷冻泵(18)进水口。3)空调直接融冰通道水膨胀回路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连接直接融冰出口(4)、直接融冰进口(3),连接直接融冰出口(4)、直接融冰进口(3),在回路最高处接有膨胀水箱(14)。
8.一种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的间接融冰通道载冷剂热交换型蓄冰槽系统,他主要包括间接融冰盘管进口(1)、间接融冰盘管出口(2)、直接融冰进口(3)、直接融冰出口(4)、制冷盘管出口(5)、制冷盘管进口(6)、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空调末端(13)、膨胀水箱(14)、间接融冰泵(16)、换热器(17)、冷冻泵(18)、间接融冰进口阀(19)、制冷机(20)、直接融冰进口阀(22);其特征在于1)制冷剂或载冷剂回路制冷机(20)的出口通过制冷盘管进口(6)与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连接,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通过制冷盘管出口(5)与制冷机(20)连接。2)空调水回路冷冻泵(18)出口分两路,一路通过间接融冰进口阀(19)与换热器(17)水侧进口连接,换热器(17)水侧出口与空调末端(13)连接,并接回冷冻泵(18)进水口。另一路通过直接融冰进口阀(22)、直接融冰盘管进口(3)与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连接,再通过直接融冰通道由直接融冰盘管出口(4)与空调末端(13)连接,并接回冷冻泵(18)进水口。3)间接融冰通道载冷剂回路间接融冰泵(16)出口连接换热器(17)载冷剂侧进口,换热器(17)载冷剂侧出口连接间接融冰盘管进口(1),间接融冰盘管进口(1)连接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12),再经过间接融冰通道由间接融冰盘管出口(2)连接回间接融冰泵(16)进口。
全文摘要
一种板式间接融冰和直接融冰并存的蓄冰槽,它主要包括槽体、换热板、制冷盘管、间接融冰盘管,其结构特征在于换热板平面上分布制冷盘管和间接融冰盘管。由制冷盘管内壁和制冷盘管进出口形成制冷通道。由间接融冰盘管内壁和间接融冰盘管进出口形成间接融冰通道。直接融冰进口、直接融冰出口、槽体内壁、制冷盘管外壁、间接融冰盘管外壁、换热板表面形成直接融冰通道。本发明解决了冰板、冰球和内融冰式冰筒(槽)的取冷速率低,取冷温度高的缺点,外融冰式冰槽蓄冰率低,故障率高的缺点。
文档编号F24F5/00GK1743746SQ20051003737
公开日2006年3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18日
发明者林智忠 申请人:林智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